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鱼断想 望雲|杨荣克 “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稀里糊涂抑或是无奈之下收留了起初才貌平平的冯谖做门客。冯谖入住田家(孟尝君姓田名文)后不久便拍打着剑柄成天大呼小叫:“长剑啊长剑,我们还是回去吧,这里吃饭没有鱼啊!”可见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喜食鱼类并把食鱼与否与生活水平高低联系起来了。 我也爱吃鱼,且不分品种大小,皆能入口享用。而妻儿却常抱怨吃小鱼而喜食大鱼,原因是小鱼易梗喉。每当此时我常有感叹:而今天下哪有那么多大鱼可食! 于是我又不由想起了孟子。这位中国历史上的第二圣人有一次兴冲冲去见梁惠王(即魏王茔),梁惠王第一句就说:“老夫子,你不远千里来到我的国家,将给我国带来什么利益啊?”孟夫子也不含糊,直言:“大王你何必谈利益呢?只谈仁义就够了。”在孟子看来,用仁义治国就可实现“王道”。后来孟夫子在梁惠王的一问再问下,似乎觉得对这位国王只讲仁义治国未免太抽象朦胧了,于是趁势向梁惠王讲述了如何用仁义治国从而实现“王道”的具体做法,其中有言:“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按孟子的说法,推知他是不会吃小鱼的,也不会吃烤乳猪类的幼小动物的。事实上《淮南子主术训》就说:“鱼不长尺不得取,彘不期年不得食”,可见古人吃鱼是有选择的:不食小鱼。古人食肉是以其生长年限为据的,而非以其大小为据,唯其如此,鱼方可能免于绝种而猪可能有生育机会,这样做“鱼肉就不可胜食了”,不像时人不论鱼虾大小皆有五花八门的捕法和食法,吃猪肉是以其大小重量为依据而定食与否的。纵然当今科学发达,有所谓快速养猪法催猪生长,使猪一百多天即可长到几十上百千克,即可食用,而此肉非彼肉了,与古人所食经一年多生长的猪肉比,已失其真味。于此我又不免感叹我现在的口味越来越不好了,究其原因真不知是肉味变了还是我已老矣! 还是回到吃鱼吧,大鱼固然吃起来方便省事,但大鱼是由小鱼长大的,小鱼又是由鱼卵孵化而出的,而鱼卵又是由大鱼们造出来的,如果大家把大鱼捕光吃尽了,何来小鱼?反过来,大家都把小鱼吃光了又何来大鱼?由此看来,无论大鱼小鱼都不可捕光食尽啊。或曰:“我们不吃鱼了?”非也,鱼乃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美味,不食此美味岂不有点尴尬了大自然。问题是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大小品种一概都吃光。要保证我们一辈子都可享受到这份美食,要保证我们世世代代都能享用这份美食,唯这种吃法方是正确的选择。 小鱼不食为好。特别是在当今那些濒临灭绝的鱼种的幼鱼更不可吃。小鱼还有成长期,留点机会让它们成熟,方有一些美好希望。吃掉所有小鱼如对人满门抄斩!吃尽所有小鱼,再无大鱼可食,再无鱼可食,这绝非耸人听闻! 本人过去喜食用小鳝鱼特制的所谓“盘鳝”今已不食。面对那盘盘曲曲、油油腻腻、香气四溢的“盘鳝”我常感叹那发明这种吃法的人的“丰功伟绩”,总以为是吃鳝们的子孙,太残酷了! 世间有些东西根本是不可以食用的,有些东西在特殊的时间段也是不可以食用的。古人在这方面尚有制度规范人们的“吃相”,今人自许为是懂得科学的文明人为何还不如古人?偏要吃“小”食“嫩”?偏偏要吃“果子狸”“猴头”和“驴唇”…… 给除却人类这种生物之外的所有生物一个在我们地球上存在的机会吧,我们人类不能缺少这些朋友。尽管这些朋友中有很多来到这个世界就是用自身的胴体来孝敬我们的,但这份美意很可能会因我们人类的无知、自私和贪婪而荡然无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