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爱的二伯父 前 序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陈户初中工作,赵海鸿是我所带班级的学生。那时的他十三四岁,稚嫩光洁的脸蛋上呈现着一副平和聪颖的神色,从穿着行为上可以看出一个农家孩子勤劳干净、朴实率真的品质。他是班上五十余名同学中的好学生,学习非常认真,很懂事,很听话,先后担任班级生活委员、学习委员、团支部书记,工作很负责任。我利用家访也多次到过他家,随机也帮他家干些活儿,不但了解了他在家的表现情况,也了解了他家人员结构和境况。他的父亲在长庆油田工作,家里劳力少,承包地也多,祖母年龄偏大,海鸿、海斌兄弟俩还小,就靠二伯父、母亲忙里忙外收种养殖生活。海鸿也是家里重要的帮手,既要完成学习任务,也要经常帮家里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海鸿初中毕业后,被董志中学高中部录取,担任学校团委委员、班干部,后来招工进入长庆石油勘探局公安处消防大队工作,他刻苦学习消防知识和灭火技能,后被组织调入长庆石油勘探局公安处机关工作,期间,参加自学考试,取得了大专、本科学历,进而被提拔为科级、副县级干部,已担任庆阳市公安局长庆分局纪委书记、政治处主任、工会主席职务多年,受到组织的信任和肯定。 三十多年来,海鸿等同学直接或间接地一直和我保持着联系和来往。我们之间的师生情谊天长地久,与日俱增。海鸿在和我交往中,每每说起他二伯父的身世和些动人的故事,念念不忘他二伯父生前和他的深厚感情,他准备写一篇真实的祭文来纪念在九泉之下伯父的英灵,公诸社会,告诉世人,让人们都知道一些鲜为人知的感人事迹,来肯定伯父所特有的一种人格品质和精神。今秋随之如愿以偿,完成首稿,我看过多遍,深受感动。丁酉初冬,又看到了海鸿的弟弟海斌纪念二伯父“大音希声”祭文,更觉情真意切,使我更进一步地了解了他与伯父之间的一些故事和其伯父的品质。 他二伯父一生命运多舛,早年因病失聪,这是他人生最大的不幸,导致他在后来的生活必然大打折扣,不知要蒙受多大的磨难和委屈,从生活到精神到人权,但他的人性是坚强的,他在无声无语的世界里像一棵青松在严寒中挺立着,毅然利用勤劳的双手在劳动着,创造着,发挥着他特有的聪明才智,过着一种自然朴素的劳动人民的生活,没有连累任何人,而且他主动承担了亲情的责任。他的勤劳养活了自己,他还为海鸿家庭及所有亲人承担了许多。他是一位残疾人,但他朴实忠诚,热爱集体,乐于助人,做百家活,吃百家饭,为乡亲们付出了许多的汗水,为人们所永远不能忘记;他虽然在语言上和人们和社会隔着一条鸿沟,但他精神上还是富有的,主动承担家务,关心孩子,把侄子侄女、孙子孙女当作自己的亲生子女嬉戏玩乐,其产生的深厚感情是值得侄子回报的,这是他大智若愚的一种聪明。所以他的晚年又是很荣幸和幸福的。在他的后半生里,侄子海鸿多次接他到城里生活,让他感受到了现代文明的幸福指数,而且在他去世后高规格殡葬,兑现了二伯父生前的三桩心愿……。叔侄这样的关系,侄子这样的做法,在人世间也是一种少有的现象,从中蕴含着非常微妙而又必然的哲理,让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赵立甲先生是一位身世非常不幸的人。命运的捉弄使他从小失聪,从此生活在一种无声无语的世界里,过着一种寂寞无聊的生活,这是一种多么痛苦的事情,这对于一个身强体健、耳聪目明的人来说,是无法想象的。 赵立甲先生又是一位身残志坚、对社会有用的人。他没有抱怨父母,也没有抱怨过其他任何人,而是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这在常人来说他已经是做得很好了。他不但没有粗鲁过激行为,反而他还非常孝敬父母,兄友弟恭,和所有家人邻友处得很好,被所有家人乡邻所爱戴。他在生产队出工干活,他为集体长期喂养牲畜,他在家勤劳过日子,他为别人家帮工干活,样样内行,行行出色,创造了许多的大量的生活用具和生产工具,成为农业生产、饲养种植的行家里手,为集体、为家庭、为社会创造了很多的物质财富。他不享受政府集体特殊照顾,不进敬老院,艰苦奋斗,自食其力,会炒菜做饭,会缝补浆洗,会各种手艺活儿,他不但养活了自己,还给别人邻居贡献了很多,他的朴实、勤劳、能干,受到人们普遍地肯定和赞扬。 赵立甲先生也是一位富有思想和情感的人。他终身未娶,无儿无女,这是一种人性的严重缺失。他挺过来了,挺过了寂寞无聊,挺过了鳏寡孤独。他在另一方面,深深地爱着家人,爱着侄子侄女们,他把每个侄儿侄女、孙子孙女们看作是自己亲生的骨肉,给予了一位聋哑人特有的爱,也使他享受到了特有的天伦之乐,其精神世界得到了极大的宽慰,这是特有的一种聪明,是风雨之后一道美丽的彩虹。世俗的观念,一个终生未“翻身”、无儿无女的人是不能“正身”的,但他例外地得到了好似亲生儿女的回报。海鸿打破世俗观念和传统习惯的束缚和影响,视伯父为生父,将他多次接到城里享受他眼里的“豪华”生活,殁了又以较高的规格殡葬祭奠,这是因果报应的必然,他的过人之处至此体现得淋漓尽致,他的人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海鸿《追远伯父之恩 寄托无尽哀思》和海斌《大音希声》祭文,情感满篇,激动人心,字里行间充满着对二伯父的一种感激和怀念之情,内容真实地记录着二伯父生前的一些感人故事,展现出了二伯父身上所具备的中华民族的一些优秀品质,抒写了父子情深似海、如胶似漆、不能分离的血肉联系,读来感人至深,教化有力。加上有心收集的很多图片,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真实地映证了伯父生前生活,使祭文的主旨昭然若揭:无论怎样的人,凡是对社会做过贡献的人,人们应该记住他,而不能忘记他;二伯父生前对邻居、对集体、对家人都做过贡献,亲邻好友都深深地记着他,怀念他。这本小册子,也是一种很好的纪念方式,我们大家都应该肯定它,都应该赞扬海鸿、海斌兄弟俩这种难得的孝心,都应该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忠孝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百善孝为先,父母大于天”、“亲不分远近,只要人爱人”……。如果真是这样,那将是一个多么美好的社会!千万家庭将是多么的祥和和稳定!正像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讲的:“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家’。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持家、知书达理、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家庭之中,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起航的地方。”