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长风 于 2024-1-25 22:00 编辑
逛咸阳 小时候常唱一首儿歌,“一点飞上天,黄河两头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进走,你一扭我一扭,你一长我一长,中间坐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帮,吊个搭钩挂麻糖(麻花),坐个车车逛咸阳。” 咸阳是什么样?坐着车车去逛一定很美气吧。 前日与同学闲聊,说起很想逛咸阳的事情。张同学说这有何难?如今地铁已经直达咸阳了!耿同学说,已经是退休的人了,咱有大把的时间呀!明儿就走,一起走,逛咸阳。 古渡廊桥 出了白马河地铁站,站在繁华的咸阳街头,茫然四望,高楼林立、人来人往。我问度娘文庙的方向,耿同学已经向路人打听,廊桥咋走? 直行通过两个十字。看见了廊桥。 时序冬月,已入三九。廊桥之下,渭水东去,水光如丝,安静从容。恰似岁月老人款款而来、缓缓而去。一条细细的河堤分开咸阳湖与渭河,咸阳湖清澈如蓝,温润如碧玉。渭河,一匹黄布飘向远方,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泾渭分明? 河堤上,荻花瑟瑟,冬草枯黄,寒树林林。天晴着,有些霾,天地浩渺,有些朦胧。不远处有几只野鸭在渭水里嬉戏,水面被划破,又很快愈合,渭水静默中便有了些许的生气。 拾级而上,廊桥正在重新装修,并不妨碍行人通过。仰视,但见南门楼墩实、嵯峨。隔着绿色的安全纱网,一副对联映入眼帘“风醉终南雨,云横古渡帆。大秦气象扑面而来。 古渡廊桥,全长748米,宽14米。2017年建成使用,是全国首座秦建筑风格的双层人行景观廊桥。廊桥分三部分,由南至北,依次有天籁阁、秦风阁、 润心阁。秦风阁居中、为主阁。办有画廊,取秦风浩荡之意。南副阁是天籁阁,紧邻音乐厅,取意音韵如天籁,润心阁为北副阁,挨着书吧,取意书香润心。 走完廊桥,回身看,北门楼一样墩实、嵯峨,只穿云端,。金色的古渡廊桥牌匾下又一副对联“赏秦风渭水,揽汉月函关”。身处国家繁荣富强的伟大时代,满怀对历史文化地深情,欣赏着眼前的美丽景色,令人豪情万丈。 咸阳古渡曾是关中八景之一,历经数千年,沧桑巨变,早已隐入尘烟。如今的古渡廊桥,以秦风秦韵为建筑基调,高大,威武,气贯长虹。主打居民休闲娱乐,结合古代的廊,亭,牌坊,古典与现代完美融合,彰显出“大秦故都,德善咸阳”的古城风采,已经成为咸阳的新地标。 逡巡在廊桥北广场,凝望帝王将相的雕塑,思绪飞扬。我仿佛听到了七雄争霸的金鼓连天,旌旗猎猎。我仿佛看到了尘土飞扬、短兵相接的古战场。我仿佛闻到烧焦的树木,空气中弥漫的血腥味。蒙恬北筑长城,却匈奴,从此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王翦远征南蛮,戍五岭。是他们的南征北战,奠定了今天华夏族群辽阔的疆域。是商鞅变法奠定了法治社会的最初模型。是秦始皇的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奠定了今天的华夏文明的大一统思想。我们感恩。我们为这样的先人骄傲。从此以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深入人心,祖国统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愿。 在大秦帝国的历史中徜徉,太多的成语在我的眼前跳跃,焚书坑儒,指鹿为马,问鼎中原,兵不血刃,破釜沉舟,东门黄犬,取而代之,奇货可居,一字千金……我们感慨,我们思索。
文庙
