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李说散文】 江 南 初 录 (11-----16)

[复制链接]
查看1412 | 回复17 | 2015-4-8 13: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月下李说 于 2015-4-8 13:46 编辑

                                                                                                              十一
       上海的当代艺术,让人惊叹!
       是去了莫干山的m50艺术产业园,让我劈头盖脑地领略了一番现代艺术。这艺术是展现在一片废旧的建筑群里,建筑是旧的住宅区,又像办公区,有楼房,也有平房,有小广场,也有小巷道。看似旧屋、砖墙,却修饰如新,新里又有着陈旧的痕迹。常常在一面旧墙上,出奇地装饰着艺术味极浓的画或一个典雅的玻璃门窗,透过玻璃能看到意识流动的画面,抽象的让人吃惊,却又色彩艳丽的让人感叹起美。
       一面墙就是一张画纸,五颜六色地塗满了颜料,表现出一副美丽少女的头像,又像日本人的动漫。这里的色彩有着震撼的力量,大红大绿大白大黑,反差十分强烈。就连门外的里弄里,有半站路的光景,所有的墙面、楼面,电杆的圆柱面,全塗着色彩极强的画。在这里,我体会着艺术就是一种比较,是一种反差,在极尽完美之中突然有一处残缺,或在陈旧蛮荒之地显现一束精美的尤物,那会让人心跳,震撼。这种视角、大脑里的冲击,会让你享受到美的愉悦,你不得不叫道:太艺术了啊!我怎么就想象不出呢。
       其实,这种艺术在生活中处处皆是,只是你不曾留意,没有把它做为对比而突现在人面前,只要你有心,有一双智慧的眼好艺术的思维,你是随时随地都能被艺术所感动的。艺术左于发现,在于对美的持久追求和不断创造中。

                                                                                       十二
       走了一趟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是用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叫我在此熏陶、静悟、入道又跳脱,这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该用什么样的的话语去形容在我心灵里的那些艺术语言呢!
       当代艺术的范畴在这里不再是一种抽象的、意识流样的画面,它从声、光、影、色、感觉、视觉、听觉、心觉,全方位的让你感知艺术最原始的萌动点,到慢慢的升华、沁润、撞击成你心灵中最美艺术的震撼。这个过程,是你坐在对面墙边一张椅子上,静静地望着雪白墙上的三块小小的电影开始的,那三种影视就是三个农民的面孔,它们由远走近,近到能看清毛细孔,而后又渐渐远去,直到你的视线开始模糊。三张面孔会有不同的表情,有在眨眼,有在笑,有在动着嘴唇,随着笑容的加大,满脸的皱纹就会绽出菊花似的。
       长久地看着他们,你会有什么想法?这便是艺术产生的源渊,罗中立的油画《父亲》,不就是从一张饱经风霜的老农脸上看到了中国农民的精神和灵魂的。所以艺术源于生活,源于自然,源于人类发展的各个时期以及源于每一张人类的面孔之中,这个道理正是在这艺术馆里看到的。
       又是一个声像的屋子,其实到像一个放倒的铁盒,盒口是敞开的,能走进去七八个人,里面黑乎乎的,看不到东西,却能听到海浪的声音,时强时弱,像在拍打着金属的船。渐渐,那黑暗中有了一星亮点,越来越大,出现了一条细缝,当细缝再次扯大时,你便看到了一只手,接着两只,三只,最后是十几双高举着的手。他们在拼命地掀拉着一扇巨大的门,那门像是轮船底舱的门,是被人锁死的门,而这无数双手是被锁住的生命,船在晃动,就像快要沉没,而生命在挣扎。风浪声哗哗的响,生命却只有低沉的呻吟。这种感觉让人恐慌、担忧、惊悚和无望,渐渐,又进入一片漆黑,又听着那海浪的声音。这个片段,或许来自真实,或许来自影视,而把它放在这里,你的震撼就要大出百倍,这大出的东西,都来自生活,也许你曾见过或经历过,可它给你的冲击都不比这次的强烈,这种冲击的力量究竟是什么!是艺术。
      有一面白色的墙,挂着一长溜的又极其近似的彩色图案画,那画像在表现某种东西,可你怎么也读不懂这东西是什么!当你看到最后一副画的时候,发现了一行文字,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画是记录了画家一次咽喉感染发烧的全部过程,他把这个过程收缩在病区的范围里。画面就是一个抽象的口腔和喉咙,由正常的粉红,慢慢到了红肿再到了黑紫,发热发干。这种记录全在画家的想象中产生、发展以至于变做了色彩意识的艺术图案,让人看后怎么也抹不掉留在脑海中的记忆。
       从这里走出,你会有一种感觉,艺术离你很近,又似乎很远,艺术存在于万事万物中,但万事万物却不一定是艺术,这个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关键的环节在于发现。所有的人都能欣赏美,但不是所有人都能表现出美,这个差异也在于发现。所以发现是艺术产生的原动力,发现是需要眼力的,眼力便需要观察,善于观察则是艺术创造者高低的衡量标准。不要埋怨生活,不要埋怨艺术,艺术就在你的生活之中,在生活中的各个细小的节点上,就看你能不能发现它,表现它,创造出它。

