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登录
立即注册(中文)
首页
Portal
开通VIP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搜索
搜索
要闻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纵横
文学资讯
文学杂谈
民间传说
文学
匾牌文化
报告文学
民俗风情
电影剧本
笑话故事
心情日记
特色
西部传奇
西部旅游
西部美食
西部书画
乡村振兴
三言两语
站务
新人报道
文学期刊
作家风采
官方公告
站务处理
活动中心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西部文学
»
论坛
›
西部文学
›
散文随笔
›
【梁旺俊散文】故乡和家庄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梁旺俊散文】故乡和家庄
[复制链接]
1789
|
2
|
2020-6-12 17: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故乡和家庄
在合阳县城西南15公里处,有个地方叫和家庄,自古以来,和家庄就是附近诸多村庄的行政中心。和家庄镇,东至金水沟,西界大浴河谷,自南而北,为关中平原向陕北山地过渡的二级黄土台原,海拔700多米,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3万有余,辖42个自然村,其中西马村、秦城是两千余人的大村庄。和家庄村东有108国道,村西有西禹高速和西韩铁路经过,村北4公里是南蔡火车站,交通较为便利。
地理位置虽然不错,干旱的气候条件,曾使人畜饮水相当困难。上初中时我到路井,路井人说“秦城和家庄,马尿泡馍馍”,我面红耳赤。我随父亲去澄城拉碳,一次路过雷家洼,我去讨水,主人问:“你屋在哪达?”我说:“合阳和家庄。”人家说:“到了和家庄,给吃不给喝。”和家庄缺水声名远播。
我读《史记·淮阴侯列传》,其中有“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的话,说的是韩信攻赴,在井陉口背水列阵,大破赵兵。十年九旱演生的是极端贫困,因为贫困,人很努力,人才层出不穷。就改革开放以来,略举一二。前几年,省上有两位正厅级官员,是村上一个巷的,一位叫马拴智,两届省高级法院常务副院长;一位叫梁兴武,省高级检察院副检察长兼反贪局局长。和家庄村西北4公里有个井溢村,这村有个张社年,现任省政协副;村东北4公里有个贺硷村,这村有个李宗奇,曾任省安全厅厅长,是散文名家。
小时侯我在南渠西生活,村中有个马凌甫,1911年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他是早期的革命党,1905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12月,在上海被推选为陕西代表,赴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曾任陕西省教育厅厅长,安徽省代理,他是民国时期合阳县级别最高的学者型行政官员。
“大老爷恩恩恩,我是故池周德坤”,这句话曾经流传甚广。小时候,外爷常给我讲周德坤的故事,他能言善辩,常帮人打官司,只要出厅定能胜诉。说是一次他途径苦泉镇,被人讹上了,对方说他撞死了自家的狗,告到官府,要他赔些银两,周德坤跪在大堂喊冤:“大老爷恩恩恩,我是故池周德坤,我赶大车下坡走,坡下躺条癞皮狗,原告说它是活狗,是活狗我来乍不走”,老爷说:“言之有理”。周德坤是近代乡间名人。故池有个周红军,曾是渭南地委书记,后任职于省委组织部。这个位于和家庄村西1.5公里二三百人的小村庄,文革前仅专家教授有好几人。
和家庄及其周边村庄渊源很早。史载,周显王十九年,即公元前350年,秦于合阳境内修筑长城,东起新池南顺村南,西至和家庄故池村北,现存遗址8000多米。在和家庄村北两公里处,秦长城的残垣断壁依稀可见。这一年秦定都咸阳,和家庄及其以南为秦所辖,以北则为魏国。20年以后,魏将大片土地割让于秦。隋唐佛教兴盛,和家庄东南4公里处的黄土台原边缘,也就是乳罗山东峰,始有佛寺,至晚唐,罗山寺塔成。解放初,罗山寺香火繁盛,直至文革而终。
