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土小说】川娃

[复制链接]
查看1991 | 回复1 | 2020-12-11 21:2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川娃,他不姓川,他有三四个名字,川娃、狗娃,其实管名叫王振川。
    川娃的来历,是那年吃粮紧张,四川一对夫妻,领了一大一小两个男娃在陕西讨饭,实在过不下去了,王老八就让他们在家里住了三四天,管吃管喝,还给了他们几件衣服,这位四川夫妻看这家人好,就把四岁的儿子送给了他们,临走王老八又借了几十块钱,给了他们路费,就打发这对夫妻回四川去了。
    王老八也是个好人,三脚踢不出一个屁来,只知道干活,老婆一辈子儿女生了三个,到头来一个都没有守住,不是因病就是天灾人祸夭折了,老八从不愿提起这伤心事,心一横和老婆商量,抱养一个算了。
    四川人走时告诉王老八,他也姓王,他给娃起名叫狗娃,原来他老婆生这娃时,正好对门一家人养的狗,也正巧下狗娃,所以他们顺口就给儿子安了个狗娃。
    狗娃很乖,五观端正,就是左耳下长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拴马桩,当然也不影响什么,有时看起来倒挺好看的。
    王老八蔫不拉叽地对老婆说道:"娃耳朵长这个记号,长得好,如果丢了也好找的很。"
    老八老婆骂老八,"丑嘴,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老八嫌狗娃名字难听,加之这娃也是四川的,他随后就给安了个名字叫一一川娃。老八对外界也宣称,娃叫川娃,也让娃知道他是四川的,王老八当时也想,他把娃养大了,如果川娃要回四川,他和老婆绝不阻档。
    川娃也知道他的身世,四五岁了,也多少懂点事,在家里也不淘气,百依百顺,这可高兴坏了老八两口,他俩把川娃当掌上明珠,常常把好吃的留下给川娃,人们称赞王老八,说他瞎鸟儿碰了个好谷穗,半路上拾了个好娃娃,养老送终有依靠。老八俩口从此干活心劲也大了。
    人常说:"外地人聪明,这话一点不假。"川娃从一年级起,书就念得好,在班上考试不是第一、就属第二,到二年级,就是他班的班长了。
    在上学前,川娃父亲王老八就找人起好了名字,报到册上写到一一王振川,王老八也不想让他川娃震倒四川,应该是振兴四川,让四川人民也有好日子过。
    以后的日子,王老八还把儿子振川叫川娃,他觉得叫川娃亲切,川娃也喜欢父亲叫他这个名字。
    学校放假了、星期日,王老八就带上川娃,割麦子、掰玉米棒,有时川娃不好好干了,王老八亲昵地骂狗娃是"狗肝子"(懒的意思)。
    记得那年,川娃刚上中学,下午放学后,他在教室做了一阵作业,就急急回家给猪拔草,他也知道,猪是他家的聚宝盆,也是摇钱树,那一窝猪娃卖的钱,几乎是近半年家里的花销。
    他走出校门没多远,就发现一棵柿子树下躺了一个人,他走近一看,原来是他班上的同学虎祥,虎祥上柿子树摘软蛋柿,踏坏了柿树股,摔了下来,人己昏迷不醒。
    川娃一看四周没人,忙放下书包,背起虎祥,走了近一里多路才到村上,虎祥父母十分感激,那年学校评选学雷锋标兵,川娃不但被评上,并在县上教育系统都挂上了号。
    光荫似箭,国家高考恢复了,川娃考上了成都某大学。
    那个年代,改革开放刚开始不久,人们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生活困难。川娃是村上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学生。
    通知书虽然拿到手了,但学费成了大问题,更别说生活费了,川娃不想上学了,他想帮父母亲摆脱困境,回队上挣工分维持家庭生活。
    一向蔫不拉叽,不爱说话的王老八不知哪里来了一股硬劲,他向儿子川娃说: "学一定要上,爸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上学。放心,赶你上学,爸把钱给你弄好。"
    开学时间到了,王老八终于凑够了川娃的学费和生活费,并亲自把娃送到学校,一路上,爷儿俩吃的是从家里带来的玉米面粑粑馍,在列车上接些开水喝喝。
    第二年暑假,川娃子没有回家,他很早就托班上的同学,在建筑工地找了一份建筑活,同学的同学他爸,在建筑工地是承包头儿。他想,有的是力气,他想在这一个暑假挣够他的学费和生活费,不想向家里伸手要一分钱,他明白家里的情况,在那个年代,他家是一个提着裤子找不到腰的家庭。
    幸好,工地离学校不远,大概就有三四站路吧?学校还没正式放假,他就让他同学的同学把他带到工地了。
    同学的父亲、老板亲自招见了川娃,老板听了他的诉说,又看了看眼前这位五观端正的名牌大学生,就破例安排一个轻省活,让他清理楼道掉下来的杂灰,这在工地上算最轻松的活儿,老板给他的工资按普通技工对待。
    川娃兴奋极了,几个晚上都没有睡着觉,他写信告诉父母亲,他干的是最轻省的活,拿的是最高的工资,他再三告诉两位老人,世上还是好人多。
