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奇勇小说】《大江滔滔》连载(35--39)

[复制链接]
查看2492 | 回复2 | 2020-7-15 06: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敬之中篇励志小说《大江滔滔》连载之

3234_1439449114i919.jpg
(网络图片)
第三十五章鏖战蓉城
    古诗曰:“镜中丝发悲来惯,衣上尘痕拂渐难。惆怅江湖钓竿手,却遮西日向长安。”
    却说,一九九五年的二月中旬,春节刚过,气氛仍浓,春意渐暖,乍暖还寒。在老国道成渝公路上,只见一辆挂着军队牌照的三凌越野车,向着现代化繁华的大都市省会城市--成都市急驶而去。
    驾驶这辆车子的,是中共南宾县委办公室副主任骆家虎,坐在前面副驾驶位置的,是年纪只有三十出头的年轻县委书记尚云,而坐在后面位置的,则是已四十六岁的县财贸办公室副主任唐华。
    他是去年底,在干部轮换调整岗位职务时,才从县对外经济贸易局局长位置上卸任,而改调担任县财贸办公室副主任的。
    他们虽然同车同行,然而,使命和任务却不尽相同。尚云,他作为川江省人大代表,是去参加一年一度的省人代会的。而唐华,则是去成都市赴任,担任县人民政府驻蓉办事处主任的。
    由于是同一目的地,所以,尚云主动热情地邀请,由县委、县政府特别派驻省城担任代表的唐华,搭车一同前往,以便进一步动员安抚他。
    然而,此时的唐华,虽然在晋职遭挫的事情之初,有一些疑惑和不解。他也曾认为:“地委仅凭几个人捏造污陷他的那一封信,也不调查更不核实,就将他晋升的任命搁置下来了,是否有草草处置不负责任之嫌吧?”对此,他或多或少还是有一些情绪的。
    但事情已过去,他也持“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坦荡胸怀,仍然以党的利益为重,不去计较个人的名利地位。因此,他还是愉快地接受了这项新的工作。
    所以,尚云的此举,虽然给人以亲切慰籍之感。但对于把党和人民的事业,看得比他自已生命还重,依然以“老牛自知夕阳晚,不须扬鞭自奋蹄”的唐华来讲。或许,这似乎也是多余的吧?但不管如何,作为县委书记的尚云,此举尚属善意,也是关爱干部的亲切举动。
    话说,他们的车子经一天半的急速行驶,在第二天的中午,即到达了目的地成都市。随即,他们住进了设在蓉城北肖家巷,黔州地区驻蓉办事处的黔龙宾馆。
    下午三时,唐华陪同县委书记尚云,在地区驻容办事处会议室,热情地接待了省级机关下派到南宾县挂职的:贺大千、吕平、武炳敏等同志。除相互简短地介绍外,就他们下派的工作安排,以及南宾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进行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座谈。
    然后,晚上在市区东面,一个叫“狮子楼”酒店的地方,尚云代表县委、县政府,专门设宴款待了他们,以表示欢迎接风之意。
    饭后,他们按照事先的约定,各自带着熟悉的午伴手挽着手,十分亲热地走进了在三楼的午厅。在一片霓虹闪烁,歌声飞扬,婧影晃动,妖娆分外的气氛中。双双进入午池,随着温馨入耳的旋律,迈着娇健地步子就翩翩起午了。
    面对此时此刻,此时此景,唐华一阵阵地面红耳赤心底发慌。他甚至有些怀疑:“难道,这就是现代的大都市生活?难怪人们感叹:‘不到北京,不觉官小;不到广州,不觉钱少;不到深圳,不觉结婚太早’啊。这种现代的生活方式,我可接受不了啊。”随即,他就独自待在一旁,只顾自的自已在抽闷烟,并不关心午厅的热闹场景。
    一曲午跳下来后,这时县委书记尚云才发现,唐华待在一边丝毫未动。他就走到唐华身旁,带着劝导和批评的语气说:“老唐,你这样可不行,我今天这样安排,就是让你开开眼界,你要适应现代潮流,学会大都市生活才行啦。不然的话,你又怎能去与省级机关交道?县委、县政府千挑万选,专门委派你作为代表常驻省城,就是因为我们县偏远落后,需要省上重视支持,我们才可能尽快地发展起来哟!”
