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叶刚随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治国大思维

[复制链接]
查看786 | 回复2 | 2019-2-15 17:2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治国大思维
【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十二个词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十二个词语之间是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其中隐藏着“治国大思维”。
       这十二个词语,分三行排列,分别是国家、社会、公民(个人)三个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而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而言;“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而言。这三行从大到中到小的排列,有宏观思维、中观思维、微观思维,最终三维一体,自成独立之完整体系。
       大布局有如此“大构思”,三个层次的布局上,又有“巧构思”。
       先说国家层面的四个词语。
“富强”,是四个词语之首,也是十二个词语之首。其中,“富”是八个字之首,也是二十四个字之首。《论语》相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此段文字,是孔子与他的弟子冉有在评论治国的道理。在孔子眼中,人口众多时,对待百姓应该先富后教。
“富”,是个经济问题。对于“富与教”这个问题,马克思是做过哲学总结的,即物质决定精神。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有如此表述:“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当然,中国社会主义的“富强观”,是马克思化的“富强观”,有别于西方,也有别于孔子。因为这个富强观,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
      国富则国强,国强则续助国富。强国的维度,大致有三:第一维度是民主之国,第二维度是文明之国,第三维度是和谐之国。“民主”一词,用于治国,最早喊出的时间,是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时代。倡导者是卢梭和伏尔泰,最早喊者是伏尔泰。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用看似矛盾的语言,道出“民主的雏形含义”。直至今日,民主是政治学中的“显学”,民主理论不下500种,大致可分“最大化民主理论”与“最小化民主理论”。“最小化民主理论”讲民主,如“竞争性选举”“保护少数人的权利不要受侵犯”,这是“西方式民主”。在马克思眼中,“西方式民主”沦为一种政治形式而丧失实质内容。故马克思批判西式民主的“形式化”“空心化”“标签化”,并在政治生活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寻找真正的民主。最终,马克思形成他的“最大化民主理论”,把民主的内涵从政治领域延伸至社会经济领域,将生产力发展、物质丰裕、经济平等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视为民主的应有之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属于马克思的“最大化民主理论”中的“民主”。这种“民主”是对“西式民主”的强势超越。
     “富强”的物质和“民主”的精神保障下,“文明”与“和谐”的产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文明”与“和谐”的关系,有时如“身体”与“衣装”的关系。“文明”高度到何种程度,要有个“载体”来有形展示。“和谐”是其中最妙的一个“载体”,能对“文明”进行外化。“和谐”这个概念,在孔子眼中,就是“大同”思维。但孔子向往这个梦想一生,最终还是一场“乌托邦”。《论语·沂水春风》中相载,孔子在沂水边与冉有、子路、公西华、曾晳四个弟子闲聊“志向”问题。前三人说了各自的“志向”,孔子不做评语。唯有曾暂说完,孔子非常赞同,喟然叹曰:“吾与(赞成)点(曾晳)也!”曾晳在沂水边这场对话中,没有像他的师兄弟一样侃侃而谈具体治国策略。他只是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一幅天下大治的和谐生活场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种小康场景,在中国历史上“贞观之治”“康乾盛世”,都只能局部繁华都市,有此影踪。在中国古人心目中,古代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是个永远的“乌托邦”。但这种“和谐观”二千年来,永远存在古人的梦境中。