习主席说得是多么地好啊! 海鸿、海斌二伯父,人生六十七,去世长久矣!作为聋哑人,一位务农人,一生没有轰轰烈烈,更没有惊天动地,除了劳动还是劳动,默默无闻,哑然而逝,但概其一生,是辛勤的一生,奉献的一生。毛主席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之无非这两种价值,概莫能外。我觉得,赵立甲先生的人生是重于泰山的,他的生平价值是有意义的。毛主席说:“今后村里的人死了,都要开个追悼会,寄托我们的哀思,使人民更加地团结起来。”海鸿是这样做的,做得义无反顾,仁至义尽,是他完成了伯父的意愿,至亲地孝敬了二伯父,隆重地抬埋了二伯父,又是他册记了伯父生平,为其立传,传扬美德,这对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能量,促进家庭美德建设,净化社会风气,无不意义重大,我们应该点赞,学习,光而大之。 啰嗦至此,谢谢读者。
董世平 时丁酉初冬之际 (作者为甘肃省西峰区董志中学高级教师,2014年退休)
? 追远伯父之恩 寄托无尽哀思
二伯父名讳赵立甲,离开我们十多年了,但我怀念他的心境依然是那样地强烈和活跃,久久难以平静,他憨实可掬的音容笑貌常常在我的心头萦绕,常常难以忘怀。记得二伯父刚离世那会儿,我几乎天天晚上都能梦到和他在一起说说笑笑过日子的情景,一觉醒来却是一场梦幻而已。十多年来,我时常梦见他老人家,虽然是充满多姿多彩的梦想,但也着实慰藉了我对二伯父深深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二伯父生于公元一九三七年农历十月初七日,我懂事后,按照当地风俗和称谓,就亲切地叫他“大大”。小时候听奶奶讲,二伯父八岁那年的冬月,突然高烧不止,连续几天昏迷不醒,由于当时极其落后的医疗条件和捉襟见肘的经济能力,竞用扎火针的土办法和一些迷信愚昧的手法治疗,虽然用尽了心力,但还是眼睁睁地看着一个活蹦乱跳的孩子失去了听力和语言功能。奶奶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可一个妇道人家,哪有回天之术来拯救和还原她那健康聪颖、活泼可爱的“心尖尖”,她更没有想到聋哑伴随了自己亲生儿子一生一世,并带着她终生的遗憾离世而去……。现在熟悉他的所有父老乡亲每每谈及二伯父时,从不称呼他为“哑巴”,而是一顺溜地夸他是“能行人”、“灵醒人”、“实在人”等等,这委实是对二伯父的真实评价和对他人格的一种尊重。 二伯父名字其实并不叫“哑巴”,是人们因为他丧失语言能力这个身体缺陷而叫开得名的。他的乳名叫岁娃,官名叫立甲(也曾叫过“立亚”)。其实立甲这个名字,还是他自己起的。有一次,我和他在一起,他用笔书写了“立甲”二字,我用手语问他为什么用“甲”字作名字,他一听便兴高采烈地伸出不断转动的大拇指打着手语,眼睛闪耀着炫耀的意思。我顿然明白他之所以用“甲”字,是因为“甲”有“第一”、“老大”、“优秀”的意思,这着实让我叹服着他的聪明才智。而他起的这个名字,也是他自己以后不断向人写在纸上让人知晓的。他还在自家门框上刻着他的名字向来人告知,向人们说明和记住他的名字,尽管字体结构雕刻得歪歪扭扭,但笔画顺序不差分毫,一眼就能认得出来。二伯父未上一天学,未读一天书,但他会画简单的图画,会书写常用的汉字,会写会认全村人的名字,会计算简单的数字,这对于一位未上学的聋哑人来说,确实是个很难得的本事了。 二伯父终身未娶,自然处世,与世无争。在我认为,一来因他不能言语,无人愿意嫁给他做妻过日子;二来因爷爷中年突然急病离世,奶奶一人抚养其他子女而无力顾及他的婚事;三来因家境极度贫寒,无经济来源支撑这个弱势家庭,想来这是主要原因。二伯父懂事,会看世面,懂得他自身的缺陷,也就无奈作罢娶妻成家的念头,孤身一人度过了苦难的童年、艰辛的青壮年、艰难的老年,这种光景让常人无法想象和回味。但他却默默无闻经受住了孤独寂寞、酸甜苦辣对他的极度挑战,并以果敢坚毅的人生态度和向往生活的执着情感,直面人情世故对他的诸多考验。由此,我最敬仰、折服和惊叹二伯父能有如此的处世处事心态,能有如此的坚强信念,这里面潜藏了他特有的处世哲理和生活定力。 二伯父喜欢孩子,当然更喜欢我,我也非常亲近和爱戴二伯父。他中有我、我中有他的这种血缘亲情,在某种程度上胜过我和父亲的情感。我从懵懵懂懂时,二伯父就是个年轻帅气的青壮汉子,生产队收工一回到家,他很快拂去身上尘土的同时,首先把我扛在肩膀和脖子上逗玩。在他脖子上骑得时间长了,我便全身心依附在他的肩膀和脖子上感到非常地宽厚舒适,这使我往往愈加放肆起来,没大没小、无拘无束地捏他的鼻子,拧他的耳朵,揪他的头发,敲他的额头,摸他的脸颊……。我越是得意忘形,他越是开心,从不顾及我的双腿压住他肩膀的酸痛而迁怒于我,而把我抱在怀里亲我的脸,挠我的背,时不时地把我高高地撂向空中,然后又稳稳地把我接到他的怀里,我从来也没有过恐慌的感觉,因为我很是放心他的。直至我疲倦了时,他便在气喘吁吁声中作罢。二伯父在平时满足我精神高兴外,还用洋糖、酥馍、饼干等食品不断满足我的口福。我小时候身体瘦弱,嘴馋挑食,喜欢吃细粮和甜食,二伯父每次带我上街或进商店,都会毫不吝惜地掏出积攒许久的钢元、纸币或粮票,买些看上去皮薄色亮的面包和脆黄味甜的饼干等副食,补充我身体缺少的必要营养。这在当时来说,是一般农家孩子所奢望而不能及的。在我幼稚童真的心里,我认为二伯父是对我最好的人。现在看来我理解得太肤浅了,他不仅是好,而且是特好,胜似父母对子女的殷殷之情,他永远是我值得尊敬的长辈。 我参加工作后,二伯父仍然关心我的生活和工作,我也时常惦念他。每次回老家,我都要给奶奶和二伯父买一些喜欢吃的食品,他一边吃一边问买这些食品需要多少钱。当听说需要他认为不少的钱时,立即用严肃的表情,叮嘱我不要再花钱买这些东西了,要照顾好自己。临走时,还硬给我塞些粮票和钱,唯恐我有困难,我拒绝不要时,他生气和无奈的样子,使我感觉到他以为我已长大不听他的话了。其实不然,虽是父辈对晚辈的爱护,但我怎能心安理得地接受他用苦力挣来的这点小钱呢?良知告诉我,坚决不能。后来,我工资逐年增加,再后来还有奖金,每次回去,我都要硬给他些钱,让他增添一些衣服,尽量穿体面一点;让他买一些新鲜蔬菜和大肉,改善饭菜质量,增加身体营养。他把钱算是收了,可他长期养成的勤俭节约的习惯,总是舍不得花,原封不动地积攒了下来。记得一九九三年腊月二十七日,我和上中学的弟弟回老家陪奶奶过年。第二天,我和弟弟给二伯父房子拉通了电灯,当晚整个院落及屋内灯火通明,我心里高兴地想,从此二伯父就告别了煤油灯昏暗的时光,将享受电气化时代带给他的美好生活。这一年二伯父总算过了一个亮堂的春节。正月二十日我再次回家时,奶奶说我正月初四走后那天,二伯父便把电线拆了,依然又点起了煤油灯。原因极其简单,因为他穷怕了,怕电灯费钱,不愿意让我多花钱,怕连累了我。我想生活哪能这样呢?后来我几次提出要通电,他都坚决不让拉线,我看到他下定决心的样子,便没有违背他的意愿就此搁置了下来。