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奇勇小说】《大江滔滔》连载(12--16)

[复制链接]
查看2280 | 回复1 | 2020-6-25 05:2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敬之中篇励志小说《大江滔滔》连载之

3234_1439449114i919.jpg
(网络图片)
第十二章 柳暗花明
    古诗曰:“不独避霜雪,其如俦侣稀。四时无失序,八月自知归。春色岂相访,众雏还识机。故巢傥未毁,会傍主人飞。”
    此时的唐华,如像一只归燕一样,在连续长途飞行了四年之久之后,或许,是他累了倦了也恋家了。又从遥远的河北燕赵平原,与唐其伦、唐春逸等同乡战友一起,飞回到了原籍,回到了他原来的巢穴。脫下军装又换上了庶民的装束,再次扛起锄头当起了农民。
    那么,唐华他这只归燕,还能结伴遨翔远行吗,他的人生机遇和道路又在何方,难道他就此,在巢穴无所作为而沉寂终其一生吗?
    面临人生重大转折,唐华没有沉寂,他只是在等待机会而已。而且,唐华的志向和理想也决定了他的前程,自然是不可能就此停息的。或许,这也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 “人生的征程是遥远的,只要你的双脚不息地前行,道路就会向你前行的方向延伸”一样。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正当唐华,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亦或也是他在等待机会之时。却有一个行业和单位,向他伸出了橄榄枝,给他带去了无限地希望,让他的人生道路又峰回路转,他的梦想和希望也随之再次被点燃。
那是,一九七0年的三月初,他从部队退伍回到故乡的原籍,在农村生产队与社员们一起,重活累活脏活,他也只干了三个月的时间。
    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所迫,以及国防工业的需要。经国务院批准,核工业部所属省军级的大型企业--八一六核工厂,决定在川江省境内,招收一大批刚从部队退伍的复员军人,以补充企业建设之所需。经地方各级党政机关推荐,企业审查确定,最后决定了招录名单。
    由此,唐华他与唐其伦、唐春逸等人,即是那时,被八一六核工厂招收进厂的,一万多名新军工中的其中的一员。
    厂区驻地--白涛镇,地处涪州县与武隆县两县交界的大山深处,高耸入云的白马山昂着它那高贵的头,耸立在纵横于四周的崇山峻岭之上。山峰上,冬天常有厚厚的积雪,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常有白色的云雾缭绕,活像一匹骏马在向前奔驰,故称之为:“白马山。”
    山崇峻岭之下的沟壑,则是湍湍急流涛涛拍浪江岸的乌江,沿着厂区和白涛镇穿境而过,向着涪州县城处的长江,与乌江交叉囗汇水合江而流,最终也向着东方的大海奔流而去。
    厂区,方圆约有二十公里的范围,呈狭长条型状,穿过乌江横跨东西两边,东邻近涪州县的焦石镇,西则直达大山深处的麦子坪,它活像一条巨蟒,盘踞在白马山这座雄巍大山的山壑之间。
    然而,在厂区的施工现场,工程兵师五个团掘洞的镐钻声,与承担厂区建设任务的中核工程公司设置的,绞拌楼上绞拌机的绞拌声,修路工的修路铁铲声,白涛镇码头工人,引导吊车缷货的口哨声,以及来往运载岩石石碴车辆的鸣笛声。犬牙交错的汇集在一起,叮叮当当,轰轰鸣鸣,响彻在整个厂区的上空。由此,也使八一六厂区,呈现出了工程建设的一派繁忙景象。
    而此时的唐华,刚进厂时,企业分配给他的岗位和工种,则是木工,即人们通常所称的“木匠”。只不过通常的“木匠”,是从事的个体做家具或修房子的工作。
    而唐华,他所承担的这种“木工”的工种和岗位,则是与砖工、瓦工、水泥工、架子工、钢筋工等工种相互配合。专业集体从事国防建设中的核工厂厂区内的厂房,核反应堆所需供水的水厂,以及核材料生产所需设施的各个项目的建设。
    那时,虽然他们的身份属核工业系统工人,但工作性质,除军事保密性强之外,其实与地方从事民用建筑行业的工作,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不仅食宿条件差,而且常年累月工作在野外施工现场,经常是“一身泥一身汗,水泥沙桨满身沾,挖土抬石家常饭。”
    工作强度非常大,一天工作下来,浑身酸痛全身难受,实在是非常地劳累也极为辛苦。而且,那时只有单休的星期天,既使是晚上,常常是不能安静地休息的,依然要坚持抓“革命”,必须要参加施工队统一组织的政治学习,或者参加工程处组织的批判大会,搞所谓的“批林批孔”的大批判等活动。
    所以,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那种特殊时期,尽管是节假日,或者是晚上休息的时间,并非是完全按正常的规定,可以照常休息的。
    在他们这批新军工进厂后,不久,就由于吃不了这种苦,实在坚持不去了,已有一部分人干脆就辞职打背包回家了。但唐华,他是一个怀有鸿鹄之志的青年,岂可与燕雀一般?自然,再苦再累他也咬牙坚守着,坚韧地继续坚持干了下去。
    所以,在那种艰苦环境下,他自然也懂得:“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道理。他不仅坚强地咬着牙关坚持着,而且工作事事争先干抢着干,各方面表现都很积极活跃,真正显现出了他优秀的品质和性格。
    半年之后,鉴于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撰写批判文章,主动办施工队的几块黑板报,又积极向企业广播站投稿,而且业务工作也很突出。或许,也因为他在部队服役时,曾代职过排长和书记职务的原故吧?
