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丹水情韵 于 2019-1-4 08:57 编辑
“掌握分寸”是做人的基本要素
世界上有几种人?男人女人,可能你会不假思索随口一答。是的,确实是这样。如果我再继续追问:“人群中又有哪几种人呢?”可能有的人一时半会儿回答不上来。 凡是有人群的地方,总是有两种人存在:“一种是占不到便宜就算吃亏的聪明人,一种是不吃亏就算占便宜的老实人,结果,聪明人面上老能占便宜,老实人则经常觉得自己吃亏。” 其实,生活哪里是眼睛,就能看得清楚的呢!聪明人看似占了小便宜,却是失了人心;老实人只看到自己吃亏,却没看到别人同样也有吃亏。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算的太清,不免劳心劳力,失了生活的乐趣。 不要以为占了便宜,就是在保护自己,尤其嘴上的便宜,往往暗藏祸患,人生这两种便宜不能占。给别人留点余地,给自己留条余路。
生活经常见的一种情况“得理不饶人”,一旦自己站在有理的一方,好像抓住了踩踏别人的机会,狠命的踩踏别人,甚至在对方道歉之后,仍然不肯罢休。其实生命的轮转从不停止,谁知哪一天,自己不会被别人踩踏呢?更何况嘴上的便宜,对生活真的没那么重要。 人不讲理,是一个缺点;人硬讲理,是一个盲点。理直气“和”远比理直气“壮”更能说服和改变他人。 一位高僧受邀参加素宴,席间,发现在满桌精致的素食中,有一盘菜里竟然有一块猪肉,高僧的随从徒弟故意用筷子把肉翻出来,打算让主人看到,没想到高僧却立刻用自己的筷子把肉掩盖起来。一会儿,徒弟又把猪肉翻出来,高僧再度把肉遮盖起来,并在徒弟的耳畔轻声说:“如果你再把肉翻出来,我就把它吃掉!”徒弟听到后再也不敢把肉翻出来。 宴后高僧辞别了主人。归途中,徒弟不解地问:“师傅,刚才那厨子明明知道我们不吃荤的,为什么把猪肉放到素菜中?徒弟只是要让主人知道,处罚处罚他。” 高僧说:“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无论是有心还是无心。如果让主人看到了菜中的猪肉,盛怒之下他很有可能当众处罚厨师,甚至会把厨师辞退,这都不是我愿意看见的,所以我宁愿把肉吃下去。”待人处事固然要“得理”,但绝对不可以“不饶人”。留一点余地给得罪你的人,不但不会吃亏,反而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感动。每个人的价值观、生活背景都不同,因此生活中出现分歧在所难免。大部分人一旦身陷斗争的漩涡,但不由自主地焦躁起来。一方面为了面子,一方面为了利益,因此一得了“理”便不饶人,非逼得对方鸣金收兵或投降不可。然而,“得理不饶人”虽然让你吹响了胜利的号角,但这却也是下一次争斗的前奏。因为对方虽然“战败”了,但为了面子或利益他自然也要“讨”回来。 在日常生活中,切记:留一点余地给得罪你的人,给对方一个台阶下,少讲两句,得理饶人。否则,不但消灭不了眼前的这个“敌人”,还会让身边更多的朋友疏远你。俗话说,得饶人处且饶人。放对方一条生路,给对方一个台阶下,为对方留点面子和立足之地。这样做并不是很难,而且如果能做到,还能给自己带来很多好处。如果你得理不饶人,让对方走投无路,就有可能激起对方“求生”的意志,而既然是“求生”,就有可能不择手段,不顾后果,这将对你自己造成伤害。放他一条生路,他便不会对你造成伤害。即使在别人理亏时,你在理已明了的情况下,放他一条生路,他也会心存感激,就算不如此,也不太可能与你为敌。这是人的本性。况且,这个世界本来就很小,变化却很大,若哪一天两人再度狭路相逢,届时若他势强而你势弱,你想他会怎么对待你呢?得理饶人,也是为自己留条后路。 “得饶人处且饶人”不止是对别人留余地,也是给自己留下的退路。狗被逼急了还跳墙,更何况是人,把对方逼急了,本没多大的事,也要生出些事端,给自己带来麻烦和伤害。所以能以宽待人、止在合理处,才是对自己、对整个事件,最好的解决方式。 旁人哪个又不明白呢: 选择善良,不是我软弱,因为我明白:善良是本性,做人不能恶,恶必遭报应。 选择忍让,不是我退缩,因为我明白:忍一忍风平浪静,让一让天高海阔。 选择宽容,不是我怯懦,因为我明白:宽容是美德,美德没有错。 选择饶恕,不是我没原则,因为我明白:得饶人时且饶人,不能把事做绝了。 选择真诚,我有话就直说,因为我明白:违心奉承是应付,忠言逆耳是负责。 选择厚道,不是因为我笨拙,因为我明白:厚德能载物,助人能快乐。
都说“这世道一向是讲理的怕不讲理的,不讲理的怕不要命的,”所以才有那么多人明明没有道理,仍是嘴上不饶人,但是他们似乎忘了,一旦你不讲理,对方可能就不要命呢!把人逼急了,做出的事根本没有理性可言,哪怕拼上性命。 得理处且要留三分,更何况没有道理的时候,更要表明自己的过失,作出应有的态度。嘴巴所占的便宜,最终都要用身体付出代价,看见也好,看不见也好,最终都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结果。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老子·第六十二章》 美好的言词可以博人尊敬,美好的行为可以见重于人。 老子认为要保全自己,就要以诚待他人,不要说一些过甚的言语,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嘴茬子不要太扎人。