为此,我常常自责自己不能说服二伯父,让他一直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摸黑生活,直到他去世,这是我十分遗憾的事情之一。 后来,奶奶年事已高,父亲将奶奶接到城里生活,每年给奶奶在酒店过生日时,二伯父就跟随三伯父、亲属到城里来小住几天。他看到城里优越的生活条件很是羡慕和向往,但他舍不得老家和老家自己经营的小过活,住几天就急匆匆地赶回去了。我给二伯父承诺,我成家有了房子后,一定接你来一块生活,他当时高兴地差点跳起来。后来我结婚,单位分给了我两间宿舍。结婚第二年初春,我就把二伯父接到城里随我们一起生活,了却了我的一桩心愿,实现了二伯父向往城市生活的期盼。我和妻住一间,他一人住一间,我给他那间房子配置了电视机和沙发。他看起电视来虽然听不见声音,但他看得很高兴很专注。看到他老人家悠然自得的神态,我和妻感到很欣慰。二伯父在农村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到城里生活,还是闲不住。我们每天下班后,他已做好了饭菜,虽然简单粗糙,但有农家味,我们吃得十分香甜,觉得生活有滋有味,真像一家人,很和睦。两年后,单位另给我分配了一套两室一厅的单元房,二伯父很是高兴,他一鼓作气,两天内就把小型家具和零用品全搬到了新家,并拾掇得整整齐齐,这使我省了不少心,也省了不少花销。不仅如此,二伯父还为家庭生活精打细算,承担责任。一天晚上,外出的二伯父很久还不见回来,正当我准备上街寻找他时,他手里捏着一沓一毛钱的纸币回来了。他自豪地告诉我,这是他在夜市摊捡拾啤酒瓶卖的钱,总共两块七毛钱,还用小铁夹夹整齐放在橱柜上,告诉我这些零钱在小区院内开水房打开水用,并表示他还要到夜市摊继续捡拾啤酒瓶卖钱贴补家用。我当时吓蒙了,夜市摊混乱,醉汉到处是,交通也混乱,二伯父耳聋听不见,捡拾啤酒瓶是多么危险的事,遇上酒疯子咋办?我和妻子越想越害怕,既感动又心酸。我便用祈求的目光央求他千万不能再冒险捡拾啤酒瓶了,并给他说明了夜市摊混乱的危险性,明辨事理的他从此再没有去夜市摊捡拾啤酒瓶,而是每天下午出去散步后早早回家看电视,我和妻子这才打消了这份担心。 二伯父是个责任心很强的庄稼把式。自我记事起,他整日劳作不止,除了扫院、担水、晒土、垫圈、拉粪外,还承担生产队饲养员的任务。夏收时节,割麦、摞麦垛、打碾、扬场等,秋种时节,摆耧下种、收秋……,生产队长看中他的手艺尊重他,社员夸赞他的能行羡慕他,常常给他翘起大拇指赞许他,这时的二伯父洋洋自得的劲儿,好像别人给他做媒说媳妇一样眉色飞舞,神采飞扬。提起二伯父喂养牲口的事,还确有一些说头。在生产队里,虽说喂养牲畜不是重体力活,但自愿干这事的人并不多,都唯恐牲畜生病或者瘦弱遭到社员的数落,严重时还会扣工分。因此,不少社员有想干喂牲畜的心,却没有下实胆的量。在农业社挣工分是社员的命根子,关系到分粮油、柴火和发布票等生计大事。当初,二伯父之所以毫不犹豫地自愿揽下喂养牲畜这个一般人并不看好的活,是因为他胆大(个别烈马不好降服,始料不及就会发生相互撕咬或者咬踢伤人的事,需要胆大有能耐的人来对付)、心细(喂养讲求科学,草料合理搭配,夜间添加草料,定时饮水,及时梳理鬃毛,定期铲掌修理等,需要有热情、心细、耐得住性子的人来把持)、有担当(牲畜虽不会言语,但同人类亦有生老病死,依然遵循自然规律。只要饲养员及时发现牲畜生病、及时救治就会延长它们的生命。同时,还要精心喂养,牲畜才会膘肥体壮,这就需要有责任担当和勇气的人来胜任)。说来确实也怪,二伯父喂养的10多匹高脚牲畜中,有一匹枣红色烈马和一匹黑色儿马性情暴烈,众多社员望而生畏不敢接近,更不用说犁地和驾辕拉车了。一次,我曾亲眼看到一位族兄用皮鞭抽打不听使唤的红色烈马时,烈马被激怒了,竟然狂奔起来,将他拖出一百多米远,造成族兄右胳膊严重骨折,上衣被撕扯粉碎。烈马脱缰后朝北面方向继续奋蹄狂奔不停,田间干活的社员中,胆小的逃命,纷纷躲远了,胆大的则用农具老远拦截,烈马不但视而不见,还好像得了狂犬病似的,更加疯狂地奔跑起来。二伯父闻讯后,手拿一根两米多长的缰绳,不慌不忙地从烈马奔驰的相对方向赶来,老远喊了一声,烈马好像被二伯父的指令“定位”了一样,立即放慢了蹄速。他迅急跑过去一把牵住了烈马的笼头,立时烈马完全失去了驰骋长啸的威武之势变得温顺起来,低着头跟着二伯父返回了饲养地。社员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大家都在相互张望着,寻思着他是使用什么法子降服住烈马的?站在地头的我,被这好似电影镜头的一幕怔住了。由此,我从心底里更加敬重和佩服二伯父过人的胆量和勇气了。现在想来,可能是人们常说的牲畜通人性和二伯父精心喂养它,烈马对他的一种感恩回报吧。 记得一年深冬时节,大雪纷飞,整个董志原被积雪笼罩着,路上极少看到行人,只有勤快的人家打扫了自家庄院门前能容一个人出行的窄道,村庄一片寂静,偶尔听到公鸡打鸣和几声犬吠的声音。傍晚时分,我跑到生产队饲养院找二伯父玩耍,发现饲养院里里外外的积雪已被二伯父清扫得干干净净。走进存放饲料和二伯父住宿的窑洞时,感觉暖烘烘的,炕沿放着半盆子已粉碎的中草汤药,却不见他的影子。我急忙爬上炕暖腿脚等待二伯父,但好长时间不见他进屋来。我便从炕上下来去寻找他,在喂养骡马的牲畜圈里,看见他蹲在圈内的窗户底下,面前生着一盆炭火,一边烤火,一边紧盯着一头大黑马。二伯父发现我后,拉我也蹲下烤火驱寒,并用手势告诉我这头大黑马生病了,他要亲自观察病情,而且要给它灌吃粉碎的中药汤。我陪着二伯父一边烤火,一边观察其他牲畜吃草料,不觉间天黑了下来,我被暖和的炭火吸引住了,只管烤火不想回家。二伯父发现我困倦了,就把我抱到炕上,把棉衣棉裤翻出里子,压在毛毡下面烙虱子,把棉窝窝鞋放在炕洞口烤已被积雪湿透的布鞋底,并给我盖好被子让我睡下,操心我独自一人雪夜回家发生意外。这一夜我睡得很舒坦,一觉醒来老天大亮,却不见二伯父。我穿好被热炕烙热的衣服,感觉身里身外都是暖和的。我断定他老人家在牲畜圈里守着大黑马。我到牲畜圈找他时,果不其然,他正在给大黑马梳理鬃毛,并用大拇指给我示意大黑马病情好多了,他得意且困倦的神情从脸面上、从神态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通过这件事,在我童年的思绪中,着实让我领略了二伯父降服烈马的“绝招”,使我找到了社员寻找二伯父降服烈马“绝招”的最佳答案。当时,在我幼小心灵中形成了“不管是高级动物还是低级动物,只要你对他(它)好,他(它)一定会对你好”的情感定式。 二伯父在生产劳动中,吃苦耐劳,啥活都干,使他成为农业生产的行家里手,成为生产队不可多得的“老农”。他不仅是优秀的饲养员,还是夏收和麦场上的“健儿郎”,青壮年时,夏收他一天能割三亩左右的麦子,还能一口气将几百件“麦件件”摞成大麦垛,社员都称赞他是个大能人。每年生产队、大队总结“夏收活动”时,二伯父百分之百能领到脸盆、暖瓶和铁锨头等一等奖品。麦场扬场既是力气活又是技术活,虽然看起来只要把麦子端起扬向空中,就能使麦粒和麦皮瞬间分离。