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曾经有过十朝都府之地的南京有个夫子庙还是很正常的,正是因为孔子的思想,才有了中国封建统治体系的建立。作为自甘奴役的中国人就该顶礼膜拜。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所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由此让我们华夏进入了一钟程式化,规矩化的长城似的、四合院似的管理模式中。它的优点是人类从此有了一种秩序。有了一种可参照的定则定律从而结束了一种混乱无章包括婚配。它的问题是给了人类一种精神枷锁,禁锢了创新。 两千多年来,对孔子的研究和评价,对他的膜拜和不敬,人们写下的文章,已经很难用“车载斗量”来形容了。孔子,作为一个“精神偶象”,已经牢固地树立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水准和年龄层次的人们心中。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位思想家在炎黄子孙中有如此巨大的影响。也没有任何一位思想家超越时空界限在如此广泛的范围内得到承认。究其深层原因还是因为封建的中国的主流社会的需要才如此的。一个家,一个部落,一个团体,一个国家都需要一种章法来统一意志,来规范行为,来制定为共同利益而拼杀的目标。孔子是把一种利益作为一种核心来进行他的思想体系和推广他的思想体系的。他的思想体系具有一种全方位的实用性,这就是孔子的伟大和精明之处。他洞悉人类的本质。有人认为这或许是因为他因自由而来,又是为规范自由而生的。 关于孔子的出生问题,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里记载“纥与顔氏女野合而生孔子”。野合者,盖谓梁纥老而征在少,非当壮室初笄之礼,故之野合。谓不合礼仪,有民彦为证:纥与顔氏,非礼而婚,野合生子,反宇其顶。因此,孔子形成了一种敏感,透视的眼光和逆反的性格。他非礼而生,就使他很早就觉悟到“礼”的重要。他生活在“礼毁乐崩”的时代,就使他感到拯救礼乐的必要。孔子用了他毕生的精力复周礼而形成完整孔子思想体系,对人类来说是杰出贡献,但也成了毁灭人类的武器。 因为他的思想为后世封建统治阶级作为经典治国理论。让人们异化在他的思想里而成为思想的奴隶。就出现了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歧形社会形态。 当然问题不在孔子。孔子本一思想者,一对周礼顶礼膜拜之人,故而撰言推崇之。他或许也是个彻悟于天地的自由之身,只是后世定他为神,由此而跪拜在他的神像前。天下本无神,为神而立之是也。 孔子因“博学好礼”而著称,曾在鲁国、齐国等国摄政。在五十岁时开始了十四年周游列国的游学羁旅,到过多国而不为所用。于68岁到鲁国继续整理文化典籍,并大规模地开展教育事业,其弟子多达三千人。对中国及世界教育,孔子导乎其前路,可谓启蒙后世和文化传播之世界第一人。 于夫子庙前不禁生出些幽思和羁想来。资料载此庙始建于北宋景祐初年,由新建的孔庙和徙来于此的建康府学学宫成组。南宋乾道年间,又在孔庙、学宫东侧建立贡院。 因而夫子庙为秦淮一文化胜景,尤其灯会为盛。传说早在六朝时期,南京为帝王之都,每年元宵佳节,秦淮两岸遍地灯火,蔚为大观。长期以来,夫子庙南面的天喜长生祠,都是南京灯节最盛处之一。自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夫子庙又成为南京观灯的唯一闹市,年年举办,长盛不衰。 我仔细的问了,夫子庙灯会中没有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章规。我又问了,秦淮河的画舫和烟花柳巷中也无此说法。 因此孔子还是可爱的。只要把他当人不当神,从“子见南子”的故事可见孔子和我们凡人一模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