                                                                                        十三
       在上海,最让人喜心的便是吃,这也是我不曾料想的,因为我有着已往的记忆。
       七八年前,来过上海,就想吃上一碗北方口味的面,我走过了几站路,几乎在我快要失去信心时,眼前突然一亮,看到一家面馆。满心欢喜地坐进去,看着面上了桌,却感觉有什么不对劲,那碗面就怪怪的,是面的形状怪还是汤的颜色怪,说不准。试着吃一口,入嘴,慢嚼,再品,咦!这面怎是甜的,有糖!我这胃口一下就倒。食欲全无,这面量就不大,汤没喝,人就走了,几天里不再想面。
这次仍揣着这种忧心,在街上溜达,突然就看到了一家面馆。大红的捞面两字做为一种标识悬在店前的墙面上,近时,却看到一个“和府”,就叫和府捞面。很有意思的名字,让人想到王刚,想到王刚在宰相刘罗锅中扮演的和珅。进去了,果然不错的环境,很舒适、宽敞,有着许多的隔段,一米多高的长条,上面不放花草,却摆着一长溜儿的书,真好!我坐了,等面,便去翻看那些书籍,政治、文化、经济,什么都有。我在看一部有关建筑史的论著,刚看到上海建筑的特点,一位服务生来了。大红的衣服,是中式带着盘扣的,很典雅,很中国传统的样式。
      “你没插卡吗!”她问。我奇怪!“插什么卡?”她笑了,很可爱的样子,拿起我书下压着的一张卡,插到桌上一个小插卡机里,我恍然大悟,怨不得半天没上面,是这卡没插而后厨就得不到信息,我有点不好意思,她却甜甜的一笑,退了去。
       面上的真快,插卡不过五分钟。面味真好,在西安吃过类似的,不过没有这儿的环境和品味,包括所有的餐具用品,都很考究。我环视着四周,看到古瓶,看到文化味十足的砖雕,宫廷饰品。饭后闲坐,由网上查到和府,才知这是一家品牌面,打出“主题餐厅”的旗号,让面馆与文化结合,与快餐结合,与微笑结合,让客人在其间体会到餐饮、文化和艺术氛围中的民族味道,这种味道与它们的微笑服务揉和在一起,让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赢得了回头率,在上海待过六日,我就去了三次。
      这次上海之旅,吃不犯愁且吃的很好,吃过老字号本帮菜的老正兴,吃过和府捞面,吃过新疆拉条子拌面,吃过意大利口味菜品,吃过川味锅巴饭,吃过老上海的豆浆小油条早餐。所到之处舒心、美味、优雅,令人回味。仅仅数日又浮光掠影般的感知,上海的餐饮变化令人惊喜,着实该刮目相看了。