    所以,此时的唐华,又被命运之神青睐上了,赐予了他一个人生发展的机遇,又让他那展翅的翅膀,有了翱翔的广阔天空。
    由于那时,整个国家的形势呼唤着稳定,而国内外的形势,也迫使八一六厂的建设速度必须加快。所以,必需要加强施工队伍的建设,尤其是唐华所在的第三施工队,是工程施工中的骨干队伍。因此,除了要配备好技术人员外,选配一名文书的工作,自然也提上了施工队的议事日程。
    经初步摸底,凭着唐华他那与众不同的素质和才华,他如同一块被深埋于地下的金子,他发出的“吱吱”的响声,终会反应在探测器上一样,终被发掘了出来。施工队的领导刘学华、张同发、巴瑞祥等,将慧眼瞄向了唐华。经报工程处组织部门考察后,组织上认为,唐华是做文书工作的最佳人选。
    经研究决定,为此,厂工程处这个县团级单位的,“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还专门为他下了一道公文,任命他为工程处第三施工队文书,并正式提拔他为企业中的国家干部。自此,唐华即脱离了施工第一线,正式步入企业的干部队伍。
    消息传开后,在厂区各单位,尤其是新招进厂的那万余名工人中,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有羨慕的眼神,也有忌妒的目光,但大多数的干部和工人师傅们认为:“选择唐华当文书,是选准了人的,他具备当文书的素质和条件”。
    是的,虽然施工队的文书,它只是一个低层级的职位,但对于刚进厂的这批,近万名之众的新军工们而言,这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一次机会。谁又不想往机关走,坐办公室办公,自然要比在野外施工条件优越得多。所以,有如此的反响,也当属是正常地现象吧?!
    然而,更何况,这个岗位的职务虽小,但毕竟是企业中的国家干部身份,只要好好干,充分展示出自已的才智和才能,自然也会有发展的空间和前程。再者,这对于年轻韶华的唐华看来,这似乎是,让他这叶已停靠在港湾的小舟,又可向着人生宽广无际的浩瀚航程,再次扬帆启航了。
    显然,这使唐华,他看到了自已前进道路上的曙光,在他的内心世界里,自然充持着一种激情,充持着一种渴望,也不时梦幻着他前行的道路上,无限美好的前程!
    这正是:“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破土凌云节节高,寒驱三九领风骚。”

第十三章 初露文坛
    国庆节前,唐华就按照组织上的要求,踌躇满志,抖擞着精神,來到“丁字楼”第三施工队队部上任了。第三施工队与机电队,同在砖厂附近的“丁字楼”,三队住左边一栋楼,而机电队则住右边的一栋楼。
    所谓:“丁字楼”,是按照八一六厂建设的需要,为了修建厂发电站,核反应堆用水供水站工程施工的方便,而修建的施工单位办公和住宿的综合性大楼。“丁字楼”,它是按照地形而设计修建的两栋楼房,因楼房排列如“丁”字,由此,故而取其名。“丁字楼”,它处在依山傍水的环境之中,后面,是高耸入云巍峨的白马山,前面,是惊涛拍岸湍湍而流的乌江。    它的左边,是征用地方原办的大型砖瓦厂,它的右边,则是厂区生产、施工、人员往返的主体公路。公路左侧,呈v字型,向左前延伸两公里,过了白涛溪水河桥后,即是白涛镇了。如靠右行,再沿着大山脚前行两公里,则是处于高度机密的厂生产区,即大山山体内的超大型的核隐蔽工厂。而公路右侧,一公里左右处,则是横跨于乌江两岸的乌江大桥,它沿着山坡盘旋而上,即是规模较大的八一六厂麦子坪办公区,及厂生活的区域了。
    第三施工队,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传统的施工队伍。队伍中的大部分技术骨干,都是在建设完成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生产基地设施任务后,才从甘肃省酒泉调过来,参予八一六厂区建设的。历来是核工程的主力骨干施工队伍,该队由400多名工人、干部、工程技术人员组成,主要承担着,八一六厂区主要核设施的施工建设任务。
    队部,设置了党政、施工与技术、后勤,三个办公室,而这三个办公室,都设在该栋楼的三楼。五楼则专设有一间大的会议室,可容纳五百人左右开会和活动,其余房间,均为干部、职工住宿用房。
    唐华上任伊始,施工队党支部书记刘学华、队长张同发,首先找他谈了话,具体交待了文书的职责、任务和要求,并对他的工作寄予了很大的希望。随后,唐华即正式担任和履行起,这个施工队文书的职责来了。
    唐华,对于文书工作自然不太陌生,毕竟他在部队服役时,既代职过营部的书记职务,加之,他也是一个勤奋好学之人,平时也看了不少的专业书籍,自学了很多文化知识。所以,开初他自认为,对于文书工作,他是轻车熟路的,自然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他才感觉到,开初的想法与实际工作差距甚远,有许多方面的工作,是他原来没有想到,也根本没有接触过的。看似较为简单,其实则不然,因为军队与地方施工企业,它并非是同一性质的单位,这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军队的文书工作,它专肆的是军队文书,或许要单纯一些。而企业的文书工作,则不然,它不仅涉及的面广,而且工作也很繁杂,要求也完全不尽相同。
    所以,唐华在思想上,也不得不引起他的高度重视,有些方面的工作,他要重新学习才行。否则,尽管他也曾在部队营部当过书记,但如此下去,或许,还不一定能胜任企业文书的工作呢!