    此时的唐华,听了尚云这一番话语,虽然觉得似乎有些道理,但确实他一时还适应不过来。所以,他也是懂非懂唯唯诺诺地点了点头。说道:“好吧,好吧,我尽可能地去适应吧。”
    然而,唐华这次的主要任务,是选择并确定南宾县驻蓉办事处的办公地点,以及尽快组建起工作班子,才能正常地开展工作。
    随后,他在同乡好友冯勤安、邢叙聪等朋友的大力协助下,很快就将办公地点,选定在市区的三洞桥,他认为此地工作既方便,房租又非常便宜的“民族饭店”,作为南宾县驻蓉办事处的办公地点,是较为合宜的。
    然后,他就立即返回县里汇报,经县委、县政府同意后。他又迅速在县级机关,选调了唐祥云等三名干部及炊事员,带着他们一同赶到成都,正式开展了县驻蓉办事处的工作。
    唐华,他身感自已工作的责任重大,不仅肩负了县领导机关的重托,而且也肩负了全县五十余万各族人民,迫切渴望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美好愿望。所以,他犹如一匹驾上辕套的马一样,只顾向前奔跑而根本停歇不下来,自然也顾不上休息。
他要千方百计地去开创出一个新的工作局面,以引起省上各机关的重视和关注,达到让他们倾心尽力地支持帮助南宾县,使南宾县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能够尽快地发展起来这个目的。
    所以,他首先采取的是,“先声夺人”的工作策略。他设法通过省电视台、省报、省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在省举行“两会”的当天,既铺天盖地全方位的,大肆宣传报道了南宾县的情况。
    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及各厅局,对于南宾县各族人民上下团结一心,“宁愿苦干、巧干,也不愿贫困受穷”的奋斗精神。以及现在在那里,仍然是那么贫穷落后的状况所震憾,自然也引起了他们高度地重视。这一举措,让唐华为促使南宾县快速发展,争取省上在项目资金等问题上,给予重点倾斜支持,起到了关键性地先导作用。
    紧随其后,唐华率领办事处及县级多个部门的干部,抓住时机紧追不放,先后向省计委、民委、交通厅、水利厅、农业厅、林业厅、畜牧局、以工代赈办、民政厅等部门汇报,尽力去争取更多的项目与资金,来支持和帮助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他们先后为南宾县,争取了南--临主干公路的扩建,以及水利、药厂、烟厂、坡改田、森林示范片、草场、牧场、水库、优抚等诸多项目。争取到无偿资金与帖息贷款等,各种款项共计九亿多万元。
    随后,省上又依照每年,随着规划和项目的调整,支持的力度也是有增无减。因此,唐华他们在成都,为南宾县在省上争取了大量地项目和资金,这不仅有力地支持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南宾县早日摆脱贫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唐华他为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再一次立下了汗马功劳。
    后来,唐华在一次参加由省民委举办的,全省民族地区驻蓉办事处主任春节团拜会上。不仅受到了省民委的大力表彰,而且,同行们还戏称他为:“全川第一外交官!”
    当然,唐华也并非只是个“工作狂”,他也有着高尚而优雅的兴趣和爱好。“琴、棋、书、画,诗、酒、花、茶”,也是他具有的文人特性的爱好。又如像:读书、品茶、观花,交朋友,赏景、摆龙门阵、谈古今、论时势、讲文学、搞创作,钓鱼、游山水等,都是他闲暇之时的选项。
    他在工作一段时间,在取得了阶段性成就后,他也趁兴偷闲,邀约上一些好朋友。如:冯勤安、刑叙聪、唐荣逸、唐登坤、唐其伦、贺大千、吕平、武炳敏、冯波、盛兴文、唐红杰、马明年等。也颇有兴致地,先后多次游览了成都市的:文化公园、百花潭公园、望江公园、浣花溪公园,也瞻仰过武候祠、杜甫草堂等名胜景点。
    他们一有空闲就邀约一起,观景赏菊,品茶谈诗,酌酒论情。甚至,兴致盛浓之时,也在朋友们的盛情邀请之下,到歌厅吼上一曲,午上一曲,以放松身心,抒展他那浓浓的家国情怀。
    而且,他也具有崇尚高德儒雅,畅叙诗情画意的品行和兴致。那么,他最欣赏仰慕的,自然莫过于历史上常颂不衰的:李白、杜甫、李清照、李煜、范仲淹等先贤大家了。他们那一首首一厥厥的宛如流云,畅如逝水,诗境广阔,荡气回肠,扣人心灵,引发情感迸发的诗与词。
    当然,唐华在兴趣浓盛之时,也会忘情地引喉吟诵诗词歌赋。如:李白的《夜发清溪向三峡》,杜甫的《绝句》,李清照的《一剪梅》,李煜的《虞美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勃的《腾王阁记》等。以及其他文学家,闻名遐迩的著名诗词和名篇。以此,来淘冶他的情操,增添他的文化积淀和文学修养,抒展人生那烂漫无穷的乐趣。
    当然,唐华也毕竟不是一个超凡脱俗之人,有时他也难以婉拒朋友之托,帮他人解决不能处理之所难。每当遇上那种情况,他总是尽其所能,去给他人一些必要地帮助。
    如像,有一次,黔州地区有一位唐姓副专员,他与唐华是同祠同乡。他由于角逐专员职位而败北,也曾三番五次地恳求于唐华,在被逼无奈之下,又见他才干却也不凡,唐华只好出手相助。最终,帮他调往渝江市主城区任正厅级区长,满足了他种强烈欲求上升的欲望。
    诚然,类似的情况又何止他一人?凡是与唐华交情深厚的朋友,遇到难事找其帮助之时,他都会施以援手的。
    但唐华,对他自已的仕途却并非如此,则是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正如唐代诗人王维在其《老将行》中所曰:“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或许,也像“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在其《滕王阁序》中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是的,唐华这位儒雅才俊且政绩卓著之仕,却在他的人生仕途上,屡屡不舜。或许,在人们看来,唐华就像王维与王勃所述的,是那种:“缘数奇”或“难封”式的,悲情而悲壮式的人物吧?!


