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美味——泥鳅钻豆腐
古人有训:民以食为天。每个人对美食都是不可抗拒的力量,在众多的美食中有些美食是一些地方的特色菜,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只要我们走出家门、周游列国,在外面是能吃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的。但是说到家乡特色美食,我倒是想到了一道很奇葩的美食。 这道美食在土家山寨还是小有名气的,而这道美食的主要食材就是豆腐还有泥鳅了。你可知道这两样食材合二为一的做法是怎样的呢?而且这道菜还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名字——泥鳅钻豆腐。 起初,我听人们说到这道菜的名字时,浮想联翩,以为这两种食材放在了一起,泥鳅就会钻到豆腐里面。为了真正弄清缘由,我上网查阅了各种资料,并没有详细的做法,就只是说把豆腐还有泥鳅一块放在锅里煮就可以了。那时的我还当真以为真的泥鳅会钻到豆腐里了呢! 如果是这样,你把水煮开了之后就放入豆腐还有泥鳅。然后就盖上锅盖,过几分钟后你去掀开锅盖,一点变化都没有。 其实这道菜只是名字叫做这样,但是它的做法与我想的这样。这样做是利用豆腐把泥鳅的腥味给去除了而已。看来要吃到真正的泥鳅钻豆腐,那可真还要去多学习学习呢! 泥鳅钻豆腐,是一道流传于民间的美味 当泥鳅遇上水豆腐,就诞生出一道特色美食,名为泥鳅钻豆腐,又称之为貂蝉豆腐、这是一道来自民间的传统名菜,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泥鳅钻豆腐,据说只有少部分厨师能做出的它本来的美味。 泥鳅被称为“水中之参”,美味又营养,在我国众多地方均有养殖,而且价格不高,可谓物美价廉。泥鳅的做法有很多种,在民间最简单而又有营养的做法就是泥鳅钻豆腐。 泥鳅钻豆腐,传说是由周口渔民创制而成的,把小泥鳅放水盆里养殖两天,使其排干净泥巴与体内垃圾等,把姜、蒜与水豆腐一起放入锅中盖上锅盖后炖煮,炖煮熟透后,发现小泥鳅都钻进豆腐中去了,只有鱼尾留在豆腐外,后续取名为“泥鳅钻豆腐”。 制作泥鳅钻豆腐需要注意的事项,泥鳅需要用清水养2-3天,锅中的水量以漫过泥鳅、豆腐适量为宜,便于泥鳅游动。 目前很多餐馆以及酒店都没有统一的做法,都是凭着印象或者自己的方式来制作,并没有或者少有像民间故事所流传的样式,但,不可否认的是泥鳅和豆腐一起烹饪确实别有一番风味。 “泥鳅钻豆腐”是土家人喜爱吃的一道菜。其传统烧制方法是先把小泥鳅放在水缸里或坛子里,倒清水并添加少量的食盐,将泥鳅喂养一夜,等泥鳅吐尽肚子里的泥沙和其它杂物,再用清水冲洗,并将活鲜鲜的泥鳅倒入嫩白豆腐内,水烧热的时候,泥鳅就会在豆腐里乱钻,等把豆腐钻出若干个小眼,再下油锅炖煮,并加上花椒、葱花、味精、生姜、酱油等作料。这道菜营养特别丰富,又特别鲜嫩,其味道特美,是土家人招待贵客的美味佳肴。 “泥鳅钻豆腐“这道菜肴中,最传奇的莫过于“泥鳅钻豆腐”——豆腐和泥鳅放在冷水锅中,随着水温不断升高,泥鳅在热汤中急得无处藏身,最后钻入冷豆腐中,结果还是逃脱不了被烹煮的命运。所以这道菜又叫“草船借箭”、“貂蝉豆腐”(董卓是泥鳅、貂蝉是豆腐)、“汉宫藏娇”等等。 “泥鳅钻豆腐”据说起源于河南周口地区,说是一个叫邢文明的渔民,卖掉大泥鳅后,小的无人问津,只好带回家自己烹食。有一次,他为了调剂口味翻新花样,索性把小泥鳅和豆腐一起煮,并配以葱、姜、蒜等佐料,揭锅时却发现小泥鳅全钻进了豆腐里。 这道汤菜最大的妙处一是外形独特、二是泥鳅的动物蛋白和豆腐的植物蛋白融为一体,味道鲜美,汤汁腻香。 其实,我对这道菜情有独钟,还是源于我的童年生活。 小时候,我将畚箕放在稻田池沟里,一只手按压畚箕,一只脚在水底驱赶,那些鱼儿和泥鳅便朝着畚箕的方向窜去。鱼儿多从畚箕的上方溜之大吉,而泥鳅是底沉鱼,习惯于横窜,不擅上蹿,最后就落入畚箕被我捕捞。 我觉得捕泥鳅特别有意思,它是慰藉童年寂寞的最好良药。无论寒暑假,还是平时的节假日,我总喜欢悄悄地拎着锑铁盆和畚箕潜入稻田里。一边听鸟鸣,一边捕捞。这种简单而富有野趣的生活一直滋养着我的性情。 往往收获颇丰。待我把锑铁盆里的泥鳅递给父亲,他一接过去便将泥鳅倒入大澡盆里,然后滴几滴香油,让那些泥鳅将五脏六腑里的污秽全部吐出,经过如此处理,泥鳅的土腥气也少了许多。除了养一些新鲜的泥鳅,随吃随捞外,一般在两天之后,父亲变着花样烹饪,总是把铁砂锅烧得通红通红,将活蹦乱跳的泥鳅焙制成泥鳅干。十有八九,我就站在父亲的身旁,因为我喜欢听泥鳅在火红的铁锅里挣扎的声音,就像看战斗片那样刺激——由于文化的贫乏,那个年代除了看战斗片就是阶级斗争片。所以,我们对日本鬼子和阶级敌人恨之入骨,恨不得油煎火烧,就像父亲焙烤泥鳅一样。 那些暂时养在澡盆里随吃随捞的泥鳅,在父亲的烹调下也一样令人垂涎欲滴。我印象最深的要算是泥鳅钻豆腐了,一年也难得吃上一两回。泥鳅钻豆腐盛在一个铁锅里,放在炭炉上,火旺汤沸,胃口大开。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吃得津津乐道。想想以前这样的氛围,现如今委实难得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