    就拿现任的文书工作来说,唐华不仅要承担起接电话、发通知、收发文件、报章、书信、整理职工名册、资料,而且还要刻钢板、油印各种文件及资料、草拟请示、报告、总结、讲话稿之类的正常文书业务。
    另外,还要按照党支部和队上的要求,他也要承担起企业的文化宣传工作。臂如:办队里的几块黑板报、文化及信息宣传窗,定期组织职工学文件、报刊,负责批判大会组稿并发言,搜集职工思想动态,施工现场的文化宣传,工程处、厂部广播站台投稿报道等等。
    由此看来,唐华这名施工队的小小文书,不仅仅是履行的文书职务,或许,他所肩负的有很大一部分的工作,本应属于施工队党支部领导做的,而额外加载在唐华这名文书身上罢了。
    然而,此时的唐华,如同一只负荷沉重的蜗牛,或许他更像故乡历史上,行走在“巴盐大道”上的“背夫”一样。背上揹着数百斤的盐巴,在沿着古老的“巴盐古道”,很艰难地向上攀爬似的。
    尽管,工作如此零乱、繁杂而负重,但唐华那时不仅年轻,而且,更重要的是他有着远大的志向和理想信念,也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并不畏惧艰难险阻,也不畏惧工作繁重和困难.他将它视为是党的工作的组成部分,而昂首挺胸勇敢地承担下来,奋力地担当前行。
    所以,唐华面对如此繁杂负重的工作,他并没有退缩,而是怀着满腔地热血和激情,去一件件地一项项地认真做。遇上不熟悉的工作,他也持一种不耻下问的精神,不怕丢面子耐心地去学习请教,尽心尽力地将每件事做好。
    所以,唐华在担任文书的那几年,不仅各方面得到了锻练,也增进了他的才华和组织能力。而且,也受到了工人师傅们的信任和称赞,更得到了上级机关的认可和好评。由此,他多次荣获处、厂级的:“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干部”的光荣称号!
    一九七二年初,国务院核工业部,为了加快八一六厂建设步伐。统一调配参予厂区建设的工程兵师、二十二公司、二十三公司、二十四公司,以及交通部道路桥梁工程公司,厂区总计约八万多人的力量。
    决定成立:“八一六工程指挥部”,并任命副部长级的核工部党组成员、部办公厅主任张道华,为八一六厂厂长、厂党委书记,同时兼任“八一六工程指挥部”指挥长。
    随着“八一六工程指挥部”的建立,加强了对各方面工作的协调和管理,政治宣传工作也得到了加强。在指挥部政治部的重视下,宣传部门专门创办了《三线建设》双月文艺期刊,并要求厂区内各单位,要组织人员撰写稿件,并要求要踊跃向该刊投稿。
    当唐华知道这则消息后,心中很是兴奋了一阵子。在他看来,建立起这样一个文艺载体和文学平台,不仅会有力地推动厂区内的文艺文学活动,助推工程进度地加快。更主要的是,有一个作品发表的地方,也更能培养出一批文学人才。
    所以,他心里痒痒的,摩拳擦掌跃跃欲拭,总想展露一下自已的文学锋芒。以此,来检验自已长期的文化自学的累积,看到底他的文学功底与修养如何?看能否由此,去逐步实现他的文学梦想。
    经过短暂的思考后,他选择的创作主题就有了,并有了初步谋篇布局的构思。他试图以眼下所掌握的素材,以短篇小说的文学体裁样式,写一篇真实反映在国防三线战线上,新型军工生活的文章,来展现三线新军工们现时工作生活的新风貌,以此,去感染和激励人们。
    所以,他满怀着创作的激情和冲动,文思文情涌动,内心宛如滔滔急流的乌江水一般,有说不完道不尽的叙情。他夜以继日地利用了数天的时间,即创作出了他的处女文学作品。然后,他将只有约5000字的处女作--短篇小说《三线新兵》,用方格子信纸工工整整地抄写好,才小心翼翼地装入信封,又专门将稿件送到工程处宣传科,请他们审阅后,酌情推荐到厂指挥部。
    投稿后,在两个月时间的等待中,他的心情是忐忑的,焦急而浮燥的,他不知道他的稿件到底如何,是否能被采用?
然而,两个月过后,他终于还是盼来了好消息。
    一天上午,工程处宣传科打来电话,正式通知他说:“唐华同志,我们受《三线建设》文艺期刊编辑部的委托,正式通知你。由你创作的短篇小说《三线新兵》,已被正式选中刊用了,并且编辑部还加了按语。你的那篇小说,是该刊创建以来,刊登的我处第一篇文学作品,你也给工程处增添了光彩。在此,我们向你表示衷心地感谢和祝贺!”
    当唐华在电话中,听到这个好消息时,心里激动的几乎无法应答,他好像吃了蜂蜜一样,心里甜滋滋的。由此,也让他对文学的创作,充满了无限地兴致和希望。
    元旦节后,工程处在白涛镇后山上的大礼堂,召开了全工程处数千名干部、职工参加的大会,对新一年的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会上,由工程处党委书记李长生宣佈了一个决定:“经工程处党委研究,决定调第三施工队文书唐华同志,到工程处宣传科工作”。
    然而,当这个决定刚一宣布,本来平静的会场,立即就被雷一般地掌声所打破。而坐在唐华周围的干部和职工们,都将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唐华,也投去了赞许他的热灼的目光和表情!

第十四章 三尺讲台
    此时的唐华,心中暗想:“看来,真是‘老天不负有心人’啦,”我即将要在工程处机关专做宣传工作了,这该有多好啊。”唐华踌躇满志,似乎有些飘飘然的感觉,正暗自得意呢!
