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哈哥 于 2015-3-1 15:33 编辑
子曰:君子居无求安,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行,就有道而正焉,是已也。在挨饿的日子里,右派张明光先生常以老夫子的话道来以自慰。 戴着双圈圈眼镜的张明光先生是怎么被打成右派的,连他自己也不清楚,他说他从不说反动话,说的话都是书上的,他同人交往有个原则。要通之乎者也以焉哉,故当他来到汪洋庄时只和一个常常是文白夹杂说话的右派老师秦先觉先生相往来,这样的夫子来到了这荒野山庄,生活里该怎么处呢?后来的事实证明,张明光老夫子确实遇到了不少的生活麻烦。 据说他老人家是南京人,父亲是清朝遗老,张明光于国立燕京大学毕业后留皇都教书,文革时他遭了殃,被发配到了汪洋庄,这汪洋庄也因来了这等圣贤后来才有些起色,起初汪洋庄人没怎么注意这位政治上有十足问题被配下来的老夫子,庄上给他安排一个空屋住下便了事了,哪知这位圣贤除了会看书写字外生活就没办法了,他第一次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生火弄饭,在汪洋庄上是没有大米的,只有包谷,同时生火得用烧柴,没有城里的煤油炉、煤汽等。那天晚上,他反复寻找生火的地方,而后就是大米,当他以火柴把火点燃生,便去淘米了,他舀上包谷面后以水淘了半天结果一点也不剩,最后是在一串笑声中才算解除当晚要饿肚子的局面的。这笑声是一女子发出的,这位女子后来成了张明光的妻子,“真是个书呆子!”姑娘嗔嗔地说,这天要不是这位姑娘的出现,张明光就难受了,这位姑娘比张明不光小15岁,那一年就二十多岁吧,因是地主子女,名叫李传媛。虽是长得极水灵,却是无人敢问津,讲成分划清界线的那年月搞推荐选拔读书,这姑娘只上了个囫囵小学就下学了,但她生性聪颖,学什么会什么,也不知道什么缘故,她后来深深爱上了右派张明光并嫁给了他,为他作出了生儿育女操持家务的青春奉献。成了他的贤内助。” 张明光时常感叹:按书上说我属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之人。得一美貌贤德娘子,我之福也,造化也。 给张明光派工是生产队长李昌玉最感到伤神的事儿,让他去挖洋芋,他挖出的洋芋成了片儿;让他去薅草,他却把苗苗铲了;让他夹个猪圈,他以茅草搭个平顶子,让他挑水,他是前桶上来,后桶下去,后桶上来前桶又下去,待挑到屋,水都没了,时常弄得全队人笑他,这些事儿传到了老支书陈国志那里,老友书就想,我们这个穷乡僻壤缺文化,干脆让这个老夫子到学校代课,这个安排算是对了,当时汪洋庄中小学的老师顶高文化只有高中毕业,大都只读了初中,这张明光去了,校长让他带初二语文课,有许多老师得知他有大学问,常常请教他,他就耐心地指导他们,张明光老夫子上课,常对学生们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不愠,不亦君子乎。弄得学生们听得目瞪口呆,而后他就给他们讲我解这些话的道理,学生们才觉得是,他还给学生们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道理。 张明光就一直在学校里教书了,几十年,把汪洋庄的整体文化水平提高了,汪洋庄的教学也成了一方的典型,常有搞教研的人来总结经验,从1966年至1996年30年,这里相继考出了100多个大学生,300多个中专生,扫盲100%达标。当年请人写信,请人帮忙写检讨,请人帮打借条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这庄上还出了留学生出了作家呢。作家张祖城就是汪洋庄张明光老夫子的学生,他写的小说《麻老汪森林奖》获得了湖北文学奖,陈继胜留学日本后还给张明光先生写过一封信,说感谢张老师的教诲。每每一说起这些,张明光先生就兴奋,并连连感叹“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一位地方官在总结推广汪洋庄教学经验时来到了张明光先生的住所,向他讨教为官经,张明光听后笑着说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见那地方官有些茫然,张夫子就作了些阐释:明君为政须以仁德民心取之,取得民心者为政方才事业昌达。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直说得那位地方官不懂装懂似懂非懂点头哈腰昏昏然惶惶然了。 见状张明光老夫子站起来连连作楫:冒昧了冒昧了呵!都是书上说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