第三十六章 史镜正身
    古言道:“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在世人的眼中,似乎唐华这一生,勤奋好学,博采多览,人生经历又十分的丰富,是一位深受人们景仰的知识渊博的儒雅之士然,唐华是通读过中国《二十四史》等历史书籍的,他也十分地清楚,我们这个伟大的祖国,是一个沉载着五千多年光辉灿烂历史文化的国度。然而,尽管如此,但它也无法摆脱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丛林自然法则
    因而,她的社会历史发展,是悠久而绵长的。或许,我们仅从社会制度上来看,它却是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这样的五个历史阶段。
    但是,在整个社会制度更替的过程中,残酷地民族与阶级斗争,却贯穿了整个历史发展的全过程。甚至也可以说,它就是一部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历史。然而,从统治过程来看,它也经历了家天下、私天下、官天下、党天下、民天下,这么六个历史性地演变过程。
    然而,家天下,始从于大禹,私天下,则自秦始皇开始,官天下,而自隋唐科举开始,党天下,自然是从国民党夺取满清政权开始,至新中国建立时结束。而民天下,则是由新中国建立之日开始的。
    从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到巫族和妖族大战,女娲以九天息壤造人、炼五色石以补天。有巢氏发明巢居,遂人氏钻木取火,伏羲氏发明捕鱼工具,创造人的思维——八卦。
    炎帝,神农氏,教人农耕种植,炎帝部落,在进入黄河中下游时。遇到九黎族蚩尤,攻打炎帝部落,炎帝向黄帝轩辕氏求援。黄帝打败了九黎族,又与炎帝数次交战,后统一两族部落,进入黄河中游流域。从此,黄帝部落定居中原,并很快发展起来,黄帝也成为最大的酋长。
    在古老的历史上,尧、舜、夏、商、周各朝,均系黄帝之后裔,故称“轩辕后裔”或“炎黄子孙”。黄帝后代,又与其他部落共同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黄帝轩辕氏,被看成是华夏民族的始祖。华夏族在汉朝以后,称为汉人,唐朝以后,又称为唐人。
    至此,中国人以炎黄子孙自居,传说黄帝是一条人龙,也就是一个龙人,故此,中国人是龙的传人,而龙,又是中国人的图腾。
    炎帝部落,进入黄河中游地区以后,不曾想却碰到了九黎族,因他打不过九黎族,只好向黄帝求援。因为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都发源于渭河流域,由于血缘关系较近,所以,炎帝才向黄帝求援。
    但是,在黄帝打败了九黎族之后,就把矛头指向了炎帝。由此,而统一了两个部落,才入主中原。这时,他的疆域实际很小,并没有构成很高程度上的大一统。
    可此可见,炎黄部落本不在中原,炎黄部落才是真正的外族。但在打败九黎族之后,他把留在部落统治之下的九黎族人,称为 “黎民”。其他九黎族人,从此就分别退居于西南和南方,黄帝他以中原正统自居,故此,黄帝即被推崇为天子。
    舜帝时代,启用大禹治水时,原先各部落都是以氏族分封而治。大禹治水的队伍,则是由各部落派出的人员组成,在治水完毕之后,大禹收服了他们。大禹并没有解散这些人,而是运用手中的军事力量,统一了各部落并扩大了领土,由此而建立了夏朝,
    商纣失道,而远在西岐的,被称为周武王的姬发兵灭了商朝,建立周朝。其实,在周朝建国之前,都不能算作为国家,那时还是以氏族部落分封而治为主。从周朝开始,逐渐才有法律意义上的国家,并开始以地区分封而治。周公旦,制订了第一部国家意义上的法律——礼仪法即周礼。
    这之后,又由于中央权力削弱,才使诸侯国变得强大。各诸侯国便以地方割据而治,这就致使春秋战国时期的到来。
    秦始皇,以其绝对的武力和综合国力灭掉了六国,统一了中原。秦国人,实际上照样也是属少数民族的后裔。最后,刘邦逐鹿中原获胜,建立了汉朝。如若说,之前没有汉族这个称谓,没有汉族与少数民族统治之分的话。那么,从汉朝开始,汉族统治与少数民族统治,将有明显的区分了。汉朝之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后来也被晋朝吞并而统一。
    这之后,到南北朝时,五胡乱华,最后统一于隋朝。唐朝之后,是五代十国,紧接着是北宋,到这时,政权又回到了汉族手中。但是,处在边境一隅的西夏、辽、金等地方政权,却都在虎视眈眈地窥望中原,正等待着机会呢。
    宋朝,并没有维持多久,即被来自草原的蒙古人推翻了,而建立了元朝。蒙古人也没有统治多久,回族人朱元璋就又接手了,之后,满清就趁势入关了。而满清王朝的结束,则是由中华民国所代替。而国民党反动政府,又步其后尘,倒行逆施盘剥人民激起民愤,又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所推翻了。
    综上所述,历史综归是由人民创造的,一个阶级在取得政权后,必须要还政于民,否则,将步入历史的老路,必然将被新的力量所代替。残酷的历史告诉我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或许,既是这个深刻的道理吧?!
    然而,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政权,即是人民的政权,他是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执政者。所以,他坚持的唯一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否则,他又怎么能称得上,他是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执政党呢?
    所以,中国共产党要求他的每个党员,特别是担负了执政任务的领导干部党员,必须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是事关党的生命存亡的根本问题。离开了它,就离开了根基,就意味着将会使党失去生存的基础和条件。
    唐华,他深知这一切,自入党时开始,他就始终牢记入党时,他举起右手面对党旗宣誓的誓言。将最终要实现共产主义这个远大目标,作为他一生奋斗的目的,把自已的一切都交给党来安排。既使在执政的岗位上,他更是如此。不论是每次工作的调整,或是职务的安排和晋升,他从未挑剃过,也从未讲过任何条件。
    更何况,唐华他还是一位,有文化有知识有道德的儒雅之士。他历来尊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景仰和奉行“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精神的人!
    所以,他对名利地位那些东西,是比较淡漠的,唯一让他看重的,恐也只有他所从事的事业了。正因为如此,他在数十年的所谓官场宦海中,无论是正常地提拔晋升,还是遭一些伪君子设计陷害,而失去一次次获得更高职位的机会。他都以历尽风云,任凭风展风落的态度,既不以此为大喜,也不为此而大悲,还真有荣辱不惊的胸怀啊。
    总之, 唐华对他自已的仕途,一直是持顺其自然地的态度,任凭组织的选择和决定,从来没向组织伸过手,更不会去跑官要官。
    他之所以这样做,并非是由于他很笨很傻,也不是他不知晓官场的所谓“潜规则”。而是他的思想品行和道德,决定了他不愿意那样去做,他认为那样去做会败坏党风,从而给党的脸上抹黑。
    诚然,他更不会让人们在背后擢他的脊梁骨, 在他个人历史上留下笑炳。他要像荷花的品质那样,“出污泥而不染”。
所以,他宁愿做职位虽低,但品质却很高尚的清白之人,也不愿去做那种被万人唾骂,以“红或白”那种不齿的悲劣手段, 去换取所谓位高权重的贪官污吏之名。
    在唐华的一生中,他毅然放弃了若干次正常地晋升机会,已致于临到退休之时,甚至于他原来的下属, 或他提拔的干部, 都超过了他的职务或级别, 而他仍然只是一名处级干部。但他这种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具有中华优秀传统品质的干部,毕竞还是使人们非常地感佩和崇敬的!
