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龙牛子随笔】为母亲过三周年

[复制链接]
查看1689 | 回复9 | 2018-1-28 12:2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苍龙牛子 于 2018-1-28 12:24 编辑

         <<诗经>>说过,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弟子规>>也说,丧三年,常悲咽,..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一一题记


       农历腊月初一,是母亲辞世三周年纪念日。按老家习俗,三周年纪念与安葬时的规模是一样的,是家里很大的一件事。
       三弟小卯从年初就养了五头猪,心想养成后留一头到母亲过三周年时杀了招待亲朋。国庆节后,兄弟几人就多次商议筹办母亲三周年纪念事宜。考虑到适逢元旦小长假,确定把母亲的纪念日提前两天。同时,还要将母亲的坟茔与父亲的坟茔合为一体,把父亲的墓碑做一些调整,在现有的三棵柏树旁,(原给父亲栽了四棵树,成活了三棵)再为母亲栽四棵柏树,以示纪念。
    十二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我回到牛东,约了二弟小如、三弟小卯、四弟忠蛇(读chan蝉)到父母的坟上干了两个多小时,清除了杂草,给父母合了墓,修整了墓碑,栽好了树。
                                                                                                       三弟总管

       父亲去世后,母亲和三弟一直在老屋生活了十八载,母亲于三年前冬月七十有五时与世长辞。三周年的日子越来越近,妻子开始询问安排的情况。我说,准备按农村中等标准办理。祖上家族大,老亲戚多,即使压缩也需准备二十桌左右的酒席,还要请乐队歌舞等。老三杀一头猪,咱们资助一些,估计就差不多办下来了。老伴听后就满意地答应了。于是,我购买了过事的烟酒,拿了现金,赶回老家交给三弟,并安排三弟总负责,其他人密切配合。此后,三弟白天经营生意,晚上谋划活动方案,担当起了全权负责的角色。
    三弟首先遇到的难题就是祭奠和待客的场所安排。按农村习惯,应在家中设堂祭奠,搭棚垒灶,摆宴待客。眼下,三弟由于经营“崔家乐园”,已快三、四年没在家中居住了,盆盆罐罐都已搬到了园子。如果活动都在家中进行,一方面准备工作的量很大,另一方面园子须停业,还要找人看管。若不在老屋办事,放在园子祭奠和待客,母亲是从老屋辞世的,她老人家在世时,这个园子刚刚开始建设,在园子中办事既不合习俗,兄妹们感情上也不能接受。三弟经过反复协商和慎重思考,决定在老屋祭奠,在园子待客。老屋的活动按村中习俗办理,搭棚迎客,烟茶接待,用餐时从园子送回;最后的宴席安排放在园子里,坟地活动一结束,请亲朋直接到园子坐席。三弟征询我的意见,我认为他考虑的很周全,既能在老屋办得热闹,又可提供亲朋到园子品尝饭菜的机会,表示大力支持。
       此后,三弟便在老屋和园子两头跑。弟媳妇陈亚惠主要守在园子,保证正常经营和过事的准备。同时,安排二弟小如负责老屋的活动,四弟忠蛇负责园子的宴席安排。分工安排好后,兄弟几人各司其职,分头忙活,预定棚子桌椅,联系乐队,购买菜蔬,制定食谱,通知亲友……万事齐备,只等时日到来。

