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积古镇——三岔镇(四)

  [复制链接]
查看1540 | 回复0 | 2015-4-2 08:5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六)师之楷模赵宽德
     赵宽德(1934——2004),晚号贵裕山翁,麦积区三岔乡前进村人,生前曾任前进小学校长,获“甘肃省园丁”奖。他一生投身教
育,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初入教坛
1953年2月赵宽德毕业于天水初级师范学校,被分配到天水县南河川小学任教。开始了“三尺讲台,一支教鞭”的教育生涯。两年后,他又被调回故乡,任教于吴砦小学。此时,他意气风发,工作积极,很快地担任了吴砦小学教导主任的职务,温史德任校长,正好吴砦小学建校,由他负责,建起了新的校舍,深受当地人民的好评。
蒙受冤屈
正当赵宽德热衷于教育工作的时候,一场意想不到的灾难降临了。1958年大跃进开始了,全国城乡开展了轰轰烈烈地大闹钢铁的运动。为了搞好宣传工作,他写了一整夜的标语。由于标语写的太多,一时不慎,写丢了一字。原话是“头可断,血可流,完不成任务不罢休!”而他不慎将后一个“不”字丢了。第二天张贴到街上,被公社一姓李的揭去,将前两个“可”字各加一点变成了草写的“不”字。因草书的“可”字在右边加一点,就变成了“不”字。使该条标语变成了“头不断,血不流,完不成任务罢休!”上报公社书记,立即将赵宽德打成右派分子,加上他出身成分高,被错判有期徒刑三年,发放武山县被服厂劳改。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知识分子就这样遭人诬陷,打入“文字狱”中,当时年仅二十四岁。
艰苦岁月
1961年,赵宽德先生刑满释放。回乡后,在贵一生产队劳动。在生产队务农期间,饱尝了人间的酸咸苦辣。
记得1975年的夏天,贵一队在巨寺沟一个名叫“米家湾”的偏僻山沟里开荒种地,务有十几亩玉米。正好暑假,我和宽德先生同去“米家湾”锄二遍地。天黑了,在一农家拆掉上间,只剩四壁的土炕上过夜,我们将炕烧热后,潮气太大,不能就寝,赵先生很有办法,利用脚地里的一堆木渣片,铺在炕上,睡在木渣片,住了一夜。艰苦程度,可想而知。后在前进副业队,一干就是十几年,靠挣工分养活一家人。
平反昭雪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1979年,赵宽德的错案被平反昭雪,恢复了教师公职。喜讯传来,令人欢欣鼓舞,愁眉顿舒。1979年秋,先生重返阔别二十年的育人圣地——“教坛”。到吴砦小学任教。此时,先生已经45岁了,1982年,赵宽德被调到家乡前进小学任教导主任,后任校长。
平易近人
1983年秋,我也在他的举荐下,步入民办教师的行列,到前进小学任教。他的音容笑貌,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之中。记得他年近半百,瘦高个子,稀疏的头发,整齐的向后梳拢着,淡淡的眉毛下一双炯炯有神。谈起话来,极富表情。
他待人热情,和蔼可亲。不论官民,谁进先生房子,他都能笑脸相迎,热情招待,让座、递烟、倒茶。每天一早到校,他就生火烧水,(用一个绿色的铁壶),课余时间,其他教师都在先生房子里喝水,吃馍,说话。(因当时学校在贵裕寺里,居住条件差,教师自己做饭,大多数通校。)先生虽为校长,实为同志们的勤务员。凡是和他接触过的人,都说赵宽德是个平易近人的人。
移校新址
前进小学始建于1944年,和贵裕寺同处一地,由于年久失修,校舍多为危房,为了发展教育事业,实现“普九”,必须移建新校。赵宽德校长抓住“普九”机遇,多次向教育局呈报移建新校报告材料。终于在1990年春天,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移建前进小学。建校开工后,赵校长经常带领师生,利用课余时间装卸建校材料。协助村委会,经过两年艰苦奋战,一所崭新的校舍(21间砖木结构),屹立于鳖盖棱下。1992年秋百十名学生搬入新校,使前进小学的面貌焕然一新,也使前进的教育事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崇高信仰