                                                                                       十四
       江南水多,多的水都在街上流,于是就有了水镇,有了镇上明清时的建筑,有了水街里的乌篷船,更有了现代古镇的旅游,原是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生活,如今却成了人流如潮般的拥挤。都想田园,田园就变了味道。
       在乌镇,依然能看到小桥和水流,人家却不大能够辩出,只有在沿街的各种各样的商铺店面里,才能识出当地小镇的人家。这小镇就不会再有清静,连夜里的清静都被一股又一股的人潮给冲走了。
       天阴着,没有落雨,从检票口进入,便开始了乌镇的感受。看到了水,不大,水色深绿,不清透,稠稠的感觉。水面不宽,有十余米,船摇了过来,带着乌篷,船夫是个中年的汉子,着一身黑服,披着一件橘红的马甲,是件救生衣。人得排队登船,八人坐满,船便一摇一晃地往前走,转过一个弯,两岸就有了房屋,人像进到了古代,岸边是青石,往上就有着青砖,有着木板的墙,木雕的梁和阶梯式的房顶。船儿荡过一座小桥,桥是青石的,爬满着绿苔,能看到岁月留下的残迹。又临近一座小桥,船靠岸,人从水街登上了石街,这人就开始拥挤,两边全是人的叫卖声,有餐馆,也有商铺,被导游领进一座小二楼,一间一间的餐屋,摆满了桌椅,点过两道地方菜,最香的要算那份东坡肉,甜而不腻,肥而入口,吃毕下楼去,立即又被人潮卷着走。
       看了戏楼,走过矛盾故居,满脑子竟没留下任何的印象。又顺原路往回走,走的是石板,看的是商铺,记住的就是人的头,一个接着一个,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是陌生的脸。印象最深的是那处公厕。进门需排队,小解要排队,尿急了,只能自己晃腿,瞧着前面的老汉怎也尿不净,你像被诱惑了似的,尿就要往下滴。好容易松弛下来,你才看清这毛厕也是古香古色的。天冷,冷的人不敢在水边坐,往人群里挤,又挤回入口处,你在寻找乌镇的记忆,小桥是有,流水也有,人家却总是游人,独有这明清时的建筑和那深绿的流水让你记住。
       你该感叹什么!是水镇的历史呢,还是它的现在?它的历史让人赞叹,因了水,因了江南人的生活,就有了水在街上流,人在水上住的特色景观,上千年的岁月让它成为一座古镇,一个个田园诗般的乌邦托,人们向往这种生活,有小桥流水和人家,有安逸舒适幸福的日子。然而整年整月整天的外来人地拥扰,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就像安静的家整天都有客人来坐,坐着就不想走,主人会怎么想,田园般的日子又会有什么样的改变?或许,这里的人家会因旅游而发福,而成为土豪。可人一旦成为土豪,缺失的必然又是安然的田园日子,那该又会成为一种向往了。
       人类正是在这样的矛盾中走过来的,人类社会也是在这种矛盾里发展的,如何能使这种发展趋于合理,特别是像江南的古镇,这样优秀的中华遗产得到应有的保护性建设和发展,却是当代人应当考虑之事。因为人们希望看到真正的田园美景,而拥挤的水镇给人留下的美丽并不多。(接后)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5 收起 理由
新疆孟杨 + 5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月下李说 | 2015-4-8 13: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月下李说 于 2015-4-8 13:44 编辑

                                                                                               十五

       游一趟西湖,是打着伞的。
       那细雨像扯不断的丝线,从下了大巴到登上游船,都是在雨中走过的。
       几次到过西湖都是朗日,西湖的景色一览无余,看的透彻。西湖的传说,听着十分优美,这种美大于了景观,给人心里留下极美的印象。特别是夜间,走在西湖的苏堤上,沐浴着明亮的月光,眼前的湖水波光粼粼,不由得让人想起那些神话传说,想起吕洞宾在苏堤上卖汤圆,让白蛇吃了落水的汤圆后化做人形,发生了与许仙的一系列人与妖的恋情故事。人想着犹如自己也进了神话的年代里,变做了许仙似的。
       这次的西湖与往日不同,总是雾蒙蒙的,人立在游艇上,细雨纷飞,雨丝如绸,轻拂在脸面上,柔柔地软在人心里。湖水泛波,水色青灰,船在湖上走,人在雾中行,想着白蛇青蛇和许仙,你该是人和妖的缠绵故爱情,虽说法海极力的阻拦,在维护人的神权,可爱这个东西却不入神道,不分人妖,偏偏就将人妖恋在了一起,演义出一部惊天动地的生死之恋,让世人颂扬了一代又一代。就连我这不信神鬼的人,望着这雨雾蒙蒙的西湖也心生恋情了。
       西湖的水是柔软的,湖面上的雾是轻柔的,人心里便有了柔软。走过雷峰塔看到一片烟雨蒙蒙,走过灵隐寺佛光在雨中照耀,远远地看见了断桥却未见到残雪,度过曲苑不曾有荷花。倒是三潭映月、南屏晚钟来的那么富有诗意,极好听的名字,却因了这漫天的雨雾,你是无法直观的,只好听听而留在心间慢慢的记着。
       西湖的雨和雾让人迷茫,一切都看不清,理不透,记住的还是那些迷人而美丽的传说。细细想来,这世间的每一处好景地,都有衍生出的动人故事。人是为了看景,更是为这美丽的故事感动。景色是一个存在,一个实实在在现实着的东西,而故事倒像这个东西的精神世界,是它的思想和灵魂。就像一个有思想和灵魂的人物,他的存在就一定会有伟大的精神故事而影响这个世界,甚至几个世纪。
       坐在返程的车中,望着车窗上挂着的雨丝,人心很静,静的要迷糊住。朦胧中我在读一部作品,是读了无数遍的电影《白蛇传》。我开始理解了西湖,理解这湖上的雨雾,那一定是这西湖的思绪,它在流动,在衍生着一部新的传说,这个传说定会感动世人,流芳百世的。