    川娃清理楼道的杂灰还没有一个星期,工地出事了,他是在饭堂听工友们议论地,是第一工队的架板断裂了,有三个工友从架子上掉下去,川娃知道,这位老板共有五个工队,他们属于第二工队,他只是凑上去听听热闹而已,他想这位好老板怎么倒了这样的大霉。
    又隔了两天,工队队长告诉川娃,让他到医院去服侍一队的一个伤号,并且说这个伤号伤并不重,还说是老板特别叮咛的。
    川娃一下子蒙了,他半晌回不过神来,按理说各队都独立核算,他一队出事,全权由一队具体负责,这次让他过去,纯属老板又一次对他的照顾,听队长说这人伤并不太重,那他可以抽空能看看书,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那天工队队长把他领到九楼外科,他从没上过这么高的楼层,站在电梯上,他感到天在晃、地在动,他心跳加速,额头上出现了细细的汗珠,他有时在想,如果电梯坏了或没有电了,那么这一大群人是不是要困死在里面。
    走到病房,他见到一个人头上包着白白的纱布,一条腿留在外面,腿上也包了一层白纱布,那腿壮壮的,他知道那腿是用石膏打过了,无疑是腿骨折了。
    再望望床上的病人,有五十岁上下,那削瘦的脸上,胡子拉茬的,两眼深陷在眼眶内,时不时那瘦瘦的脸上抽虚几下,川娃明白,那是伤口处的疼痛。
    领他的工队队长,向病床上的患者点了点头,指着川娃说道:"这是工地指派管你的人,有啥事你直接跟他说,以后他全权负责护理你。"说完队长就走了。
    川娃抬头环视了一下病房,病房内五张床位,不是胳膊打石膏固定,就是腿打石膏固定,管护人员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病房还算干净整洁,病房对面的墙上,一台液晶电视,正在播放着央视新闻。
    川娃忙凑上去,问一句,"叔叔好,您喝水吗?"
    病人无力地摇了摇头,双眼紧闭,看起来似睡非睡。
    时间不知不觉快上午十二点了,同病房的陪护人员,都拿着碗筷准备打饭,那碗筷声,不知怎么吵醒了病人,只见他用手指了指病床旁的小柜子,有气无力地说:"饭票、碗筷在那里,你拿去吃吧。"
    川娃从旁边病友处获悉,他所管护的病人,今天刚是出事的第二天,病人还未完全脱离危险期。
    川娃慢慢走到他病床前,悄悄地问道: 叔,你上午吃啥饭?"
    病人又一次摇了摇头,川娃知道,他意思是不想吃。
    昨晚因听到让他管护这个病人的消息,他一直没有休息好,早上又急急匆匆赶来了,也没吃早饭,但现在他也觉得肚子饿了,只是两眼呆呆地望着床上半躺的病人。
    说实话,长这么大,还从来没侍候过病人,川娃突然想到,这还不如我上班打扫清理灰渣。
    帮助病人服药、看吊瓶、打饭、搀扶上厕所,天天如此,周而复始,好像墙上的钟表一样,机械的走着。
    不知不觉一个星期过去了,川娃看到病人逐渐好转,他也听医生说,他的病人己经渡过了危险期。
    病人神态好多了,话也多了,他看到川娃常常闲了手拿一本书,就好奇地操着四川腔和川娃拉起了家长,问川娃,家在那里,家里还有什么人,怎么在这管护他。
川娃一一对这位病人说了,不过,他瞒住了他那段历史。
    他的精心照顾,深深打动了这位病人。一次,他乘川娃不在,在上厕所时跌倒了,川娃抱起,擦洗身体和弄脏的衣服。
    川娃知道病人姓王,以后就王叔叔长王叔叔短,叫的可热情了,老王心想,他如果有这么个懂事的大学生儿子多好啊。
    又有一次,老王把袜子找不到了,他到处乱找,川娃猫下腰在床地下找,这一找不要紧,老王突然看到川娃耳朵上长的耳坠,多少天了,老王疼痛,一直没有在意,这次他大吃一惊,怎么有这么巧,这娃耳朵也长了个耳坠。
    山不转水转,是否是自己亲生的儿子。
    "不可能、一点也不可能,虽然这娃说他是陕西的,他也没有问详细地址,也许是机缘巧合吧。
    那晚倒轮着老王睡不着了,病房内的吵杂声、电视声、医生护士隔三差五检查问候声,时不时传入他的耳朵。
    凌晨时分,他做了个梦,梦见了他的儿子来看他,给他买了好多好多的礼物,还背他上厕所,帮他打饭……老王他又看到病床的一角,川娃迷迷糊糊地睡着了,那头偏向一边,看那耳朵上的拴马桩是多么的亲切,既陌生又熟悉,仿佛如获至宝,他突然觉得川娃更亲切了,仿佛川娃就是他的亲儿子。
    那一夜他失眠了……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洛沙个人认证 | 2020-12-12 21:2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凌晨时分,他做了个梦,梦见了他的儿子来看他,给他买了好多好多的礼物,还背他上厕所,帮他打饭……老王他又看到病床的一角,川娃迷迷糊糊地睡着了,那头偏向一边,看那耳朵上的拴马桩是多么的亲切,既陌生又熟悉,仿佛如获至宝,他突然觉得川娃更亲切了,仿佛川娃就是他的亲儿子。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