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振荣散文】论时下年轻人的现状

[复制链接]
查看1153 | 回复3 | 2018-5-2 22:07: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时下年轻人的现状
     文/潘振荣

        一提起年轻人,人们不约而同的会说像早晨七八点的太阳,祖国的花朵,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那是因为年轻人朝气蓬勃、思想活跃、不守旧,敢于打破传统的固定思维。"初生牛犊不畏虎"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可现在"烂泥扶不上墙"、"温室里的花朵"、"没有感情的动物"这些词充斥在我们的耳旁,最让人感到可耻的是,外国人对我们时下年轻人的评价尤为刺耳,他们说我们中国的年轻人20岁死了,80岁才被埋进土里,他们言下之意是,我们的年轻人安逸守旧,没有自己的人生方向,浑浑噩噩的活着。

           他们困守父母和社会设计的条条框框,一辈子把自己固定在了工作和生活的牢笼中。上学、找工作、恋爱结婚、挣钱养家,一步步把自己的爱好和理想限制在家长里短、柴米油盐当中。他们中的很多人少年时喜欢唱歌、绘画、书法、文学等艺术爱好,如果足够坚持和努力,他们中的佼佼者有可能会成为有影响力的音乐家、画家、书法家、诗人作家,可在固守传统的父母与提倡应试教育的老师的双重夹击下,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沦为了主流价值观的牺牲品。他们一辈子默默无闻,把自己当初的激情一点一滴的消磨在漫长的工作当中,偶尔有一两个挣脱出来的,也是伤痕累累。现在的年轻人为生活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大到把自己一辈子的青春都献给了无尽的婚姻和生活,没有自己一点的原则和主张。

       作为年轻人首先要改变我们的思想观念和消费理念,思想如果还停留在农耕时代,幻想有个安定的工作,整天抱着混日子的想法生活,不拓展自己的能力,不结交属于自己的人脉资源,不去尝试新鲜事物,就知道在办公室或家里挂着QQ、刷着微信、逛着淘宝、玩着网游,追着肥皂剧,心疼着八竿子打不着的明星偶像,却不珍惜自己的父母亲,他们还在吃苦受累为我们奋斗,现在只有少数人是靠自己的努力成的家立的业,大部分年轻人都是啃老族,住在父母给按揭的房子里,结个婚耗尽了父母一辈子的积蓄,有的年轻人还让父母背了债,父母为他们还着债,带着孩子,还要忍受着年轻人的指责和挑剔,不知道他们的那颗感恩之心在哪里?这也是时下很多年轻人的现状。

         有人会说我尝试过,可失败了,谁敢说自己的人生一帆风顺,刘备卖草鞋起家,年过半百还在东奔西跑;毛泽东四十多岁了还在打游击;就说离我们最近的马云30岁做翻译社生意失败靠买袜子补贴;许家印历经数次人生低谷从未放弃过自己。失败并不可耻,可耻的是跌倒了没有勇气站起来,失去了尝试的信心和能力。

           如果我们不为自己的理想生活努力一把,就知道怨天尤人、固步自封,那我们活着的价值在哪里?年轻人没钱没能力没性格这不要紧,如果连尝试的胆量与勇气都没有,那对不起生我养我的父母吗?是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含辛茹苦的把我们养大,我们总以为父母是不倒的榕树,是避风的港湾,是御寒的外衣,其实是他们一点一滴的掏空自己来弥补我们身上的不足。我们这一代人是温水里的青蛙,是大棚里的蔬菜,当父母一旦倒下或生病住院,我们拿什么去回报父母,是用几滴无奈的泪水,还是那可怜的几句关心话。我想都不是,只有我们知难而上,不断让自己变得强大,在父母有需要时,我们也能给生我养我的父母一份满意的答卷。

        现在的年轻人被社会上各种创富神话和励志故事所包围,没有自己一点的思维逻辑,幻想快速成功,一夜暴富。追捧各类成功人士,为了追一个电视剧、一套综艺节目或者打通关游戏,就可以夙夜未眠,他们所谓的任务完成后,觉得自己离成功不远了。其实是他们从头到尾见证了别人的成功。向别人学习这本来是一个好事,可一味学习别人穿奇装异服,留着不属于正常人类所有的白发、蓝发、绿发,甚至还有混合型头发,还美其名曰追赶潮流。
        
