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这座坐落于东海之滨、闽江之畔的美丽城市,宛如一颗璀璨的生态明珠,镶嵌在中国东南沿海的广袤大地上。她以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向世人展示着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 青山环绕的天然屏障。它的生态之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连绵起伏、苍翠欲滴的群山。东有鼓山,西有旗山,北有莲花峰,南有五虎山,它们如同众星拱月般环绕着福州城,形成了一道天然的生态屏障。这些山峰不仅阻挡了寒流和台风的侵袭,还为城市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和丰沛的降水。福州有“左旗右鼓,全闽二绝”的佳誉。鼓山,作为福州的标志性山峰之一,其主峰海拔高达 925 米,山体由花岗岩构成,经过亿万年的风化和侵蚀,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奇石景观。山中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高达 90%以上,有“绿色宝库”之称。漫步在鼓山的登山古道上,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树木,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溪水潺潺流淌,仿佛置身于一个天然的氧吧,让人心旷神怡。旗山,位于福州的西部,海拔虽然不及鼓山,但其山势险峻,山峰连绵,森林资源同样丰富。山中有多处瀑布和溪流,水质清澈见底,是福州重要的水源地之一。 碧水穿城的灵动韵律。它被誉为“三山半落青苍水,一城全被绿树环”的城市。闽江,作为母亲河,自西向东穿城而过,将福州分割成南北两岸,赋予了这座城市独特的灵气和韵味。闽江水系发达,支流众多,如晋安河、白马河、光明港等,它们如同一条条玉带,环绕在福州城的周围,为城市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和独特的水乡风情。在闽江两岸,分布着许多湿地公园和生态保护区,如闽江河口湿地公园、乌龙江湿地公园等。这些湿地公园是候鸟迁徙的重要栖息地,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候鸟在此停留、觅食、繁殖。湿地内水草丰美,鱼虾成群,生态系统完整,为福州增添了一抹生机勃勃的生态底色。乌龙江,作为闽江的一条重要支流,其水质清澈,河岸风光旖旎。在乌龙江畔,有著名的乌龙江湿地公园,公园内有大片的芦苇荡和荷花池,每到夏季,荷花盛开,芦苇摇曳,吸引着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观赏、游玩。乌龙江湿地公园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为福州的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绿树成荫的城市绿肺。它的生态之美,还体现在那遍布全城的绿树上。福州被誉为“有福之州”,这里的树木种类繁多,有榕树、樟树、香樟、芒果树、荔枝树等,它们或挺拔高耸,或盘根错节,为城市撑起了一片片绿荫,成为天然“绿肺”。榕树,是福州的市树,也是福州最具代表性的树种之一。榕树的树冠茂密,枝繁叶茂,常常形成巨大的树冠,为人们提供了遮阳避暑的好去处。在福州的大街小巷、公园广场,随处可见榕树的身影。它们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还承载着福州人民的记忆和情感。在榕树下,老人们悠闲地聊天、下棋,孩子们欢快地玩耍,一幅幅温馨和谐的画面,让人感受到福州这座城市的温情和活力。樟树,也是常见之一,四季常绿,树形优美,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其叶子散发出一股清香,能够驱虫防蚊,为城市营造了一个清新、健康的环境。樟树在福州的许多小区、学校、医院等场所被广泛种植,成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宜居的幸福家园。它的生态优势,为市民创造了一个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在这里,人们可以享受到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源、优美的环境,生活品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福州有众多的公园和绿地,如西湖公园、金鸡山公园、福山郊野公园等。这些公园绿地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还成为了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公园里可以散步、健身、赏花、观鸟,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每到周末或节假日,公园里总是人头攒动,欢声笑语不断,成为福州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生态文化与旅游融合。它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慕名而来,欣赏福州的山水风光、品尝福州的美食、感受福州的风土人情。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福州的经济增长,也为福州的生态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其生态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闽都文化、海丝文化、近代船政文化和侨乡文化等特色生态文化传承弘扬有力。福州将依托这些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产品和线路,提升生态旅游的品质和吸引力。如,打造闽都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做强闽都文化国际品牌。此外,还将依托海上丝绸之路(福州)国际旅游节等平台,打造高水准、高效应的品牌文化和旅游论坛和相关活动,优化升级办节模式,提升节事成果。通过生态文化与生态旅游的深度融合,让游客在欣赏福州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和体验福州的生态文化,进一步提升福州的生态旅游魅力和影响力。 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它的生态之美,离不开当地政府和人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和努力。近年来,福州市政府大力实施生态优先发展战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推进绿色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福州通过加强工业污染治理、推广清洁能源、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等措施,有效改善了空气质量。2023年,福州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8.1%,蓝天白云已成为福州的常态。2023年,福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5,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四。2024年11月,福州市PM2.5浓度为18微克/立方米,PM10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在水环境治理方面,福州全面推行河长制,加强河道综合整治,实施污水管网建设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有效提升了水环境质量。闽江、乌龙江等主要河流的水质稳定达标,城市内河也变得越来越清澈,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景象随处可见。2023年,福州市36个主要流域国省控断面和54个小流域省控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首次达到100%,5个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在生态修复方面,加大了对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力度,如对矿山、采石场等进行生态修复。2022年,福州城市园林绿地面积达16434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3.1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83平方米/人。福州市森林覆盖率为51.77%,持续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2位。同时,还加强了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建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区和生态保护区,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维护生态平衡。福州的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提升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也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了典范。福州先后荣获了“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等多项荣誉,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标杆城市之一。 生态福州的未来展望。随着生态文明理念的深入人心,福州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推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福州将更加注重生态元素的融入,合理布局城市空间,保护和利用好自然景观资源,打造更多的生态公园、绿地和湿地,让市民享受到更加优质的生态产品和服务。如,将推进“美丽园区”建设,坚持高端化、低碳化、循环化、生态化、智慧化,优化园区定位布局,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打造绿色低碳、集约循环、智慧高效、产城和谐的美丽园区标杆。同时,还将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实现城市建成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基本全覆盖。在产业发展方面,福州将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如,将加快清洁能源建设,坚持能源技术创新驱动,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此外,还将推行企业资源循环与清洁化生产,建设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加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在生态文化建设方面,福州将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引导市民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如,将组织开展福州传统文化中生态思想内涵挖掘,提升景区文化和旅游产品的生态色彩。同时,还将创新生态文化传播形式,开展生态环境主题教育活动,推进生态建设全民行动,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健全公众监督制度。 生态福州,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是一首动人的诗篇,是一曲悠扬的乐章。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与文明交相辉映,展现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呵护这片美丽的生态家园,让生态福州的明天更加美好!
作 者 简 介: 周炜才,江西临川人,研究生学历,中华辞赋协会、福建省、江西省诗词学会、中国现代诗歌协会、大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历任中辞网、华夏诗词、香港诗词、大中华诗词、天下诗歌等诗词版主、顾问、编委等,现任青青子衿诗苑网站编委副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