赵宽德先生虽然蒙冤数十年,但他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却忠贞不渝。1989年先生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旗下宣誓时,他激动得流下了热泪。自后,他时刻用一个共产党的标准衡量自己。为党的教育事业积极工作。1992年荣获甘肃省“省园丁”奖,在我乡小学教师里得“省园丁”奖还属首例。我曾作诗赠之,诗云:“早岁岂知世事艰,文字狱里受磨难。含羞忍辱整三载,历风经雨二十年。三中全会乾坤转,七九之秋返教坛。呕心沥血育桃李,甘肃园丁美名传。”
晚节芬芳
“莫道老圃秋容淡,且留黄花晚节香。”1995年9月,先生退休在家静养。虽然患肺原性心脏病,经常与药为伍,但是精神很好。喜读古诗文,好练书法。先生借阅我的一本《唐诗三百首》,常查资料,做注解,读书求甚解,书上留下了不少先生的笔迹。先生的书法功底深厚,善写对联,用笔工稳,结体紧凑。深得九叔祖赵贵先生遗风。赠我遗墨对联两幅。其一联云:”清风明月无价,高山流水有情。”其另一联云:“松竹为邻敦品德,诗书作伴度生平.。”至今我还珍藏着。
    先生虽然舍我们而去,但先生之德性堪称“师之楷模”也。

(七)著名书法家闫凤鸣
闫凤鸣(1937--2007)笔名天山,号岩松,男,是天水市麦积区三岔乡王山村人。1953年参加工作,1997年退休,在职44年,多为乡镇干部,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工作之余,酷爱书法艺术,常临池不辍,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出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一笔书”。在当代书坛,独树一帜,绝无仅有。
在中国书法的历史长河中,群星璀璨,被誉为草圣的汉代张芝,曾创出了“一笔书”,而闫凤鸣所发明的一笔书却与张芝的一笔书不同。闫凤鸣书法,用笔豪迈,飞动,结体简洁,华丽,似行云流水,如龙飞凤舞。我曾于2006年去二十里铺闫凤鸣家中,观看了闫先生的书法后,写了一首诗以赞之。
“一笔书”法始伯英,千余年来无人承。幸有奇才闫天山,再创“一笔”补缺空。龙腾九霄惊回首,蛇舞长天似行云。当代书坛谁为魁,独占鳌头是闫君。“
在闫凤鸣家中看到的景象令人十分吃惊。两间屋子,只见获奖金牌和荣誉证书,摆满了两架阁,书法作品集塞满了几书柜。其书法作品参加国内外大展赛400余次,荣获“共和国50年人民书画艺术家勋章奖”、“中国历史书画名家名作金奖”、“世界金奖艺术家”、“国际金奖艺术家”等奖项一百多次。作品参加新加坡、韩国、日本、加拿大等16个国家和地区书艺交流百余次,作品被文化部、加拿大等百余家收藏,并被编入《世界华人百位杰出书画家传》等400余部典籍。有些作品还被入刻“中国文化碑林园”“金三角禁毒纪念馆勒石留史”以示来者。
闫凤鸣为人耿直,刚正不阿,蔑视权贵。一次天水市一位领导派秘书去闫家求字,被闫断然拒绝。可他向社会公益单位和弱势群体书法爱好者奉献了4000多幅优秀作品,却未收分文。真是一名无私奉献者。(书法作品见图片)
闫凤鸣不仅书法精通,而且还擅长作诗,现已公开发表的诗文有千余首,深得专家的好评。
闫凤鸣生前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授予中国艺术研究院一级书法家;中国文联特级书画师等称号。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