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红米饭 于 2015-2-2 11:58 编辑
走过,或一些生活 文/曾强 人到中年 谁说过,人是架机器。人到中年,更准确地说,一过三十五岁,几乎谁都能感觉到自己身体哪个部件开始出现状况。状况当然可能不大,但近乎无端,莫名如临界的金属弹性疲劳,隐隐约约,由身体逐渐蔓延到心理,于是开始无奈、感叹,要是那几年……是的,十七八二十啷当岁的时候,年轻人火气旺,何惧睡凉炕!小伙儿一件衬衣加外褂就能轻松度过整个冬季;姑娘再冷的天也敢穿迷人的露脐装,还坦着雪白的小腿肚,那个美啊那个亮,简直能亮瞎一大群男人的眼。可如今……好汉不能提当年勇了,勇是无知加无畏的专利。窈窕女子们痛悔当初,何必“为了追求美,冻坏两条腿”。其实冻坏的,又何止两条腿! 就像一味追求生产效率,不给机器加机油,干磨,到时候,有叫你烦心的时候。烦心是小事,问题在于,它还要代价——不仅花钱“维修”,还要无休止地折磨人,可能还永随一生!这就痛苦,更痛心。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但也渐渐明白,世上没有后悔药。后悔对改善身体状况是不起一丁点儿作用的。还是坦然些,面对现实吧。 中年是人一生中压力山大的。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要足够的薪金、精力和付出;单位里是中坚,工作必须有成效有业绩;社会这座大厦也要支撑,人际交往更要显示出综合素质和相当的能力。就像最需要机器高速运转,恰恰此时,偏偏最容易出现故障:我们的身体有“意见”了。“意见”还算轻,再严重再厉害毕竟还有“意见”,很多人突然连表达“意见”的权利和机会都没有了,“过劳死”!三四十岁正值壮年,突然就在人们一片惊愕声中,殁了! 人生苦短。这时候才觉出生命不是可以轻易挥霍的,必须珍之贵之,绝不能再疲于奔命。便开始理解养生,注重养生。紧张兮兮也是活,洒脱自如也是活。身体节奏呢,本来就需要一张一弛,劳逸结合的。该滋润的要滋润,该放松的也需要适当的放松,就像机器需要及时检查、加油、确保正常润滑,如此才能充分恢复我们已经渐渐麻木的神经。 下趟馆子?洗个桑拿?……不,日常的物质的东西不过就是现实紧张生活的又一次小小翻版。闭着眼睛听听音乐,忘我放肆地蹦迪k歌,静静地坐在那里品茗,到图书馆沉下心来看看书……好,叫生命慢一点,叫生活停顿一下,如果,可能的话,再当当“驴友”、当当“书画家”,当当“摄影发烧友”……或许你也就真正开始融进人生的自然,能够边走边吟,品味出人生之乐。 这时,你可能就笑了,轻轻一笑,就像一笑泯千仇,恍然理解了渐渐遥远的年轻。年轻也不完全是无知加无畏的借口,毕竟,那时我们青春过,风光过,甚至也风流过!这就足矣。——跃跃然偶尔怀忆一下那些蓬勃多彩的青春曼妙时光,也不错。纵然,我们有过这样或那样的代价。可回忆毕竟是人生旅途的小驿,我们不能只顾反思反省历史,我们还得往前走,背着生活的包袱一步步往前走。 那就走吧。心态平和点,乐观点,别忘了,多看看路边的风景。 也许此时,我们或然能够明白,中年以后有个好身板儿好精神,我们有质量地活着,人生的路子才能走得更轻松些,更潇洒些。 自己做神仙 其实,懂得反省自己,是人生的一次质的转变。 平时,我们生活轨迹就像钟表,看似不紧不慢,实则发条紧绷,只不过我们“日用而不自知”。直到哪天能沉下心来,开始静静反刍,猛然就发现,我们在世俗的单调、枯燥和无谓中,已经消耗、挣扎了太久。身心实则很累,累到麻木。 也许偶尔会想起课本上那个“会活”的陶渊明。总怀疑陶渊明该是一位山居的“上界”道仙。荷锄,采菊,悠然见南山。