     社会主义和谐观与古人的和谐观,最大不同之处,“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将指日可待,时间在2020年。如今,用大数据都完全可以精准计算,“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这个古人的梦境变成现实,是没有悬念的。这就是国家力量。社会主义“文明观”,也是如此,有别其他的“文明观”,重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当然,“民主”“文明”“和谐”排在“富强”之后,是合理的,因为符合哲学逻辑中“物质与精神”关系的。
再说社会层面的四个词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二个层面,即社会层面,把“自由”这个词语放在首位,不是把“平等”“公正”“法治”放在第一位置,应该是有指向意义的。因为在此严谨的排序中,第一个词与后三个词,应该是有总分、条件、主次或先后等关系的。
    对社会层面而言,“公正”似乎应排在“自由”之前,其实不然。“自由”这个概念的含义,在各时代各社会中变动比“公正”要大很多。不同时代的社会中,“自由”这个概念争论清楚,“平等”“公正”“法治”就能顺势而成。当然,“自由”的分类在历史上有多种版本,如“一大自由”“四大自由”、“五大自由”之说。
     林肯有三大权力:“生命的权力,自由的权力,追求幸福的权力。”在林肯眼中,权力自由,是最大自由。因为当时的美国处在南北战争中。
    在二战时,富兰克林·罗斯福首倡“四大自由”,即言论和表达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当时,全球处在反法西斯战争中。
    当代有“五大自由”:财富自由,时间自由,空间自由,灵魂自由,自由发挥潜能的自由。“五大自由”的排序,财富自由是排在第一位的。
   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有个诗句:“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诗的妙处,把“自由”从点写面,形象而充满哲理。
   “自由”,有时是一种活力。一个时代,一个社会,活力放在首位,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马克思的自由观,是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超越与革新。马克思眼中,自由就是对外部自然的征服和改造,即“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最后,马克思提出:“人只有在超越物欲之后,才能拥抱心灵的自由。……不应该把国家建立在宗教的基础上,而应该建立在自由理性的基础上。”摆脱一切“物”对一切“人”的统治,才是人类最高的自由境界。马克思这个论断,与财务自由有一定相似度,同时,马克思也解释清楚“心灵自由”(灵魂自由)的前提条件。马克思眼中的这个未来社会,就是共产主义社会,是“一切自由人的联合体”。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劳动不再是人谋生的手段,而是人本质的需要,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最终得到解决,人类最终获得了全面的解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放在社会层面四个词语之首,因为社会主义“自由观”的指向是共产主义社会。
“自由观”之后,是“平等观”“公正观”和“法治观”,这四个词语是有严密的逻辑关系的。至少有四层逻辑关系。
第一层逻辑关系,是“自由”与“法治”的关系。“自由”是第一个词语,“法治”是最后一个词语。把握两个端点词语之间的关系,就能整体把握这个层面的关系。
“自由”与“法治”之间的关系中,法律不是用来限制人的自由,而是保障人的自由权利孟德斯鸠曾说“在各种名词中间,歧义丛生、以多种方式打动人心的,无过于自由一词。……自由就是做一切法律许可的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禁止的事,那就不再有自由,因为别人也同样可以有这种权利。”“法律”在西方有个比喻,比作“守夜人”。这种契约精神在莎士比亚的作品《威尼斯商人》中有个经典的残酷案例。
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犹太人夏洛克借贷三千块金币以他那尚未回港的商船为抵押品夏洛克安东尼奥签订借款契约,如果安东尼奥的商船不按时归来就用他身上的一磅肉代替商船。最后,安东尼奥的商船行踪不明。夏洛克就要按契约割安东尼奥一磅肉,安东尼奥明知割一磅肉可能会导致他的性命不保,但还是愿意遵守契约。这就是西方的契约精神。当然,鲍西娅发现契约的漏洞,合约上只写了一磅肉,却没有答应给夏洛克任何一滴血夏洛克要割肉,可以,但不能把肉割出血。这个隐形的契约,也符合契约精神。最终,夏洛克不能用契约杀死安东尼奥
莎士比亚如此创作,是带着温情的。实际上,西方的契约精神是存在缺陷的。
