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卷观天地,经典动人心。如果有人问,你最喜欢的书是什么?我会说是《人生》;如果有人问,对你一生影响最大的是哪本书?我还会说是《人生》。算起来,《人生》前前后后,已读了近十次了。
《人生》是路遥的成名作,曾荣获1981年“全国中篇小说奖”、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小说跌宕起伏,淋漓尽致地描写了农村青年高加林渴望跳出农门,却又被命运打回农村的悲欢人生。
相比许多当代作品,文字艰涩,内容荒诞,思想空虚,使人备感压抑颓废。《人生》文字朴实,内容激扬向上,用最平凡的语言,叙述最动人的故事,传递出震慑人心的精神力量,激励着我们一路奋然前行。
一
《人生》是一部沉浸式的小说,运用图景式的语言,对农村青年的生活进行了真实还原,让每个人在高度的代入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影子。
遇到《人生》,也是一种机缘。十八岁时,怀揣着绿色的梦想,参军到了西北。甫入军营,南北环境的差异,军旅生活的不适,远离家乡的苦楚,父亲的遽然去逝,接踵而来。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是坚持还是放弃?是前行还是随波逐流?让我陷入了人生的困惑与迷茫。
一个周日,踟躇在小镇的街头。经过路边一个书摊,地上角落里一本书,引起了我的注意。拾起一看,朴素的书皮上,印着“人生”的字样。粗略的翻看几页,熟悉的场景,朴素激扬的文字,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买了书,匆匆赶回连队,一个人躲进宿舍,如饥似渴地看了起来。
小说描写的是改革初期的陕北农村:“高家村并不大,四十多户人家,散落在大马河川道的半山坡上。沟里一股细流,在村脚下淌过,注入了大马河。”村庄、河流、川道、山坡,多么熟悉的生活场景,分明就是千万个中国农村的缩影。
“山坡上,蔓豆、小豆,黄豆、土豆、都在开花,红、白、黄、蓝,点缀在无边无涯的绿色之间。”娶亲的人马一过来,唢呐、锣鼓、号声、鞭炮声响成一片,出村的道路两旁和土佥畔上,都挤满了看热闹的人。”多么熟悉的乡土影像,仿佛就是多年前我生活过的土地。
小说的主人公高加林,高考落榜后,又回到了农村。他骄傲而又自卑,多才而又敏感,他不甘心一辈子当个农民,渴望追求不一样的人生。多么熟悉的经历,仿佛就是我们的一段心路历程。
从来没有一本书,如此的打动我。我完全沉浸到小说里去了,心情随着情节悲喜起伏,仿佛随着主人公,又真切地活了一回。这那里是一本书啊,分明就是我们曾经青春的集体记忆。
一口气看完书,走出宿舍,秋日的阳光,格外温暖明亮。我忽然想:“每个人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但无论如何,我们都有选择的权利,只要不放弃,人生的每一步都是算数的。谁的青春不曾彷徨,谁的选择不曾迷茫。既然选择了远方,何须儿女情长,既然选择了军旅,一路风雨又何妨。”
《人生》像一部画卷,把最原汁原味的生活,真实呈现到读者面前,让我们每个人审视人生,重新投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来。
二
未曾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人生》用短短十万文字,写尽了高加林跌宕起伏的曲折人生,照亮了我们前行的方向。
