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殿
春节后有暇游览闽中的壶公山,我心中便涌起一股久违的激情。曾在部队工作期间去过一回,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这也许期待太久,闪着神秘迷人的光彩迅间抵达心系,不由得升起神圣般的敬畏和虔诚。壶公山,自古是一个岛屿,蒲草离离。屹立在闽中莆田南北两洋土地上,海拔711米,绵延在新度及灵川两镇之间的壶公山,因传汉代有个姓胡的道人隐居山上,后来得道成仙,山因胡公而得名。 据《九域志》记载:昔有隐者遇老人于绝顶,见宫阙台殿,似非人间,旦此壶中日月也。其人乃自号壶公,日久仙去。故称壶公山。山顶有八人洞,取“八壶”雅号,有莆田神山之称。壶公山势多态多姿,向有“壶公十八面”、“壶公致雨”之说,自古便成为莆田的标志。被誉为“福建文坛盟主”、闽中“文章初祖”的晚唐五代著名的文学家黄滔(840-911),曾游此题诗曰:“八面峰峦秀,孤高可偶然。数人游顶上,沧海见东边。不信无灵洞,相传有古仙……”。 带着崇敬的心境走进壶公山,石刻便是一道靓丽的人文景观。历代名人、文人墨客游壶山有感,触景生情而留下的墨宝,有百多处以上,如有真净寺后面宋代石刻:“第一山”、“壶中明”、“真净”、“义泉”、“如斯夫”及天后宫下面“极高明”,还有凌云殿旁“桃华洞”、“北斗石”……其中“极高明”石刻最具传奇色彩。传说:谁能站在山坡地上,伸手摸到这三个字,不是神仙就是皇帝,摸到一二个字能中状元。如今走进壶公山,有专车道直达其巅,交通十分方便。走进壶公山西侧山坳里的白云寺,始建于唐末,于唐末五代间寺废,宋庆历二年(1042年)重建,原名白云院,后易名白云寺。传说南宋末年陆秀夫曾途经莆田驻白云院期间留有《夜宿白云院》诗绝数首,其中一首:“松花冉冉点苍苔,屋角梧桐次第开。倚遍栏杆人未去,一双白鹤破山来。”《八闽通志》则把这首绝句认定为宋末布衣余樾所作,现这首诗被镌刻在白云寺的岩石上,成为研究者的疑议。 沿山道而上,山上名胜古迹繁多,其中以凌云殿最为有名。据说原有“十八院三十六岩”,这凌云殿原名叫“灵云岩精舍”,始建于宋仁宗正佑年间,距今八百多年,建筑颇为壮观,庙宇依山而建,周围奇花异草点缀其间,长松古樟,郁郁葱葱,风景如画。自唐千年来沧桑巨变,山上仍有不少遗迹遗景供香客游人观赏。每逢凌云殿玉皇至尊庆诞之期,除了所在附近民众外,还有福清、惠安、至远及新加坡等地数以百计的信徒前来潮拜观光。 走近凌云殿前,一颗粗枝交错的千年古樟,遮天蔽日。伫立在古樟树下的围栏平台上眺望,面对的是金炉峰,峰坡上已建有歇凉亭、栖云亭等三个亭,海天相接处便是浩淼的湄洲湾。如今凌云殿已形成了金碧辉煌的梯形建筑群落,主体坐西朝东,晴天的早晨,红日初升,白雾消散,置身其间,恍如神仙中人。殿畔山间,名胜古迹甚多,有“蟹井”、“虾窟”、“桃华洞”、“盘陀石”、“蘸月池”、“法流泉”、“极高明”石诸景。伫立山间,俯瞰壶公山脚下,万亩果树成荫,田间蔬菜一片绿油油,木兰溪水如同白绸带在飘荡,登临山顶,莆阳风光尽收眼底,一幅江南水乡秀丽景色,正如宋代朱熹游历壶山所言,“莆人物之盛,皆兹山之秀所钟也”。 宋代诗人陈中诗曰:“登高试望莆城景,一骑斜阳晚度关。”夕阳西下的夜晚,可望见北斗星就在金炉峰那座红亭的正上方闪闪烁烁。那满天星斗如翡翠如珠玉,一盘银月似伸手可托。壶公山,始终是一座巍峨的丰碑,是莆田的象征。它像一个历史的巨人,巍然屹立,像一颗光辉灿烂、光彩夺目的明珠镶在兴化平原的大地上。面朝东海,云蒸霞蔚,气象万千,如果壶公山山巅被浓浓云雾笼罩,预兆大雨即将来临。如古诗曰:“壶山兀突峙天涯,一片云腾雨骤加。极目浓迷村落杳,苍茫春雨万人家。”眺望远方,那莽莽的群山,迷离的大海,还有那蓝天上疾行的白云,都是镌刻在兴化大地上的诗句吗?数百年的风雨,数百年的硝烟,数百年感叹的岁月,建构了一个闽中人民不朽的尊严。它像一只东方大猛狮雄踞在东海之滨,注视着滚滚翻腾浩瀚的东海。
白云寺
壶公山,是历代开展革命斗争活动之地。清末民初,深受孙中山先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薰陶的莆田三十六乡农民起义领袖黄濂等人,在壶公山上竖起反对腐败的满清政府、严惩贪官污吏的大旗,在凌云殿内设“黑虎忠义堂”揭竿起义,震惊省城。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闽中特委,在壶公山中和寺召开特委扩大会议。30年代,中共闽中特委和中共莆田县委驻在渠桥东埔办公两年时间,组织指挥闽中地区的地下革命斗争。1947年中共闽中地委和中共莆田县委的主要领导人黄国璋等人,在壶公山宝胜寺召开扩大会议,研究解决莆田解放斗争事宜。1949年8月,闽中游击队在壶公山的主峰点燃革命火炬,插上革命红旗,迎接莆田县城的解放。 沿着奇峻的山道而去的寺楼,去拾取岁月遗落的片片足迹,无数往事,已在那檐雕凌云中弥漫,汇聚成望不断的山峦和溪河。于是,我用目光询问那饱经沧桑的老人,是在缅怀古战场上弥漫的风云,还是在遐想至今仍喟叹不已的大海?往事如烟,都该在目前散去,可都不老的青山,徘徊的雁阵,还在守侯着你未了心愿。因为你已经把自己沉思成一道永久的风景,任川流不息的脚步继续丈量那绵绵无尽的心意…… 伫立在这古老的峙楼,感受着历史的凝重。那舞动的旌幡,撞击的刀戟,那急骤的战鼓和呜咽的马蹄,仍在声声敲击着我的思绪。去凌云殿掬一棒飘不尽的硝烟,去中和寺谛听惊涛的呼喊,去宝胜寺祭奠凄绝的爱情,去诸岩洞探寻远古的幽奇……那隐隐如奔雷般的历史足音,伴随着我沉重的步履,似乎永远也走不出这漫长的旅途。当金色的夕阳镀满古峰寺楼上的青砖丽瓦,当晚风又一次摇响寺院飞檐上的风铃,暮色苍茫的群山已经在向我挥手致意。可那岁月之河的浪花,仍在簇拥着我的思绪,在这青山、大海和古寺之间,久久留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