那份闲适,那份悠然自得!可能,他穿得还是一袭白色长袍,白发白须,衣袂飘飘,精神矍铄,仙风道骨。估计这完全就是老庄鼓吹的无为逍遥做派——道可道非常道。自然而然,顺其自然,才算生活的真谛,而我们曾经刻意或不得不狠命追求的,他们说,不过如浮云。 这是真的吗?似信非信。继而求诸佛法,观音大士偈语: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唉,那我们芸芸众生还痴妄追求什么? 但现实没有“桃花源”,也不可能赤条条无所顾忌肆意地“空”,我们都生活在物欲喧嚣的尘世上,不能不有所求。首先追求物质的丰盈充足,使我们能安然地活着;其次追求人生目标的实现,体现自我价值。——其实,在我们踏进第一道必然要经过的门槛,心思就开始分化:有人为名,有人求利,也有人无所求,只图“自在”。名利是人生目标的主流,特别是利,“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欲熏心,就像沾染了毒瘾,富贵花开,衣锦还乡,几乎谁都欲罢不能。图名者,除极个别清名,大多实质也是利,以名得利。声名显赫的结果,无非名利双收。通常,所谓自在,无所求,不过是求之不得,不得已而为之的苟且,但这也算是智者,知止则止,多有心理自慰而知安的成份。 虚妄的物欲,就像坚硬庞杂的物质,会充塞我们身体所有的细胞,甚至还可能涨破到没有一点活性,把一个人完全沉沉地“物化”。 人在江湖,按说现实需求本来有限,幡然自觉时,试图金盆洗手,但往往成了刹不住车的一厢情愿。有时,也根本不算什么一厢情愿,不过一个清风吹来的闪念,我们就很容易被世俗滚滚洪流所裹挟,淹没了个体那份可怜而难得的清醒。 人最容易忘乎所以,不自知以为自知,面对唾手可得,或拼命追求所得,有意或无意放纵内心的那些疯狂的动物性占有。即使若干年以后有所积淀,也就是开始有更多的人生自觉和反刍思索,夜间我们拍拍好像孕育了什么的大肚皮,慨然知道这些其实真的无用,不过是累赘,和负担。就试图叫身心恢复得像年轻时的轻盈些,灵动些,淳朴而归真,思想焕然生动,但一进入喧嚣的白天,荤腥的气息忒会纠缠和诱惑,我们又轻易扑腾进无所不入的物欲的怀抱,被世俗所俘获。 经久彤云不堪之轻、轻甚于重的压抑,其实更向往更需要明媚的天晴气朗。驳杂迷茫的自己不自觉就在心灵的某个角落另辟了一方独立幽静的意识空间。既是躲避外面沉沉坚硬的黑暗,也是为灼亮温暖心头那必须的光明。 就像飘飞风筝的那根若有若无的丝线,于是,我们越来越感到,人性中有份顽固到刻骨的贪婪。我们渐渐埋怨自己不能把持一条行为底线,我们越来越痛悔自己所做的一切。 开始明白,追求,其实不一定都可得。大多得则难得,弃又不甘。就像置于战争胶着的前线,我们总因为这些具有诱惑的“鸡肋”,而陷入身心无限纠缠的困顿和疲惫。即使心理便准备要妥协,暗自还祈祷,但愿鱼和熊掌二者能够得皆。——这大约就是世俗“豁达之人”误导给我们的——舍得吧。舍得,舍得。目的不是舍,还在得。 醍醐灌顶的是,大德高僧的一句近乎禅语的话,放下。 这应该是对世人最真诚的劝慰。 大概是,神仙的人生并非什么舍得,而是必须放下。甚至,连所谓的放下也显多余,能放下,说明还能拿起来,证明还有物欲。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才是真正的神仙! 至清如气,至净如空,如彻底无物。 ——此时此刻,或许我们才能明白,真正的神仙,根本不在飘渺的理想天空之中,神仙其实就在现实,就在我们自己的内心。 昭廓内心那片纯朴吧,纯朴到无求,保持空,保持静,自己就是神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