    随即,他向单位请了假回到南宾县,与年迈的母亲和家人新年团聚,正式过起了国家规定的一年一度的探亲假生活。待假期过完后,他才愉快地返回单位,准备去工程处宣传科报到。然而,此时却正如俗话所说:“人无常理,世事难料”。
       可事情,却发生了变故了,产生了根本性地逆转。工程处组织部门给他下的调令,并非是去宣传科,而是要他去新组建的子弟小学报到,担任政治课教师,并兼任六年级班主任、语文教研组组长、学校红小兵大队总辅导员。这确实让他吃惊不小,也格外地诧异,他对此次变动很是纳闷,不知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为了弄个明白,他不得不打电话给工程处组织部门,经他们解释,他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尾。原来,随着八一六厂工程建设的加快,厂区内各单位又相继新调进了万余名职工,其家属子女也随迁而来。这样一来,子女上学的问题就突显了出来,而地方教育机构又容纳不了,所以,这就成为必须要尽快解决的矛盾了。
       此事,后经核工业部与川江省政府协商,达成了一致意见。为有效减轻地方教育机构的压力,双方确定,原则上由八一六厂区各县处级单位自办学校,地方支援部分师资力量,但大部分师资,将由企业自行解决的意见。鉴于此,工程处党委才重新研究,从而改变了原有意见,将唐华改调进入学校作教师的。
    当唐华知道了这个情况后,他即向组织部门表示:“既然是这样,我也没有什么顾虑和想法了,我理解企业当前面临的困难,为顾全大局,我服从组织的安排”。随即,唐华就到第五工程处子弟校报到了。
      笫五工程处子弟学校,是一所新建的学校,它设在白涛镇背后的一座山上,前面是工程处机关、家属院、汽车队,和其他施工队的住地。只要沿着斜坡开辟出的不足二米宽的土路,向前行走一公里就到这所学校了。
    学校是临时新建的,整个学校的设施及配套比较简陋,它是由八排砖木结构的平房,和一个不足2000平米的操场组成。前面六排平房作为学校办公、教学用房,而后面的两排房子,则分别为教师宿舍,以及图书室、食堂、厕所等。
    由于学校是新设置的,需要做一些必要的筹备工作,所以开学的时间,也较地方学校稍晚些。先是由学校支部书记乔吟文、校长郭中举,带着唐华、扬一凡、马华、李欣欣等20多位青年男女教师,到涪州县主城区学校学习观摩了一周,学校又举行了简短地培训后。才新招收了一部分新生,大部分生源则由其他学校转学而来,全校共有600余名生员,迟至九月下旬才正式开学。
       而唐华的教学任务,主要是承担三年级以上,九个班的政治科目的授课任务,同时,还兼任六年级一班的班主任,以及语文教研组组长的职责。另外的工作,则是承担了学校红小兵(少先队)大队总辅导员的工作。
       教学授课,以及班主任、语文教研组的工作,按学校的要求及教导处的安排,只要认真备好授课方案,正常授课即可。这对唐华来讲,似乎也倒难不住他。而最麻烦的工作,则是如何组建红小兵大队组织,聘请校内校外的辅导员,以及如何开展好队日活动的问题。
       以此,来启迪、教育、活跃这批祖国未来事业的接班人,为国家培育出有文化、有品德高素质的学生,在这方面的工作,倒是让唐华花费了不少的心思,具体地去规划和操作。
       首先,他经过走访了解了这批学生,在原所在学校各方面的表现,掌握了总体基本情况,以及预选了学生干部人选。
然后,他又征询学校领导、教务处的意见,初步明确了聘请校内辅导员名单。然后,他又安排时间,专门前往工程兵师政治部,与他们协商寻求合作,拟定在其部队聘请六名校外辅导员的事宜,按照条件和要求,由他们向学校推荐出优秀的校外辅导员。
     当这些基础工作一一做好后,这时,唐华才稍稍地松了口气,他才觉得:“现在,已是万事俱备,只待正式建立学校的“红小兵”组织开展活动了。”
       于是,唐华选定了一个时间,召开了校内外辅导员会议。在会上,他将如何筹备建立红小兵大队组识,活动安排、大队长人选、辅导员职责,以及购买队旗、队鼓、标志等意见,与大家协商达成了一致意见。
     在此基础上,才确定于三月五日,这个全国“学雷锋”的活动的特殊日子,正式召开学校“红小兵大队”成立大会。
这一天,上午九时,在白涛镇后山上,在蓝天白云下,巍巍的白马山下,滔滔江水东流乌江江畔。只见:红旗招展,鞕炮齐鸣,队鼓喧天,清脆悦耳的号角声,纷纷在空中及山间狭谷环绕。一队队身着五颜六色新衣,勃子上系着鲜红的红领巾,欢欣雀跃笑容满面的少年们,整齐地排列在学校大操场的中央。
    这时,只听主席台上,学校党支部书记乔吟文,用双手不停地招呼着,待吵杂声平息后,她才以她那中年女性的妙语嗓音,文雅地喊出:“好,好,好,同学们不要说话了,现在就开会了。”
     随之,她见会场即完全安静了下来,又对着麦克风说道:“现在,我宣佈:‘核工部二十二集团公司第五子弟校红小兵大队’成立大会,现在正式开始。”
     “第一项,由郭校长宣读大队总辅导员聘任书”,随着乔书记的话,郭校长清了清嗓子,就大声宣读了聘任唐华老师,为大队总辅导员的聘书,由两名男女红小兵走向前来,向唐华敬队礼,并为他系上红领巾。
    乔书记见事已毕,又宣佈道:“下面,大会进行第二项仪程,请大队总辅导员唐华老师,主持大队两名正副大队长的选举。”
    此时,唐华情绪或许有些许激动,但他却还是稳健地迈步上前,对着列队的少年们说道:“今天,我向大家推荐郭宏、冷建梅两位你们都熟悉的同学,作为学校红小兵大队的正、副大队长人选,你们看行不行?” 随着唐华的话音刚落,下面队伍中的少年们,就你一句我一句地叽叽喳喳议论了起来。
