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水情韵随笔】杂谈“立秋”

[复制链接]
查看1297 | 回复3 | 2021-8-8 21:5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杂谈“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为秋季的起点。秋季从立秋起至立冬结束。
立秋日,北斗星斗柄指向西南,太阳到达黄经135°,于每年公历8月7—9日交节。《历书》说: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
立秋并不代表着酷暑的结束,所谓“热在三伏”,又有“秋后一伏”之说,“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
中国的每个节气都有有各种不同的民俗,立秋也不例外。
民俗一:啃秋
我国民间有立秋之日“啃秋”的习俗,即在立秋之日啃吃西瓜,意用西瓜“啃”去余夏暑气,“啃”下“秋老虎”,迎接凉爽的秋季。
立秋,按照传统习俗都要吃西瓜,不但能消除夏天的暑热,而且还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相传明代有一年,南京城里许多人长了瘌痢疮,有人便效仿庐州府崔相公之女食瓜让“瘌痢”落疤自愈的故事多吃西瓜,结果瘌痢疮果真好了。
因此人们就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习俗。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
据《二般秋雨斋随笔》中记载,西域妇女择立秋之夜到田间去摸瓜,称之为“摸秋”。可能和西瓜的形状像孕妇的大肚皮,瓜内有子象征有儿子有关。在我国习俗中,“瓜”总与繁育后代有密切关系。
据讲“摸秋”若能摸到成熟较好的瓜,则预示女孩能找到好丈夫,妇女能多生儿子。为了能确保摸到好瓜,一般白天选好了瓜放在确认的位置,入夜后让女人们去“摸”,这时的“摸秋”俨然是占卜活动。随着西瓜的种植扩大,城里人也开始以立秋吃西瓜为岁时习俗。
还有一种来历,比较可信、科学:西瓜虽从宋代传入中原,但种植并不普遍,所以那时并没有产生和形成立秋吃西瓜的风俗。但在西域,西瓜原产地已普遍盛行立秋吃西瓜的风俗。因西域地处中国的西北,纬度较高,立秋前后西瓜刚进入采摘期,所以立秋吃西瓜本身就是一种尝鲜。
此风俗约在清代影响南方,而此时江浙沪等地的西瓜已进入末市,人们对立秋吃西瓜的原由作出了种种解释。有人讲立秋西瓜可消除暑日积结的淤气,有的人讲可以为过冬积聚“阳威”,而实际上只是北方风俗的影响而已。但有一点应予承认,那就是立秋以后,天气逐渐凉爽,西瓜上市量日趋减少,立秋日人们再吃一吃西瓜,有依依惜别之意。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
如,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也就是hold住的意思。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
    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
民俗二:贴秋膘
“入伏下雨伏里旱,立秋下雨吃好饭”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
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而如今,年轻的鸭头们往往担心被贴秋膘,希望能瘦一点,再瘦一点,更瘦一点。
民俗三:秋社
社日节,又称土地诞,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社日分为春社和秋社。
我国历史上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其社会形态是典型的传统农业社会。人们对土地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爱重之,必然神化之,因此土地很早就是人们的祭祀对象,称作"社";而重点祭祀的那个日子,就是"社日"。
社字从示从土,"土"是土地,"示"表示祭祀,那么,社就是祭土地。早先的土地神只是神灵,后来逐渐人格化,叫社会,俗称土地爷,而且有配偶神(社母,俗称土地奶奶)。有时,土地神与谷神合祀,这就是古代所谓的社稷了。
秋社按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约新谷登场的农历八月。每到社日节时,普遍奉祀土地神。
汉代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则有春、秋二社。春、秋二社祀神的功能有所分别,即所谓春祈秋报。春社主要是祈求土地神保佑农业丰收,秋社则以收获报答感谢神明。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秋社》:“八月秋社,各以社糕、社酒相赍送。贵戚、宫院以猪羊肉、腰子、你房、肚肺、鸭、饼瓜姜之属,切作棋子、片样,滋味调和,铺于板上,谓之“社饭”,请客供养。人家妇女皆归外家,晚归,即外公妻舅皆以新葫芦儿、枣儿为遗,俗云宜良外甥。市学先生预敛诸生钱作社会......归时各携花篮、果实,食物、社糕而散。春社、重午、重九,亦是如此。”
民俗四:晒秋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
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篁岭晒秋被文化部评为“最美中国符号”之后,其更演变成乡村旅游提升的“图腾”和名片。篁岭每年重阳举办晒秋文化节,吸引数十万人去婺源赏秋拍摄。
民俗五躺秋
“躺秋”在有些地方也叫做“卧秋”或者“睡秋”。
例如在江淮一些地方,人们在立秋这一天,会选择一个阴凉的地方躺一躺,表示夏天即将过去,暑热难当无法安眠的日子即将过去,天气慢慢转凉,可以好好安睡了。
另外也寓意着在夏天繁忙辛苦的生产已经过去,到了秋天了,可以稍微松口气歇一歇了。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夏天多会“夏瘦”,秋天到来,多躺一躺,有利于把夏天瘦掉的肉长回来。——所以躺秋,大家还是少躺一会儿吧。
  立秋时节,虽说还有“秋老虎”,可那只是只“下山虎”了,它们的尾巴长不了多久,失却了暑日不可一世的雄风与威严。日子中渐次拉开了瑟瑟秋风、秋水伊人的帷幕。阳光变得温和了,再不必担心在太阳底下工作会晒黑肌肤。喜欢打开窗户让凉爽的秋风从窗外吹进屋子,享受秋风的清新。窗外,秋水潺潺,但更明澈。晨风中没有了燥热,多了层飘渺的雾气,但很清爽。夏天悄悄走过,酷热正在消退去……自然界所有的风情都显得是那样舒服、惬意,大自然正随着立秋走进成熟,走向收获。
在这五彩斑斓的秋天里,让我们伫立在秋风秋雨秋阳秋月里,感受日子的美丽和柔和,沐浴在那一片诗情画意中吧。

评分

参与人数 2金钱 +4 收起 理由
洛沙 + 2 神马都是浮云
罗凤霜 + 2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罗凤霜 | 2021-8-9 15:3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老师佳作,问候老师您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丹水情韵 | 2021-8-10 07:53: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罗凤霜版主老师的问候及鼓励!丹水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洛沙个人认证 | 2021-8-10 12:45:16 | 显示全部楼层
00000.png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