咸阳的文庙,坐落在咸阳市中山路中段,建于明代洪武年间,至今已有近700年的历史。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改称为咸阳博物院。 扫码进入咸阳博物院。知道了咸阳春秋时期称渭阳,战国中期,秦国迁都于此,开始叫秦都咸阳。“咸阳宫阙郁嵯峨,六国楼台艳绮罗”李商隐的《咸阳》里说,咸阳宫殿,丛集盛多,高峻插天。秦始皇攻陷六国,再照六国宫殿的样式在咸阳建造了许多宏伟的宫殿群。以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建子孙帝王万世之业。 其中就有大家都熟知的“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阿房宫。阿房宫是大秦帝国的朝宫,被誉为“天下第一宫”。同时秦始皇又从全国迁移豪富十二万户到咸阳。是秦都咸阳成为当时世界级的大都市。 山南水北谓之阳,可见最初的咸阳在渭水的北岸。历代秦王励精图治,大秦帝国又在渭河南岸建有甘泉宫,兴乐宫,章台等宫殿。足见当时大秦帝国之强盛。刘邦夺得天下后,扩建兴乐宫为长乐宫,改章台建未央宫,改甘泉宫建桂宫。汉长安城是在秦咸阳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选址,到建设,都继承了大秦帝国的建筑构架。看来,继承是一种智慧的选择,与国如此,与家也该如此。 我们今天说中华儿女是龙的传人。而龙是中国古代先民臆造出来的一种神物。早在大约8000年前,龙的形象是一条颈背有长须的蛇形动物。而我们华夏民族的共同祖先伏羲和女娲也是人头蛇身。看来,我们的祖先在很早以前,就对浩瀚宇宙充满了好奇和探索。他们认为龙是能够与上天沟通的威严而凶恶的神兽。后来为了统治的需要,使人们畏惧帝王的威严,说皇帝是天上的真龙下凡,说皇帝是真龙天子,譬如人们把皇城叫天子脚下。 人们把有鳞的叫蛟龙,有翼的叫应龙,有角的叫虬龙,无角的龙叫螭龙。龙是上天的使者,可以引亡者升天,传说中,黄帝就是骑着龙飞升上天成仙的。就是现住,农村里死了人,有一个祭奠的环节叫祭龙,就是说,给龙吃饱饭 喝好酒,由龙驮着亡者飞升上天,到达极乐世界。古人认为龙拥有神权,主宰降雨,在几千年的农耕文明社会里,一直受到推崇。 据文献记载,黄帝时代,就有了十二地支。与十二星座有关。代表每年的十二个不同月令。殷商时代,发明了甲乙丙丁等十个计算与记载数目的文字,后来研究命理的人把它们称作天干,并使之与地支结合运用,如甲子、乙丑,用于计年月日时。为了记时的需要,古代天文学家将昼夜分为12个时辰。他们在观察天象时,根据12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活动的时辰,确定了12时辰。后来人们把这种计时方法用于记年。就出现了十二生肖。譬如,我们说,2024是龙年,就是用十二生肖来记年的。 远古时代,大概神话和历史是不分的吧。譬如我们的华夏三祖,黄帝,炎帝和蚩尤,应该是历史人物了,而他们在争夺大战中,蚩尤可以调动风神雨神,而黄帝曾叫应龙助战。风神雨神应龙,那可都是传说中神啊。还有秦穆公是人吧,她却与西王母约会于昆仑山。人神相恋真的?假的? 我参观过临潼的秦兵马俑,惊叹秦兵马俑的鬼斧神工 。它规模宏大,让人感受到大秦铁蹄的万马奔腾、不可一世的磅礴气势。在咸阳博物院,我看到了大汉帝国的兵马俑,一样的惟妙惟肖。只是汉俑普遍个子矮小,只有真人的三分之一,而秦俑跟真人一样高。汉兵马俑是 1984年在江苏省徐州市东郊狮子山西麓被发现的。而秦兵马俑在陕西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麓被发现,比汉俑整整早出土10年。汉俑穿衣服,彩绘,四肢为木头 ,由于年代久远,被发现时,衣服被风蚀,成了裸体俑。而秦俑是泥塑、陶俑,身上的铠甲纹路清晰可见。 秦俑有步兵,有战车,有战马,而汉俑有步兵,有骑兵,没有战车。秦兵马俑出土于秦王陵,是秦始皇迷信自己在阴间也有一只强大的军队,所以数量众多,规模巨大。而汉兵马俑多数出于艺术目的而陪葬,规模比较小。不管是汉兵马俑还是秦兵马俑都是我们的祖先留下来的艺术瑰宝、文化遗产,都是我们了解当时历史的重要文物。都值得我们好好珍藏、研究。
