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书结缘 到出版社去办事,刚认识的出版社副总很热情,从他办公室墙角放的新出的书堆里找了好几本认为我能看的书,让我带上,我忙不迭地感谢说,自己尽管没读过多少书,也没读出什么大名堂,但是确实爱书。这话虽然是一时冒出来的客套之词,更有些叶公好龙的味道,但也确实是自己的心声。
从小到大,对书,的确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喜爱。但是,小时候,家里最多的是割草的镰,挖土的镢和耕地的犁,除了钱,最缺的就是书。上学了,又一心只读“圣贤书”,对课本之外的书,既没钱买,也总以为是与学习无关的闲书,读得很少。记得最早读的一本“闲书”是《木偶奇遇记》,长大了,才知道那是一个外国人写的经典童话,记忆最深的是那个一说谎鼻子就变长的匹诺曹,和那位关心匹诺曹的天使般美丽的仙女。而当时那本书却是我从村里一位大叔那儿借来的,是大人看的。为了看到那本书,我不知往人家屋里跑了多少次,才终于如愿以偿。那时候真的年轻,经常半夜睡起来趴在炕头看书,有一次,也是从村里人家借了一本书,名字已经忘记了,只记得里面有一个故事,讲的就是那个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事,那时不知道那是历史故事,以为是天方夜谭的传说。母亲一觉醒来,看我还趴在被窝看得津津有味,还以为她睡时忘了关灯。
中学之后,课程多了,与学业无关的书皆是闲书的认识更加深化,极少看其他的书籍,刚上高中那几个学期,先先后后看了《水浒传》、《红楼梦》等经典名著,因为怀着一种不务正业的负罪感和疚愧感,所以都是囫囵吞枣地看情节,懂不了,也没时间去懂名著的深层内涵。到了毕业那会儿,下了晚自习教室、宿舍都熄了灯,爬在教职工房间亮着灯的后窗台上看书,看的也是政治、物理之类的课本,所谓的“闲书”更不敢觊觎了。上了大学,有机会读更多的书了,却阴差阳错地走错了门,在一片纠结中,一眨眼几年的时光就流走了,感觉没学到东西,书也没读多少。特别是参加了工作,偶尔写些东西,才知道古今中外的经典书籍浩如烟海,自己所知道的连沧海之一粟都达不到,愈加觉得自己浅薄和渺小。
尽管读的书不多,但是爱书之情丝毫不减,不管对自己有没有用,只要是不曾见过的书就想瞅两眼。到某个地方去,喜欢逛书店,看着那一架架摆得整整齐齐的书籍,就像看如云的美女,不买不读也觉得心情愉悦。还有街头的旧书摊,也是我常常光顾的地方,在那些旧书页里能够看到喜欢读书的人在岁月里留下的点滴痕迹,也能看到一些过去年代的生活。有一年,在旧书摊上买了几本六十七年代的《人民文学》,看着那里面的小说,不仅为那个年月人们思想的纯正而敬慕,也为那个时代小说人物高大全的形象而内心发笑。这些年,日子总是过得匆匆忙忙,难得有静下来的时候去书店逛逛,感受新书的味道和墨香,或者在旧书摊前驻足徘徊,在旧书页里寻找岁月的记忆 。幸运的是,办公室的同事都知道我的爱好,特别是分发报纸的郭老,收到外边寄赠的杂志书刊,尽可能地都送给我看,我忙不迭地感谢。有几次,别人送领导两本书,领导就给送书的人说,给王某看去吧,尽管也不是我十分喜欢或者有用的书,我依然致谢笑纳。 去年县上一些老同志编辑的地方人文读本《澄城风情》收录了我写的几篇文章后,几位老同志认识了我,知道我喜欢写点小文章,把自己写的诗集和传记也先后送我,我觉得,那比任何世俗的礼物都值得我珍惜,也使我感到很高兴。
一位名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是,我理解,这个阶梯是必须读了书才能有的。我虽然喜欢书,但是读的却不多,所以,对于书籍的这种阶梯作用,我并没有直接的感受。也许,这种作用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非博览以群之、饱读以内化之,无以感知。不管怎样,我的爱书情结是化不开了,需要努力的就是,不能只爱书,更要多读书。古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相信,与书结缘,总不会错的。 作者简介:王政,陕西华县人,大专毕业,渭南市作协会员。1995年7月在澄城县参加工作,现在澄城县县委办公室任职,工作之余写作散文、随笔、杂论等,文章散见于在《渭南日报》、《陕西日报》等报刊,2013年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万字个人散文集《浅流漫迹》。联系地址:陕西省澄城县宝塔路东段89号 邮编:715200 QQ:714259947 电话:150910391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