    这真如《菜根谭》一书中所言:“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第三十七章  退隐居市
    退休,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似乎是“船到码头车到站了”,可以脱离市俗的纷繁芜杂,安安静静地养身健体颐养天年了。或者,犹如古人所说,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去过一种悠闲自在地隐居式的安逸生活了。
    其实,唐华的内心,又何尝不想去享受那种闲云野鹤般的生活呢?历代那些所谓的隐士们,或许是看破了红尘,或隐居于山林,或隐居于市,排除了世俗的市朝嘈杂的干扰,自得其乐。沉湎于桃源世外“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生活,又何乐而不为呢?
    抑或,也如白居易在《中隐》诗中所云:“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 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 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 似出处,非忙亦非闲。 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
    倘若在兴致时,可以借着窗外色彩斑斓的霓虹灯,给自己沏上一壶好茶。或许,也没有落日疏林,也没有寒鸦数点,也没有青山隐隐,更没有红泥火炉。有的,只是在那钢筋水泥的城市里,一壶春意盎然的茶,茶自在心也自在。
    无疑,茶抑或是水里的游鱼,子非茶,焉知茶之乐?子非我,焉知我不知茶之乐?独享一壶茶,也是独享一个人无法意会而言传的美好时光。
    然而,唐华转念一想,古往今来那有真正的隐者?既使是历来颇受世人推崇的:“渭水垂钓”、“竹林七贤”的经典名故中,那样飘然而潇洒安逸的生活。但人们哪知,哪一个又不是为了名或利,在那里故弄玄虚而作秀呢?最后,他们还不是一个个入朝入仕,欣然地当起了庙堂的高官啦!
    唐华想到这里,他的心似乎也明亮透切了,他觉得,那种隐者的安然生活,还是不做为好。它并不符合他内心真实的心愿,更与一个入党四十多年的老党员干部的身份,显然,也是格格不入的。
    此时,他依稀的记得,汉代魏王曹操有句名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那种抒展出的雄心勃勃,远大的志向,豪迈地气魄的诗句,是有着何等地激励人感染人的力量啊。
    由此,他认为,古代人都有那种雄心壮志远大的理想,那么,又何况处于现代的共产党人呢?!
    因此,他深深地感悟到,虽然自已奋斗了一辈子,身体和身心都累了倦了,而且,也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年限退休了。但这并不意味着,退休了,就一了百了了。何况,他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并不能因退休了而可削弱和消失。
    再者,他的文学梦想也还并未完全实现,而且,他为了事业的发展,长期奔波在外很少顾及家庭,或许应当偿还这笔欠债吧。现在退下来离开了工作岗位了,应当视为,这是工作岗位和场地的转换,而不是就此而停息和休止。
    想到这里,他彻底地明白了,他应该以什么样地态度去看待退休,以什么样的行为,去过好他的退休生活了。所以,他决意一边休养,一边仍应发挥余热余光的作用,去努力完成他人生未竟的事业!
    随即,他将他的这些想法,与他朝夕相伴数十年的老伴喻秋韵进行了商议,老伉俪俩竟也一拍即合,他们不亏都是老共产党员,而且相濡以沫半个人生的夫妻,竟然也心有灵犀地想到一起去了。
    于是,他们决定召开一个家庭会议,征求孩子们的意见。并提前告知了远在江苏无锡市医院工作的,女儿唐英及女婿文勇,以及在渝都市黔州区盐务局工作的,大儿唐凌及儿媳秦莉。请她们返回家中见见面,然后,再商议他们老俩囗移居成都的事情。
    儿女们也很孝顺,他们都趁“五一长假”空闲之机,全部返回家中,全家三代人十一口之众,相聚在唐华那间,装饰得即古典又雅致大方的客厅里。
    家人团聚,格外亲热。一见面,有的热情地喊:“爸爸、妈妈,”孙子们有的叫着:“爹爹、奶奶,”有的叫:“外公、外婆”。叫着叫着,他们就纷纷扑向了唐华和喻秋韵的怀抱。这一时的场景好生的热闹,又好生感动人啊,他们这一大家子三代人,享受着人间的天伦之乐,着实让唐华他们一家老幼都十分的高兴。
    就此,唐华与夫人喻秋韵他们动情了,也从内心深处,真诚地感谢党的好领导,感谢社会主义制度,更感恩于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所以,唐华这时就对大家说道:“今天很高兴,相隔了一年多未见面,我和老婆子都很挂念你们。平时你们工作都很忙,也是聚少离多,只是不时在电话中聊几句。我们正好趁“五一长假”期间,将你们喊回来见见面,我们才心安。一是全家人聚一聚,再是我们对退休后的生活有些想法,想与你们商量并征求你们的意见。”
    紧接着,喻秋韵也补充说:“你们都知道,你们的父亲这一辈子很辛苦,工作也很劳累,他和我现在都已退下来了,想找一个理想舒适的环境居住,好好休养一下身体。同时,也将俩个孙子带去读书,也认真加予培养。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还要为社会公益事业做点事,以及搞一些文学创作方面的事情。所以,经我们反复考虑,初步选择宜居理想的地点就是成都,看看你们的意见如何?”
