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稿来源于网络) 麦收过后,人们都转战到麦场里忙着轧麦、扬场、晒粮,曾经热火朝天的旷野里便有了些许的宁静。太阳仍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金黄的麦地几天的时间便成了一片银白的麦茬地,在阳光下明亮得有些晃眼!
风也是热风,在周身环绕,窜进鼻子也像一团火!这一洼的麦茬地一眼出去就是几十里地,天有些旱,但也是少有的丰年,汗流得再多累得再熊,但心里乐着呢!
二十多里外的那边山上可就不同了。山地的麦子收成让人可怜,于是草草地收割后就让女人们在家里忙活,男劳力都带着镰刀、磨石去洼地里打零工。帮人割麦子打零工也没有钱,只是说好了按劳动量给装一些麦子抵工钱带回去。
这不,山那边的女人们也来了,拉着地排车,不但要拉回工钱抵来的麦子,还要在这里拾上几天的麦子,这一片麦地也太多了,他们总想尽快拾捡起那些遗落在田间的麦穗,不然一场雨过后,那些颗粒饱满的麦粒就会生根发芽,想想就让人心疼!
学校里也放了麦假,说是让勤工俭学。那时候懵懵懂懂的,不知道什么叫勤工俭学,老师让回去帮家里干活就帮家里干活,跟着大人们干活总是感觉日子太难熬,于是都主动要求去地里拾麦子,戴上草帽,背上筐,几个孩子一路蹦蹦跳跳地去拾麦子。山那边的女人们,远远地着急忙慌地不停地弯着腰,眼尖手快得很,不一会儿拾上半筐就会倒到路边的车子上,而我们不慌不忙地一路追逐打闹着,拾上半筐也就回家了,天真热啊!
镰刀割过的麦茬,大都齐刷刷地贴着地面,每一棵都是带尖的斜茬,锋利得很,所以在麦茬地里得格外地小心,同时还有大人千叮咛万嘱咐的,不要踩了地里的棒子苗!棒子是割麦前点种上的,麦棵还在的时候,地面晒不着,地里多少还有些潮湿,种子点下去很容易发芽,等到割麦时,棒子苗已经快和麦茬差不多高了。(图稿来源于网络) 于是,在这明晃晃的麦茬间,每隔两垄就是一行绿油油的棒子苗,很是喜人!其实也就几天的时间,从金黄的麦浪,到随风摇摆着生长着的棒子苗,就像突然换了一个场景,变了一个季节!
麦茬是一场麦事的最后念想。忙完打麦场的大人们,又转战回了棒子地,大人孩子齐上阵,在日头下挥汗如雨的忙碌中,或砍或锄或或刨,一垄垄的麦茬被从地里翻起,磕去土,被运到地头沤成肥或拉回家里当作柴火,这个时候在不经意间,侍弄的已经是齐腰深的棒子地了!
如今,大都用上了机械化的大型收割设备,麦子靠手割的年代已经过去了,曾经要用半个多月的麦田抢收时间,现在一两天就能完成,大大减少了天气灾害带来的损失,而那些挥汗如雨的日子,也成了一代代人即将消失的记忆!
岁月里的麦茬地,那些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中,走向田间地头勤工俭学的孩子们,也许终将成为书本里的故事;那些从麦茬地到棒子地,一茬又一茬的轮回中,也该记住一些传承一些东西在里面吧!
(2023年6月25日)
作者简介:巩义胜,笔名铁石,山东东平人。文学爱好者,长期从事大数据、网站规划和网络信息编辑工作,作品散见于西部文学网、《散文选刊》、《参花》等刊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