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人间烟火 于 2015-2-25 08:38 编辑
年来年去 从腊八节到二十三小年,从蒸年馍的热闹到除夕春晚的团圆,从春节的第一声鞭炮,到新年的第一顿饺子,从走亲访友的一句句新年问候,到元宵节大街小街那一盏盏的红灯笼,年,一点一点填满了人们的期待,带着一连串的吉祥和祝福而来,又极不忍心地一点一点带着热闹和狂欢悄然而去,把美好留下,让快乐归于平静,把憧憬留下,让日子回归平淡。
岁月是一条漫长的路,年就是这条路上一个个驿站。年来年去,给岁月轮回一个隆重而热烈的仪式,给在岁月中行走的人们一次驻足稍息,打理行装,小结来路,谋划远途的机会。年来年去,让远行者踏上了一个新的起点,让满怀希望的人们揣上了一个新的梦想。
记得小的时候,年过不到正月十五以后那是不能尽兴的。尽管那时候的年过得贫瘠、艰苦,但一点儿也不乏味。新衣穿了,鞭炮响了,灯笼点了,饺子吃了,该玩的也玩了,但还是赖着不想过到年那边去。初十前后,眼看着没啥与年有关的新鲜事儿了,就天天晚上点灯笼,点几晚上就乏味了,又盼着十五前后看大人们放天灯,十五晚上放了,十六晚上还眼巴巴等着再放。即便过了正月,还在心里盘算着到二月二龙抬头,可以啃“蝎子尾巴”(风干了掰成小疙瘩在锅里烤过的年馍)。还不到正月十五,乡村里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就放下了村子中间从初一开始就敲得没停的那个锣鼓槌,告别依然沉浸在喜庆中的家乡。大人们尽管都知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但是真正下地干活大都到了正月十五以后。那时候的生活节奏慢,年也过得好像闲散一些。 现在不同了,还不到正月十五,乡村里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就放下了村子中间从初一开始就敲得没停的那个锣鼓槌,告别依然沉浸在喜庆中的家乡。初五刚过,贴着“生意兴隆春意美,财源茂盛福乐长”的新春联的店面,就开门迎接新年的第一位顾客。脚步匆忙的上班族还没有给孩子们发完压岁钱,就在一片“年过得好“或“新年好”的问候声中,走上了各自的工作岗位。年气未消,农人就脱下过年的新衣,扛起门后的铁锨和锄头,奔向正在苏醒的田地,他要整理即将春耕的田垄,他要浇灌干涸了一冬的麦苗。还有那些可爱的孩子们,昨天还沉浸在放花炮、玩灯笼的热闹中,今天又恋恋不舍地坐在教室里,捧起了崭新的书本。
年来年去,更替的是日月,不变的是从播种到收获的过程。带着年去的留恋和不舍,埋下希望的种子,年来时,在一片喜庆和欢乐中收获成功的喜悦。这是一种漫长而短暂的等待和期盼,却砥砺着人们不懈地去努力,去奋斗,去拼博。有一位诗人说过:只管耕耘,勿问收获。那不是不问,那是功到自然成的一种坚韧和自信。年来年去,只要奋斗过,就一定会有收获。
年来年去,一切都是重头开始。一切都是新的,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是新的。为了来年收获的喜悦,人们以新的面貌,谋划新的打算,锁定新的目标。那怕是在原来的环境里继续做未曾完成的事情,也会在心里告诉自己:新的一年开始了,一定要有新的精神状态,给别人留下一个好感觉,给自己打理一份好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