    唐华见少年们酝酿都很热烈,见火候已到,就说道:“如果大家没有什么意见的话,那就鼓掌通过吧。” 立即,下面就齐整整地拍起了小巴掌,以此表示完全同悥。然后,又进行了聘请校内外辅导员、授旗等项仪程,会议即结束了。
      之后,学校红小兵大队在唐华的辅导下,也在全体校内外辅导员们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广泛地开展了学雷锋,争做优秀少年的活动,以及祭祀烈士、儿歌比赛、球类比赛、讲故事、讲学习、讲礼貌、讲卫生,并组织编排文艺节目,到施工现场进行慰问演出等活动。
       使队日活动不仅开展得十分活跃,而且也丰富多彩,既使广大少年们受到了教育启迪。也使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增强,也促进了学校的教学工作,也得到了家长们一致地肯定和赞扬。
       由此,第五子弟小学名声雀起,厂区各校都在传颂这个学校,抓红小兵大队工作的先进事迹,而且,在八一六厂区的影响力也很大。从而,第五工程处子弟校受到了公司团委、公司教育处的表彰,不少学校也纷纷慕名前来学习取经。
       而唐华,也在二十二公司、八一六厂团委、厂教育部门的组织下,先后在厂区内各学校,作了多场巡回报告的演讲,介绍了如何抓好红小兵大队工作的先进经验。
       正因如此,才给唐华的人生道路增添了光彩,让人们再次将钦佩的目光,聚焦到唐华身上。一时之间,唐华,这位年轻韶华、风华正茂、才华横溢的青年教师,正成了各部门的热门人选。已致于工程处的党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宣传科、保卫科、团委等部门,都争先恐后地向处党委要人。
    然而,以处党委书记李长生为首的领导们,以战略的眼光看待干部,则是另外一番长久地考虑。他们认为:“唐华,确实是一名有潜力的青年干部,若再稍加礳砺,必成大器,应当作为后备干部予以重点培养”。所以,处党委并未同意将他调往其他部门,而是将他调到工程处团委,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去继续“操作磨炼”,以备今后可堪担当大任之用。
       岁月,恰如流水,瞬间即逝。转瞬之间,时间不觉已过去了四十多年之后,当年曾经的老领导、老同事们,有幸与唐华在成都欣然相见。
       在相互叙旧叙情的热烈气氛中,大家依然津津乐道地提起,唐华那时,在八一六厂区中核集团工作时期,那段难忘的历史往事。甚至,仍然为他年轻时展露的才华,和他那超凡脱俗地精彩表现,感佩感叹不已!
    这真是欲往何处觅雅训?巍巍昆仑皆惊愤。风里鲲鹏欺大鸟,雨中雏燕竟轻俊

第十五章 青春无悔
    此时的唐华,心中甚是高兴,他现在才二十六岁,正是青春韶华展翅飞翔之时。所以,他心想:“真是有志者事竞成”啦!
    早在两年前,工程处党委就要调他到宣传科工作,只因要办学校师资急缺,而改变了原有的决定,才阴错阳错地将他调去学校执教。但现在命运又回转了,他又要调到了工程处机关了,这可是他展示自已的好时机啊。
    唐华想到这里,内心踌躇满志,充满着无限的憧憬。好像是刚刚喝了酒似的,脸庞红通通的,眼睛也放射出了光芒,走起路來一蹦一跳的,似乎是格外地有精神。
    从他的表情看,却丝毫未掩饰其内心的喜悦之情。所以,他想到这时,心中也暗自下定决心,要准备大展拳脚干出一番事业来,也不愧对自已的青春年华。
    唐华想到此,心中异常地兴奋,高兴得手午足蹈,一边往工程处机关走,一边竟然情不自禁地轻吟起了李白的诗句来:
   “白酒新熟山中归,
    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
    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
    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
    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
    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
    话说,唐华他就怀着这种激动的心情,到第五工程处团委报到了。处团委,是与工程处机关各部门同在一处办公的,都是设在白涛镇后山腰一平坦的山坪上,所修建的一座四合院的平房之中。在这所四合院平房中,设有工程处党委、行政业务管理的领导,以及党委办、行政办、组织科、宣传科、保卫科、技术科、后勤科、劳资科等众多科室,以及工程处广播站、打印室、收发室。
    在其坡坎梯子下面,是一处平之地,修建有职工大礼堂、食堂、澡堂,以及蓝球场、车库、厕所之类的配套建筑。再往山上延伸,则是沿公路依山坡修建的医院,和供若干个施工队办公住宿用的建筑,以及全工程处已带有家属子女的,干部职工们住的几栋家属院。
    工程处团委,在两间平房之中办公,一间,是刚结婚不久的团委书记李洪涛在办公,并兼作会议室。另一间,则是青年女干事小李、小边,唐华调去后,自然也与小李、小边在一间办公室办公。
    唐华一到处团委,书记和两位二十上下年龄的青年女干事,自然是非常地热情,他们都怀着各自的心思,欢迎这位已是风生水起的风云人物的到来。但俩位青年女干事的想法,与书记李洪涛的想法,则有着天壤之别。
    她们想的是,随着唐华的到来,可以看出工程处党委终于下定决心,要彻底改变团委领导结构,使之摆脱目前舆论的被动局面。同时,或许可以攀上唐华这位青年明星,找到自已心仪的,未来幸福美满生活的伴侣。但她们哪知,其实此时的唐华,却早已经结婚,这又怎么可能有那种机缘呢?