    她的话音刚落,儿女们都面面相观,不知怎样来表达,一时使家庭会议处在沉思之中。这时,大儿子唐凌就说:“好,好,您们这一代人与新中国一样,是艰苦的一代,辛苦的一代,勤奋的一代,奉献的一代。一辈子非常辛苦,也确实不容易,现在退休了,是该好好休息安度晚年了。”
   “如果有那份闲心,利用退休后的赋闲时间,做一些有利于社会的公益事业和文学创作,又把俩个孙子带出去。我认为这是一举多得,与公与私都是一件好事嘛,我们完全赞成。”
    随后,小儿子唐杰则说:“爸爸妈妈这样安排很好,但我考虑,父亲这一辈子为官都很清廉,也没有什么积蓄。在成都买一套房子,起码要四、五十万元才行吧?恐怕您们有困难哟。看这样行不行?我们三兄妹每家都想想办法,筹措五万元帮补您们。”
    唐凌说:“好,要得,要得,尽管也有一定困难,但我们一定设法筹足五万元。”而其女儿唐英与女婿文勇则说:“我们在无锡工作不久,也要设法买房子,现在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所以,我们无钱支援爸爸妈妈,还请您们谅解哟!”
    此时,唐华见儿女们都这样理解和支持他们,心里很是高兴。就说:“好,孩子们,我和你们妈妈心里都领受了你们这份孝心,女儿女婿的情况摆在那里,你们也处在困难之中,就不要为这件事着急了,我们另想办法吧。”
    然后,唐华又说道:“我已打电话给成都的朋友们,他们都非常欢迎我们去成都定居生活,现在成都靠近三环路的房价还不高,一套130㎡的房子,有五十万元连购房带装修的费用都够了。”
   “另外,我们准备将县城二环路那套房子卖了,加上你们妈妈去退掉在企业中的股纷,以及退休时要领取的房屋公积金。这样可凑足20余万元,加上你们凑的10万元,这就有30余万元了。还差20余万元,凭我与朋友们数十年的感情,我相信大家还是会帮我度过这个坎的。”
    古言说的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随后不久,唐华即从南宾县启程,专程赶往成都去选择宜居地点,并办理好筹款购房之事。
    唐华,在成都冯勤安、唐登坤、朱文臣等,朋友们热心地支持和帮助下。在人们认为的成都市西郊郫县方向,不仅环境优美房价低廉,而且又是上风上水的贵胄之地。况且,整个小区全部都是小高层建筑,所以唐华就在那里购买了一套130余㎡,并带有独立花园的房子,作为退休后的居所,自然,他认为这是比较理想的休养之所。
    二00七年元旦节,在唐华静宓而环境优美的小区。一大早,在他房前屋后的桂花、石榴、樱桃树的枝丫上。几只色彩斑阑的喜雀,在来回地跳动,并且还吱吱直叫,似乎预示着,将有喜事和尊贵的客人到来。
    果然,上午十点多钟,朱文臣、黎行昌、唐其凤、马明颜、冯勤安、刑叙聪、向锦天、唐登坤、扬文信、贺大千、吕平、武炳敏等一大批不速之客,他们相约而来,特意来向唐华夫妇恭贺乔迁之喜的!
    随后,唐华夫妇又分别将唐钦宇、唐渝昕俩个孙子,专程接到成都,安排在附近的树德名校读书。唐华与喻秋韵夫妇俩,就安然地在成都市郊这个居所里,过上了闲情逸致的退休生活。
    这正如是,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所云:“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第三十八章晚霞映天
    唐华,作为曾经的县人民政府驻蓉办事处主任,他深深地懂得,改革开放,促进了时代和社会发生了变迁,也冲击了传统定居与养老观念。随着南宾县一部分老同志退休后,他们随子女迁移,而选择了在成都过养老生活。
    因此,逐渐在这座历史悠久,且非常宜居而美丽的大都市及近郊区县,聚集了一大批南宾县退休的人员,以及数千名年轻的同乡朋友。
    然而,由于没有一个组织或平台,打发他们的空闲时间,不仅相互之间难以联系沟通。而且,随着退休时间的久远,又远离原工作单位,当地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也鞭长莫及。因此,他们只能孤身独影的在异境他乡苦闷的生活。
    所以,他们像一只只孤鸟生活在这座城市,抑或是成了被遗忘的群体。长此以往,这批人形成了情感孤独,乡愁难畴,以及在工资、体检、门诊、住院等问题上产生了困难,而又无处去诉说和解决。难免,在这批人中也积累了一些怨气。
    因此,在这种情形之下,人们自然而然地都在渴望和呼唤,能有人来排解他们长久形成的苦闷和困惑。依那时的情形,或许,还真如李清照在《武陵春》诗中所曰:“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一年的五月十五日,上午九时许。这时,退休定居成都的唐华,应邹吉水等朋友们的邀请欣然到场,给在人民公园聚会的二、三十名南宾县的老同志们,带去了欢乐和希望。当唐华了解到,大家的苦闷心情和困惑后,处于一个老共产党员的责任,他以一片真挚地情感和爱心,即与大家商议,谋划了组织起来成立社团组织的举措。
    随后,唐华在大家多次热情地推举和期待下,以他极大地感召力和影响力,先后邀请了邹兴芝、唐祥柏、冉凡、聂小舟、唐祥军、杨文醒、黄文裕、唐茂萍、邹吉水等一批热心奉献的人士。以及陆续参加秘书处工作的汪秀英、程世垓、喻秋韵、汪松吉、崔奕凡、邵宏荣等同志,先后做了大量地筹备和日常会务,以及后勤服务性工作。
    在他亲自起草《章程》、谋划方案、联络人员后,由他先后创建了:“南宾县在蓉离退休人员联谊会”、“南宾县在蓉老干部自管小组”、“南宾县在蓉退休干部临时党支部”等社团和组织。
    然后,唐华又趁势与程杰雄、龚世国、郎红进、向锦天、张河俊、马文碧、景旭晖、程胜葵等同乡,又创办了:“南宾县在蓉乡友联谊会”。这期间,当县委老干部局领导程林,县老龄办主任罗奕华等知晓后,也给予了许多地鼓励和支持。      他沤心沥血地建立起了组织机构、团体制度服务体系先后开展了一系列地聚会、文娱、歌舞、棋牌、垂钓、返乡旅游,支持同乡企业发展以及贺禧、义诊、慰问、吊唁等活动。为老同志们解决了工资、门诊、住院、体检、资格验证等,诸多方面存在的问题。
    由此,也逐步扩大了团体的影响,致使老干部与老年团体,由最初的50余人,逐步凝聚了在成都片区近200余老同志,同乡数千人分别参加到社团中来。使大家有了欢声笑语,心灵得到安宁,困苦得到释放,也有了一定的归宿感,使大家充满了丰富多彩的阳光生活。
    团体创建十多年以来,经过唐华和工作团队的精心组织,辛勤耕耘,热心真城地服务。不仅使全体离退休老同志增进了友谊,添加了生活情趣,舒心愉快地过养老生活。同时,也减轻了政府、社会、家庭的一些负担。
    而且,也在新的形势下,实践并探索总结出异地离退休群体,如何达到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的和经验。因而,它在成都、重庆、南宾县等地,产生了良好地社会影响,使人们纷纷景仰学习效仿!
