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作为一个节气,清明节并不单纯是祭扫亲人,悼念亡灵的日子,但是,看到满街缀满五彩纸花的柳枝和荒野坟头在乍暖还寒的风里瑟瑟抖动的纸幡,我仍然禁不住想起杜牧这句诗来。 死者长已矣,生者复何求?对逝者,我们只有哀思、怀念 ,烧纸钱、插花树仅仅是一种外在的形式,怀念亲人,哀思故人,最好的方式莫过于珍惜生命,健康而平安地生活,同时善待父母,善待亲人,善待朋友,善待给予我们多彩生活的这个社会,这是我们的愿望、责任和义务,也应该是逝者对我们的期盼。 二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人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时候,赤条条一无所有,然后,从懵懂无知到有所追求,以至于满载一身是非名利、荣辱得失,给自己套上层层枷锁,负重累累,蹒跚前行。总有那么一天,当我们回首来路的时候,会发现,现在正在和可能还要经历的,让我们纠心的、烦恼的、痛苦的事情,原来竟然是那么渺小,那么轻淡,那么无关要紧,那么不值得放不下心来!与其那样,还不如现在就放宽心胸,放眼长远,看开世事,看淡名利,看轻荣辱,看小钱财,清醒地面对诱惑,勇敢地抵挡诱惑,该放下的放下,该担当的担当,不枉我们在这世上潇洒走一回。 三 作家葛红兵在一篇文章里说,走进40,人生给他的一个精神性提示是死亡。也许我没有作家活得充实,活得优雅,在没有走进40的曾经的日子里,我都不止一次地想到衰老,想到死亡。每次回家,看到父母日渐衰老,看到昔日里的孩童似乎一夜间长成了半大小伙,特别是大前年和去年送走了最小的舅父和村子一位以前走得很近的长辈,我真切地感觉到了死亡离我竟是这么近,我甚至想到了再过几十年,我会是什么样子,我会怎样面对衰老和死亡。按我们传统的迷信文化,说这样的话是不吉利的,特别是在父母还健在的时候,更是对他们的不敬。但是,我总是不自觉的就想起那个问题,想那一天到来的时候,我会不会因为留恋这个世界而留下两行清泪?能不能潇洒地“挥挥衣袖”,像“作别西天的云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