    然而,书记李洪涛则有一种忧虑,他担心的是:“这次调唐华来,莫不是因我在闹得沸沸扬扬的婚姻问题上,工程处党委要撤换我”?
    但是,此时的唐华,他并不清楚她们各自的这些想法,只是一门心思地想把工作搞好,以图他个人在事业和仕途上,而有所发展。
    直到有一天,团委的小李,以及机关的一些同志,悄悄地给唐华说:“唐华,你可能还不清楚,你们的那位团委书记,可是‘大名人’啦,全工程处都吵翻了,他处心积虑地去挖了他大学同学的墙角,骗取了他同学已恋爱多年的女朋友,与他结了婚。”
    “对方气不过,在他们结婚的当天,邀约了一帮大学同学,特意送给他们夫妻一幅对联,帖在他们新房的门上。” 这时,她们停顿了一下,想了又想,才又说:“ 哦,想起來了,好像那幅对联的内容是这样写的。上联是:‘一对新夫妇,下联是:俩个烂行头,横批是:男盗女娼’。”
    唐华听到这里,感到既新鲜也非常地吃惊,但他心里想:“或许,是双方都痴情,而什么都不顾了吧? 为了爱情,虽可以什么都不顾,但也没有必要,将她们自已搞得这样狼狈不堪吧?!”  
    所以,这时的唐华,他既对这件事的处理结果感到遗憾,但同为年轻人,他又对李洪涛书记有一丝的同情。所以,他才转而说道:“哦,有这样的事呀,我们学校离处机关较远,我并不知道这件事。”
    然而,不到半年的时间,李洪涛书记即调走了,调到第三工程处担任技术科科长去了,而工程处党委即任命唐华为副科级团委副书记,并主持团委的全面工作。唐华此时,虽志得意满,但他在与李书记半年多时间的交往中,还是有些情感的,反倒对他有些留念。
    因为,唐华并未影响他,他也并非因在此问题上被处理,反倒是成就了他所学专业对口的正道,让其在技术领域发挥更 大的作用。
    至此三十多年之后,唐华了解得知,原来这位团委的李书记,后来发展很不错,在技术领域和管理岗位上,工作一直很出色,最终做到了工程处主任职务才退休。当然,这只是后话。
    却说,此时的唐华,如鱼得水梦想成真。犹如一只雄鹰,展翅在高空中翱翔一样,正在砥砺前行,去实现他的鸿图远致。
    他根据工程处党委的要求,围绕当前工程任务的需要,带领着全工程处2000余名团员青年,正如火如荼地奋战在八一六厂区工地。
    一方面,他积极组织并亲自带领多支“青年突击队”,抢时间、抢任务、抢进度、抢质量,日夜奋战在工程施工第一线。
    另一方面,他按工种分类,联系技术、水电、修理、焊接等部门,联合举办了多期短期技术培训班,为企业培训了一批急需的青年技术骨干。
再一方面,他还部署要求每个团支部,都要积极开展歌咏比赛,搞好企业文化和文娱活动,同时,他也带头搞起了文学创作。
    与此同时,他还亲自组织了青年业余宣传队,以诗歌朗诵、独唱、午蹈等多种文艺形式,慰问奋战在施工笫一线的工人。他的这些举措,很受广大干部、职工的欢迎和称赞!
    所以,工程处党委对团委的工作很是满意,给予了很高地评价,经常在大会小会上表扬团委和唐华。称赞唐华:“开创了青年工作的新局面,是党委的好助手,是优秀的‘青年领袖’”等等。
    由此,唐华被工程处党委树为:“先进模范人物”、“优秀共产党员”,也被二十二公司团委表彰为:“优秀团委书记。”
    不久,核工部第二十二工程建设公司团委书记王积润,就向公司党委强烈要求,由于他已41岁了,属超龄从事青年工作的干部,急需寻找合适的人接替他的位置,以便于他转行工作。
    为此,他向公司党委,及公司组织部极力推荐唐华作为接班人。后经公司组织部考察,他们也认为:“唐华不论从年龄,还是思想品质,才能实绩,组织号召力,以及与上下级和群众的关系方面,都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优秀接班人。”
    由此,经公司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正式选择确定,唐华为核工部二十二公司团委书记唯一的人选。
    尽管那时,第五工程处党委李长生书记,对唐华印象深刻,爱惜人才不愿放人,但也拗不过公司团委书记王习润,他三番五次地跑去要人,并搬出公司党委及组织部的意见,最后五处党委只好同意放人。
    于是,在征得工程处党委的意见后,唐华即处团委的工作,交予机关年轻漂亮的一名叫梅花的女同志接任。唐华则随着组织上的调动,即正式调往公司团委工作了,在未召开团代会改选之前,他暂被任命为公司团委正科级秘书科长,只等待召开公司团代会改选了。
    唐华在公司团委工作期中,在书记下基层劳动的几个月里,唐华还受公司党委的指令,临时主持了公司团委的日常工作,包括参与了公司在第二工程处,开展的整党整团的试点工作。后来在全公司开展的整党整团工作会议上,他受公司党委专门指定,还专题在会上代表公司团委,作了全公司整顿团组织工作的安排布署意见。
    依照公司党委意见,似乎是只待公司召开团代会正式选举后,唐华既可按部就班顺理成章地,担任公司正处级团委书记了。
    然而,唐华那时,为了照顾年迈的母亲和家庭,他不顾公司党委常委们的再三婉留,提出了调离申请。甚至于,公司党委还提出,愿意在极为有限的“农转非”指标中,专门拿出几个名额,将唐华全家都转为非农业人口,并承诺,将其家属安排工作的优厚条件。
    这些,显然也未能挽留住唐华,他仍然决然地放弃了,在二十二公司“青年明星”的政治生涯,也放弃了他在中核企业中的美好前程。