    联谊会建立不久,唐华和工作团队,就将争取县委、县人民政府,对成都老干部老年社团的重视和领导问题,纳入了他的重要工作日程。
    二00七年底,他多次自费专程返回南宾县汇报工作,争取县上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县委书记和县长也在百忙之中,专门安排时间,在召开有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及相关部门领导参加的会议上,集体接待并听取了他的汇报。
    在会上,县委书记、县长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地讲话,给予了他在异地组建社团工作,极大地支持和高度地评价,并对他要求要解决的问题,作出了明确的答复。由此,更加坚定了他抓好异地老干部老年社团工作的信心。
    随后,县政府又专门召开有组织部、人事、劳动、财政局等相关部门会议,专题研究落实唐华汇报请示的问题。并将明确解决问题的答复意见,以政府办公室文件的形式,下发给相关部门执行。
    后来,县委、县政府,及县委办、县政府办、组织部、人保局、老干局、老龄委办等部门,也一如既往地给予了关心支持和照顾。使在蓉的全体老干部和老同志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同时,也体现了团队的力量,更体现了唐华他的人格魅力!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ksohtml6432\wps3.png众所周知,老年社团组织,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它既无权也无势,更无财力和多少资源可用,特别是在异境他乡开展工作,更是困难重重。但他深知这一切,更深知既然承担起了这副担子,就要勇于担当。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没有活动场地就联系公园、会所、党校等埸所作场地。千方百计地把工作抓好,以不辜负在成都的全体老干部、老年朋友们的期望和重托。
    若干年以来,他以坚定的信念,极大的热忱和乐于奉献,勇于负责的“孺子牛”精神。不惜占用或牺牲他的休息时间,多少个日日夜夜,他都在为在蓉的老干部和老年朋友们,劳心劳神地操劳服务。
    甚至于,唐华有时还要贴一部分退休费,并利用他的资源和人脉关系支持团体的活动。他真心实意的态度,务实创新的作风,脚踏实地的精神,也得到了全体老年朋友及同乡们,真诚地支持和高度地赞许。并被评为:“渝都市老龄工作先进个人”。
    然而,更为可贵的是,在探索异地离退休群体,如何实现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工作方面。给政府和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自然,这也让他退休后,在新的征途和新的工作上,也有了一个崭新事业的成就感!
    若干年以来,他在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关怀下,先后为本团体76人,解决了免付手续费,既可在成都直接领取退休金的问题;解决了100多人次,及所有退休在异地居住人员,长期无法享受体检待遇的问题;解决了生病住院,及医疗费报销难的问题等等。
    同时,他还主动联系并接受县人保局的委托,为400多人次的行政、企业离退休人员,在异地办理了资格验证手续,免除了大家往返南宾县办理的复杂程序和路费。
    然而,唐华却把为在蓉老干部老年朋友们办事的过程,当作他再践行不忘心牢记使命的过程,也是他自己静心修身行善积德的过程,也是他净化心灵的过程。更让大家真正享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政策待遇,把党和政府对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的关怀,真正落实到了这批人身上。
    同时,在客观上,也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减少了压力,排除和化解了一些相关矛盾的发生,为维护社会和谐发展做了大量地工作。真正袒露出了他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
特别是逢年过节,他都要给老朋们友们打电话,发短信或召开团拜会,向大家表示节日的问候。定期的每月一次大型聚会,他都坚持提前到场服务,并亲自在门口恭迎老朋友们的到来。若遇上患病住院的同志,他都要亲自组织一部分老同志,既使是酷暑和寒冬,始终坚持赶往医院或家中,都是自掏腰包购买慰问品。
    十多年来,唐华和理事会及秘书处的同志们,或是统一,或是分别先后,共慰问住院老年和同乡朋友达100多人次。
同时,他和理事会还以团体的名义,或受县上委托,主持或参加了悼念20名不幸在成都去世的老同志。并慰问及其家属,帮助料理后事,借以体现组织上或团体的关怀,使其家属子女们格外地感动。真正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和高尚的品质!
