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史海潮 于 2025-1-7 22:43 编辑
送别卢培君老师
岁月流转,您却永远地走了,想见却再也见不到了,惟留遗憾在心间;生命中有太多来不及,您的离去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珍惜”二字的份量。
——题记
2025年1月3日,一则《讣告》闪爆东翠军休文化群,如同一道闪电,打破阳历新年的宁静,令人惊叹、悲怆…… “东翠路军休所副师职军休干部、原总参兵种部炮兵编研室副师职参谋卢培君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1月1日3:14,在解放军总医院逝世,享年79岁。定于1月5日(星期日)上午 10:00在解放军总医院地下告别厅举行告别仪式。特此讣告!东翠路军休所,2025年1月3日”。 之前我与卢培君老师并不认识,更没有见过面,算是一种相知吧。2024年1月16日,他在军休文化群发了一篇docx文档,题目是《炮兵大院春节团拜会的消失引乡愁》。浓郁的“兵味”情结,一下子勾起我在青藏高原部队时每年参加春节团拜会的情景。戈壁、草原、沙漠,西宁、拉萨、敦煌、格尔木,兵站、泵站、机务站,汽车团、管线团、仓库、医院,都曾留下天路将士“过年”的故事。卢老师笔下的炮兵大院春节团拜会,写的非常感人。写出了他先后在炮兵大院工作时,将军与士兵、干部与战士、职工与家属欢欢喜喜过大年的动人场景。 卢老师说,入伍后,在炮兵学院练习团第一次体验了“团拜”。在一排排雄伟火炮的炮场旁,全团数千人整齐列队,围成四方形的阵容。团首长站在一个高桌上,无话筒,无讲稿,发表慷慨激昂的新年贺词,给全团指战员拜年。接着在值班员“立正”、“敬礼”统一口令下,全团几千双大头鞋咔咔立正,各方队列齐唰唰举起右手向对面队列互行军礼,场面很震撼。对一个新兵来说,这种形式庄重、气氛热烈的拜年,真有一种破天荒的新鲜感,马上迸发出一股部队如家的暖流在瑟瑟寒风中涌动…… 接下来,卢老师用大量笔墨写了调到炮兵机关文化部工作后,“又体验到一种另味的年会”。从自家各带一个菜参加“会餐”,到为团拜活动绘制巨幅宣传画,从集体拜年祝福到参加游艺节目。而后直指团拜会的意义: 热烈升腾了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过大年的气氛,场面壮观喜气;由于工作忙,许多平时很少打交道的同志,在团拜中互相寒暄,加深了了解和友谊;大院的全体居民通过参加游艺活动,难得欢聚欢聚,紧张了一年的心情放松了,许多老干部、老职工争当志愿者,积极投入到活动的组织服务工作,无私奉献,热情满满。最后道出了引起乡愁的问题原因:遗憾的是,这一年年举办、人人企盼的活动,在数年前戛然而止了,不知何故?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有经费、有天道、更有人为因素,不必赘述。鞭炮禁放了,团拜会停办了,又逢三年疫情,年味越来越淡了,特别是年轻人更不当一回事了,他们只晓得玩游戏、刷微信、点外卖、睡大觉,再就是对洋节念念于心,细思极恐。老年人越来越想家了。尤其是年关,乡亲、乡音、乡情、乡俗、乡景,一幕幕如在眼前,无不激起一种“乡愁”,真所谓“千里万里闭眼间”。
我读着卢老师的文章,字里行间都充满激情,真使人感动。特别是经过三年疫情,集中的团拜会,因为人员不能聚集而取消了。由此产生的思乡的情绪,是自然而然的。好文章就是让人看的,这几年退休后因为“文学”这个业余爱好,《西部文学网》洛沙总编聘请我当上了不挣一分钱的“副主编”。不但自己要动手写,还要编发一些好文章。因为都在同一个军休所,我便主动与卢老师在微信群联系,请求加上他的微信群,征求他的意见,想在《西部文学》编发这篇文章。我马上发出邀请:我是群聊“军休文化群”的史海潮,不一会儿,卢老师回复:“我通过了你的朋友验证请求,现在我们可以聊天了”。我十分高兴地回复:老领导,晚上好!拜读您的大作,很受感动。按您所想,个别句改动一下,另配以前老照片,以您随笔在西部文学编发。并发了一篇编辑好的范文给他看。卢老师十分谦逊,说仅仅是写写自己的感受而已。我说这篇文章太有意义了。我说我在西部文学当编辑,看了卢老师写的这篇文章,很受感动,因为是docx文档,想在西部文学编发一下。卢老师说,文字加一句近百岁石壁参谋长,改完了重发给我。7分钟后卢老师把文档和照片给我发了过来。我当即回复:认真学习,致敬老首长。卢老师回复说,“咱们都一样,可能您比我职务还高呢,老叫领导、首长,可不敢当”。