和家庄原名黄家庄,明初,黄姓迁徙,李、王、梁三姓入住,经三姓族人商议,取和谐之意,遂称和家庄。李王二姓来自何方,尚不清楚,据村中老人讲,梁姓来自山西洪洞县,依据族谱,至我已是薪火相传十九世。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是一首流传甚广的山西移民后裔思念故土的挽歌。为什么移民?中古时期,金人入侵中原,造成人口流失,土地荒芜,后来蒙古贵族大肆掠夺,14世纪中叶,华北一带鼠疫蔓延,元末农民起义,朱元璋率部北上,华北等地雪上加霜。很长时期,山西很少遭受袭扰,人口密集,明初政局稳定,为发展农业,朝廷移民势在必行。
大规模移民集中在明洪武和永乐年间,去向为河北、山东和河南,共向3省输入70万人。永乐时再次移民,基本解决了华北与中原人口分布不均问题。除了官府,还有部分属于民间主动外迁,这些主动外迁的去了哪里,据说,在11个省份都有依据家谱称,说是他们的先祖来自洪洞大槐树。或许和家庄的梁姓,就是自愿外迁的部分。
据《明史·食货志》记载,朝廷对移民“令自便置屯耕地,免其赋役3年,仍户给钞二十锭,以备农具”。输出的移民来晋中晋南多个州府。移民是有组织的行动,出境前需要管理登记,交通便利的洪洞成了人口集散地。据《洪洞县志》记载:“明洪武永乐间屡移山西民于北平、山东、河南等出,树下为集会之所”。当时洪洞县约八九万人,几百年后,几经渲染,大槐树就成了移民后裔的精神家园。
有人统计,中国古代的战事有3700多次,战争的目的是攻城掠地。明初,皇帝下诏,广积粮,高筑墙,有了城墙,村泰民安。和家庄城墙呈正方形,周长在6千千米左右,高大的墙体下,是深达3米,宽约7至8米的堑壕,城墙四周分别有几处城门,其中东门看似辉煌,雕楼模样,上下两层,上面是门守瞭望和居住的地方,下面是洞体造形,中间是厚重的木门。城门关闭,万夫莫入,一派森严壁垒。高大巍峨的城墙,守护着一方的安宁,在古代,尤其是动荡年份,匪盗猖獗,有无城墙大不一样。外爷告诉我,清末民初“跑回回”,一些回族人骑着马,结伙成群入村抢掠,象南渠西那样小村庄,村人只好藏匿财宝,躲在沿沟挖掘的地道。一次,一村民未能及时躲避,被抢匪绑在树上,严刑铐打,甚至用烙铁烙其体肤。
城墙以内街巷井然有序。从东门到西门,是一条叫做大槐园的巷道,有4个生产队,南门至北门亦有条通道,城区被分为4个片区,并在交汇处形成什字,作为中心,各片各有两条巷子。人民公社时,村里14个生产队的打麦场,均在巷子边缘城墙以内。几百年来,城墙以内的土地充分保障了人口发展的需要,据此,我们不得不佩服当年行政者的智慧。
村里的民居有两种类型,即四合院与三合院,两类院基都是条块长方形。四合院格局一般分为上下房,中间两厢是厦子,村人把两头流水规模较大的称房,一边流水的叫厦子。富裕户的建筑是砖木结构,屋顶有飞禽走兽的砖雕造形,室内则为雕梁画栋,美观大气,它是传统民居建筑艺术的特点。据老人讲,村里的富裕人家,大都温良恭俭让,倚势欺人的是个别现象。一次,大队干部让他的贫农邻居上诉苦大会,那贫农说:“我给东家干活,比现在吃的好,1960年差点把我没饿死”。队干部说:“不敢胡说”,那贫农说:“知道”!三合院多是砖土木混合结构,厦子山墙中央还有个一尺见方的小庙,里面是土地爷的塑像,凡属动土事宜,需给土地爷叩头,它是古人敬畏自然的文化理念的体现。村人重视门户建筑,只要不是十分贫困,都有象样的大门,青石门墩,砖砌台阶,还有供人聊天落坐的石板。各家门前多有主杆壮硕,枝叶繁盛的大槐树,构成两行绿树成荫的景观,大槐园的名称便是由此而来。
明初迁入的李姓,处在东北一隅,称李家角,王姓住在北门一带,称王家,还有马姓一条巷称马家槐园,梁姓有10个生产队的人口。村里有几处规模宏大的公共建筑叫祠堂,大槐园的3处均系梁家大祠堂,其中村东初为大队部,后来是农业中学;村西的成为中心小学;村中心的曾是乡政府所在地。乡政府东边依次有供销社,卫生所,卫生所仅有两名医生,借用的是一户人家。这些机构分别在1964年和1977年迁往城外,很长时期,大槐园都是和家庄一带的行政文化中心。