如果把控不好风力和风向,把持不好木锨角度和麦堆行间,就不会很快地扬出干净的麦粒来,要么麦粒和麦皮一起随风飞溅,要么麦粒和麦皮垂直落下。二伯父扬场并不刻意讲究风力大小,只要有一点微风他都能扬出干净的麦子,这也是他的“绝活”。我多次蹲在场边仔细观察,发现二伯父扬场轻松自如,毫不费力,而且动作连贯,很有节奏。他将手持的木锨扬到一定高度时,猛然折出锨口角度,麦粒和麦皮立即自然分离,落到麦堆上的麦粒十分干净,这大概就是变换锨口角度巧取风力的缘故吧。我发现并告诉他这个“诀窍”时,他高兴得合不拢嘴,连忙点头称对。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村实行包产到户,我家收割的麦子扬场和掠扫麦衣子,二伯父和我的母亲当属是主劳力,奶奶也偶尔掠麦衣子。我发现二伯父做任何事都是很用心的,勤动手,勤动脑,干啥啥都会。他是一位不会说话的灵巧人,聪明人,这是他热爱生活、追求完美的必然结果。 二伯父勤俭持家,自食其力,维持生计。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二伯父虽然命运不佳,聋哑终生,但他懂得勤俭持家的道理,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勤俭持家这一优良传统。他不怨天尤人,与命运抗争,不拖累别人,一生辛劳,能节衣缩食,自食其力,而且成为我家的主要劳动力。二伯父虽是地道的庄稼人,但在他艰难的人生轨迹中,无不折射出他对勤俭持家地深邃认知和自食其力地一次次尝试。早前,二伯父春夏秋冬的衣服都是他自己手工缝制的,尽管针脚大小不一,不是前襟长就是后襟短,不是宽大就是紧身,但他穿得干净,毫不邋遢。他做的布鞋虽然粗糙,但非常结实耐穿。后来,他购买了缝纫机缝制衣服,尽管缝制的衣袖和肩部连接处不平整,但在我看来,二伯父能用他的“巧手”把旧衣拆成布片,又裁剪后缝制成成衣穿到身上已不简单了。他还会做多种花样的饭菜,在生活上真正达到“自食其力”的状态了。随着光景不断好转,他偶尔还在商店买件的确良衬衫和涤卡裤子,这些机器缝制的衣服使他穿起来显得身板周正大方多了。二伯父还会织毛衣、毛裤和袜子,毛线是他用羊毛捻成的,纯羊毛颜色,看起来难看土气,可穿上很暖和。记得二伯父还给我织过一双羊毛袜子,一个冬天过去我都舍不得脱掉,因为羊毛制品确实很能御寒,这年我的脚没有像往年一样冻得红肿。 八十年代初,自行车还是比较紧缺,二伯父用他在庆阳县建造被服厂时挣得力气钱(当时生产队选派身强力壮的劳力搞副业为集体积累资金,所得工钱生产队拿大头,个人只给百分之十左右),让我的父亲凭指标票在庆阳县百货公司购买了一辆“飞鸽牌”自行车,他欣喜若狂,经过两三天的“摸爬滚打”,就能独立在路上骑行了。有时还叫我坐在自行车前梁上去逛商店,给我和家里买些好吃的东西。有一次,他骑自行车带着我为迎面驶来的人躲路,连人带车一齐摔倒在了路旁水沟里,我俩幸好只受了点皮肉擦伤之苦。二伯父对这辆“爱车”很爱惜,总是擦拭得干干净净,修理得紧紧程程,直至伴随他去世。由于生活所迫,二伯父还学会了木工活、泥水活、编竹筐、织炕席、打炕基、盖房子、蒸馒头、炸油饼、烙锅盔、收种庄稼、种菜种瓜、养鸡喂猪等等这些熟稔的、必备的生存本领,集农家行当于一身,不亏是劳动人民的好儿子,幸福生活的创造者。 二伯父善于经营树木和蔬菜,种树不分大小,种菜不分品种,成活率高、长势好。他给我家栽种的一颗杏树,每年杏子挂满枝头,收麦子时成熟了,树上杏子红里透亮,惹人眼馋,杏肉香甜,麦客和帮忙的邻居吃了都说好。还有他在我家大门前栽种的一颗核桃树,现在已长成一棵大树了,枝繁叶茂,长势旺盛,核桃皮薄果仁油脆,大家吃了都赞不绝口。同时,二伯父种的蔬菜不仅鲜嫩而且产量高,每年一大半都送给乡里邻居,大家都夸赞他的菜好人更好。有一年中秋时节的一天下午,妻子急切的给我打电话,说她在我们居住的小区门前街道,突然发现二伯父从一辆出租车上下来,用焦急的神态给她比划着什么,让我快速回家一趟。我听说二伯父来了,十分震惊和高兴,飞快赶往回家路上。当走到距离小区20多米时,老远看见一大群人在议论着,指点着。走近一看,大家正在围着二伯父同一辆绿色出租车车主讨价还价车费问题。见此情景,我挤进人群,安抚了因生气而涨红脸的二伯父后,好言劝走围观群众,并向出租车主问清了情况。原来当日上午,二伯父用农用纤维袋子装满自己种的辣椒、萝卜、茄子、西红柿等新鲜蔬菜,准备到庆城给我送蔬菜,他乘坐从老家发往西峰的班车到达西峰后,因不会言语,别人看不懂二伯父的哑语手势,就没坐上通往庆城的直班车。无奈之下,他挡住一辆出租车,自己带路,赶往庆城县北关石油小区终点时,车主索要60元车费,二伯父嫌贵坚持只给30元而相持不下。我听明白后,就马上给车主付给了所要60元车费,并道谢车主后领着二伯父回到了家中。我和妻子实在叹服一位聋哑亲人能从老远的乡下赶到陌生城里的本领。我向他竖起大拇指夸赞他时,二伯父的眼神里露出了他终于把自己亲手种的新鲜蔬菜送到我家的喜悦之情。这件事,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心里,久久不能释怀。一袋子蔬菜价值不过20元,可60元的车费远远小于他老人家对我和我一家人的无限深情,这片心意,永远是用金钱买不到的,饱含着他老人家的艰辛和对侄儿的无比厚爱。他在我家住了一个多月后,因牵挂他种的玉米、高粱等农作物,再也婉留不住,我只好亲自把他送回了老家。 二伯父为人慷慨厚道,热心施舍,慈善为怀。尽管二伯父是从苦日子、紧日子煎熬中走过来的,但在爷爷、奶奶勤劳、博爱、慈善美德耳闻目染和管教有方的家风影响熏陶下,二伯父也形成了他厚道做人、慷慨做事、热心助人、乐善好施的优良品质。他会做好多农活,乐意助人,乡邻右社请他帮忙时,他总会毫无想法立即去做。若是给家境较好的家庭干活,他只收取一半工钱,若遇到家境贫寒的人家,他绝不收一分一毛,只当是做自家活儿。他给人干活也不讲条件,一不要香烟侍候,二不要茶水品尝,三不要好饭肉菜招待,只要一口白开水和一碗粗茶淡饭就足够了。大家公认他做活很巧道、人实诚、不惜力,因此一年四季他都是“抢手人”,无论谁家都愿意让他帮忙干活。一年下来,二伯父一大半的时间干百家活、吃百家饭,久而久之,村民都有了离不开他的感觉。如果几天不见他的影子,大家都在相互询问,直到知道他的去处而作罢。 二伯父向来很欣赏读书人,看重公家人和有本事的人。他虽然未上过学,但懂得文化对人一生的重要作用。记得我上小学一年级时,常把课本和作业本卷成卷卷装在书包里,书写也歪歪扭扭,字体大小不等,还老出格子,而且经常丢失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因此,每当我写作业时,他就坐在我身旁,让我身体坐直坐正,一边帮我整理书包,有时还略带不高兴的脸色,拿起被我卷成卷卷的书本让我看,指责我要象爱护衣服一样爱护书本,耐心地一本一本捋顺,用砖头把书本压平整。还要求我一笔一划把字写工整、写大方,不允许笔画出格子,并翻开课本的页码让我照着学写字。在他的督促下,我逐渐克服了这些毛病。