高加林出生在陕北农村,高中毕业后,与千千万万同龄人一样,又回到生他养他的农村。他在村小学当代课老师,一心想逆天改命,勤奋工作学习。“他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文学写作,在地区报纸上发表了两三篇诗歌散文。”命运在一刹那间,向他露出了笑脸。
孰不料,村支书儿子高中毕业后,顶替了他的代课老师,命运又把他打回到农村。“虽然这几年当民办教师,但这个职业对他来说还是充满希望的。可是现在,他所抱有的幻想和希望彻底破灭了。”他不屈从命运的安排,却无法赤手空拳,对抗把持一方的乡村权势者们。
人生的剧变,让他一时无法从挫折中恢复过来。美丽善良的村姑刘巧珍,走进他的生活,重燃起他生活的勇气和希望。当他屈服于命运,准备当个农民时,叔父从部队转业,成了地区劳动局长。村支书和乡教育干事,为平衡改善关系,走后门安排高加林进城,当了县委宣传干部。城市姑娘黄亚萍,也向他伸出了爱情的橄榄枝。生活在一瞬间,顺利得让他有些茫然。
正当他意气风发时,命运却又给他当头一棒:因黄亚萍爱上高加林,其男友的母亲向纪委写信,告发高加林走后门当干部的事。最终,县委撤销了高加林的干部身份,又将他重新赶回了农村。
也许,我们要感叹命运的无常,其实,我们的每次人生选择,命运都暗地里标好了价格。路遥说:“只要是青年,在他们最初选择生活道路的时候,往往不会一帆风顺。”小说中的高加林,寄托着路遥对农村青年的处境命运,最深切的理解与同情。
人生,是一次无法重复的选择。小说用高加林曲折的人生,告诉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即使我们选择错误,人生再不如意,也要坚强热情地走下去,不可固一时挫折,而失去前行的勇气。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要守住人生的底线,始终保持一颗初心,不要因为走得高,而忘了脚下的地,也不要因为走得远,而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也许我们会谴责高加林,但这却是那个时代的社会选择。如果我们身处那个时代,也许我们是一个还不如他的另一个“高加林”。高加林的选择,深深地打下了那个时代的烙印。但他那种永远向上,永不屈服命运,逆境中不懈拼搏的精神,激励着我们无畏前行。
《人生》像一束光,照亮着我们前行的路。在军旅抗震救灾维和的岁月里,每读一读《人生》,更明白了坚持的意义所在;在军营爬冰卧雪风餐露宿的日子里,每读一读《人生》,又重拾起前行的力量;在孤寂的黑夜里,在战车、帐篷、废墟里,用火热的文字,写下千百首诗行,更加坚定了人生信仰。
三
《人生》用激情的文字,讴歌了人世间至真至纯的爱情,让我们重拾起爱情的信仰与力量。
诗人木心说:“从前书信很慢,车马很远,一生只爱一个人。”执子之手,与之携老,爱情寄托了人类最美好的情感。
然而,在这个物质化的时代,人的欲望被无限放大,人类美好的感情,似乎也可以用金钱衡量。看惯了太多的悲欢离合,看透了太多的人心计算,我们似乎已经不再相信爱情。
直至美丽善良的刘巧珍的出现,才让我相信这世间,还有那至真不渝的爱情。出身大户人家的巧珍:“她虽然没有上过学,但感受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很强。加上她天生的多情,形成了她极为丰富的内心世界。”美丽勤劳,贤淑聪慧,一切女性美好的词汇,都在她身上熠熠生辉。
巧珍的痴情,让人温暖而心痛:“她尽管知道加林将来肯定要远走高飞,但她仍然一往情深,在内心里爱着他。”巧珍的爱,执着而单纯,爱一个人,心头眼底都是他:“每逢周六加林回来,她便坐在院子河畔上,偷偷望对面加林家的院子。每到周末,则远远眼泪汪汪地目送着加林上学去,感到他再也不回高家村了。”这人世间,有什么比远远的凝望、一个人的相思守望,让人更绝望而感动的呢!
