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夜莺飞过 于 2015-3-4 18:38 编辑
某一天,一个自称与我同姓的陌生人打来电话,说我在市上工作,邀请我出面牵头重修族谱。我如实告诉他,因历史之故我曾几易其姓,现在的姓并非本姓,与先生不是一个家族。 我深居简出,孤陋寡闻,全然不知在今天的中国,建祠堂、寻宗亲、修族谱早已蔚然成风了。 我自然是没有族谱的,似乎也就没有祖上,或者说找不到祖上。祖上出了些什么人物也不知道,很不好对后人进行光荣的传统教育。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按三代出一个贵族的定律反推,追溯到三代之上,我的祖上绝对不是贵族,因为在我身上看不到一点“高贵”的影子,而与生俱来的游民习气,更是证明我的DNA与平民百姓十分匹配。 在这一点上我必须磊落。 今日之世相就是如此,不论是当官还是发财,似乎都由血统作主或作祟。当然,人们追根寻源,不做数典忘祖之辈的作法无可非议,但也不排除有人另有心思:或许就排查出自己是某某达官显贵的好多好多代玄孙,便可以依附一下或被荫蔽一下。荣耀祖宗的同时,自我身价也就提升了,不免会双手抱拳举向上天:“当初祖上在京城时……” 有感于此,我在磊落的同时也十分沮丧。无源之水,能流多远;无本之木,能长多高? 当“英雄不问出处”仅仅是一种话语姿态或历史记忆的时候,贵族就成了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有人甚至于把国民素质低下归咎于贵族太少或者是贵族精神缺失,于是,培养贵族的呼声日高一日,所谓的贵族生活方式成了时尚的引领。 最近读书读到两个小故事,似乎都与贵族有关 一个是说法国大革命时,路易十六和皇后被送上断头台,皇后不小心踩到了刽子手的脚,连忙给刽子手道歉:“对不起,先生”。 另一个是说俄国十月革命时期,一个人优雅地吃晚餐的时候,几个流氓往他的汤里吐痰。此人掏出手枪,但不是开枪射击流氓,而是把枪管塞进嘴里打死了自己。 皇后道歉是教养和风度习惯使然,但对死亡的恐惧还是让她乱了方寸。而开枪自杀者则是为个人尊严而死,探究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穷鬼”的革命让他极度绝望和恐怖,只好以这种方式为没落的阶级殉葬。 两个故事都涉及“贵族文化”。贵族文化的核心是优雅的气质与风度,是正统的教养与理念,以及至高无上的尊严。当然还有家国的担当。英国在前两次世界大战中,贵族子弟都上战场,并且作战英勇,牺牲者众。 以上是两个外国的例子。中国贵族是啥样子呢? 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结构,是由皇帝、贵族、官僚士人、平民、贱民所构成的。贵族制度是封建社会的重要标志,分封和世袭是最明显的特征。公侯伯子男五级,等级森严。但大部分贵族在某一朝代灭亡前就已经没落了,因而,在中国就没有永恒的贵族。刘禹锡诗曰:“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隐喻的应该就是贵族成为平民的社会现实。这一点和西方不同,西方的贵族基本上是永久世袭的。 中国人和西方的价值观也是有区别的。西方的“贵”更多是体现在物质层面,而我们的“贵”更注重精神,中国历史上的贵族多是精神贵族,其精神之核心除了“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等之外,最重要是“气节”。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介子推宁死不仕,嵇康气定神闲地弹奏《广陵散》后慷慨赴死,瞿秋白临刑前自斟自饮,谈笑自若,端坐饮弹…… 在街头遇到一个老朋友,说到最近的状态,面有得色地说他在备课,过几天要去本市一个高档会所给一群贵族女性讲讲国学。我大惊!在我生活的这座城市居然有贵族,似乎还不少?细细一问,原来所谓的贵族就是或离婚寡居或笃定独身或身份不明的女性“单身族”,因其有几个闲钱而“贵气”起来,遂自成一族。由此可见,不少人对贵族误会很深,孩子读书要读贵族学校,居住要在贵族社区,生活方式更是追求贵族化,以为金钱和物质富有就能成为贵族或者过上贵族的生活。他们眼中的贵族,要么是极尽奢华,凡事讲究个“高大上”的大款,要么就是在罗曼蒂克的情调里,喝咖啡,听西洋音乐,跳华尔兹或者在风花雪月的背景下,品茶道、弹奏古琴,言说国学的小资。 贵族,是在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下形成的族群。他们通过血缘、爵位、姓氏等某种特有的制度来继承地位、权力、财富。严格意义的贵族成员应该是拥有的知识与道德水平高于其他人,权力与责任大于其他人,当然,财富也多于其他人。对贵族津津乐道的人们和希望自己或儿孙成为贵族的人们一定要先弄清楚这一点。 贵族,还是阶级分化和阶级斗争的产物,也是人类进化和退化的拉锯战的产物。譬如,贵族的产生毕竟提升人类文明,但社会一旦贵族化了就是历史的倒退。在中国历朝历代的“革命”中,贵族大都成为打倒甚至消灭的对象。笔者经历过的毛泽东时代,贵族更是被扫地出门,去干最低贱的活儿,比如扫大街、拉大粪。毛氏有两句著名的话“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影响深远。由此看来贵族的划分标准一是有阶级性,二是有时代性。 出身论和血统论是贵族阶层的理论支撑。出身和门第在人的一生中至关重要,过去如此,现在仍然如此。抛开官二代红二代主宰沉浮不说,还有这样“系”那样“系”,也同样风生水起,有鉴于此,曾经不问出处的“英雄”们也不得不想方设法给自己找个好一点的“出处”,否则就没有出路,或走上英雄末路。 与贵族相对的是“贱民”。古典名著《水浒传》,写的其实就是108个贵族和贱民的大融合和大分化。贵族是少数派,所以最初当家的是低贱的草寇,很兴旺了一阵子;后来大头目宋公明想当贵族了,鼓吹招安,冷了人心,又被朝廷分化利诱,便江河日下,最终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我这个人比较愚钝,历来是分不清贵贱的。 抚琴的知识分子伯牙和砍柴的钟子期谁是贵族? 前面说到的嵇康既弹琴也打铁算不算贵族? 捡拾垃圾的老人含辛茹苦收养弃婴若干,是贵族之举还是贱民之为? 鲁迅先生痛斥过的那些“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上流人物是贵还是贱?…… 我曾经写过一首叫做《芭蕾舞》的打油诗,且引用其中几句,以达不言和不尽之意—— 从宫廷到剧场 变雅赏为交际 青睐的总是贵族 君不见 包厢里莺莺燕燕 男红女绿 阴谋与罪恶 倾轧和嫉妒 藏于袅袅落地裙 掖在翩翩燕尾服…… 其实,因为意识形态和阶级斗争的原因,我们这个国度在民国以后基本就没有贵族了,所以今天才有那么多的人怀念“民国范儿”。当革命根绝了分封,废除了世袭,哪里还有贵族可言?即使一定要说有,也就是一些贵族后裔还在某些角落里苟延残喘,反刍和追思祖辈的荣耀。更多的是一些“显”而不“贵”或“贵”而不“高”的官员、土豪,本来与贵族八竿子打不着,仅仅是学了些皮毛,沾染了些习气,便飘飘然、欣欣然以贵族自诩。 精神贵族却是有的,但毕竟是凤毛麟角,且人家是“贵”在骨子里的,凡俗的眼光看不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