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游子的随笔】风凌渡

[复制链接]
查看112 | 回复1 | 2022-4-5 23:29: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png

          凡是去过潼关县的人,想必一定知道“风凌渡”这个地方!那地方是秦、晋、豫三省的交通要塞。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对我来说,风凌渡”这三个字却是如雷贯耳,因为。它和臭名昭著的“中条山“战役却密密相关。因为我的爷爷曾经参加过“中条山“战役。所庆幸的是他老人家全身而退,平安回家。“风凌渡“这和名字是从我爷爷那听来的。可惜,我从未去过潼关,自然也未到过“风凌渡”。于是,“风凌渡”便成了我最想往的地方。
        穿梭于黄河上的渡船,青石铺成的栈道,火柴盒似的小茅屋,四处都是荒凉的芦苇丛,这就是我爷爷口中的“风凌渡”。
        那夹带着泥沙的黄河水,掀起的浪花,迎面扑来,惊险中带有刺激。那奋力摆渡的艄工,那穿梭不息的人流、物流。使得“风凌渡”异常地热闹,
        有些小商贩便趁机做起小生意。小小的“风凌度”竟成了最热闹的码头。这便是我想往中的“风凌渡”。
       长大后,我从史料中得知,潼关乃八百里秦川的东大门,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中条山”战役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却重创了日军,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山西不断取得的辉煌的胜利,日军最后未能突过黄河,进潼关,威逼西安!也从而避免了陕西父老相亲,免遭蹂躏,和刀兵之苦。
       爷爷告诉我:女娲娘娘的陵墓就在风凌渡附近的赵村东南,女娲娘娘姓风,所以,这个渡口就称为“风陵渡”。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当年黄帝部落和蚩尤部落琢鹿之野,蚩尤作法,大雾弥漫四野。伸手不见五指。黄帝部落的将士们,顿时迷失方向,不知所措。在这千均一发之人际,女娲娘娘驾驶指南车赶到,她立即施法。少顷,狂风大作,将迷雾吹得干干净净,,从而保障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但在这次战役中,风后却英勇地牺牲了。黄帝随即就将风后埋葬此地。并将此地赐名“风陵渡”。
       2016年的五月份,我随陕西交建集团西商分公司去山西永济的莆州城旅游,正好路过“风凌渡”。所以,我很兴奋,虽然是路过,但能领略一下“风凌渡”的风彩,此生我愿足矣。
       清晨,当一缕阳光从东边的山峁上,刚刚爬起的时候,我们便踏上了旅途。坐在大轿车里,我拉开窗帘,尽情地眺望,生怕错过了“风凌渡”。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不知是谁在喊:“快看,风凌渡、黄河”!我惊呆了。挑目远瞧,波光鳞鳞”,燿眼夺目。黄河,这条母亲河尽映眼帘。
         河面宽足足有2.5公里,(这是我的预计,其实可能还要宽些。),当年的青石棧道、芦苇汤、火柴盒式的小茅屋,已不复存在。一座丈桥横跨于黄河之上。车水马龙,一派繁忙的景象。往日辛劳奔波的渡,此刻却靠在了河边“挂上了“鲶鱼汤屋”的牌子,有模有样地做起生意。由于水源的枯竭,黄河的水位明显地萎缩了,裸露的沙滩也已被人们开垦成了良田,那一排北方的杨树,随风起舞。到是那远处一排排崭新的楼房错落有致,色彩艳丽。彰显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和发展。看着这一切,泪水不知不觉地涌了出来,爷爷啊!如今要是还健在的话,您老人家一定会感到欣慰的。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的车辆己经离开了“风凌渡”,向着山西永济驰去。
         傍晚,当我们匆匆归来的时候,那一派风光让我非常的迷人,西夕西下,残阳如血,那平静河水面,那郁葱的白杨,那宽阔的河面,那淘金的船儿,那高耸、浑厚的黄土塬在夕阳的映衬下,更加的壮观、更加的美丽。我恋恋不舍离开了“风凌渡”,同时我也在默默地祝福它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作 者 简 介:

mmexport020d9d06add9f3609325d4ff12f9302b_1643876602691.png

            王向超,男,生于1966年4月,陕西省蓝田县玉山镇人,陕西散文学会会员,西部文学会员,曾任《作家摇篮》签约作家。作品见于《阳光报》、《西部文学》、《作家摇篮》、《幸福蓝田》、《约一程时光》、《西安影音》、陕西交建集团西商分公司网络平台。

评分

参与人数 2金钱 +4 收起 理由
西部文学 + 2 赞一个!
洛沙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洛沙个人认证 | 2022-4-6 06:2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分点赞,强力支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西部文学 | 2022-4-6 08: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分点赞,鼎力支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