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远山谷 于 2021-8-15 09:45 编辑
孙子叫我“动脑筋爷爷”
一张白纸,画什么美图,就看你如何勾勒线条,着墨上色了。 孩子也是一张白纸,施朱则红,涂墨则黑。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引上什么样的路,就看父母、长辈对他怎么教育了。教育离不开讲道理,离不开灌输,我是笃信正面教育和思想灌输的,惟其如此,才能让孩子明辨对错、是非和荣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和孙子在一起,我常给他讲些道理,结合具体事情讲,不尚空谈。 我的孙子,是个思维活跃的孩子,很爱说话。四五岁的时候,大人说话他就喜欢插嘴,我们谈的话题,讨论的问题,只要他感兴趣,就要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让他说,还主动索要“话语权”:“都是你们在说,就不让我说,我也要说。” “要说”,于孩子不是坏事。他要说,必得先想。一想一说,思维活跃了,语言丰富了,口头表达能力也增强了。但他也常遭“话太多”的批评,对此他不理解,也不服气。你们大人说话,滔滔不绝也没谁指责话太多,怎么我一开口,就说我话太多呢?“爷爷,我爱说话也是坏毛病吗?”有一次,孙子这样问我。 我当即明确告诉他,“爱说不是毛病,话多也不是缺点,乱说话才是问题”。 一个八九岁的孩子,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敢说话的积极性,我以为应该保护,不能打击。在孙子的心里,爷爷是家里最不指责他话太多的人,他听了我的回答很高兴,说:“爷爷,你真好!”接着就问我:“什么叫乱说话呀?” “乱说话呀,就是在不该说的时候,不该说的地方,对不该说的人说了不该说的话。孙子,你要记住,话是不能乱说的,说话一定要看场合、看对象,讲分寸。” “那我怎么知道该不该说呢?”孙子不解地问。 “这就需要你动脑筋想一想了,比如说,老师在上课,你能和邻桌的同学说话吗?别人发言时,你能随意插话打断吗?你在课堂上曾几次接了老师的话茬,为什么都挨了批评?因为课堂是老师的讲坛,不是你说话的地方,场合不对,不该你说话你说了,就扰乱了课堂秩序,影响了同学们听课,这就很不应该了。昨天你不是说跟某同学开了个玩笑,你一句玩笑话,被他气愤地怼了回来,搞得你很尴尬,你这是说话不看对象。同学当中,有的人会开玩笑,有的人不会开玩笑。你找个不会开玩笑的人来开玩笑,搞错了对象,话不投机,结果就自讨没趣。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你听过这句话吗?” “没听过。什么意思?”孙子问。 “意思是讲如果两个人话说不到一起去,哪怕说半句话,也是多余的,就不该说。这句俗话也是告诉我们说话要看对象这个道理,你听过‘言多必失’、‘祸从口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还有‘对牛弹琴’这样的成语吗?”我问。 “言多必失,祸从口出,我听过。是讲说话太多,考虑不周,就有失误,就会倒霉,给自己带来不好的事情。”孙子解释说。 “对!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呢,对牛弹琴呢?” “不懂”孙子摇头。 我给孙子讲解了这两句话的字面意和它的寓意,并给他讲了“对牛弹琴”的典故。孙子饶有兴趣地听完“对牛弹琴”的故事后,大呼道:“对牛弹琴,太搞笑了,牛只会吃草,哪会欣赏音乐啊!” 我问孙子:“琴师犯了什么错误?” “跟我开玩笑一样,搞错了对象”孙子快言快语。 “所以,说话、做事一定要看...爷爷前面说过,记住了吗?” “要看场合、看对象、讲分寸。” “对,这个道理你不仅要记住,更要会用。”
孙子的话多,许多时候是出于他自我表现的需要。 “你为什么老在课堂上插老师的话呢?”我问孙子。 “老师讲到我懂的知识点,我就想插话,把我知道的东西讲出来。”孙子有着较强的表现欲。这种表现欲,源于他的自信和自满。他从“凯叔”那里听过古今中外的许多历史故事,看过天文、地理和科学方面的不少图书画册,爸爸、妈妈也教他诵读过不少唐诗宋词,他跟姥姥姥爷去过日本旅游,跟爸爸去过三亚看海,去过腾格里沙漠夜里点起篝火露营......他觉得自己见多识广、懂得很多、口才也很好。他时不时跟奶奶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对我说:“我又作了一首诗”,得意和自满之情,溢于言表。 “三人行,必有我师。听过吗?”我问孙子。 “听过,那是孔子的话。说三个人在一起走,当中就必定有一个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算算,你们班上有几个人可以当你的小老师?” “有八九个”。 “是啊,这么多小老师,他们都不敢插话,你为啥老插话?觉得你比他们懂得多吗?你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强中还有强中手’,这个世界厉害的人很多,有本事的人多的是,人家只是不表现出来。你千万不要听了几个故事,看了几本图画书,就觉得自己很厉害,懂很多,就骄傲自满、自以为是。毛主席‘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话,我给你讲过,理解这话的意思吗?” “理解,就是不显摆、要低调,谦虚谨慎,才会进步。”孙子说。 理解,可以即刻达成,但要做到却没那么容易。可喜的是,我对孙子的思想灌输和教育没有白费劲,低调和谦虚的种子在他心里萌芽了,有几次他眉飞色舞给我和老伴报告好成绩、好消息时,说到一半,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太过张扬,便立马收敛,并自言自语警示自己说:“我要低调”。童心无邪,童趣可爱,小孙子把我和老伴都逗乐了。
遇事给孙子讲道理,我总是搜脑刮肠、努力寻找并借助我能想得起来的成语典故、格言警句进行。中国有五千年的深厚文化积淀,许多成语词汇都是千锤百炼过的语言精华,不仅说理通透、阐述深刻,有非凡的说服力和教育意义,而且生动形象,好学好记。这样做既让孙子懂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又学习、掌握了更多的语言词汇,真是“一举两得”。对此,孙子不仅习惯,而且乐于接受,还多次伸出大拇指夸奖我是个“动脑筋爷爷”。 这个褒奖,分量重啊,我听了高兴得像是自己得了诺贝尔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