我回复说,“在您面前我是新兵,82年入伍,64年出生”。卢老师回复,“年龄占优,也悲,哈哈”。1月18日零点18分,我把题目改为《难忘的炮兵大院春节团拜会》docx文档再次发给卢老师最后敲定,早上8:05分,卢老师回复:“同意,更好”。 《西部文学》编发后,我通过手机把文章发给卢老师,卢老师回复:“好的,谢谢史老师”。我回复卢老师,“在您面前,我永远是学生”。后来我看到《军休之友》第3期以《忆炮兵大院的团拜会》为题,在“红色传承”栏目编发了这篇文章,反响很好。 事后我才知道,卢老师原来是德艺双馨的书画艺术家。绘画擅长油画和中国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军和全国美展。代表作有:油画《贺子珍》《听 听战士的意见》,版画《醒》《黄陵古柏》,中国画《万里河山万古魂》《祝福吉祥》《沧海 颂》等。书法以草、隶见长,作品曾参加四届国展和全军书展等,并被多家博物馆、纪念馆收藏,多 处主题碑林、碑园有作品镌刻上石。先后举办个展。退休后笔耕不辍,先后在东翠路军休所、老干部大学和复兴路24社区教授书画课程,传授书画技法。 卢老师对毛主席和人民军队怀有深厚的感情。他说团拜会就是毛主席在延安时期提出来的。为纪念毛主席诞辰128周年,他在军休所举办了《心碑永伫·卢培君珍藏毛主席像章献展》。为纪念建军95周年、人民炮兵成立95周年,他参与设计在炮兵大院文化长廊举办了《战神之歌·人民炮兵光辉历程图片展》,同时完成了《人民炮兵光辉历程图片集》的编辑出版工作。他创作出版了《卢培君·中国当代美术家书法家作品集》《卢培君工笔画》《卢培君书法》等多部专著,艺术成果辉煌。近年开始习作诗、文。 年前十一月,卢老师又出版了集书画诗影为一体的《培君集贝集》,原总参炮兵部部长、解放军军事学会理事、炮兵老干部大学校长王育华将军欣然作序。该集一经出版就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很多战友、朋友喜爱这部著作,纷纷写诗祝贺,卢老师每每与友唱和,兴致满满,无以伦比。 让我终生难忘的是,卢老师《培君积贝集》编辑出版后,他亲笔签名送我一本。并在扉页称我“海潮方家斧正”,我实不敢当啊!称我晚辈或学生才更确切些。还特让原总后营房部崔建东老同志转赠给我。拜读卢老师的积贝集,我非常感动。对我这个业余书画爱好者来说,真是如获至宝。更充分体现了一位杰出艺术家的虚怀若谷,谦逊雅致。 我原本想着有机会要去向卢老师当面致谢、请教。因为要到泰国旅游,就没有去成。12月初回来又患了流感,很少出门。一直以为卢老师身体很康健,又在一个大院内居住,有的是机会。2025年元旦9:10分,我用微信给卢老师发去新年祝福:“2025新年到来之际,送上我最美好祝福:岁岁年年,皆有良辰美景相伴;日复一日,皆是心愿达成的喜悦。吉祥,如意,长乐”!那曾想到卢老师在元旦凌晨3:14分因病医治无效,已在解放军总医院逝世,给想念他的战友、朋友、学生留下了无尽的思念。也是我一个终生遗憾。 雾雪生悲云作泪,燕山低首送英魂。元月5日上午10:00分,卢老师生前单位战友、朋友、学生和亲属一起齐聚301医院,缅怀悼念,向卢老师作最后告别。我坚持要去参加,上午9:30赶到24号院西门,恰好碰上《同心刊》别良杰编辑等几个原炮兵部机关的老领导,我们一同前往。第一次与卢老师见面,是向他的遗体告别,尽管是一种遗憾,也算是心灵上的慰藉吧。狭小的地下告别厅与拥挤的悼念人群,彰显出卢老师的谦逊正直;一身大校戎装与彩色遗照,展现了卢老师的坚定与执着;安卧的身躯与慈祥的遗容显现出卢老师的豁达与从容。挽联上22个大字格外醒目:“丹青大师翰墨翘楚铭千古,德艺双馨鞠躬尽瘁耀九州”,这是对卢老师——卢培君同志,一生最真实的写照,最公正的评价。 送别卢老师,我回到家中,坐在书桌前,再次拿起《培君积贝集》仔细端详,猛然间我看到封面上的卢老师的素描像,多么像矗立在唐古拉山口上的西部军人雕像,因为在人们心中,他注定是一座永恒的丰碑。 卢培君老师逝世后,他生前老领导、老战友,在军休文化群挽联、挽诗如潮,炮兵吟诗社陈力主编加班加点,制作美篇,寄托哀思。网友“给黄河按上护栏”说,近年在外游荡较多,但一直关注军休群动态,卢培君老师是较为活跃的一位,从与大家有切身利益的住房问题,到大环境下的社会风气,言辞恳切,高知灼见,多受教益。去年出版《积贝集》,与同行同事多有唱和,字里行间透出浓浓的谦逊谦虚。一直以为艺术家的作品常青,生命也将常青,没想到新年却传噩耗,闻之无语,久久不信! 卢培君老师一路走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