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袁华 于 2015-3-15 17:35 编辑
这一阵子,总能看到好友在朋友圈里晒瘦西湖赏梅的图片或文字,心里便惦记着。可是一拖再拖的,直到这三月半上,在连着经历两天的小阳春后,天气骤冷,且阴,虽说感觉是有些不合时宜,但难得清闲,我还是踅进瘦西湖景区。 对于梅,我是有些偏爱的。当年才一接触电脑,我便把网名定作梅华,可见一斑。在心底,其实我更钟情踏雪访梅那样的唯美场景,雪白梅香,凌寒独开,有安静、有舒展、有冷艳、更有孤傲。据说在隋唐之前,梅花的美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带有脂粉气的女性美,在当时的一些传说及诗文中人们常常把梅花和美人联系在一起,更有把女子一种梳妆形式称为梅妆的说法,对于这样的认为和传说,私下感觉甚好,淡妆素服、清丽有加、芳香袭人,真的像女子呢。 可是在这样的三月半头,不要说雪,就是梅,都渐行渐远了,长提春柳沿畔的蜡梅大多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条了。直至走到小金山、走到静香书屋的东厢,才和春梅算是正式的碰面。蜡梅向来多老干虬枝,而这春梅则趋于繁花似锦,时令所致,那浓密的花朵已现衰败迹象,但不会影响观赏的心情,那一刻我还想到一个词,叫花容失色。觉得很形象。同时在心里我还默念,花无百日红,这是说花,也可用来喻人。因为是独自一人去景区赏梅,我就矫情一回,现场配图发了条微信:瘦西湖赏梅,梅已远,人正单。 其实,在我们这个国度,要去追寻梅的历史,那可是相当的悠久,《诗经》中就有多次提及。当然了,对于梅花,有个小细节可能不为许多人所知。最早梅为世人所倚重,是因为它的果实。《尚书》说:“若作和羹,惟尔盐梅。”当时人们用梅实来调制食品,和食盐同等重要。随着时间的推进,梅进入了宫廷花园,渐渐为人所赏识,它的观赏身份才被确定,并且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魅力。 就像周敦颐之于莲,像陶渊明之于菊,这梅花,也是有知音的。梅花的第一个知音便是南朝梁代诗人何逊。史书上说何逊做扬州法曹时,官舍院内就有一株梅树,何逊常在树下吟诵诗文,并写下《扬州法曹梅花盛开》(一作《咏早梅》)一诗: 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 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 何逊此诗被后人视为是雄视百代的咏梅佳作,整首诗一气呵成,景融情、物传神,有思想,有韵味,盛开的梅花与诗人的才情浑然成一体。特别是在诗的首句,一个“惊”字,极为传神,它既是诗人对梅花标领物序敏锐性、准确性的惊异,也是诗人自身意气风发、敢作敢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心理展示,诗人也是想以梅花的不畏霜雪,敢抗严寒的坚贞品质来表达清高和自负。 诚然,仅仅因为一首诗的成功而在扬州念及何逊多少有点牵强,有趣的事还在后面。多年后,身在洛阳任职的何逊格外怀念扬州官舍院内的那株梅树,他竟然向上级打报告请求再到扬州任职。我想何逊不应是单一的想念那株梅树吧,更多的应该有念及扬州的元素在内。 就在我遐想之际,手机响起来了。电话是千里之外的好友叶小千打来的。 小千是位画家,擅长画梅。她不曾来过扬州,但因为我的缘故,她知道瘦西湖、知道长提春柳、知道小金山、知道五亭桥,小千还知道静香书屋后身的梅岭。我给小千说,我正在瘦西湖,在水边、在梅之侧、在与何逊闲谈。 小千轻笑。小千说,就是看到你的微信,知道你正孤单,才给你电话的嘛。是不是穿越剧看多了?今人不关注,却去访古思幽? 我心顿悟,当即向小千发出邀请。我说,尽管梅已走远,但月亮城四时都有应景之花,烟花三月,瘦西湖值得造访,扬州城最宜流连。
(小注:何逊诗中扬州与李白名句中扬州在史界向来有分歧,我这边姑且就字面论事,就当时今日之扬州。) 【抱歉,贴个小启事】长篇小说《燕南风》,2015年1月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定价30元每册,另外,手上有部分2013年出版的散文集《月亮很淡的晚上》(江苏人民出版社),25元每册。两册一起50元,免费邮局挂号邮寄,需要的朋友可联系。汇款后短消息告知,并附收书地址。
开户行:建设银行扬州广陵支行6227001331200148501
开户名:袁华
电话:13852731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