一次考试中,我拿回考了98分的语文考卷给他看时,他一边高兴地抚摸着我的头发,一边竖起大拇指夸赞我,还特意买了一支“英雄牌”红色钢笔奖励我。他发现我读书不出声的毛病后,立即纠正让我张大嘴巴大声朗读,并一段一段抄写课文,增加记忆力。二伯父指教的学习方法和基本常识让我终生受益。二伯父没上过学,还关心指导我的学习,他也是我的启蒙老师和良师益友。二伯父很看重有工作的公家人,认为这些人有文化、有本事、坐小车、领工资、穿黑皮鞋……。他经常以我在油田工作的父亲为例教导我,让我长大后像父亲一样成为公家人,不要做像他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民。七十年代后期,我父亲每次坐军绿色北京吉普车回家时,他都会好奇的把吉普车前后、里外打量一番,这儿摸摸,哪儿敲敲,认为这玩艺太神奇了,竟然不用人推,在路上能往前跑,能朝后退,还能拐弯,还能停下来。就连当时的我也觉得十分奇怪。还有一次,一位在兰州当兵的堂哥回家探亲,给二伯父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回家后,他给我比划堂哥头戴红五角星军帽、身穿四个口袋军服、脚穿铮铮发亮皮鞋的威武样子,这使我理解了他对解放军的敬慕感和由于聋哑不能当兵的失落感。 二伯父会看世貌,懂世情,崇尚物美,善于琢磨,愿望率真。一九九五年八月一天,父亲在庆阳县城一个颇有规模、工艺上乘的棺材店为奶奶定制了一口上等的柏木棺材,无论棺木厚度、棺材体积,还是棺体外壁刻画等方面均超常制作。做成以后,我雇佣客货两用车将棺材及时拉回老家,以防奶奶仙逝后用。回家后,我和二伯父将棺木停放在奶奶住的上房内,二伯父东摸摸、西看看,连连称赞。我看到他对这样的好棺材的期望和对自身身世的自卑,我当面向二伯父作了承诺,你老人家去世后我照样给你也买这样的柏木棺材,你放心!二伯父顿时从窘迫的脸色中转变过来,高兴地连连点头。我心里暗下决心,哪怕借钱也要完成二伯父这个心愿。返回庆城途中,我心情差到极点,二伯父的期望、自卑、窘迫神态一直萦绕在心头。 一九九八年农历正月二十日,拥有五世同堂的奶奶因病不幸仙逝,享年85岁。奶奶为人处世实诚厚道,热情大方,真是贤惠淑良,德高望重,四邻八社无不称道。一九九二年古历三月十三日,奶奶耋寿八旬时,作为主礼宾的八年大队张中京老先生用六十句话、二百四十字给予了奶奶一生恰如其分的定论。我的家庭由弱到强,奶奶成为我家族最大的中流砥柱,堪称伟大的母亲、真正的巾帼英雄。奶奶仙逝丧葬时,她身着父亲十多年前准备好的绸缎面料、单棉共七件寿衣。当入殓奶奶遗体时,守孝的二伯父细心地抚摸着绸缎寿衣,不时地向我赞叹奶奶寿衣的样式和质地。我为了消除他失落的心理,立即当着家人的面,向他作出了第二个承诺,家人当众点赞我是一位有情有义的人,其实我早就有给二伯父置办绸缎面料、单棉七件寿衣的心理准备。工匠用砖箍奶奶墓穴时,我和二伯父到墓地为匠人送饭,看到箍成的墓穴,二伯父对匠人精细的手艺和砖混结构的洞穴,伸出大拇指连连称好,并向我示意他去世后也要砖箍墓。那时,农村人砖箍墓还很少见。我向他毫无顾虑地应承下来,义无反顾地满足他的愿望。 二零零三年腊月二十日,二伯父因病不幸去世,享年67岁。二伯父的突然去世,让我始料不及,但对他的后事,我早有一些考虑。当日傍晚时分,家人急匆匆电话告知我二伯父去世的消息,我立即从朋友的宴席上退了出来,顿觉天昏地暗,悲痛和泪水同在,遗憾和惋惜并存。因为我最近给二伯父应承的一件事还没有兑现。两周前,我从西安出差路过回老家看望二伯父,并告诉他:“腊月二十八日,我接你到西安过年。”当时二伯父扳着指头在算剩余的日子,急切等待我接他的消息。返回途中,我的同事陈卫一路念叨我二伯父独自一人的苦日子,敬慕二伯父艰难的生存本领。我的这位同事后来成为我的妹妹赵娟娟的公公。二伯父去世后,他清明时节给外婆烧纸时,总会给二伯父烧些纸钱深表怀念。未能接二伯父到西安过年,成了我再也无法实现的人生遗憾。二伯父去世当晚,受父亲之托,我先打前站,深夜回二伯父的家。临走时,妻子深知我和二伯父的感情深厚,再三叮嘱一定要处理好他老人家的后事,好让二伯父入土为安。于是,我带了钱直奔老家途中。回家路上,我的视线被难以控制的泪水模糊着,心情也被难以承受的现实替代着,我想象着二伯父一个人在忍受病痛时艰难挣扎的情景,最终没有跨过病魔的残酷折磨而倒了下去,走完了他艰难不易的六十七年人生风雨历程。 到达西峰后,我直奔庆阳市人民医院路西棺材寿衣店,订制了上等的柏木棺材,置办了上好的七件绸缎寿衣,赶回老家后,只见二伯父被停放在地面的门板上,三伯父和几个兄弟围坐在燃烧的树墩旁取暖等我回来。见到躺在门板上的二伯父,我一下子不由自主地跪倒在他老人家头前,失声痛哭,发泄我极度痛楚。我们兄弟几人在三伯父的指导下,为二伯父穿上了寿衣,盖上了拈脸纸。随后,我向三伯父和几个兄弟说明了父亲和我对料理二伯父后事的具体想法。当晚,我们兄弟几人便责任到人,分头行动,谁请阴阳和诵经先生,谁请乐师,谁请厨师,谁请代劳邻居,谁联系订制纸活,一切的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忙碌到凌晨三点,我静下心来给二伯父修剪了手脚指甲,理了花白稀疏的头发,剃刮了已有些日子没有打理的胡子,精心地清洗了二伯父被岁月刻画在他脸上皱痕内的灰尘,我仔细打量了他老人家镇定自若的神态,好似因劳累过度而自然睡着一样。之后,我和海珍弟跪在二伯父灵前守孝,并坚持续上香炷。凌晨五点,我俩实在困倦了,便在二伯父平常住的土炕上和衣而睡,浑浑噩噩直至天亮。 二伯父终身未娶,无儿无女。按照当地风俗习惯和二伯父留给众邻亲友的好口碑,应当确定继子、继女圆满他的人生经历,告慰他的在天英灵。在确定弟弟海斌为继子后,父亲和三伯父召集大伯父长子海清大哥、长女巧能大姐、次子海涛二哥,共同商定继女这件事。巧能大姐说:“都是我们的大,不管确定我们姊妹谁都能成,不就是前炕挪到后炕吗?”最后初定继女为月英二姐。父亲在接月英二姐来家途中,提及为二伯父确定继女一事,月英二姐表示如果确定她,她也愿意作为继女尽孝。随后,大姑姑为月英二姐缝制了女儿孝鞋,父亲带着穿着孝衣和女儿孝鞋的月英二姐,跪在二伯父灵柩前,当着众多孝子和乡邻亲友的面,向二伯父的英灵告知:“这是你的女儿月英给你点纸了,你在世艰难,临走有儿有女遂了你的心愿。”二伯父虽然劳苦一生,但留给大家的是更多的点赞和满满的惦念,而且临走有儿有女,继承他的脉根夙愿,可以说活得滋润圆满,走得幸福悦意。 三天后的一大早,在家人兄弟、乡邻亲友、众位亲戚、阴阳先生、诵经师和乐师等共同努力下,二伯父的遗体在砖箍的墓穴内安然下葬了,这是他的故土——胡同赵大队庄子生产队长畛地西头,亥山巳方向,了却了他老人家入土为安的心愿,也了却了我为二伯父承诺柏木棺材、砖箍墓、七件寿衣的心愿。由于时近年关,加之天寒地冻,我决定在二伯父仙逝三周纪念日举行立碑和家祭仪式。 三年时间一晃而过。二零零六年古十一月二十日,我和弟弟及家人商议后,在父亲、三伯父及家人的精心指导下,提前一个月为二伯父举行了三周禫祀纪念活动。我提前一个月订制了石碑,自己拟写好碑文后,专程看望和拜访了陈户乡八年大队张中京老先生(按门户辈分,我称呼他为舅爷),请他审定,他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碑文为十句话,加上标题,共计84个字,表述了我和弟弟给二伯父立碑的初衷。具体内容为:
