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的春天到了 文/曾强 好像是,人们现在越来越不清楚散文和小说的分界了。在“西部作家论坛”,一些作家和文学爱好者有这种争论;在“中国散文家论坛”,我也听过这种争得面红耳赤的场面;在“新散文观察论坛”,各执一词,说法依然。最近,我看到2014年第12期《都市》韩石山先生关于白琳散文的评论,其中有这样几句,“她的散文,从某种意义上说,更近似小说”,并且韩先生还举例当年史铁生非说《我与地坛》“就是小说”来佐证。韩先生认为,“强调质地,就是散文;强调形态,就是小说”。那么,这篇文章到底有怎样的质地,或者形态呢,不知道。那么,这篇文章到底是算散文,还是算小说?大约白琳女士原本认为她写得是散文,一定有人偏说是小说,于是她也有些糊涂。 我倒觉得,这应该是一篇地道的散文,而不是小说。 对于散文,普遍的观点,是强调真,真实,亲历,现场。所以还有“在场主义”比赛之一种。在场就是散文吗?我看未必。什么叫在场?这个概念看似清晰,实则含混。是作者在场,还是文章主人公在场?那第一人称的小说又算什么。说到真实,也大有可疑。应该说,所有故事性的描述,包括小说,一定是真实的,现实的真实和幻想的真实,直接的真实和间接的真实,主观的真实和客观的真实,等等,离开真实,故事的存在一定是子虚乌有的。所以,包括所谓的“亲历”等约束性词语,其实都把散文这个概念搅混了,把外延界定的有些死,叫很多人觉得言不尽意,或言不达意。 《辞海》这样解释散文概念,“中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概成散文。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及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散文,以区别于讲究韵律的诗歌。现代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报告文学等”。但毫无疑义,对于历史上散文的定义,人们一般尊重历史;但对于现当代散文的定义,人们就持不同看法了。比如,我也觉得,杂文是散文吗,报告文学怎么就成了散文呢?显而易见,散文这个概念明显很杂芜,既显得不纯粹,也不科学,相当于没有概念。 反观小说,《辞海》就定义明确,“以人物形象塑造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概念强调,“小说不同于其它叙事性作品,它可以运用各种描写、叙述方式和表现手法”。这个概念现在看来,也值得商榷。也就是说,由于文学表现手法的多样性、互溶性和可借鉴性,文体已经打破了原有定义的界线,小说的外延扩大了,扩大到就像我们站在街头看人群,我们已经不敢轻易辨那个人是男是女这些基本的体貌特征了。 虽然难辨认,但我觉得这只是衣貌外饰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在作怪。一个人,别人难辨认自己,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男是女吗?即使别人,仔细甄别,真的看不出一个人到底是男是女?除非它是亦男亦女或不男不女的“二夷子”。辨别文体是散文或小说,当然不可能等同于辨别一个人。但既然不容易分清,我觉得肯定是鉴别的必要条件不够充分,或者辨别标准不够科学,没有找到其关键的内核。或者说,人们对于其内核认识或看法有分歧。 对于作家或读者,我以为非要强辨一篇文章的文体,没有十分的必要。随自己认定就好。或者小说,或者散文。但重要的在好。不好的文章,随它什么文体,何必多操心,也没人愿意多操心。因为说到底,文体划分最终应该是文学理论家们条条框框要一项项归拢的事情,要不他们做什么。画家画好画,书法家写好字,作家写好文章,是应有之意。至于哪篇文章到底如何分,怎么分,或者分不分,其实都无关紧要。 但还是有个比较明确的概念最好。起码叫作家、文学爱好者和读者心中都有数。现在的问题是,文学手法的相互借鉴,文体地盘争夺得越来越激烈,对于有些小说和散文,我们都有点迷糊。 但凡文体,必须正本清源。理论家最应该拿出众人信服的明确概念,以正视听。可直到今天,迟迟没有。如果非要我揽这个“蒺藜”活儿,必须划个“字儿”,我以为是否可以这样看,小说,应该是一个“由客入主”的过程,即把社会(他人或作者)的故事情节讲述给读者(我),使读者(我)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而散文,则是“由主入客”的过程,即把作者(我)的经验、观念、理解、看法、认识等等都付诸文字,使读者(他人)产生同化共鸣或异化分歧的思想、情绪、或观念等的过程。 也许这样更弄不清? 现在人们都认为,散文写作犹如滚滚洪流,比较泛滥——门槛低,几乎人人都能写,人人似乎都成了散文写手。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实际上也印证了散文写作必须基于自我、主观的个体意识强烈的社会背景。当社会个体自我内心的逐步觉醒、充实和强健到一定程度,需要张扬,需要宣泄,需要表达,从文学的角度采取更普遍方式的,不是进化到“神龛”的诗歌,就必定是“我手书我心”的“自由散漫”谁都能写的散文。散文更像适合“小众”的文人画,不计工粗,寥寥几笔,也许就勾勒出了心中期望的愿景。而清心、闲逸的小众文人画,目前正大行其道,广受欢迎。所以“心灵鸡汤”、“大文化散文”、“新散文”等等浪潮一浪盖过一浪,远未停歇。 也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崇尚自我标榜自我的普遍社会心理,作为通过第三者事件和环境氛围来营造意境的小说,其受欢迎程度必定大打折扣。人们普遍关注自己,不大关心别人。所以事实上,小说才已经逐渐萎靡退缩成真正的“小众”。 而不断的散文、小说文体之争,实则也反映出我国目前散文文学蓬勃繁荣和急遽发展的日新月异。这是一种理论严重跟不上实际的最直观最真实的显现。战国纷争,群雄逐鹿,其结果往往是一个伟大时代的即将诞生。同样,散文文学的绚烂和繁荣,其间,也必定会产生一个伟大的散文文学时代,和一群伟大的散文文学巨人。 这是历史的必然。 散文的春天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