否则,只会招来彼此的不快。正所谓,只有嘴上留情,脚下才会有路。 要做到别说过头话。说话必须留有余地,不要把话说“死”。凡事把话说绝了,就没有了回旋余地。一旦陷入语言的“绝境”,其被动、尴尬之情可想而知。说话的艺术在于让人进退有余。人在气头上切莫说过头话,愤怒的话语实际上是一派胡言,平息心火之后会产生许多懊悔。 要做到不揭他人短。当然,要在是在适当的场合,才有适当方式揭短。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揭人疮疤,除了让人勾起一段不愉快的回忆外,于事无补。这不仅会叫被揭疮疤的人寒心,旁人一定也不大舒服。因为疮疤人人会有,只是大小不同。见到亲人或同事浓血淋漓的疮疤,只要不是幸灾乐祸的人,都会有“兔死狐悲,物伤其类”的感觉。 要做到指责他人之过切忌太尖锐。《呻吟语》指出:“指责他人之过,需要稍作保留。不要直接地攻击,最好采用委婉暗示的譬喻,使对方自然地领悟,切忌露骨直言。”与人争辩时也一样,以严密的辩论将对方驳倒固然令人高兴,但也未必非将对方批驳得体无完肤才行。因为这样做不但对自己毫无好处,甚至有时还会适得其反,不但得不到对方的认可,有时还会增加一个敌人。 如果自己想用尖刻的语言,来发泄自己心中的愤怒,那么最好换种方式试一试。尖锐的责备不仅不能改变对方的意见,反而会使对方刻下十分憎恨的烙印。尽管对方错了,但是因为伤了感情,就会毁灭原本正常的氛围。每个人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当责备和利剑刺破可怜的自尊时,反抗的情绪就会如洪水一样扑来。 君子之交绝不出恶声。在人际交往中,要想应付自如,在这方面就得留心。所谓“君子之交绝不出恶声”。即在这个世界上,与人亲密地交往时,需诚意待人,纵使交恶断绝往来,也不可口出恶言,说对方的不是。这样,你才能在不伤害他人的情况下保全自己。 冈察洛夫说:“人与人天天密切地接触,要互相付出代价的。要欣赏对方的优点,而不刺痛对方的缺点,也不被对方刺痛缺点,双方都需要有多方面的生活经验、理智和适当的距离。” 要做到不旧事重提。旧事重提或者反复提起的人显得很小气,也没有度量。常言道:清官难断家务事。许多人常常因一件小事便生气,讲不出道理的时候,就轻易揭对方老底,于是演变为怒火中烧。夫妻吵架越来越激烈的原因,往往也是互揭对方的疮疤。例如一方口无遮拦地脱口说出:“你过去做了……”此话一出口,情况便无法收拾了。 为什么旧事重提会引起对方如此的反感和愤怒呢?其实不只是夫妇之间,一般人亦然,时过境迁之后,总认为自己已得到对方的宽恕,相信对方必然将过去的事忘了,并从此信任对方。所以,当对方重提旧事时,内心自然愤怒至极,认为原来他只是装作忘记,事实上他仍记挂在心!如此一来,不但从此不再相信对方,且可能因此而形同陌路。 一般说来人们并不喜欢揭人老底。生来就喜欢揭人老底的人是少数。但在情绪不好的时候,暴怒的时候,可就难说了。尤其是好朋友,因为接触较多,对别人的过去知道得一清二楚,怒从心头起难免出口不逊,说些诸如“你不要以为过去的事情没人知道”之类的话。 对于今天该指责的事项,引用过去的事例是不适当的。只有当过去的例子可以作为追究事理的资料时,才可以把它拿出来。如果牵扯到人的问题,感情的问题,那么别人就会产生这样的心理:“都已经过去的事情了,现在还抓住不放,真太过分了。” 要杜绝揭人老底的行为,除了要知晓利害,学会自我控制外,还须养成及时处理问题的习惯。不要把事情搁置起来,每个问题都适时解决,有了结论,以后也就不要再旧事重提,再翻老账。没有“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把现在的事拖到将来,那么,在将来的日子里,你就得不停地翻旧账。这是恶性循环,办事越拖,旧账越多,旧账越多,办事越拖。 说话不逞口舌之快。说话要经过大脑,不要满口跑火车。有的人,的确反应快,口才好,心思灵敏,在生活或工作中和别人有利益或意见的冲突时,往往能充分发挥辩才,把对方说得脸红脖子粗,哑口无言。这种人不管自己有理无理,一旦用到嘴巴,他便绝不会认输,而且也不会输,因为他有本事抓你语言上的漏洞,也会转移战场,四处攻击,让你毫无招架之力;虽然你有理,他无理,但你就是拿他没办法。 参加辩论会,或者进行商务谈判,这种人也许是个人才,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场合中,这种人反而会吃亏。他们常会因“所向无敌”而忽略收敛的重要,把“逞口舌之快”当成一种“快乐”,这是这种人最大的悲哀。 最重要的是,日常生活和工作场合不是辩论场,也不是会议场和谈判桌,你面对的可能是能力强但口才差,或是能力差口才也差的人,你辩赢了前者,并不表示你的观点就是对的;你辩赢了后者,只凸显你只是个好辩之徒罢了。 而一般常见的情形是,人们虽然不敢在言语上和你交锋,但事情大家心知肚明,反而会同情“辩”输的那个人,你的意见并不一定会得到支持,而且别人因为怕和你在言语上交锋,只好尽量回避你。如果你得理还不饶人,把对方“斩尽杀绝”,让他没有台阶下,那么你已埋下一颗仇恨的种子,这对你绝对不是好事。 语言的无奈,常常在表达爱意时如此无力;表达伤害时,却又如此锋利。得饶人处且饶人,给别人留一点情面,也是给自己留一点余地,凡事过犹不及,即便自己有理也要懂得掌握分寸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