劳苦功高 生存意识强烈执着 接受事物快捷通达 为人处事随和谦让 吐故纳新虚怀若谷 行为作风俭朴纯厚 险难临前果毅刚强 南下长安北进凤城 扶危济困德高望重 儿孙满堂含笑乐意 幸福遂意快乐一生
简述追忆二伯父生平,寄托哀思,并激励晚辈意志。晚辈当正直做人,勤俭持家,各务其业,向善为良,以告慰二伯父之英灵,实现二伯父之夙愿。 凭心而论,二伯父作为这个世间数以万计的“特殊人群”中的一分子,在对待平凡生活和处世处事处人的态度中,能用善良、朴实、勤劳、节俭的操行面对生活,能用坚韧、刚毅、固执的勇气挑战生活,我认为他是一个社会阅历丰富、饱经世间沧桑、感悟人间烟火的健康人,和那些好逸恶劳、不学无术、游手好闲、缺乏责任、见利忘义的健康人形成鲜明对比。二伯父是有价值的人生。 二伯父只是我们身边一个最普通的庄稼人,从我幼儿在家玩耍到踏进校门,直至走向社会,他和我接触的最多。从我对他为人处世的点点滴滴的积累,都会促使我对他更深更细更进一步地理性认识和感性品味。他好似一本厚重的教科书,指导我们后辈怎样去做一个对社会、对家庭有责任、有担当的有用之人。 我用心记述的这些故事,是我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不能忘却的真实故事。正如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片尾曲《故事就是故事》中唱得那样:“什么是傻,什么是精,什么是理,什么是情,留下多少好故事讲给后人听……”。我用浅显的笔墨记录了这些我亲身经历和感悟的故事,是我真心怀念我敬爱的二伯父的肺腑之言。尽管词不达意,语言匮乏,但二伯父留给我的影响力和崇敬之情,促使我一股脑儿地把我所见证的关于二伯父的故事和我与二伯父之间的故事极不完整地记录了下来,让熟悉他的人更加熟悉他,让不熟悉他的人进一步认识他,走近他和怀念他。 他是一位残疾人,但他身残志不残,自食其力,默默无闻,没有给家人、给社会造成任何负担,他是所有残疾人学习的榜样。 他是一位农民,一位忠诚勤劳的农民,他学会了很多的农业手艺,创造了很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他是一个对家庭和社会很有用的人,是所有劳动者学习的榜样。 他把一切奉献给了亲人、亲友和家乡,难道人们能够忘记他吗? 特此为记。 侄子:赵海鸿 丁酉年中秋落笔于西峰 大 音 希 声
初冬时节,我利用晚上时间,仔细阅读了哥哥精心编写整理的《我的二伯父》纪念册修改稿,倍感亲切,深受感动,字里行间深情地流露着我们兄弟俩对二伯父情真意切的情感表述。二伯父去世已近十五个年头,但在我的记忆里,似乎昨天他还憨笑着站在我的面前,挥舞着他那长满老茧的双手,关切地盘问着我的工作和生活情况,用质朴的面部表情和丰富的肢体语言,悉心教导我今后如何干好工作和面对生活。这些虽然是一种遥望之情,但无不促使着我对二伯父生平点点滴滴的强烈追忆。记得十一年前中秋的一个夜晚,在陕北定边出差的我,忽然想起了久久怀念的二伯父,于是就将怀念之情注入笔端,用心书写了一篇四千多字的祭文,表达我对二伯父的思念之情。近期,哥哥阅读了我写的这篇怀念文章后,拍案叫好,格外高兴,叮嘱我继续完善所记录的情节,并认为尊贵的读者能够倾听到我们兄弟俩的共同心声,这本纪念册就更加完美了。 二伯父的一生是在寂寞、孤苦中度过的,无妻无子,身单影孤。八岁遭遇一场恶疾后,再也没有享受过语言的乐趣,便被疾病和穷苦永远夺走了说话的权利,和人的交流,仅靠简单的手语来比划。身体的残疾,使他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交往,无法向别人倾诉自己的无奈、落寞,也无法分享别人的喜悦和激昂。在无声无息的岁月里,他只能用眼神和双手感知世界,投放友爱,演绎他存在的精彩;只能用他质朴的心灵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和悲欢离合。我想,用“大音希声”这个成语来形容二伯父的无声世界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年轻时的二伯父高大魁梧,艺高胆大。尽管他耳不聪、声不宏,可挥手投足之间,别人望尘莫及的事他都能轻松应对。生产队有两匹黑红色的烈马,性情暴躁,力大无比,三个壮年汉子都难以降服住来耕地和拉辕,可二伯父一出手,人未到,威先至,鞭未扬,令已发。他一人拉着两匹烈马,一个下午就能耕完三亩旱地,一时间被庄户里传为佳话。好几年,我一直在同伴中炫耀着二伯父的壮举,遇到有人欺负我时,我会歪着头十分硬气的放话:“哑巴是我大大,你们不要张狂了”。那时的骄傲和荣耀,现在依然根植在我的内心深处,每每遇到困境时,我总能想起二伯父赶着两匹大烈马,紧绷着古铜色的脸颊,圆瞪着犀利的眼神,高挥着鞭子,迎着朝阳驰骋在田野里的模样。顿时,我也变得豪迈起来。 二伯父是一位典型的北方农民,他熟练掌握着北方农民应该掌握的和土地有关的所有耕种技术。但时常让我疑惑的是,很多正常人都无法掌握的技术,他却十分精通,他会织毛衣、手套和袜子。会用竹条、树枝编制装粮食的囤子、装柴火的笼筐等各种容器;会用芦苇皮编制炕席和蒸馍用的锅笼;会用手工和缝纫机缝制衣服,而且相当精致。最让我难以理解的是,他一天校门未进,竟然会写上百十个汉字,亲戚、邻居以及和他生活有关的人,他都能书写上名字。最让他得意的是,他给自己起了官名叫赵立甲,而且还镌刻在自家的门框和木质罐盖上,告知并让人们记住他的名字。 二伯父尽管不能用语言和人交流,但这并不防碍他对所有乡邻亲友的一片热心,谁家有事只要招呼他一声,他一定会丢下自己的事去帮助别人。常常帮了别人,误了自己。记得有一年腊月,邻居家一个小孩儿不慎掉进水窖里,围了一圈儿人,但没人敢下窖营救,二伯父在关键时候出现了,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毅然决然地脱掉了棉衣,拉着绳子迅速下到窖里,把小孩儿救了上来,可在大伙儿散去的时候,他因受凉严重感冒差点要了自己的性命。我惊叹二伯父的坚强毅力和无私献身精神,更折服他的超人勇气。亲善的乡邻们都记着他的好处,逢年过节,总有乡邻请他到家里坐坐,一碗肥膘大肉,一瓶60度的烧酒,让他时常红光满面,手舞足蹈的向大家显示他存在的价值。 二伯父有五个侄子,我年龄最小,他最宠爱我和哥哥两人。每到冬天,我们一帮小孩儿都喜欢到他的房间里玩,只要不损坏他的器物,无论多么的吵闹和折腾,他不但能容忍,反而感到很高兴。他也常常和我们一起,做着各种无规则的游戏。二伯父最喜欢的游戏是将我们一帮侄子的名字写成一行,每次我们都围在他的身边,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他的笔头,他一本正经地绷着脸,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儿看看那个,然后才很慎重的在每个名字后面落笔:“海珍100、海涛100……”。