     社会主义“法治观”不是如此的,它有两个前提条件:社会主义“平等观”先确立,合理的社会主义“公正观”才能相应确立;社会主义“公正观”确立,就能为社会主义“法治观”护航。如果“公正观”排在“平等观”之前,有个内容的重合问题。操作上“公正”的,理论上一定是“平等”;理论上“平等”的,操作未必能“公正”。如果“公正”排在“平等”之前,再排“平等”就是多余的。所以“平等”与“公正”两个词语有严密的先后顺序,是不可以颠倒位置的。因为这两个词语,在这个层面上,是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所以第二层逻辑关系,是“平等”与“公正”的先后关系。
    第三层逻辑关系,是社会主义“平等观”和社会主义“公正观”,对社会主义“法治观”的启下作用。
    社会主义“自由观”的确立,操作层面上是社会主义“平等观”和社会主义“公正观”。所以第四层逻辑关系是,社会主义“平等观”和社会主义“公正观”,对社会主义“自由观”有承上的作用。
最后说公民(个人)层面的四个词语。
“爱国”,要爱在口中和笔下。路遥在写完《平凡的世界》后,有如此感言:“我要站在社会主义的枝头,为社会主义高声歌唱。”高歌爱国情怀,是爱国。民国郁达夫在《沉沦》一书,忧心疾呼“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九十七年前,郁达夫的喊声,是爱国声。民国时留日青年,在异国他乡遭受的屈辱,有的溺海而自杀,因为旧中国不富强。
    郁达夫和路遥旧新两代文人,口中和笔下,都是爱国的肺腑之声。当然,爱国也要在“手中”。
    “敬业”,是一种个人责、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也是爱国爱在“手中”的具体操作。民敬业,百业兴旺,开市大利,家则富,国则强。敬业,即爱国。所以“爱国”爱在口中、笔下和手中,都可以算是爱国爱在骨子里。当然,有国要爱,是公民的义务和责任,也是公民的幸福。郁达夫在山河国破时,想爱国,却找不到国的影子。这种大悲,悲到无泪,百年前曾是华夏民族群体之巨痛。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个人层面的第一个词语“爱国”,是对民之勉励,亦是警示,可谓词简旨远。
       当然,实现社会主义“爱国观”和“敬业观”,要有社会主义“诚信观”和“友善观”。“诚信”和“友善”两者对应的思维,分别是“理性思维”和“情感思维”。两者的排序先“诚信”后“友善”,就是做人的品质先“理智”后“情感”。
      “诚信”,在西方多用“法”来约束,在东方多用“道德”约束。儒家的“慎独”,就是约束人而使人讲诚信的方法。“慎独”,人前人后都保持一致,即使无人监管的情形下,照样很好的控制自己,不干坏事。但中国传统诚信观侧交友方面,如孔子讲“敬事而信”,更讲“朋友信之”。西方人的诚信,侧重在商业领域。
    社会主义“诚信观”有别于中式传统和西方的诚信观,侧重于“爱国”和“敬业”方面。社会主义“友善观”,也是如此。最终,公民(个人)层面四个词语,形成完整而别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爱国观”“敬业观”“诚信观”和“友善观”。
     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间,中国有洛书河图”。史书相载,“洛书河图”影响中国许多地区性文明产生:在长江流域---成都平原文明、江汉文明、太湖文明---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黄河流域---甘青文明、中原文明、海岱文明---仰韶文化、中原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马家窑文化;东北---燕山地区文明---红山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十二个词语,是新时代的“洛书河图”,其影响力将是全球性的。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治国大思维,是全球性思维”。
2018.9.4
【附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内涵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简介〗
楼叶刚,学界泰斗钱钟书再传弟子,“讲文堂”创办人,浙江独立作家,西部文学作家协会会员,杭州萧山儒学学会会员,香港文联作家协会终生会员,《语文报》杯特等奖指导师,名列“互动百科”全球华人名人百科。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翔鹰 | 2019-2-15 19:3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大作,问好您!
打赏鼓励一下!
生有生的价值,死有死的价值。用灵魂抒写文字,用文字雕刻心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洛沙个人认证 | 2019-2-20 21:53:23 | 显示全部楼层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