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卖鞋的,说我“写作是不务正业”,这是佰纳鞋业驻西安总代理程光飞先生的话,因为鞋店的收入才是保证我们一家老少生活的根本。程光飞先生是我的贵人,也是他成就了今天的我。我从17岁开始就在剧团跟班学艺,后来虽然离开了,但我内心仍然对戏剧和文化事业有着虔诚的坚守。比如说,学习和写作就是我如今业余生活重要的一部分。? 前些日子,我用10天时间把自己10年来的文章做了整理,其中散文与小说共计300多篇,共计70余万字。这么多文字是我一个拼音接一个拼音敲出来的,抬头、低头、看键盘、盯屏幕这样机械的动作不知重复了多少次,才将这300多篇文章保存在了我的电脑中。? 我有20余年戏曲工作经历,此后为了生计在合阳县城南大街经营了一家规模不算小的鞋城。做生意后,我的时间多了,但几回回梦里总是会出现当时在单位的情景,按捺不住的我就尝试着拿起笔。第一篇我写了在农村爱管戏的《杨团长》,接着再回忆了演戏下乡吃的农村《百家饭》,后来又有了《我大》《鼓人、鼓舞、上锣鼓》《夏婶》等文章,写着写着便一发不可收拾,越写越爱写,越爱写越想写。一直以来,我把自己所写的所谓作品尽都发在腾讯博客,新浪博客,还有就是陕网著名文学平台《西部论坛》。这么多年,省市纸媒共发表拙作五十余篇,文学网络也有二百余篇推出。?
开始写作后,很感谢我老家的邻居,陕西作协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冰心散文奖获得者李宗奇伯父的几次点拨和教诲。最受益的一次谈话是在他老人家一次回乡时,他一再告诉我:“散文要有平和心态,以谝闲传的方式叙事、叙人、叙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方言使用要得当,切忌用合阳话唱京剧。写文章叙述如同人的呼吸,要顺其自然,节奏感寓于每个人的呼吸之间,口吃的人是写不出长句子的。文章的生机与活力不仅依附于作者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文章的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如今,我将近几多年的作品装订成册,以《渐行渐远的乡村》作为我的这本散文集的名字,有以下缘起: 首先,这本散文集收录了《渐行渐远的乡村》这篇文章,是我发表于省级报刊的处女作。? 其次,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县城和农村之间亦工亦农地生活,虽然农村已经没有了我的户籍关系,但那里有着我最亲的亲人,我很在意这座村子的发展。? 最后,我深爱着合阳这片土地,我愿意用最浓重的笔墨为它谱写赞歌。我爱这里淳朴勤劳的人民,眷恋这里四季分明的景色,更钟爱这里摄人心魂的线戏。? 当然,在我的写作路上还要感谢《西部文学》网络和平台上经常活跃的老师们。还有我身边一直在言传身教的老师们,比如:著名作家党宪宗老师对我一直殷切鼓励,著名民俗学者史耀增老师的诸多作品一直熏陶着我。在此也要感谢情同手足的赵晓罡先生、雷建学先生、范永刚先生,还有我的发小贺峰等,感谢他们长期对我的关心和帮助。? 《渐行渐远的乡村》不仅是对我10年写作的总结,也是我向一直支持和关心我写作的人们奉上的一份真情回报。就在此刻,我的文学梦才刚刚迈出一小步。在此,再一次深深感谢《西部文学》网络的诸位老师和文友们,感谢贵平台圆了一位草根的写作梦想。 该书的封面由我自己设计并绘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