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直的松散文】白鹿原上白鹿寺-----韩寺村史

[复制链接]
查看2788 | 回复5 | 2018-5-6 18:3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朋友,你知道白鹿原的来历吗?要想知道它的来历,就必须了解一个村子,它就是与白鹿原来历有着密切关系的韩寺村。好吧,那就随我的笔头走一遭。

    咱先从白鹿原的传说说起: 传说唐朝李皇后生了病,需要白鹿的仙血做药引子,皇上派人四处找寻白鹿,出来寻了几天,南山嗝里拐角寻遍咧,没寻见一个白鹿的下落,正准备回去交差,走到石鹿坊湾,现在的长安的南边。发现浐河道有一群鹿,里头有一头白色的,从这开始追过了浐河,走的现在的鹿到沟。在狄寨西南。上了塬到迷村原叫迷鹿村。鹿迷了路散了伙。白鹿到了吴村庙,原来叫无村庙,后来发展成了鹿走镇。继续追,白鹿绕庙几圈后向沟下跑来,这条沟就是现在的鹿走沟。鹿过了沟上了北岸塬,将军射了一箭,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代寨,原名叫戴箭寨。鹿带箭向东跑,将军继续追赶把腰间的刀掉了,这个地方就叫腰刀村。害怕把鹿跑了,没够得拾刀,追到庙里,白鹿进了庙,这下跑不了了。把庙门一关,在里边寻找,没有呀,最后在西边墙上发现有一幅壁画,上边画有一个白鹿。白鹿的尻子有一支箭,还流有血。就让人把仙血刮下来,拿回去送进皇宫,做药引子。娘娘的病药到病除。李渊封了“白鹿原不遭荒灾,见苗收一半。”
    白鹿寺,就在南北走向的大路西北边,是白鹿原传说中的白鹿变成壁画的寺院。解放后改成学校。
    村名因韩姓人居住较多把白鹿寺村改成韩寺村,文革期间曾改名跃进大队,改革开放后又恢复原名。由三个自然村组成:韩寺、吊庄、白湾。七个组。主要姓氏:韩、张。
    这是我在走访老人时得到的,很早也听人们传说过。前几天,为了了解韩寺的历史,走访了老人韩聚荣,他今年已经八十多岁,除了他在韩寺村再也寻不下了解历史的人了。据人们告诉我,有一个人知道的还多,可是已经不在了。这事很遗憾,这也是抢救村史的急迫性和必要性。
    了解了白鹿原的来历与韩寺村名称的缘由,咱们再走进历史去了解白鹿寺的情况。
   白鹿寺是唐朝李渊年间修建的,寺中上殿三间,西边四间小厢房,下殿三间。庙上头原来西面朝里挂了一面牌,上边写“永应多福”。古体“应”字。旁边有几个小字,那时在这上学因为年幼把那几个字没有记住。下头三间房在后檐挂了一个牌,上写“白鹿寺”三个字,66年破四旧时失塌了。上头一佛二菩萨,佛在中间,佛坐在莲花上。旁边两个座子,一个坐的麒麟一个坐的神像,佛爷两边站着两个一米多高的童子。两边地上各立着一个拿着大刀的韦陀护法,院子中间有一个一搂多大的柏树,柏树底下长出来一个桃树,桃树朝北长着爬爬势,下边栽了3个石头,有一米高六棱的,上头支着像个锅样子的石头。吊鹿。还有像一口锅大的铁炉,三个扁扁腿,两边有两个大环,两个钟,一个小的有半人高一个大的有一米高。据传说:山里有个半截沟,大约在红崖子,这个钟是从哪里飞来的。村东有个大涝库,钟在哪喝水,被村里人发现了,镢头骨犊子,把翅膀砸坏了。飞不动了。才抬到寺里来了。小着的时候在钟下爬着耍,两边好像有翅膀坏了的痕迹。破四旧的时候,被砸了。
     韩寺村在过去都出过啥人比较有名气。我翻开了《蓝田县志》查找,发现:“韩金定,安村乡韩寺村人,1952年牺牲于河北深县,当时是21部队04部6区队5分队 。”可是在村中打听,没有人知道。
  听老人韩聚荣说,吊庄姓刘的出过连长。还出过一个军需。相当教导员。昨天就去打听,正好碰见一个人在破柴,一个人在闲谝,了解到闲谝的那人就是那个连长的儿子,他告诉我,他的父亲参加过血战永济的战斗。在杨虎城手下当连长,还参加过西安事变。在永济战斗中把一连人牺牲了,他翻墙跑了。我问,那你父亲叫啥名字,他不好说父亲的名字,说:“你问他。”破柴的人才告诉我叫刘兴汉。回来后打开电脑查找,正好有一篇文章记载永济战斗,在文章中寻到了有刘兴汉的名字,现摘录于后:         
  “因我兵分力单,加之敌我装备悬殊过大,日寇终于由尧王台打开了缺口,沿中条山腹向西南窜进,先后攻占了西姚温村、万古寺、解家坟,跑到了我们阵地的后方,使永济坚固的主阵地完全失去了作用,一下子打乱了我军的阵脚。当早上尧王台危急之时,孔从周将军令张剑平派队支援前线。张剑平即派邓祥云二营张志林六连和三营刘兴汉八连并重机枪两挺跑步到花园村孔旅旅部听从调遣。永济县抗日自卫第一大队政治指导员吴东园也冒着日寇的猛烈炮火到花园村接受孔旅长分配的作战任务去张刘庄参战。刘兴汉八连完成任务后,即回到城内。”
   “听到邓营长愿担重任,一团军需刘守经高声说道:“祥云是我团死守永济的擎天柱,扼守东城非他莫属。”一团书记陈洁生接着说:“团长,祥云乃我团死守永济的精神支柱。他愿守东城,正与大家的意见不谋而合。”张团长说:“那好,就拜托祥云了。”便让邓岗带领其营冯民安(陕西长武县人,陆军军官学校军官训练班第一期毕业)第四连和三营丁文英(陕西岐山县人)第九连扼守日军进攻的重点东城。少校团附刘天照(字耀堂,河南伊川县人,黄埔军校七期毕业。)带领二营王继纯(陕西三原人,陆军军官学校洛阳分校军官训练班第二期毕业))第五连扼守北城。三营刘兴汉(陕西蓝田人,陆军军官学校军官训练班毕业)第八连随团部扼守南城并为预备队。
   王恒震(陕西户县人)机枪连配属于各步兵连。会后邓营长对四、九两连又作了具体布防。四连扼守东门以南:冯民安连长带三排紧靠东门,张道平的一排在最南面,蔡逸民二排居中。九连扼守东门以北,四班班长马俊杰带领全班扼守东门城楼。”
   解放前后,韩寺村的张守敬就是县长的亲身秘书,在长安县当过副县长,解放后在政协,原来为党做了一些工作。公私合营在鞋厂,原来在鞋铺子后叫去当会计。劳动锻炼时把腿裂了成了瘸子。
   韩寺村最大的财东张生财,张生福和他哥给张生财家做活,徐海东的部队朝南进山经过这里,弟兄俩跟红军走了。解放后回来在乡上当指导员。
    张宏运在西安做过地下工作,解放后在西北五省贸易局工作,最后因跟女人离婚,被调到渭南交通局可能是局长,西安贸易局局长。
   韩寺在旧社会属于鹿走镇管辖,当时是四保,和王庄、府君寨、宋家、支尚是一个保。张守谦当过保长。解放后把保改成乡,六区五乡,乡政府在宋家。张守计,韩建贤,生福富才当过农会主任。
    在供销社工作的最早是韩玉森、下来是王西荣、韩桂芳、最后是韩银刚。