人畜饮水是祖祖辈辈的难题,尤其是大旱之年,周边村庄比和家庄更困难。有些村庄的人去几里外的金水沟取水,有些则去大浴河,春季妇女洗衣服,也多去到沟谷的河边。金水河与大浴河,都是季节性水流,干旱时期常常干枯。村中有两口井,位于中心小学门边,凿于何时不得而知,井绳须两个小伙方可抬动,其深可想而知,上井取水,须4个壮劳协同运作。1968年百日无雨,生产队依次轮番作业,不舍昼夜,打上的水清澈如初。有人说井下是条河,有人说那叫过水井。为了方便,村人用窖藏雨水解决日常用水。
有两个特别的日子,不是节日胜似节日,即每年农历3月初8日和7月13日。村人把赶集叫“跟会”,两会属于传统的庙会文化,设在农闲时节,一个在麦收之前,一个在忙罢之后。每逢两会必有大戏,不仅有本县的剧团,附近韩城,澄城县乃至山西万荣,乡宁县的蒲剧团,也都在村庄演出过。我印象最深的是合阳的线偶,线偶多不卖票,村庄出钱白看,我的合阳线腔音乐知识,来自儿时的耳音灌输。线偶团有个拉胡琴小伙,一次在东吳演出,一家大人看他拉的好,把自己的姑娘许配给小伙,财礼全免。
大戏一般持续四五天,每日下午两三点,戏园子附近摆满了卖吃喝的摊点,各种腔调富有音乐性的叫卖声不绝于耳。这也是我最尴尬的时侯,因为没钱,我只能在一旁徘徊。太阳老高,就有老人或小孩占下晚上的地方。天将黑,附近十里八乡的路上,赶来看戏的人络绎不绝。遇会先一日,嫁出去的女都回到娘家,小伙们接来了丈母娘,这是献殷勤最合适的时候。和家庄及附近村庄在外工作的,这时一般都会给家人寄些钱。那几日商贾云集,村里的家家户户,都在忙碌着迎来送往。
几年前去过一次村庄,以前的街巷,下雨时泥泞难走,晚上黑灯瞎火,农户门前,要么是隆起的土堆,要么是凹下去的粪坑,脏乱不堪,打扫卫生也是各人自扫门前雪。现在不同,水泥路,干净整齐,村上有了保洁员,太阳刚刚隐去,路灯就亮起来。传统的瓦房建筑逐渐减少,起而代之的是钢筋混凝土浇铸的平板房,色彩各异的磁砖墙,室内装修也不似先前那么古板,高档电器小轿车等,在村人眼里不再是稀罕之物。不少人家村里有院子,城里有单元。我的邻居是澄县老哥,象侯鸟样,冬天住西安,夏天回农村。
我去了邻居一位80岁退休教师家,用别墅定义他的宅院不算夸张。他原是附近村庄的,年轻时带着媳妇给舅舅顶门立户,38元的工资持续多年,妻子多病,3个孩子,年迈的舅舅有点古怪,有时任性的象个造反派,怎么服侍都讨不到好,
𠲜𠲜吵吵,让邻居看不完的热闹。他和我拉了会家常,我曾是他倾诉的对象,说起往事,他说总算熬出了头。我说:“当初你舅叫你来,一是为了延续香火,其次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以房养老,他给你几间房子,你给他养老送终,从经济学上讲,这叫不对等的等价交换”。他说:“你说的对对的,现在社会好,要是现在,我不会到你村来”。
我们那半截巷有3个上门女婿。我的西邻来自东吴村,家里是富农。如果要我在右派与富农之间二者必选其一,我会选择右派,爸爸是老右,儿子不会也是,地主富农是全家世袭的,这就象是家族性质的传杂病一样。虽是富农,却也家徒四壁,因为穷讨不起媳妇,因为成份不好讨不到媳妇,再则他长着一幅1加2只能等于3的脸,也就只好给我当邻居了。村人把上门女婿叫“蛮儿”,就象历史上汉族把少数民族叫蛮夷一样,这是封建陋习。他说话谨慎,诚实勤快,深得村人好评,一次给生产队干活,窑洞坍塌,被埋在里边,留下个一岁多的女娃,下葬那天,年迈的父母由兄嫂掺扶着,来送儿子最后一程。
村庄的衰败始于那场旷世饥馑,1959年到1961年,官方叫“三年困难时期”,老百姓叫“低标准”,在计划经济时期,吃粮是有定量标准的,那3年标淮低到使人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程度,曾几何时赤地千里,饿殍遍野。全国有5个省灾荒十分严重,甘肃省饿死170余万。南渠西村有个叫车载德的人,把甘肃张掖一带的妇女买来,再卖给娶不上媳妇的,其中一个妇女被卖过几次,第一次卖给本村,后又卖给黄龙县偏避山区一个矮子,半年后又从那里拐出来,卖给南渠西一户人家。这种人的名字竟然叫做“车载德”,也欺人太甚了。
一段时间,学校上午上课,下午放假挖野菜。村人常三三两两结伴而行,只要盯下目标,或是白天,或是晚上,凡是能下口的,也不管哪个村哪个队,只要能搞到手,就会去搞。豌豆刚长出嫩角,地里爬满了摘角的,麦子灌浆不久,便有捋青稞的,玉米地的包谷棒子,常常不翼而飞。苜蓿长出几片小叶,就被掐掉。一段时间,队上人夜里去十多里外偷苜蓿,十几个人,弄的看守顾此失彼,后来那村人加强了力量,还用上了土枪土炮。