虽然无情的岁月,早已夺去了他的青春韶华,并且,他也已退休十多年了,并已进入了“古稀”年华。然而,这些并未使唐华消沉下去,他依然保持了应有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情操,时刻关心着国家和家乡以及住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倾心尽力地散发着他的余光余热。
    这也真正似如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其《酬乐天咏志见示》诗中所云:“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第三十九章  文贤荟萃
     二0一八年二月十二日,即农历腊月二十七日,正是渝鄂湘黔地区土家族“过赶年”的盛大节日期间。这一天的上午,十点钟刚过,在南宾县城北郊的一隅,唐华那间典雅大方而敞亮的居所会客厅里,就应邀聚集了三十多位客人。
    县作协主席常军,因有事耽搁了,所以他来的晚一些。他刚一进门,就习惯性地抬头环顾四周,只见一盏九个龙头组合的圆状型的大吊灯,吊在客厅中央,将整个客厅照得灯火通明。在饭厅的隔断墙,则安置了一个博古架,上面陈放了一些烟、酒、茶、古玩,及酒具茶具等物品。
    而在偌大的客厅里,靠沙发一壁的墙上。则挂着作家兼书法家卓莹,挥毫着墨的几幅苍遁有力,酣畅琳漓,风骨绝佳,抄录着李白、杜甫、范仲淹、杨万里等,古代名家大儒诗词作品的画卷。
    然而,在正面左右两边,则是别具一格精致的土家阁楼。在阁楼的栏杆上,万字格镶嵌图的中间,则是镶嵌的代表着:“福、禄、寿、禧”寓意的,四块吉祥动物木质雕刻挂图。使整个客厅,充满了既古朴典雅的文化气息,又明显带有十 分别致地彰显了土家族吊脚楼,与土家民族文化风情韵味的格调。
    这时,他完全被这设计的优美雅致格调的客厅所折服,竟情不自禁地用嘴巴,“啧,啧”地咂巴了两下。才又无不赞叹说道:“嗨,真不简单呀,不管是谁来,一看唐顾问这客厅的装饰风格和摆设。就知道,这是一位崇尚儒家文化,颇有文化底蕴,又具深厚的文学修养的文化名人、知名作家啦!”
    然后,他又面对大家说:“你们看看,是不是这样啦,嗯 ?仅客厅就与众不同别有风韵。它给人一种典雅而不失华丽,大方而不失格调,温馨而又失民族特点的绝妙之感!”
    在座的众位来宾,听到常主席这几句话,如画龙点睛式地就道出了,客厅主人的儒雅气质和身份。都不约而同地答道:“嗯,是这样,常主席不愧是作协主席,仅几句话,就对唐老评价地非常准确、到位。”
    而站在一旁的唐华,见常主席和各位文人雅士,都这样的恭维他,抬爱他,赞赏他。就双手抱拳谦和地说道:“那里,那里,常军主席和各位过誉了,实在不敢当哟。好了,好了,请大家落座吧,坐下来一边品茶,一边慢慢地交流叙谈吧。”
    原来,今天是南宾县文学圈的:常军、卓莹、贤文、茅舍、岷江、云雀、巴曼、垫石、建平、往事如风、众山小、玉勇、建帮等,二十多位作家朋友们。以及唐华原所在单位几位要好的朋友:唐生海、程晓石、吕玉华等。与唐顺祥、唐中洪、唐素贞、唐祥云几个侄儿侄女。
    当然,自然也还有唐华他的三个儿女与女婿、儿媳、孙子、外孙,以及随其小儿子唐杰一起生活的,唐华与喻秋韵他们的亲家母等。
    他们见唐华夫妇,已从成都返回南宾县城过春节,正准备聚一聚再热情地款待一番,之前,他们也曾多次宴请过唐华夫妇。然而,唐华知道此事后,他觉得与其大家来看望他,倒不如趁今年的土家族“过赶年”节,专门邀请大家一起到家聚一聚。也好借此,相互之间叙叙别后之情,好好地交流一下创作心得体会,那样岂不更好?
    所以,才有了今天在唐华寓所里演译出的,这场文贤荟萃,群贤毕至,群星璀璨,谈笑风生,热闹非凡的激烈场面。
大家边喝着茶,有的抽着烟,一边交流谈论着近年来,全县作家圈创作及出版情况。而唐华原单位的几位同志,和唐华他那几个侄儿侄女们,见文学界的朋友们一谈到文学,就滔滔不绝地说个没完没了,显然他们也有些插不上话来。
    因此,他们则转身去,就迈上了复式楼的另一层,跑到唐华的寝室和书房,各自说话去了。而客厅里,就只剩下文学圈的朋友们了。
    这时,年华已逾八十三岁的老作家、书法家,卓莹则说:“我看啦,我们南宾县的作家群,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呀,除了原有的老作家外,也有刚崭露头角的文学新秀不断地涌出。如像:咸池河、往事如风、众山小、唐逢德等同志,都创作出版了不少长篇小说,或影视剧本之类的作品。”
   “近期,咸池河创作的《深山松涛》扶贫小说,还得到了渝都市作协的重点扶持,也在中国《检察报》等刊物连载发表。往事如风创作的作品《西部梦》,还获得了共青团中央、中国作协的优秀奖。这些,真是让我们喜从望外哟。”
    作家茅舍接过话说:“是啦,我们县文学圈真是形势喜人啊,不单新秀如此,就是老作家也是激情焕发佳作频出,唐华老作家更是宝刀不老啦。”
   “近十多年来,他老可是笔耕不辍建树斐然哟,在全国各地及香港、澳门,发表了1000多万字多种体裁的作品。并且连续出版了四部著作了,而且他创作出版的力作《敬之文集》,还被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图书馆等,全国各地众多文博机构收藏传世,可谓是大家了,真是可喜可贺啊!”