                                                                                         十六

       当飞机从上海虹桥机场冲上天空时,那天正落着大雨。天空中还浮着一团冰冻的粒子让飞机延迟了半个小时才起飞。江南之行,八天里有六天在下着雨,是冰冷的让人畏畏缩缩的雨。可问及上海人,她们却说:今年的上海是个暖冬。我好生奇怪,难道北方人不懂得南方的热冷么!这究竟是一种错觉还是一种感知上的误解呢!我有点怀疑自己的直觉了,怀疑我的感受是不是一种真实。
       江南自由行,留下了上万的文字,在愉快中常常有些遗憾和疑惑,那是旅途中一种表象的观察和记录,它是否反映了真实呢!我有些怀疑自己了。就像那冰冷的天,我就感觉不出暖冬的味道。还是让知者去悟吧,因为大知才会无碍。
                                                                                                                                                                     (全文完)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笔法细腻干练   佳作   赞 {:soso_e142:}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疆孟杨 | 2015-4-8 15:52:39 | 显示全部楼层
章节的转承接合上推敲一下,有些罗嗦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徐风 | 2015-4-8 16: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何不发个总帖呢?方便读者欣赏,也好操作精华。{:soso_e113:}
问好老师!{:soso_e181:}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月下李说 | 2015-4-8 22:03: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顺其自然 发表于 2015-4-8 15:37
笔法细腻干练   佳作   赞

谢谢自然朋友欣赏!问好了!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月下李说 | 2015-4-8 22:04: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疆孟杨 发表于 2015-4-8 15:52
章节的转承接合上推敲一下,有些罗嗦

谢谢孟杨朋友的提示!问候了!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问好老师  老师高产  羡慕~
打赏鼓励一下!
好好学习,天天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月下李说 | 2015-4-8 22:13: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徐风 发表于 2015-4-8 16:22
为何不发个总帖呢?方便读者欣赏,也好操作精华。
问好老师!

问好徐风朋友!咱这网发文很麻烦,文章过了四千字就发不了,得分开处理,常常稍长些的文要分数次发,直接影响阅读效果。或许是我操作不对。可在其它网上发文就没如此情况。谢谢了!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月下李说 | 2015-4-9 23:31:1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米饭 发表于 2015-4-8 22:08
问好老师  老师高产  羡慕~

谢谢米饭朋友关注!问候!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妖怪山 | 2015-4-10 19:24: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过于行走匆匆了,不过是无奈的。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月下李说 | 2015-4-10 23: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妖怪山 发表于 2015-4-10 19:24
还是过于行走匆匆了,不过是无奈的。

看来得在上海小住才是!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月下李说 | 2015-4-10 23: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寒秋 发表于 2015-4-10 20:28
老师好!
【月下李说散文】 江 南 初 录 (11-----16)  已被推至西部文学微博

谢谢寒秋朋友的支持!问候了!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徐风 | 2015-4-11 17:3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月下李说 发表于 2015-4-8 22:13
问好徐风朋友!咱这网发文很麻烦,文章过了四千字就发不了,得分开处理,常常稍长些的文要分数次发,直接 ...

以后再发长的,直接跟帖发就行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徐风 | 2015-4-11 17:3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月下李说 发表于 2015-4-8 22:13
问好徐风朋友!咱这网发文很麻烦,文章过了四千字就发不了,得分开处理,常常稍长些的文要分数次发,直接 ...

以后再发长的,直接跟帖发就行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月下李说 | 2015-4-13 13: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徐风 发表于 2015-4-11 17:33
以后再发长的,直接跟帖发就行

谢谢徐风朋友指点!问候了!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徐风 | 2015-4-13 20: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月下李说 发表于 2015-4-13 13:07
谢谢徐风朋友指点!问候了!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月下李说 | 2015-4-15 21: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