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西安因疫情加剧封城,让我这个刚进京安置后回西安办理离队手续的退役老兵所始料未及的。原计划办完手续再向亲朋好友招呼一声就走人,结果被‘‘宅’‘在家里了,以居家“隔离”的方式支持抗疫,这也算是在为社会做贡献,真让人寝食难安甚或是浮想联翩。
2021年12月15日,我和妻子一同从北京乘坐G57来西安。儿子送站时还再三提醒我们说:‘‘西安发生疫情了,干吗这么着急回去?干脆把车票退了吧’,我说老单位来电话了,说可以回来办手续了。我想着现在全国各地疫情防控都是常态化,出现个别病例也没啥,况且确诊病例不在新城区,只要个人做好防护,快去快回就是了!儿子显然不认同我这种看法,说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真拿你没办法!我说你老爸今年57岁了,这次回去是一个有着38年军旅生涯的老兵向军营的告别礼,绝不能往后拖延的。事实的确如此,假如时光能倒流,在22号没有封城前,我仍然会一如既往的,因为军令如山啊!
列车于当晚6点24分到达西安北站,一进入出站大厅,每道出口都有身穿防护服的防疫人员在坚守,骤感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人人出站需过三道关:绿码,行程卡、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这是护卫大西安的第一道屏障。出于安全考虑,出站后我们既没联系老单位派车,又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直接排队打的回到了老单位。在旅途中我和妻子就计划好了,用二三天时间把离队手续办完,再用二三天时间和亲朋好友见个面、道个别,争取月底前回河北老家和岳母过个阳历新年。回到家中,想着两个多月不在家,没有人给浇水,阳台上的天门冬、芦荟早就旱死了,却出乎意料竟然奇迹般地活着,生命力实在是太顽强了。倘若人的生命有如此顽强的话,那该多好啊!
自古忠孝难两全。从2019年2月至今的三年里,岳父和父亲相继去世,按老家风俗讲,春节、清明和忌日都应该回去祭奠,古代就有父母去世“丁忧守制”的说法,因为疫情原因几次都未能成行,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心理上始终有一种深深的愧疚感。为了能早一点儿回家,我白天办理手续,晚上拾掇家什,联系德邦快运装箱打包准备托运,天天忙得不亦乐乎。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也是思绪最活跃的时刻。时光荏苒、斗转星移,一转眼从高原兵城格尔木到古都西安已经工作生活了十七个年头,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啊!历经数千年的十三朝古都,如今当我就要离开您的时候,崇敬和不舍之情油然而生。在十七年中我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变化,也伴随着我逐步走向成熟,也助力儿子从这里求医、求学起步,飞向遥远的远方。在我心中,西安作为第二故乡那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说中国是一棵参天大树的话,西安无疑是茁壮生长的根。西安这些年建设发展的步伐非常快,相比我刚从高原下到西安的时候,已今非昔比,高新、曲江、浐灞、西咸、港务、航天等开发区蓬勃发展,科研、教育、制造、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完全可以担得上国际化大都市的称号。像兵马俑、城墙、钟鼓楼、大雁塔,还有华清池、曲江池,每一处都有深厚的历史,都有灿烂的文化和古韵风情,处处都体现了华夏5000年的文明。连饮食也成为一种文化,诸如羊肉泡、葫芦头、裤带面、锅盔等风味小吃,吃了还想吃。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展示的是古长安的文化和豪情,西安在世界人民、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我为我曾经是西安的一员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当准备离开西安时,获悉出市还得开具单位和街道证明,再后来到12月23日西安就封城了。这真是天有不测风云啊,没想到疫情会这么严重,整个城市被快速摁下了暂停键,全市所有单位、小区(村)实行封闭式管理,足不出户,居家抗疫。好在武汉疫情爆发时全国各地都体验过被宅在家、不让出门儿的滋味。
宅家之初,心潮总是起伏不定。从电视上看到,在疫情防控中,西安市从上到下都迅即投入到抗疫斗争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各地救援队伍、志愿者逆行而上,再次展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对战胜疫情充满信心,有积极参与支持抗疫的强烈愿望,有共度时艰、守望相助的感动赞赏。对抗疫中出现的个别问题和偶发事件,也有过担忧,有过忧伤,有过愤慨。对“我在美国待七年,我不是平民百姓”、不配合防疫的女士的言行厌恶唾弃;对不能及时就医导致孕妇流产、心梗男子死亡感到痛心;对核酸检测和市民出行健康码系统瘫痪暴露出信息管理部门应对突发情况没有预案的问题值得反思;还如个别不良商家借疫情哄抬物价、个别防疫人员动手打人,等等,这些问题虽然是防疫过程中出现的个体不良事件,但我们的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及时整改,畅通民意,保证了民生需求,夺取了抗疫工作的阶段性胜利。正像习主席在<新年贺词>指出的,“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对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任何工作,不能有任何侥幸、疏忽、漠视。抗疫的目的就是要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不能因为整体要求而无视一些个体的特殊需求。在这些方面,西安市为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个合格答卷,应该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