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都正解,完成思想解放,历史司命。抛开形式问题,形式自由,但是也最难写。自由是最难的。没有固定的格式来写出符合一个内容的具有美感,具有韵律的好的经典的诗文,需要的功力,相对而言,比唐诗宋词更不容易。
关于内容表达习惯方面,20世纪初期,经历过古典教育的熏陶的老一辈,他们完成了开拓。那一辈深受诗词歌赋的中国文化渲染,所写所想和叙述习惯也都比较符合中国千年文化的表达习惯和听觉习惯,也就能出现了许多经典之作。
至于后面的歪瓜裂枣,就开始走偏,捞偏门了,半桶水没有,开始乱晃悠,。或许吧,或许,受制于中国特色,都藏拙掖着。不管国内,还是国外,,也是一回事,都乱七八糟,出现各种乌烟瘴气的,各种探索。国内和国外的先辈们出现了太多的名家和天才,出现了太多的经典,后辈难以走了。
世界诗歌同步的,近现代是歌曲的盛世,歌的时代,人们的习惯改变了,从无声时代到有声时代(收音机),大环境使然,节奏加快,很少读文字类了。诗歌是无声的,只能靠眼,都陷入了一种迷茫状态,寻求突破。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只是中国呢,学的是翻译体,更糟糕罢了,还好多多少少都受过点诗词歌赋熏陶,还不至于投河自尽。
此后到了有声时代又出现了听见+视觉(电视)。
至于现在,国内,国外也都完成了,探索,迷茫阶段了。
现在呢,网络更多元化了,一个虚拟世界,有声和无声皆有,长视频,短视频等,容纳百家,人人皆可感悟,皆写。
国际上,天下雨,各回各家了,各个国家,都回归自有文化体系,回溯源头,回归自有文化精华.中国也该回归诗词歌赋,也该回家了,回到源头.我所指,是内容,表达习惯上,至于形式问题,还是那句话:自由是最难的.每个诗人都应该有自己的表达习惯,在表述上,结构上,自有特色.但是韵律(分为内韵和外韵)必须要有.当代,未来都是歌的主宰.不能朗朗上口,郎朗入心,只能算自嗨,也不配称之为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