    一天的周日上午,唐华特地从公司住地,来到仍然住在砖厂的同乡战友唐春逸处,正好唐其伦等一批同乡也在。唐华就他即将调回老家工作一事,告诉了他们,大家都为唐华能调回家乡工作而高兴。
    但是,唐春逸似乎有些失落,但则带有酸楚地语调说:“你就好哟,终于调回老家去工作了,我们这些人舍,恐怕还要继续在这里苦苦煎熬哟。”
    接着他又说道:“唐华,今天你就不要走了,我们几个同乡战友聚在一起不容易,你这次调走了就更难相聚了。我去街上买些酒菜和肉来,大家在我这里聚一聚,专门为你的调动庆祝一下吧。”
    此时,唐华见唐春逸既是充持着悲伤,但又有欢候的成分这样说,知道他是真心实意地在挽留他,也在替他高兴,自然也不便拂他的深情厚意,也欢喜地留下来吃了中午饭才再走了。
    下午,唐华回到公司住处,简单收拾了行装,抓紧办理好有关工作调动的手续,随后,又分别与在公司要好的朋友们打了招呼,并相继留影作念。随之,唐华于一九七八年五月中旬,终于调回到了他的家乡一一中共南宾县委机关工作了。

第十六章 转行入仕
    古诗曰:“历稔共追随,一旦辞群匹。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
    此时的唐华,在辞别八一六厂区之时,不禁想起何逊《从镇江州与游故别》那首诗来。是啦,人是有情感的,人也是一个奇怪的动物,明明要走了,却又有些依恋不舍的感慨。由此,自然也而引发出了唐华,他那多愁善感的殇绪来了。
    他回想起自已:“自从一九七0年三月入厂以来,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了建设三线国防事业,在此地历经八年多的漫长岁月,风歺露宿辛勤工作,不知洒下了多少汗水?自已又从一名普通工人,逐步成长发展为了科级国家干部。”
   “这其中,除自己勤奋努力之外,又不知倾注了企业党组织、各级领导,以及众多同事及朋友们,多少培养与关怀和帮助啦!”
    “若不是年迈的母亲一再催促,家中儿女也需要我照顾,我还真舍不得离开这里,毕竟我是与他们是有着很深厚的情感啦。而此一别,又不知何时再相见?” 他想到这里,不由得鼻子酸酸的,也不知从何时起,他的两个眼眶早就涌出了泪水......
    嘀、嘀、嘀,嘀嘀嘀,此时唐华,站在滔滔乌江的白涛镇码头江岸上,正面对着欢送他的人群。当他听到停靠在江边机动船上,传來急促的汽笛声时,知道班船在催促乘客们上船了,船也即将起锚了。
    不得已,唐华只好噙着泪水,依依不舍地走上甲板面向江岸,向着欢送他的公司团委书记王积润等人群,挥手告别致意。尽管岸上欢送他的人们,或许听不到他在说什么,但他口中仍默默地念叨着:“再见了,白涛,再见了,八一六,再见了,我亲爱的领导和朋友们!”
    机动船,在发出突突地轮机声中,顺着乌江急流而下,乌江沿途两岸独特的风景,如诗如画美若仙境,不时呈现在人们面前。但此刻,唐华却既无兴致,也无心情去欣赏这些江岸景色,他坐在船仓独自发呆。船航行近两个小时后,机动船就顺利平稳地,停靠在涪州市乌江轮船公司的码头上了。
    这时,唐华背着一口大木箱子,手提着旅行包,随着下船的人群,朝着一个大斜坡,用石板铺就的梯子拾阶而上。来到长江轮船航运公司涪州售票大厅,购买了一张,第二天上午十一时的三等船票。然后,又背起箱子提起旅行包,找了街边一个小食店,简单地吃了一碗豆花饭。他这时也无心去观赏城市夜景,就到“涪州旅社”办好登记手续后,就早早地上床睡觉了。
    第二天,早晨六时不到,唐华早早地就起床了,一刻也未曾停留就退房了。背上行装到街上吃了早饭,又早早地就赶到“龙王庙”长航囤船码头,在长长的候船队伍后面排上队。他在河坝望眼欲穿地等待中,焦急地足足等待了三个多小时,才在上午十一时左右。长航“江渝”号轮船,才拉着震耳欲聋的气笛声,慢慢地靠到囤驳船上。这时,人们才争先恐后地上了船。
    不一会,随着一声声震耳欲聋地长长的气笛声,“江渝”号轮船就驶出了“龙王庙”码头,顺着长江湍急的水流,朝着下游忠县方向直驶而去。而涪州这座中等的江畔城市,渐渐地,就只留下了隐隐可见的身影了。
    这时,唐华的伤感愁绪情绪早已缓过来了,他也未到客仓休息,而是绕有兴致地站在船头甲板上,抬目远眺,观赏着长江两岸沿途的美丽景色。他望着江上的漂浮物擦着船身,顺着流水漂流而去,很快就不见了踪影。他就十分地感慨,他联想到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它就像江上的漂浮物,抑或是一颗流星一样,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也只是一瞬间罢了。
    因而,一个人的生命,虽然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间,但就个体生命而言,它却也是要经历着一个很漫长的岁月的过程。
    这时,唐华就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之中。他在想,在人生生命这个漫长的岁月过程中,要怎样来度过呢?是如像大江中的漂浮物那样,顺江一流而过,不但未给社会留下有什么价值的东西,反而在下游堆积成灾,而要由专业队伍清理才行。
    当然,他不愿做这样的漂浮物,给社会和历史留下一个“垃圾物”的印象。而那怕是如太空的流星那样,尽管只是一瞬间,但也要在瞬间流逝的这个过程中,不时划出长长的迹痕发出耀眼的光芒。
