【楼叶刚随笔】 闲评江南名校旧影与文化味

[复制链接]
查看614 | 回复3 | 2017-10-27 15: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楼叶刚随笔】 闲评江南名校旧影与文化味
   名校如名山胜水一样,唯有文化沉淀,其风味才独有一格。然文化沉淀,非有“天下才”留其遗踪、遗迹、遗事、遗作,才算有一层有风味之文化痕迹。
   钱塘江两岸,有三大风景独绝之古湖,江北有“西湖”,江南有“湘湖”“渔浦湖”。三湖风光,不相上下,然则“西湖”名满天下,“湘湖”名传萧然大地,“渔浦湖”绝迹人间,残存于萧山旧人之梦影中。此三古湖,造化主待之一视同仁,而其命运不一,皆在文化薄厚之故。杭州西湖,从古至今,“天下才”之痕迹千古不绝,白居易、苏小小、钱镠王、苏轼、林和靖、岳飞、于谦、张煌言、秋瑾、李叔同、马一浮、丰子恺、吴昌硕等一大批文化名人,扎根湖畔多年,沉淀下满满一湖才子文化。萧山湘湖,旧名“之垂湖”,“钱塘江”旧名“浙江”“之江”。“之”,“曲折”之意;垂,通“陲”,有“靠近”之意。湘湖,乃靠近“之江”之古湖,故名“之垂湖”。湘湖,有“跨湖桥文化”、贺知章、毛奇龄、任伯年等遗迹。然其文化厚度远不及西湖,故其湖面与其古湖相较,大幅痩身而苗条异常。“渔浦湖”,在宋代之后湮塞,至明初成萧山古镇“渔浦镇”。史书所载,谢灵运、丘迟、孟浩然、苏轼、陆游等人,皆有赞渔浦之诗词,此五子,行吟于渔浦湖畔,尚有可能。渔浦湖畔,古渡之口,名人匆匆而过,偶留诗文,名传一时,然渔浦湖畔未有名人扎根,又因湖塞未疏,终遭世人遗忘。
     渔浦古湖如此,天下古湖皆如此,即使有“天下才”之遗迹,然无“天下才”扎根湖畔,风景独绝之古湖亦难成名湖。古湖如遭古河改道、淤堵之难,湖光终成桑田,盛名亦难再。
   名校如名湖,有文化遗踪,有文化名人扎根,唯算有文化风味之真名校。
   江南旧校,去过不少,留痕难忘之校影则不多。最难忘之旧校影,莫过于二十多年前富阳新登中学之旧幕影。那日,去探望临安旧友何小华,因其在新登古镇实习。那夜寻访旧友不着,独自徘徊在古镇校内,漆黑处见一废园,好奇而入。入园大惊,月光下,有一古墓,墓上衰草败影,闪动于废园破墙之上。斗胆走近一看,恐意全失,见碑上书写“罗隐”二字。夜遇唐才子罗隐墓,三生有幸,真是可喜之事。旧日之仰慕之意,似在昨日,对此校亦顿立生亲近之感。新登镇,古县新登县旧址,后撤县并入富阳古县。旧县旧址,偶逢旧大才子旧墓,古意古趣顿时大生,故二十多年,亦难相忘。
  今日听讲座于金华一中,茶余饭后,信步湖畔小径,突现一像,走近一观,乃吴晗之石像。石像之上,旧灰与风残之痕,略有沧桑之味。吴晗,义乌籍史学家,因读过其《灯下集》,我又从义乌来,故有他乡遇故知之感。吴晗考证“商人”一名由来之妙论,今日尚记忆清晰。“商人”是商朝人灭国后失去土地,只能从甲到乙地来回贩卖物品谋身,久之,贩物求生之人,有其名为“商人”。吴晗如此解释,其味远胜今之词典所释。故今睹其像,思其文,亦是一快事。
  江南旧校影,罗隐古墓算是“古董”,有古味,其味甚可。吴晗旧像是“新古董”,略有旧趣,其味亦尚可。文化之味,有时就附着于“新旧古董”之中。
  江南旧校,校内有一两“文化古董”,亦算有一两层文化积淀。如校内无文化风景,亦可借景校外之文化风景。此种旧校影,最深的莫过于萧山之临浦中学。二十多年前的临浦中学,在浦阳江畔,岸上有清末文人蔡东蕃之临江书舍。京杭大运河的分支,依校而流,江上日日皆有夜航船顺江而过。江南夜航船,是江南一道古韵十足的文化旧景。夜灯之光传出船舱,旧甲板上的旧椅、渔网、三两闲客,似乎明末清初张岱《夜航船》中的旧影从未远去,旧味从未散尽。黄昏时,西夕西下,坐在校门口的临江书舍中,隔窗闲看余晖洒上来往的江船,偶听船上的人语声,此中读书,其乐亦融融。临浦中学旧校影中,那江文化,似乎亦沉淀于旧校文化之中。
  今日江南,此亦名校,彼亦名校,名校遍地,难以走尽。然名校之文化味,还非得走遍才可知其味,故品名校之味,一不听别人所云,二要亲自闻一闻,三要有双文化之眼。真文化如江南女儿红,窖藏越久,其味越醇香。假文化则如白开水,藏得越久,必生腐朽味。
                       2017.10.26
简介
楼叶刚,钱再传弟子,“讲文堂” 创办人,浙江独立作家,《西部文学》协会成员,中华楼氏宗亲理事会理事,杭州萧山儒学学会会员。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邓仲祥 | 2017-10-27 18: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遥祝问好!祝创作愉快!
打赏鼓励一下!
淡泊看人生,挥手谱华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邓仲祥 | 2017-10-27 18: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江南,此亦名校,彼亦名校,名校遍地,难以走尽。然名校之文化味,还非得走遍才可知其味,故品名校之味,一不听别人所云,二要亲自闻一闻,三要有双文化之眼。真文化如江南女儿红,窖藏越久,其味越醇香。假文化则如白开水,藏得越久,必生腐朽味。
打赏鼓励一下!
淡泊看人生,挥手谱华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邓仲祥 | 2017-10-27 18: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江南,此亦名校,彼亦名校,名校遍地,难以走尽。然名校之文化味,还非得走遍才可知其味,故品名校之味,一不听别人所云,二要亲自闻一闻,三要有双文化之眼。真文化如江南女儿红,窖藏越久,其味越醇香。假文化则如白开水,藏得越久,必生腐朽味。
打赏鼓励一下!
淡泊看人生,挥手谱华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