                                                                                                     杀猪备席

    我回到牛东“崔家乐园”的时候已是下午四点多了,园子里一片清凉。下车后便绕着鱼池边转了转,看到鱼池已结冰,背阴的残雪还到处可见,觉得比想象的要冷得多,折回到车上取了风衣披在身上,就急着去看看猪。走进猪场看到仅剩下一头大肥猪安然自得的卧在圈里的阳坡下,白毛红皮,又比前一段肥了许多。猪看到有人来了,起身伸了伸懒腰,摇晃着大臀慢慢的移向食槽。我高兴地说:“看来猪有二百五六十斤了!”话音落定,三弟骑着摩托回来了,堂弟崔加民开着四轮车拉着四弟和侄子林松、还有两个小伙子,也到了猪场旁的篮球场。几个人把一口大锅抬下车,放到猪场,四周用砖垫好,就听四弟喊了一声:“准备提开水!”这时加民就拿出一把杀猪刀,在手上转了转,几个人就一起进了猪圈。
    业余杀猪很不讲究。几个人把猪从圈里赶出来,就势把猪按倒成侧卧,加民就用刀在猪脖子处狠劲捅了一下,猪边嚎叫着血就流了满地,鲜红的血顺着猪的身体两边和杀猪人的脚旁由高处向低处流,猪的声音也由大变小,变成哼哼直至到只有出气声。这时,侄子林栋已给锅里提了半锅水,加民便指挥大家把猪抬到锅里开始烫毛。猪大锅小,一次只能放进猪半个身子,来回要捣腾几次,一边捣腾一边用手拔猪毛,一边拔毛一边喊着“加开水!”“加凉水!”“向过翻!”“向前提!”热气腾腾,好不忙乎。不一会,猪的大毛褪去,加民便找了手大的一块石头褪小毛。我在旁边看着,想起小时看杀猪,老人都用的是铁刮子褪毛,便问:“加民,你咋没拿刮子”。加民说:“现在不让私人杀猪,工具早都没有咧。”“我都几年不干这个了,只好用土工具代替。”说着又用石头搓了一阵,站起来说,“过一会用刀把细毛一刮就行了”,便坐在猪圈旁给猪喂食的流槽上。我拿出一支“中华”烟,对加民说,“歇一会,抽哥一支烟”。加民便满是血水的手接了烟,我立即拿出打火机点了火。大家一边忙乎,一边赞扬着这猪肉多么环保,城里人吃不上等等,语气中充满自豪快乐的气氛。
    准备宴席在过事先一天的上午就开始了,主要是堂兄堂弟、嫂子弟媳及帮忙的人分头到老屋和“崔家乐园”进行。我的“自家屋”叔伯兄弟十三户,各家都已到场。二弟招呼老屋,在门前搭好三间简易帐篷,摆一些桌凳;四弟带人经管园子,打扫房间,准备酒席用具;三弟媳妇陈亚惠叫了妹夫军良、表兄龚成军等人炖肉、过油炸煎为宴席备料;四弟媳雷轩婷就和一帮人择菜洗碗,各项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着。
    快到中午,姐和妹子全家都来了,三弟给大家准备了“户县摆汤面”。摆汤面是户县餐饮特色,传统美食,为陕西著名小吃,也叫臊子面。从古传到今,凡遇红白喜事、生辰庆典,盖房立木,都要做摆汤面。先一晚上和面、揉面,揉面要顺着一个方向,不能顺、逆无序乱揉,以保证面的筋道。面不能软,面团得和成硬面。如果是客人多,那就得有一个硬棒小伙子,在一个宽大的案板上揉面,这时就不能再在面盆里以手反复搓揉,而是把大若肥羊的白面团摊上案板,案板靠墙,墙上预留的孔眼这时也已经打开,插一根光亮干净粗壮的碾棍,小伙子就两手压住碾棍,面团就摊在碾棍下,小伙子就整夜上下压晃压碾棍下的面团,把压出来的面团再顺着一个方向折叠起,再成为一个面团。如果两臂困乏了,就坐在碾棍上继续晃动,直到面团变得又光又筋,拿手一拽,筋丝趁手,方为揉到大好。对面的要求是“筋、光、薄、细”,对汤的要求是上等大肉做主料,豆腐、黄花、木耳等各类做配料,韭菜入锅必在臊子汤熬好之后,汤以鸡汤熬制,酸辣适度,稀稠适度,荤素适度,达到“煎、汪、香、鲜”的境地。当然这是老话,现在大多是机械压面了。
    开饭的时间到了,三弟和四弟就分别让大家围在桌子旁,服务的人端上来一盆面,各人就用筷子捞在自己碗里,浇上臊子汤;吃完后再端上来再捞,直至大家都喊“不要了、不要了”,吃的满头大汗,满面红光,才满意结束。