每次在我和哥哥的名字后面,“0”是无限的,纸的空间有多大,“0”的延续就有多长。那时我们还都小,每次都抢着争着数自己名字后面的“0”数,多的欢喜雀跃,少的略有不快,但很快又投入到吵闹之中。现在想起来,我才真正理解了他的寓意,二伯父虽然不会用语言来表达爱意,但会用书写“0”的个数多少的方式,表达他对侄儿的喜欢程度。 我十岁那年秋天,二伯父搬到距我家较远的大伯父麦场上闲置的一间房子里居住,我们不能天天见面,每隔一段时间,我都要去他那儿一趟,一半是真想他了,一半是我嘴馋了,我知道他会藏着好吃的东西等着哥哥和我。一个苹果,或是几个核桃,几个红枣儿,在现今的孩子眼里微不足道,但在那个物质比较匮乏的年月,已是相当美味的食品了。每次或多或少都能如愿。最让我时常惦念的是他为我做的搓搓面,雪白雪白的,像筷子粗细,并将从麦地里挖回的野小蒜、“麦辣辣”菜剁成小片,再撒点辣椒面,用烧热的清油一泼,白里泛着红绿。那品相和味道,真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每次想起来都流口水。几十年过去了,我品尝过天南海北的美味佳肴,可和二伯父的油泼手搓面相比,那些大菜佳肴,相形见绌,同具有家乡风味的饭菜相比就逊色多了。现在想起来,那几个水果,那一碗手搓面,其实是他精心为我设下的“诱饵”,在他寂寞、冷清的生活里,我的出现点燃了他对生活的向往,消除了他的孤独和寂寞。后来,随着生活条件的好转,父亲从建材市场买回了盖房用的钢梁,二伯父亲自捶制了上万块土坯,购买了青砖和瓦片,在乡邻的帮助下,修建了三间砖混房屋,箍了三间箍窑,盖了大门楼子,围了院墙,终于有了自己宽敞舒适的家园。 1991年9月,我考取了省城兰州一所大学,每半年才能见他一面,每次放假回来,他每天总要来我家和我待上好几个小时,满脸洋溢着幸福和满足,微笑着看着我或帮我做这做那,有时夜里十一点还舍不得离开。我也经常到他家去,一待就是一整天,他给我做很多好吃的,我觉得十分惬意。我有时陪他外出干农活时,每遇到熟人,他总要夸张的挥动着双臂,漫天指划着介绍我,他在很远很远的省城上大学,来回都要坐火车和汽车,火车要穿越很长的山洞,汽车要在宽阔的柏油路上跑好长时间等等。还说我坐在很高很高的楼上读书,楼里面有电灯、电话、空调、暖气、自来水等等,必须昂起头才能看到我。他因为我的存在而自豪着、幸福着、快乐着。每次我要上学离开时,他满脸落魄,精心帮我整理衣物,而且非要送我到很远的乘车点,临了总要塞给我一些零用钱,叮嘱我买些吃的东西,还比划着让我要把脸吃得像脸盆一般大。 1995年7月,我毕业分配到位于县城的油田机关工作,间隔几周才能回家看望二伯父一趟。我发现他苍老了许多,头发和胡须花白了不少,腰背也明显弯曲了许多,但依然精神焕发。单位给我发了一件很时髦的浅灰色风衣,我赶紧送回去给二伯父,那天下午他穿着风衣,走村串户,逢人便让摸摸风衣质地,末了总要翘起大母指炫耀这是好东西。在别人羡慕的目光里,他满脸得意。天黑回家之后,他却脱下了风衣,态度十分强硬的披在我身上,比划着对我讲,这衣服,只有你穿着合适。我执扭不过,只好穿上,他像小孩儿一样,咧着嘴,裸露着七零八落的牙齿,围着我东拉拉,西扯扯。那情景,至今依然很清晰的滞留在我的脑海里。 两年后,我离开县城,随着单位整体搬迁到了西安市。忙碌、紧张的工作和生活,让我无暇经常回几百公里之外的老家看望二伯父。在电话中我也无法和他交流,只能通过哥哥及其他亲人了解他的情况。2000年我结婚时,将他接到西安,当时我尚未买房,暂时租住在郊区一间农房里。办完婚事的第三天,他便跟着老家的亲人极其遗憾地离开了西安市。我知道他爱热闹,爱看城里的灯,爱看城里的楼。但当时的居住条件和微薄的收入我不能使他如愿以偿。我想还有机会,等我生活转好,有了自己的房子,一定接他到西安安度晚年。 2003年,哥哥将他接到县城,一住就是大半年。当年十一月中旬,我回老家县城出差,在哥哥家陪他吃了顿饭,并且破例和他喝了半瓶白酒。他饭量已明显减少,由于肠胃不好,肉食已很少吃了。他不停的向我碗里拣肉。同时一再向我交待,一定要多吃饭,才能长得更高更壮。看着他佝偻的腰身,花白的胡须,稀疏的牙齿,满脸纵横交织的皱纹,我倍觉伤感。晚饭后离开县城时,天气已很冷,二伯父和我的母亲、哥哥送我到城边。二伯父看我穿着单薄,非要将哥哥给他买的大衣送给我。看着他固执、真诚、苍老的脸,我的心里一阵阵酸楚。我心情极为沉重地离开了老家县城。没想到这竟然成了我和二伯父的最后一次见面,也是我最后一次享受他的宠爱,享受他的关切。再见到他时,他已躺在冰冷的门板上,满身冰凉,没了关切的眼神,没了憨厚的笑脸。 听哥哥讲,当年农历腊月初三,他异常固执地要回老家打理家务,哥哥带上清油、面粉、大米和一竹筐柑橘,便送他回到农村老家。哥哥走时,一再交代他,腊月二十八将回来接他一块到西安过年。哥哥安顿好二伯父离开时,二伯父一直将哥哥送到公路边,就在哥哥拉开车门上车的一瞬间,发现二伯父流泪了,哥哥异常地惊奇。几十年来,从未见过二伯父流过一滴泪水。在返回县城的途中,哥哥特意打电话给我,给我讲了二伯父流泪的事,我也惊诧不已,但想到要和他老人家一块过年,也就再未多想,总觉得不可思议。 腊月二十日晚上九点多钟,我和妻子开车拉着在西安儿童医院打完点滴的儿子返回途中,手机突然响了起来,哥哥在电话里泣不成声地告诉我二伯父去世的消息,顿时我泪如雨下,一整夜我都在极度伤痛中熬到天亮,带了钱快速赶回老家一块处理二伯父后事。 二伯父的身体静静地平躺在自家厨屋内用木长凳支起的门板上,满身冰凉,但却满脸安详。听家人说是一场急病夺走了二伯父的生命。我和哥哥在父亲、三伯父及族人的精心指导下,按照二伯父的生前遗愿买了农村最好的寿衣,最好的棺材,最好的纸活,极为隆重地殡葬了二伯父,让他舒心地走了……。 按照北方农村的乡俗,在二伯父去世后,必须有一个侄子和侄女,以儿子、女儿的身份继承他的香火,延续他的脉根。我被家族确定为他的继子,月英姐被确定为他的继女,我俩都毅然愉快地答应了这个决定,更完美地完成了二伯父的心愿。但这一切都晚了,我只有儿子之名,却未行儿子之孝,二伯父你在天国怨我吗? 二伯父的去世对我震动非常大,很长时间,我都沉浸在无尽地痛苦中不能自拔。我哀伤二伯父来也孤独、去也孤独的一生,我不知道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在空空如也的黑暗箍窑里,是怎样与病魔抗争后最终无助地闭上他那双孤独的眼睛的。我坚信,当时他一定用尽了生命的心力,急切地呼唤着我和哥哥的名字,最终在极度地失落中寂寞的临空而去。 二伯父,在天堂里上帝一定会还给你一副最响亮的嗓子和能听天籁之音的耳朵。此时此刻,我已听到了你对我的安慰和关切,你能听到我的心灵之音对你的声声呼唤吗? 安息吧,先严大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从你的举手投足中我已聆听到了你的谆谆教诲。放心吧,你的儿孙们一定会像你一样勤劳、质朴、勇敢,永远承载着我们良好的家风和你留给我们万古长存的、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用心爱着身边所有爱我的人。 是为念。