    此时,唐华在想,他这一生自然是不会像漂浮物那样,不但丝毫没有一点价值,反倒给社会和人们增加累赘。那么,即使要像一颗流星那样,在生命即将消逝之时,也要在历史上留下“耀眼地光芒和长长的迹痕”,这却并非是一件易事。
    忽然间,他骤然地明白了,他记起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想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这一批伟大领袖人物的光辉楷模形象。
    同时,他也隐约地记起,在《左传》中就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所谓:“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这段名言的记载。这可是古往今来, 大凡胸怀大志试图要干一番宏伟事业,而名载史册千古流芳的人们,一生孜孜不倦地所追求的人生最高的目标和境界。
     当然,唐华也知晓,它其真实的含意,或许应当这样来理解: 太上:即指最上,最高,立德:就是树立德行, 立功:可以理解为建立功绩,而立言,即是要建立学说,著书传道。
    诚然,也还可以理解为,是现今成功人士的“三步曲”。即:修养完美的道德品行,建立伟大或卓著的功勋业绩,确立独到的论说言辞。所以,他认为,这不仅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悠久灿烂文化的精髓,而且它也无时无处,无不体现出高尚人生观的价值理念,充满了辩证而深邃的人生哲理。因而,它是值得当代共产党人学习和景仰的高尚精神!
    唐华想到这些,心中也就豁然地开朗了。他暗暗地告诫自已: “这次由企业转行为政为仕,这是他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在这个人生的关键节点上,自已一定不要迷失方向。并要在为政办事的过程中,既要牢记党的宗旨,又要向伟人先贤们学习。同时,也要以历史上先师先贤们为榜样。”
    尤其是,“要有范仲淹的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情怀,决不是去做官当老爷,而是要坚定地脚踏实地地,做一名党和人民放心的好干部。或许,这才不枉自已的一生。”
    不知不觉之间,船已航行到忠县码头了,唐华随即下了船,走上岸去,沿着河岸沙滩上人们踏出的小路,来到了街上。在忠州镇二马路下方,找到一家掛有: “忠县人民政府招待所”牌子的住所,在登记处递上介绍信,作了住宿登记。
    此时,唐华知道,这是他若干年来,从八一六厂区回家探亲往返的必经路程。当晚必需在忠县住宿后,明早才又从忠县码头乘机动船,顺江下行约六、七个小时,才能到近百公里下游的欧家河下船,再沿着江岸上的崎岖小道,爬坡上坎,行走一个多小时后即才到家。
    第三天,唐华起了个大早,早上六点不到即到忠州长江码头,上了一艘机动船,在一路轰轰的轮机燥杂声中,直到下午一时左右才到欧家河下船。
    此时,岸上的大哥唐其斌已等候多时了,他见幺兄弟唐华如期而至,心中很是高兴,话未说几句,背起唐华的那囗大木箱就往家里赶。一路上,熟悉唐华兄弟俩的人不少,人们都纷纷给他们兄弟二人打招呼,相互喧寒问候。
    唐华母亲及妻儿女,见兄弟俩已到家了,都微笑着迎上前来。母亲说:“唐华,我终于将你盼回来了,我老了,希望你在家乡工作,我能经常看见你,这样我才心安噻,将你调回来你不要责怪我哈。”
    唐华望着已七十九岁高龄,白发苍苍满脸绉纹的老母亲,又看了一眼那幼少的一对儿女,不觉一阵阵心酸。这才说道:“妈,我理解您老的心愿,我也应该好好孝敬您,调回南宾县工作,全家老幼可以经常团聚在一起,让您好好享受天伦之乐,这是件好事啦,我怎么能责怪您老人家呢?!”
    母亲接着又说: “唐华,你不要在家耍久了,休息一天就行了,还是赶快上县里报到吧,不要把公家的事给耽误了哈。”
    唐华觉得刚到家,母亲就这样要求他,虽有不悦,但也只好应允地说: “好的,好的,我亲爱的妈妈,您老就放心吧,我明天就赶到县上报到好吗?”母亲见唐华,这么爽快地就答应了她,在她那沧桑的脸上,也非常愉快地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然而,当唐华调回南宾县工作一年之后,他那位可亲可敬而善良慈祥的老母亲,在她刚满八十岁周岁之时,就不幸离开了人世了。这让唐华好生的悲伤,他觉得老母亲的离世,犹如一座大山坍塌一样,使他在心理上感情上,长时间都无法去接受这个不幸的现实。
     尽管如此,但唐华仍是有一丝可以慰籍他自已的,那就是按古时的说法:“百善孝为先”嘛,毕竟他给他老母亲尽了孝了,并亲身送老母亲归山了。就此,唐华也是没有留下人生遗憾的。自然,这也是特意在此,交代的一句后话。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洛沙个人认证 | 2020-6-26 18:36: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正是:“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破土凌云节节高,寒驱三九领风骚。”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