                                                                                                       迎纸迎饭

       给老人过三周年,下午和晚上的活动多,尤为重要。我到老屋后,三弟给我取了孝衣,二弟拿来头布,穿戴好后,看了母亲的灵堂,门口的对联,及帐棚桌子。此时重孝子都已到位,仁兄贾选民、堂兄崔振兴负责接待的礼台都已设好,村委会几位领导也都在门房里,我拿了几瓶酒交给二弟,请大家饮酒驱寒。

    四点钟左右,龟子乐人到了。这个由六人组成的鼓乐队,从现在来到第二天中午祭奠仪程结束才算完成任务。纸花、纸钱、纸衣和水果、菜肴等,是出嫁的女儿为老人准备的。事先,姐妹把这些东西准备好,放在村口方便的地方,由乐队带着孝子迎回来。这时,只听司仪阎天平拉长嗓子在喊:“孝子列队,男女孝子各一路,主孝子灵前就位”。我便到母亲灵堂前,有人递过一支香,我接过作揖后就听司仪喊“上香”!我上前一步把香插进香炉里;“鞠躬”!我退下一步立正三鞠躬,有人便化了一张纸,丢在火盆里。这个仪式是在告诉老母亲,您的闺女们要给您送钱送衣来了,我们要去迎接她们了,您在家等着,好吃好穿的东西马上就到了。出了门鼓乐队在前吹奏,男女孝子一街两行,缓慢地向村口走去。村口大道上,姐妹的团队早就排列两行庄严地等待着。孝子队伍到达后,自觉转身,面向路中间。这时乐队暂停了吹奏,司仪天平个子虽小,声音却很宏亮的喊:“明天是崔老夫人三周年纪念之日,女儿为表孝心送来了花纸和衣物,孝子为表谢意,前到村口迎接,鞠躬相迎!”旧时都是跪地,现在有简化就统一三鞠躬,然后按姐妹的团队在前,鼓乐队中间,孝子队伍在后的顺序缓慢地回到老屋。在母亲灵堂前由姐和姐夫率队、上香、三鞠躬,化纸后这项议程结束。大家便上前观看给先人们做的纸衣、楼房、沙发、电视、电脑、小汽车、大超市……由肃哀变成喜慰的议论着天国生活。
       迎饭与迎纸相同。姐的团队又从老屋到了村口,把事先准备好的八个品种的菜食放在八个碟子里,用两个木盘各放四种菜。迎饭的孝子队伍仍然是由我在母亲灵堂前上香、鞠躬,有人化了一张纸,男女孝子两列,男孝我在前,女孝妻子在前,鼓乐队引领,浩浩荡荡又走了一遍。