继子:赵海斌 写于2006年中秋修改于丁酉初冬 编 后 语:
“哀风兴感,行云徘徊;游鱼失浪,归鸟忘栖。”这是古人在颂扬逝者同亲人离别时所描述的伤悲情境,不由得勾起我与二伯父之间难以忘却的往事的追远之情,时刻触动着我内心最温顺的那一抹感动。 闲暇之余,我用文字和图片的形式,祭奠内心挚爱的二伯父,讲述我与二伯父之间经历的深情故事。二伯父平凡的一生,折射出无数生息在董志黄土高原上的劳动人民勤劳吃苦、憨厚淳朴、有德有操、克己恭人、抱朴守拙的高贵品质。二伯父劳苦功高、关爱后辈之恩,使我今生难忘。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我深深地觉得,他这辈子与命运抗争的坚韧精神是我们家族的传家宝,我们后辈将永远继承发扬他的孝心、忠义和善德。 还记得我同二伯父在一起的时候,最喜欢他用肢体语言和我们相互交流的眼神,那种悦意和期望总是能激起我们心灵深处的波澜,使我及弟妹们在这种激励中茁壮成长! 还记得二伯父去世后的脸上呈现出无比淡定、无比从容、无比平静的神态,好似一泓又深邃又安谧的池水。他并非小睡,而是长眠于他无限热爱的董志原这块肥沃的厚土上,永远地告别了我们。他是黄土地的儿子,是劳动人民的子女,他走了,他走得如此坦然,回归了黄土大地母亲的怀抱,这使我怅然若失的心里,才又慢慢地平静了下来。 人生苦短,人生也苦于累,总有太多的欲望和奢求,以至于这些欲望和奢求,驱使着人们不停地奔波劳作,甚至不择手段。钱财使人浮躁,权位使人堕志,贪欲使人身陷绝地。其实,相当多的人世中的钱财、权势和心魔,比起二伯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吃得可口,睡得甜香”的传统的人生轨迹来,那确实是复杂得多,但未比二伯父的结局好得多。 我同我的尊师、董志中学高级教师董世平交往中,多次提到我同二伯父之间的感人故事和特殊情感,董老师教导并建议我用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将这些珍贵的故事和真实地情感记录下来,以表哀思,以昭后人。于是,我在工作之余抽出时间,于今年中秋时节完稿,回忆编写了这本纪念小册子。我的拙笔成稿后,得到了董老师的耐心指导和极力帮助。他作为一名优秀的退休教师,退而不休,老有作为,情注故里,永远保持着人民教师心怀大众、传道解惑、为人师表的优秀品质。继去年编著出版了《杏坛心语》之后,他又不辞辛苦,于今年四月发起并组织了“乡村大舞台 有梦你就来”的集秦腔、歌舞于一体的自乐班,汇聚民间优秀艺人,在董志街道每周一、三、五进行演出活动,观众成百上千,场面异常活跃,展示了文艺活动给社会、给老百姓带来的正能量,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我由衷地钦佩他热爱人民、根植人民、造福人民的这种无私情怀。董老师在接到我的文稿后,从结构布局、语言推理和表达手法上都给予精心地指导,字斟句酌,接地气,展民风,体现了他从教40多年历练所积淀形成的严谨深厚的文风和文字功底。 我的父亲参军前曾做过村学的临时教员,四年军营经历熔炼了他坚毅果断、严谨严格的作风。转业油田后,先后从事行政和党务管理工作,历练并养成了凡事讲求实际效果、凡事细心入微、凡事注重细节的风范。由于爷爷不幸早逝,父亲参军和转业后,随即就扛起了建设家庭的重任,成为家庭坚不可摧地顶梁柱。在奶奶的悉心教化下,同母亲一起辛勤努力,建造了令我们兄妹深感骄傲的幸福家庭。特别是在我们晚辈成长、上学、就业和小家建设上,奶奶和父母双亲都付出了巨大心血,我们做晚辈的感激之情难以言表,只有努力工作和孝敬为先,才能回报养育之恩。他通读了这本小册子,十分专注我所记录的每一个故事情节,提出了可贵的指导意见,让我受益匪浅。我的母亲是一位农村妇女,上过村办夜校扫盲班,当过生产队副队长,虽识字不多,但深谙民情世故,回忆了不少有关二伯父对我及弟妹小时候的疼爱情景,给我提供了不少很有意义和价值的鲜活素材,让我更多地、更深刻地了解了一些二伯父的感人故事和他艰难的人生经历。 我的弟弟海斌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油田后勤单位工作,通过勤勉敬业,已在科级岗位履职多年。妹妹娟娟石油中专毕业后,招工到油田采油单位工作,积极参加自学考试,取得了大学本科学历,在单位从事采油、食堂管理和工青妇工作,成为岗位骨干。他们两人对我整理纪念二伯父的小册子这件事非常赞同,在接到成稿后的这本小册子后,他俩一口气通读了全文,读后深有感触,都动情地说,记录的这些看似平凡的故事,却真实地还原了二伯父极不平凡的一生。我们和二伯父之间也有着类似的感人故事和深厚感情。虽然二伯父这辈子孤身一人、哑然一世,但留给我们的是一种用金钱都买不到的精神财富,他老人家宽厚无私的胸怀、与世无争的姿态和疼爱晚辈的情怀将永远定格在我们所有亲人的心中,我们今生今世难以忘怀。这本小册子也算了却了我们兄妹的共同念想。 我的妻子从小生长在石油大家庭,深受父母双亲坦荡处事、正直为人、慈善为怀的高尚品质的耳闻目染。二伯父在世时,她经常念叨二伯父的起居生活,挂念二伯父的日月过活,我每次回老家看望二伯父时,她就提前为我准备好给二伯父的可口食品和生活用品。特别是我将二伯父接到城里同我们生活期间,她能单独用手语同二伯父交流,相处地很融洽,不仅尽到了侄媳赡养老人的责任,也替我向二伯父尽了很多孝心。 我的女儿圆圆出生后,二伯父喜上眉梢,给予了细心入微地照料。比如什么时候喂奶,什么样的天气穿什么样衣服以及如何发现头痛脑热等等,他都关心地无微不至,非常周到。圆圆学走路那会儿,二伯父特别上心,从早到晚,他用一根布带子在圆圆身上打了一个交叉结头后,拽着结头慢慢扶着她学着走路,从而使她迈开了人生的第一步。一天上午,他惊奇而喜悦地告诉我们,圆圆已经能够独自走路了!在这之后,每当圆圆步履不稳、姗姗走动时,他依然蹲在地上,双手作出环抱姿势,紧紧跟在圆圆旁边寸步不离,唯恐跌倒摔伤,我们看在眼里,乐在心里,记在心头,真正体会到了二伯父对孙女是如此的关爱!时至现在,已上高中三年级的圆圆多次询问小册子编写情况,特意让我在小册子中也要表达她对二祖父深深的感恩之情。 纸短情长,笔拙意远。十分才思,难尽二伯父滴水之恩;万千哀思,难报二伯父关爱之情。 二伯父,我们永远怀念您!
赵 海 鸿 丁酉年初冬于西峰
作 者 简 介: 赵海鸿,男,汉族,甘肃庆阳人,政工师,中共党员,大学文化,一级高级警长,现供职于庆阳市公安局长庆分局。先后有百余篇新闻报道、散文杂文、报告文学、工作研究、学术交流分别刊登在《人民公安报》《中国石油报》《甘肃公安报》《甘肃消防》《长庆信息与内参》等刊物;西部文学副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