古渡断想 大江横万里,古渡渺千秋。历史长河澎湃奔涌,在跌宕的岁月里,渭河上曾经有许许多多的古渡口,而咸阳古渡,是最著名的古渡之一。它见证了历史的沉浮,也亲历了人间的悲欢离合。 清晨,咸阳街头,微雨轻撒,刚刚打湿了尘土。渭水驿外空气清新,杨柳依依。王维在咸阳古渡口为即将赴任西行的朋友元二饯行。曾经做过河西节度使的王维深知,那千里之外的阳关,茫茫大漠,荒凉至极,“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啊!今日分离,再见无期啊,送行的王维,只能劝慰元二,再喝一杯吧,再喝一杯吧!王维挥毫题诗一首,“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此后的许多日子里,咸阳古渡的离别场景历历在目,微雨有一次湿润了王维的眼睛,对朋友的牵挂和思念尤甚时,王维为《送元二使安西》谱曲吟唱,寄托相思。 每当想起咸阳古渡边的杨柳依依,王维就会吟唱那首渭城曲,在反复的吟唱中,竟然形成新的古琴曲《阳关三叠》,一唱三叹,更加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对相见无期的惆怅,和对朋友前途的担忧。 公元前139年,有一个名叫张骞的英俊少年,,从大汉帝国的都城长安出发,手持节仗,一路向西,穿越大漠黄沙,跨过崇山峻岭,经过甘肃、新疆,到达中亚、西亚,等国家。历时13年,满面沧桑的张骞回来了。他的历尽艰辛、不辱使命,史称张骞凿空,成为第一个看世界的外交家。他走过的这条路,有了一个美丽的名字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国和西方国家文化,政治,经济的交流,丰富了沿途各国人们的日常生活。譬如,我们今天吃的核桃,葡萄,黄瓜,石榴,胡萝卜,等水果,都是张骞从西域及世界各国带回来的种子。假如张骞看到今天的上个热线上的中欧专列,往来于中欧之间,看到日已密切的中欧经济合作关系,那一定是,“张骞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了。他勇于探索和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开拓创新,建设祖国。 “车辚辚,马萧萧路。行人弓箭个在腰,爹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唐天宝年间,诗人杜甫在咸阳古渡边,看到带着枷锁的征夫,被压送往前线,衣衫褴褛的爹娘在人群中呼喊亲人的名字捶胸顿足地哭嚎,瘦骨嶙峋的妻子和孩子惘然无茫然无助的悲涕,撕扯着亲人的衣衫,叮咛着呼喊着。马的嘶鸣淹没了旷野里的哭声,兵车隆隆急行,尘土飞扬,遮天蔽日,连横跨渭水的桥都看不见了。诗人怀着愤懑的心情写下了《兵车行》,真实地反映了古代士兵上战场,家人送儿出征的凄惨和忧伤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劳苦大众深深的同情。 周文王巧遇姜子牙,文王迎亲太姒于渭水,汉文帝渭桥惊驾,唐太宗便桥结盟,郭子仪单骑御敌,匈奴来朝……发生在咸阳古渡上的故事,浩如烟海,灿若繁星,让我摘几颗星星,点亮咸阳古渡的昔日繁华,感受咸阳古风之淳朴吧! 也想去看看李白诗云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也想去看看李商隐笔下埋有英雄骨的咸阳原,可惜没有脚力,望而却步了。 吃一碗有名的汇通面,志得意满地返程。日已暮,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生活安泰快哉风,满眼盛世慨尔慷。又上古渡廊桥,心旷神怡,犹如把酒临风,喜气洋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