                                                                                                       请灵祭奠

       严冬天短,下午不到六点天就要黑了。晚饭后,需尽快到坟地请灵。请灵是由男孝到坟地去请母亲及历代祖先的灵魂,女孝在家门口等候相迎。按习俗,当男孝到家门口前百把米的距离时,男孝发悲痛哭,女孝点燃一堆纸钱同时以哭声相迎,随男孝队伍之后进入灵堂。
      请灵队伍仍是乐队在前,尔后是大堂兄崔振西打开手电筒领路。过去都是手提马灯,现在农村很少有马灯了,就用手电筒代替。再下来是二堂兄崔新生端着盘,盘中放着香烛纸表等类物品。我作为主孝子跟在端盘人的后面,胸前抱着母亲的遗像。上坟时母亲的遗像正面朝里,背面朝外,从坟地回来时像的正面才能朝外,不知为什么,老人从没有讲过,一直就这么做着。
    请灵的队伍从家中出发,经村供销社、老公社门前向西出了村子,直到苍龙河旁的坟地。这个坟地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新建公坟,占地面积很小,一边是河,一边是路,呈三角地带,三、四十年来我们这个村组去世的人都安葬在此。父母的坟地离路边不远,乐队从路上进到地里就不在前行了。我们到了坟地,我把母亲的遗像靠放在父亲的墓碑前,姐夫、小如、小卯等就分别点蜡烛,燃香火,化纸钱。堂兄崔振西就主动组织大家向父母的坟地三鞠躬。礼毕,就由我在前,其他人跟后围着墓地顺时针走了三圈,又逆时针走了三圈。一边走,兄弟们就一边小声说:“大呀,回家走!”“妈呀,回家走!”我也在心中默念着,请母亲回家。走完圈后,我把母亲的遗像抱在怀里,正面朝外从墓地返回。鼓乐队走在前面,吹奏着低沉悲哀的乐曲,请灵队伍自行一路在寒风中默默行进。每过十字路口,我听见身后的兄弟都在叨叨着“妈呀回家走!妈呀回家走!”好像搀扶着母亲回家。
       队伍进村后,越离家近,我的心情就越是沉痛。我的父亲崔太举幼年丧父,母亲方桂兰自小离娘,成家后生养我们六姊妹,受尽世间辛劳。尤其是父亲年轻时担任大队干部二十余载,为公呕心沥血,积劳成疾多少年,家庭重担都落在母亲肩上,她忍受艰难痛苦,无怨无悔。如今母亲离开我们已整三年了。三年来我无时不在思念着母亲,遇有喜事,想娘;遇有窝心事,想娘;逢年过节想娘,每次回牛东就更是痛苦不已。过去每次回老家,进村时心就很急切,娘一定在家门口等了很长时间了。现在回村,想到娘没有了,心口就拔凉。我抱着母亲的遗像,幻觉着娘跟我们回家了,我们给她老人家能做的,就是把她请回来,祭奠她,追思她,让她享受儿女亲朋的思念和赞誉,明天再把她送回到“天堂”安息。三年三次,这就是最后一次了。今后再也不可能为她举办类似隆重的活动了,她只有记在我们的心里。一边胡乱地想着,一边深一脚浅一脚在黑夜中走着,泪水就不由自主地流着。不觉间,从大路拐过弯,看到家门口的女孝们点燃了好大一堆纸钱,我就再也忍不住了放声痛哭,后面的兄弟孝子也都哭起来,加上女孝的哭声,鼓乐声,半条街就哭声一片。到了灵堂前,安放好母亲的灵位,兄弟几人、姐和妹都是爬跪在地又哭了一阵,才被别人劝起,请灵活动才到此结束。
    祭奠分两部分进行,首先是献饭。献饭是一个庄重复杂的仪式,在过去,孝子都要正衣冠,沐手盥发,逐个跪拜,将饭传递到灵桌上。地隔十里,乡俗不同。我们把姐和妹下午带来的美味佳肴放在院子中间,约与灵堂有十米左右,乐声奏起,司仪便喊:“献饭开始!”姐端了一盘菜缓慢地伴随着乐曲走到灵堂,鞠躬后,便由司仪接了菜摆上堂桌。姐返回时,妹端一盘菜再献上去。这样重复了四次,八大碟子饭菜和水果才献完。献饭结束后,孝子开始祭拜。直系血亲都是三跪九叩头,即上香后跪三次每次叩三次首,血亲远一些的,上香后三鞠躬便退到原位。从男孝开始,依次进行,二十多人,大人小孩拜了很久;尔后女孝队伍,又逐个祭拜,直到所有能来的都参加了祭拜才停息。
    祭奠期间,农民歌舞队已到屋前开始准备了。母亲生前喜爱热闹,经常赶庙会,看大戏。有一年在牛东学校看节目,从凳子上摔下来,血压高到220,在西京医院住了半个月才康复。母亲去世时因天降大雪,无法给她办热闹的事。过三年了,兄弟们商议办热闹,但考虑到天寒地冻,请大戏看的人少,最后决定请农村的歌舞戏曲,既热闹又简单花费也不高。演出开始前,在舞台的中央设置了母亲的灵堂,摆放了母亲遗像,点烛燃香,燃放了鞭炮,还放了两筒礼花。接着主持人就说了一段悼念母亲的话,演出就开始了。这种演出以唱多种流行歌为主,也有秦腔唱段,小品杂耍、舞蹈。演出队的人都能吹拉弹唱,每人轮番演出几次,直演的气氛热烈,台上台下互动,鼓掌声不断。有的演员只穿着背心上场,数九寒天还真让人感动。有的扶跪在母亲的灵桌前,哭唱着怀念母亲的歌曲,虽然是假的,但演唱的真情也在我们作儿女的心中产生了共鸣。演出直到夜间十点左右,气温已到零下十多度,感觉一场大雪将临才结束。