    “现在, 他又马不停蹄地在创作中篇小说《岁月吟歌》,准备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的献礼作品。可以说是宏篇佳作连连,他创作或出版的文学著作,也达到了‘五部曲’了哟。”
    作家贤文, 见大家说的这么热闹,自然也不甘落后。就凑过来说:“是啦,形势逼人呀,我们县的作家群,表现都很优秀。新老作家你追我赶,近几年像火山愤发一样,创作发表或出版了许多的佳作新著,在文学上也算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当然,若按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也还有很大地差距,或许是只有‘高原’,而缺乏‘高峰’哟,还需要我们铆足劲头继续努力攀登才行噻。”
    这时,喻秋韵看时间已接近十二点钟了,才走过来对唐华说道:“老头子,你也不看看时间,都快十二点钟了,只顾和大家谈论你们的文学了。搞啥子事业都要吃饭噻,你还是赶快请大家入席吧。”
    不巧,这时唐华的电话又响了,唐华就对喻秋韵说道:“好的,老婆子,我把这个电话接了就吃饭吧。”说完,他就接电话去了。
    原来,这个电话是原部队老首长祝玉祥,从山东省省会济南市打过来的。唐华就在电话中,提前向他拜年,祝他们老伉俪节日快乐,健康长寿。
    唐华也告诉他的这位老团长,他这几天,均已向远在数千里之外的老首长、老战友:王宣诚、尹国华、靳成言、沈长虎、贾广河、陈继中、郑金岭、徐成寿。以及中核集团的李长生、梅花、唐春逸、唐其伦等朋友,都分别打过电话,并向他们表达了节日的问候。
    其实,唐华虽然离开部队和中核集团,已四、五十年了,但在那里所结下的深情,却始终未被岁月所冲淡。他一直保持着这种联系,时刻都在关注着他们的一切。不仅如此,但凡他经历过的行业和单位,以及他结交的所有朋友们,包括在北京读大学时的同窗们。他都保持着这种联系,不时还见见面叙叙情。
    但更多的朋友,由于天南海北各处一地,见一面实在不容易,不得已,他也只好保持用电话或微信方式沟通联系了。
叙述于此,倒也不是说,唐华是那种纯碎地“温良恭俭让”式的文人,但他却也是一个有道德有修养有品位,讲情感重义气之人。
    然而,唐华这个电话一接下来,不觉时间已快到下午一点钟了。他赶紧对大家说:“对不起,对不起,耽误大家了,请大家入席吧。”他边说边走,就从他那博古架下方的蓄藏柜里,拿出了六瓶已珍藏了近20年的“五粮液”酒来,分放在三张大桌子上。
    这时,喻秋韵和她的亲家母何平,及幺儿媳妇何虹,则从厨房端来了,香愤愤冒着热气的土家菜肴。有:蒜腾炒腊肉、腊香肠、炖腊猪蹄、烧白、粉蒸肉、青椒炒肉丝、糍巴、蛋条炖粉条、都芭块、舒肉、油炸豆腐、油炸花生米。以及盐蛋、皮蛋、拌三丝等十九个菜肴。两张圆桌和一张方桌,都满满地摆了一大桌子菜。
    唐华见菜已上齐,就亲自给三张桌子的作家、朋友、侄儿女们,分别斟上了酒。不能喝酒的,他也倒上了一杯花生饮料。
    然后,他坐在中间的一桌,端起酒杯就说道:“各位作家、朋友、侄儿侄女们,感谢大家光临寒舍,让我的陋室也蓬荜生辉。今天,是我们土家族的‘过赶年’的节日, 我们趁此聚在一起,。我借这杯薄酒, 共祝我们的祖国, 我们的民族繁荣昌盛, 也祝南宾县文学界再创辉煌。来, 大家干了这一杯, 干 ! ”
    随着, 一阵阵“干,干,干,”的声音, 三张桌子上, 每个喝酒的人,就将杯子中的酒一囗干了下去。不一会, 主人的敬酒, 就已过三巡了。按土家族的规矩,  即可自由喝酒,或相互敬酒了。
     这时, 县作协主席常军迫不急待地站起来, 端起酒杯就说:“今天, 我要 ‘借花献佛’, 在‘过赶年’的节日里,我要敬三杯酒。”
    “第一杯,我敬唐华老先生老作家。感谢您盛情邀请款待我们,并祝您健康长寿,笔耕不缀再创辉煌。”
    “第二杯酒,我要敬唐华、卓莹、贤文三位作协老顾问。是您们三位的精心指点支持,县作协才有今天的成绩。”
    “第三杯酒呢,我要敬在坐的各位作家。是大家团结一致辛勤耕耘,才开创了南宾县文学工作的新局面。谢谢大家,干,干杯!”
    接着,大家又照例自由敬酒,一时,敬酒碰杯声持续不断。至此,大家也喝的半醉半醒,飘飘然了,似乎也是酒足饭饱,恰到好处。
    此时,正值下午三时。冬日暖暖地阳光洒在古老的县城,也洒在巍峨的七曜山上,在一层层积雪的映照下,闪烁出了一道道曜人眼目的光芒。
    唐华,与南宾县的作家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的亲切教导。
    他们正以“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肩负着抒写讴歌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正满怀着激情迎着阳光,高唱着《岁月吟歌》,阔步向文学的高峰进发!
    至止,本部小说的章节已全部连载完毕,感谢您的阅读与欣赏,欢迎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二0一九年二月九日执笔创作
                                                          二0一九年三月二十二日完成初稿
                                                          二0一九年三月二十六日修改搁笔
                                                           二0二0年六月九日再次整理完稿
                                                                创作于重庆.石柱城郊寓所
                                                                                 观澜轩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2 收起 理由
西部文学 + 2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西部文学 | 2020-8-10 20:5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作点赞!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谭奇勇(敬之) | 2020-8-13 06: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西部文学 发表于 2020-8-10 20:53
欣赏老师佳作点赞!问好!

谢谢,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