巧珍的勇敢,让人敬佩而感动:“加林哥!你如果不嫌我,咱们两个一搭里过!你在家里盛着,我给咱上山劳动!不会叫你受苦的……。”在封闭落后的农村,一个闺阁少女,敢于大胆的表白,我想这飞蛾扑火的勇气,必是来自奋不顾身的爱情。这世上,有多少人,在心爱的人面前自卑怯懦,始终不敢表白,大胆跨出一步,而抱憾终生。
《人生》的爱情,纯真得让人心醉:“高加林和刘巧珍在绿色甬道中走着,路两边的庄稼把他们和外面的世界隔开,造成了一种神秘的境界。”“他们默默地偎在一起,像牵牛花绕着向日葵。星星如同亮闪闪的珍珠一般,撒满了暗蓝色的天空。”恋爱中纯情的少女,连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变得诗意美好起来了。
这世上,那么多光鲜的爱情,却都不如这个农村少女的爱纯情:“加林哥,我看见你比我爸和我妈还亲……”巧珍的爱那么纯粹,不掺杂半点算计利益,甚至超越了家庭血脉的亲情。“她爱太阳,爱土地,爱劳动,爱清郎朗的大马河!她要活着,在土地上寻找别的地方找不到的东西!”面对失恋的沉重打击,她选择了宽容和坚强,活成了自己的摆渡人。
《人生》告诉我们,爱情是一种心灵的力量,它无关乎出身贵贱,更无关乎学问高低,每个人生而平等,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人生》像一束光,让我们始终相信两性的美好,放下门第出身与贵贱偏见,重燃起对于爱情的信仰。
曾经年少孤傲的我,总以为爱情就是门当户对,总以为爱情就是琴瑟相当。《人生》让我相信爱情的美好,珍惜生命中每一份感情,敢于放下世俗偏见,不顾一切的去爱。让我为了心仪的人,敢于放下骄傲与自卑,大胆的表白倾诉,追求自己人生的幸福。
四
文字的力量,在于它扎根于沃土,传递出振撼人心的精神力量。《人生》所坚守的朴素道德价值理念,给这个浮躁的时代,重新带来了希望与力量。
《人生》将目光投向于社会底层。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的快速发展,拉大了城乡差距。农村落后的生产方式,相对的闭塞与贫困,逐渐被时代所抛弃。小说深入城乡结合地带,描写了被社会遗忘的一群人。在当代媚俗与急功近利的浮躁风气下,《人生》无疑是一股清流,让我们重树对传统道德的崇尚,及对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
小说歌颂那种永远向上的力量。面对人生的打击,高加林永不低下高贵的头颅:“他决心要在精神上,要在社会的面前,和高明楼他们比个一高二低!”他不放弃任何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他最近在地区报上已经发表过两三篇诗歌和散文,全是这段时间苦钻苦熬的结果。”“他就着公窑里微弱的灯火,激动得笔杆抖颤,飞快地写着报道。然后跟到救灾现场,泥一把水一把地和众人一起干了起来。”这种永不苟且,在逆境中拼搏奋斗,渴望燃烧奉献的精神,给多少人带来了无穷的力量。
小说由衷地赞美底层劳动人民,鲜明地刻画了村支书高明楼、二能人刘立本、老实人高玉厚、后生马拴等众多群众形象。小说既批评他们的自私、狭隘,又理解同情他们的遭遇,喜爱他们身上勤劳、坚韧、朴实的闪光品质。高加林叔父回村时:“加林妈在旁边窑里做饭。好多婆姨女子都在帮助她。”高加林落魄回村时:“村里的人们就先后围在了他身边,开始向他问长问短,还七嘴八舌地安慰他哩。”劳动人民这种天生的群体意识、善良品格、悲悯情怀,感动得让我们热泪盈眶。
特别是小说中的德顺爷,他朴素而善良:“一辈子打光棍,有一颗极其善良的心。他爱村里的每一个娃娃。有一点好东西。自己舍不得吃,满庄转着给娃娃们手里塞。”他坚强而乐观:“我,快七十岁的孤老头子了,还天天心里热腾腾的,想多活它几年!”这种善良纯朴,笑对人生苦难,这种看透生活真相,却依旧热爱生活的精神,不正是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真实写照吗。
《人生》让我知道,在社会的底层,还生活着那样美好的人们。少时求学,十年寒窗苦读,毕业从军,匹马戍守天涯。长期相对封闭的环境,长期平面加直线的生活,让我逐渐远离了人间烟火,逐渐拉开了与社会之间的距离。
《人生》让我明白,社会才是人生的大课堂,劳动人民才是最朴素高贵的,为人民扛枪打仗,为人民服务永不过时。转业地方后,面对产权制度改革、秦岭违建整治、扶贫攻坚等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我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紧紧的依靠群众和人民站在一起,经受住了各种风浪的考验。
五
人世多风雨,经典久弥香。《人生》中高加林面临的问题,过去存在,今天仍旧存在。小说超越了时代,写出了每个时代人的选择、困境与追求。
好的书,百读不厌,每读一次,就是与哲者的一次对活,就减少一分心灵的浮躁。好的书,历久弥新,每看一次,就是一次历练,平添一份前行的力量。而《人生》,无疑就是这样的经典。
若得诗书常相伴,一路星光照征程。很幸运,我遇到了《人生》,很幸福,一路有它相伴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