冬天我常溜出村庄挦麦叶,回来煮着吃。三九严寒大地封冻,已无野菜可挖。我剥过村外涝池旁的榆树皮,用那种叫做老镰的工具,割下树皮,去掉象龟壳样坚硬的外层,晾干用铁碾槽碾成粉沫,和在谷糠夫子类里面,这种粉沫具有润滑作用,使那些粗糙的易于吞咽。那几年我跟随外爷生活,一段时间,爷爷从金水沟以东的南楼百里村一带,买回红薯杆,我和外婆在石碾上碾成粉沫,捏成窝窝头模样蒸熟食用,味道苦甜而涩。
1960年麦收,为了防止偷盗,村上采取了很多措施,打麦场,村里村外的墙上,到处都是“防火防盗”、“严厉打击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的标语,给各队派出的驻队干部都提前到位,以监督生产队的麦收碾打及夏粮分配全过程。
那年我九岁,麦收前回到村里。一天早上,巷子里一片纷乱,母亲告诉我,斜对门那家小伙失踪了。人们各处寻找,傍晚噩耗传来,他死在了巷子中间一处空院的水窖里。打捞上来的尸体旁围满了人,湿漉漉的衣服,苍白的面容,一个年迈的妇人失声嚎啕:“儿呀,你咋就想不开呀,人家能活咱咋就活不成呀,你丢下妈让妈咋活呀”。
他叫梁均有,时年21岁,父亲去世很早,家里有母亲弟弟和他,常是吃了今日无明日。那几天每晚开会,驻队干部传达文件精神,特别强调防盗,说是夏收开始后,民兵通霄巡逻,夜间不许出门,而且要把每户大门从外边锁起来,直到天亮等等,闹的人心慌慌。他妈说,那几天儿子忧心忡忡,嘀咕着往后咋活呀。她还给儿子宽心,没想儿子竟走了不归路。
打赏鼓励一下!
打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西部文学
|
2020-6-12 22:4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作,点个赞,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打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邓仲祥
|
2020-6-13 05:5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字充沛,内容精彩;欣赏佳作,遥祝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打赏
淡泊看人生,挥手谱华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中文)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梁永涛
55
主题
112
帖子
785
积分
VIP会员组
VIP会员组, 积分 78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5 积分
VIP会员组, 积分 78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5 积分
积分
785
加好友
发消息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纵横
匾牌文化
报告文学
心情日记
民俗风情
电影剧本
打赏公示
图文推荐
西部文学首批百名金牌写手重磅新鲜出炉
2022-01-17
西部文学关于举办【战疫情、献爱心】征文活动的通知
2020-02-03
西部文学关于缴纳网络维护费的通知
2022-11-18
【洛沙随笔】斯人已逝,英才永驻
2022-02-10
【新年贺词】一元复始,西部文学再出发
2022-01-31
热门排行
1
一起来!选出你心中的2022年年度“最佳优秀作者”
2
【洛沙随笔】斯人已逝,英才永驻
3
西部文学关于缴纳网络维护费的通知
4
【龙竹武诗词】快乐退休
5
西部文学最优秀作者荣誉证书下载处
6
西部文学首批百名金牌写手重磅新鲜出炉
7
【新年贺词】一元复始,西部文学再出发
8
西部文学以“戏曲抗战”为题书写,弘扬西安易俗社抗战...
9
【重磅提醒】西部文学作者发布文学作品十不准
10
【洛沙情理散文】耄耋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