                                                                                                    雪中送灵

    二日清晨,一场不大不小的雪覆盖了牛东大地。白雪皑皑,思念无限。我心里惊奇:三年前娘是冒着大雪走的,雪一连下了二十多天;三年后的今天娘又要迎着雪花离去,娘是怎么想的,娘想告诉我们什么……
    心里想着、走着,我来到“崔家乐园”。三弟小卯、弟媳妇亚惠已扫完乐园主要院落的积雪。我询问了中午酒席准备的情况,亚惠说,按二十席的菜都准备好了,只是蒸碗还未上锅,但上午时间来得及。小卯发愁:天下雪了,有的亲戚可能来不了,开多少席不好把握。后来商定以上午十一点来的人数为准,传递信息要快,到时再做调整,保证一点钟开席。
    整个半上午,都是亲朋好友来家烧纸祭奠。妻兄吕永信在高陵做生意,一大早独自驾车来到牛东,妻侄吕小强等也闻讯赶来。庞村姨婆家五六户,以芳琴姨、利娃叔为首十人左右。秦镇姑家由大表嫂鲁雪兆带队五六人,姑家大表姐的女婿已是老人了,也专程从县城来。大姨家除表弟徐百计先天到外,还来了五六人,加上大姨家大表姐秀英、二表姐桂英等也是十人左右。小姨家表兄龚成军就在一个村,两口子已帮忙两天了,小姨家的表妹秋香、秋萍也都来了。姐家除姐和姐夫先到守夜外,外甥女杨亚萍、女婿陈刚夫妇、外甥杨晋勇、外甥媳妇黄燕夫妇等一行七八人从西安赶来。最小的外甥女亚红和女婿带着孩子专程从宝鸡赶回。妹家也是全家出动,外甥女王宁和女婿从北京坐火车回来。堂姐友地、毛毛、堂妹小萍、侄女崔林芳和女婿刘宏帅及其在西安做生意的山西父母都来祭奠。方寨舅家,在农村叫“老渭家”(出《诗经·秦风·渭阳》曰:“我送舅氏,曰至渭阳。”后人为了抚慰对舅舅的思念,就将渭阳代指舅家。再后来简称“渭家”。《西安晚报》2011年5月15日刊李生海著文《西安地区的人际称谓》也有“娘家即是女婿的外(魏)家,即外戚”之说)。四舅方茂盛带了二十余人,集中一起来到村口,由孝子队伍出行迎接。兄弟几人的岳丈家也都派出代表,二弟、三弟的岳母专程前来参加,加上新老亲戚全都在上午十一时到齐了。统计结果,非但没有减少,还比预想的多一些。
   十一点四十分,到母亲坟上去的时间到了。司仪天平喊:“孝子就位。”我们就到了母亲灵堂前,仍然由我上香,鞠躬后,有人就把母亲的遗像递了过来,叮咛我正面朝外,向门外走。其他人就把灵堂的所有东西,包括献的饭、衣物、纸钱等都分头拎在手上,在老屋门前排队。队伍最前面是四人分别两列打着花杆纸、门纸、九莲灯、香串子,而后是鼓乐队、端盘的、拿花圈之类的,孝子队伍仍是一街两列,男女各一路,后边是亲朋三五成群的跟着。准备好后,司仪大声喊:“鸣炮起乐!”摆放在屋门前的鞭炮就噼哩啪啦地响起,乐队随即奏乐,一支庞大的队伍就缓慢地走向村外。二弟说:“哥你向后看,咱这多少人,一街道都涌满咧”。我回头看了看,足有一百多米长的队伍,穿孝衣的、戴头布的,占了一条街,也感叹到:“咱是老亲戚多,三周年都要来,办事的规模小不了”。说完内心宽慰很多,母亲操劳一生,厚德待人,身后有这么多亲朋惦记她,母亲也就足够了。
   积雪路滑,一路上大家小心翼翼,不时听到有人招呼身边的人“走慢些!”终于到了坟地,我把母亲的像放好后,其他人就点蜡、上香,摆上供物,给坟头上插了一个花圈,开始焚烧纸制的衣物。姐和妹上前从祖父母的衣物烧起,直到父亲、母亲的衣物,然后烧花圈、花纸,到烧纸钱。快烧结束时,司仪就喊“孝子三鞠躬!”鞠躬后,姐和妹就蹲在坟头痛哭起来。姐和妹都是出嫁的人,这个家少了娘,她们的心情更加悲伤。哭了一阵,很多人把姐和妹劝起。司仪喊道:“停乐,为崔老夫人三年守孝已满,请老渭家为孝子卸孝!”四舅方茂盛就走到我跟前取下我头上的白布,轻声说:“把孝衣也脱了”。我便脱了孝衣,把白布放进孝衣的口袋。其他舅家的人也都给兄弟姐妹取了头布,坟上的活动就全部结束了。有人把供品分发给小孩,我取了母亲的遗像,放进一个袋子交给侄子崔林栋,随大家一起走出坟地。