         有人会说我在向成功人士学习,他们哪里是在学习,这分明是东施效颦,要学就学那些成功人士身上的美好品质。张曼玉是目前为止电影界成就最高的女演员之一,可有谁知道她刚出道时演的二十多部作品都被人说成"花瓶",可她依旧不改初心,默默的在锤炼自己的演技,敬业程度令男演员汗颜;在华人世界里,周星驰红到了现在,可有谁知道他当初演过多少的龙套和配角,他为电影艺术付出了多少努力和心血,那些过程心酸到令人泪流满面、哭笑不得;还有那些令人尊敬的武打巨星远的有成龙、李连杰,近的有赵文卓、吴京,他们用自己的健康为我们奉献了一部又一部的优秀作品,我们不能只看到他们飒爽的英姿、流畅的武打动作,还应该向他们学习为电影付出一切的态度。

         有的年轻人说我想改变这种现状,可我就是做不到,他们往往是三分钟的热度,没有为自己制定一个有效而长远的规划。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改变自己是痛苦的,但如果现在不改变你以后会更痛苦的,现在的年轻人身上陋习很多,爱抱怨,心态不好,没有承受挫折的能力,没有属于自己的人生规划,一遇到艰难困苦,就想着退缩和逃避,没有一点知难而上的恒心和毅力。如果和他们谈未来论人生,他们的大道理是一套一套的,总是抱怨这个埋怨那个,他们中的好多人都在想如果当初自己出生在一个好的环境中该有多好,那就不用努力或者少奋斗几年;他们在想如果自己天赋异禀或者学习足够努力,说不定现在会混的风生水起;他们在想如果有一个机会,自己一定会牢牢抓住,努力把它干成。他们的脑子里整天都是抱怨羡慕之类的思想,没有一点实事求是的客观想法。

        即使现在再后悔说再多抱怨的话也无济于事,脚底下的泡是我们自己走出来的,怨不得别人,我们要想着接下来该如何做,才能不至于以后会留下遗憾。首先深刻反思自己身上的优缺点,最好能找自己知心好友一块讨论,因为能大胆指出我们缺点和不足的人才是我们一辈子该交的朋友。那些酒肉朋友和说奉承话客套话的人他们看中的是我们身上的利用价值,当我们没有利用价值或者触及他们的核心利益时,他们会毫不犹豫舍弃我们,这一点作为我们年轻人要擦亮眼睛,警惕这来自背后的危机。其次是大胆的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比如情商、心里承受能力、实践能力,这也是大多数年轻人身上的硬伤。最后是为自己指定一个长远的规划,人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为自己做个目标,把它分成若干个小目标,分阶段按梯次的完成自己的规划,这样每天的循序渐进,假以时日你会有不错的成就。

       因为那些陋习不该长期残留在我们年轻人心里,那样会对我们造成一辈子的负担与拖累。只要彻底的把那些不良习惯从心里清除,我们才能轻装上阵,才能打好生活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才能奔向更美好的未来。




潘振荣,一九八九年出生成长于人类发源地蓝田猿人遗址附近一公里处的前程村。小时侯在父亲的影响下涉猎群书,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长大后在老师的指引下接触西方文学,刻苦自学,从二零零七年起开始自学高中语文、历史、政治、地理等课目,二零一三年至今自学了大学语文教材,还浏览了心理学、哲学、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图书。从少年时代起就酷爱文学与历史,坚信艺术来源于生活,喜欢用文学记录生活中每一个感动而又平凡的瞬间,一直以来的写作理念是文章应该与历史、现实相结合,反映最真实的生活。二零一七年三月份开始写作,多次参加诗歌比赛,一直笔耕不断,硕果累累,为人平时比较谦逊低调,深居简出,给人一种不可琢磨的印象,常常不被人所理解,一直徘徊在写作与生活之间,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作品常见于今日头条、天天快报、搜狐新闻等媒体报端。诗歌代表作:《诗的哀愁》、《记忆中的爱恋》,散文代表作:《狼与狗》、《人生的苍茫》、《叹红楼》系列。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西部文学 | 2018-5-2 23:3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作,点赞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邓仲祥 | 2018-5-6 08:4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遥祝问好!祝创作愉快!
打赏鼓励一下!
淡泊看人生,挥手谱华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雨荷 | 2018-5-6 14:5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的佳作,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