走访中我还了解到:白湾和吊庄的刘家是从寨子搬来的。韩姓到现在已经是十二三代人了。据说从山西大移民来的,韩姓来得最早,张姓不是一个张,从张的老坆来看,一个是从张疙瘩来的。
   我问:吊庄是咋回事,就好像是一个大物件吊着一个小物件,这种几户人家的小庄子在原上还有几个,他们告诉我,当时是种人家张生财家的地,后来买下了,就盖了房住了下来,那么白湾并没有姓白的,为啥叫白湾,就没有人知道了。
   韩寺著名的阴阳先生韩发贤(小名同),享誉白鹿原东半原,是与王河村的王一天(外号王聋子)齐名的牛才子的学生。那年在凫峪南岭头被凫峪的支部书记郭文喜收没,后来托人又要了去。。人们在他墙背后撒尿,他在墙上写了一首诗:墙是我家墙,不是你佛堂,解开裤腰带,两眼泪汪汪。据说有两家打捶,都去寻他写状子。他先给一家状子上写道:猪嘴如铁,好似犁揭。又给第二家写道:。地冻如铁,猪攻麦叶。两张状子确实让断案人为了难。
   韩寺村的历史基本了解完了,那就再说说它的组成和地理情况:韩寺在安村乡来说是一个大村,由韩寺、吊庄、白湾三个自然村组成。白湾在旧社会属于朱寨,后划归韩寺。位于蓝田县白鹿原的东畔,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一部分坡地在东边塬坡,坡下就是陶峪河。大部分土地都在塬上,平整,很便于机械耕作。它的南边是康偏村,东北是王庄村,北边是府君庙,西边是腰刀村。这里交通十分便利,有一条南北向的乡级公路穿村而过。村落居住集中,村中商店沿路开着很便利群众购物,医务室方便群众就医,村中街道横七竖八,全是水泥铺就,出行十分便利。
   想了解历史的人不止我一个,据老人说,很早以前王乡长和韩维约谈过三次,第三次西安记者来拍过,在哪个书上看来,记不清了。
   总算完成了一个心愿,但也有遗憾,要是早动手几年,还会了解更多。

   许多资料有待完善。


    采写于2015年8月9日以前
    修改于2018年5月6日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长风个人认证 企业认证 | 2018-5-6 19:4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学习了,赞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西部文学 | 2018-5-6 23: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作,点赞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挺直的松 | 2018-5-7 06: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1一定继续努力。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静水深深 | 2018-5-7 20:4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作,点赞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西部文学 | 2018-5-8 08:3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篇佳作已被《西部文学微刊》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xibuwenxue)第1358期采编,手机“扫一扫”,分享您的作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