                                                                                                   招待亲朋

    “崔家乐园”坐落在西户路苍龙河西北角,既是路边店,提供乡村和过往行人的饮食服务,又是休闲锻炼、垂钓娱乐、品赏农家饭菜的场所,经常接待城里人。这次准备的是“农家大席”即八人一桌,八热八凉加小吃。八个凉菜要做到四荤四素,味道爽口。热菜要有整鸡整鱼,也是四荤四素,其中还选择了农家“八大蒸碗”中的名菜。比如有加沙肉、甜盘子、梅菜扣肉等。
    宴席首次开了十八桌,凉菜上齐后,倒好酒,天平就领着我们弟兄分别去鞠躬答谢。到屋内东西两侧、北面包间、屋外的两个亭子,后到二楼上的亲朋都是三鞠躬,说的最多话是“吃好喝好!”一个多小时后,酒足饭饱的亲朋相继离去,随即给帮忙的人又开了几席,边吃边闹,直到把有人喝醉用车子送回家。



     三日上午我和妻在乐园用完早饭,与三弟和弟媳话别,驾车返回西安。离开村子,车上公路,我遥望母亲的坟地,一个大花圈插在坟头清晰可见,挽联在寒风中飘摇。亲爱的娘啊,我看不见您,您安息在苍龙河畔,但我知道您的英灵通过挽联在为儿相送!娘,安息吧!你的儿女要走的路还很长,我们要做的事还很多、很多……
                                                                                                                                 (2018年元月27日再改)

                  作
     崔振昭,生于秦岭北麓、中国画乡苍龙河畔的牛东村,笔名苍龙牛子。现居古都乐游原。长期从事军队和地方党委工作,曾任城市街道党工委书记、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熟悉基层社会生活。喜爱文学、演唱、收藏和健走。近几年,笔耕不辍,崇尚“叙写普通人物和平凡事件,传播人生心语和世间真情”,写有一堆《故乡情怀》、《侄女出嫁》、《西堂轶事》、《学子故事集》等散文随笔,上百篇文稿被多家刊物和网站登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好文笔,点赞学习!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苍龙牛子 | 2018-1-28 16:28:1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清风老师的鼓励!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jhicu | 2018-1-28 18:3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苍龙牛子 | 2018-1-28 19: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关注!致敬!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翔鹰 | 2018-1-28 22: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情感朴实,文笔细致,学习,问好您!
打赏鼓励一下!
生有生的价值,死有死的价值。用灵魂抒写文字,用文字雕刻心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西部文学 | 2018-1-28 22:5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作,点赞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苍龙牛子 | 2018-1-28 23:26: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翔鹰老师精彩点评鼓励!谢谢编辑老师的夸奖、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欣赏老师的精彩佳作。祝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苍龙牛子 | 2018-1-29 20:36: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简的鼓励,致敬!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