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weihongchun 于 2025-1-23 06:42 编辑
不觉到了年底。年是一年的终点。既然是终点,一定曾设定过目标,是目标便有了期许。农人期待五谷丰登,学子期待成绩优异,商人期待生意兴隆,官员期待事业升迁。目标像灯塔,悬挂在那里照亮着三百六十五日中的每一天。可日子却像行驶在茫然无边的大海中的小舟,力气消耗在一橹一橹划桨上;平淡又似笼罩在海面上的薄雾,朦胧中让人忘记了年初的期许,消磨的是一日日从耳边遛过去的时间。在这散漫、平淡的日子里,“年”的到来似乎是一个提醒,又到了一个变换的节点。 堡子人对年是很看重的,作为一个郑重的日子,年不会突然到来,会先期给人一些讯息。阴沉的天空中飘散下来几片雪花,提示人们来年将会有一个丰裕的年景。午后远处偶尔传来的几声稀拉的鞭炮声,让人听到了年将要到来的脚步声。集市上拥挤的人流,人们在大街上行走的急促身影,都传达了年将要来到的讯息。 在年的讯息中混杂着年的味道。年的味道不像刚出锅的腊汁肉,一揭开锅就香味四溢,它到像清炖的鲤鱼,清香的味道是渐渐地散出来的。一交上腊月,年的信息就接踵而来。腊月初五,堡子家家用五种豆子熬煮“五豆粥”。五的意思其实是多,寓意着一年中收获的稼禾,“五豆粥”味道与平常的粥饭就显出不同,黏黏的、香香的,人们从中品出的是庄稼百味中夹杂着的收获的味道,喜悦的味道,丰年到来的味道。没过几天又到了“腊八节”。“腊者,接也,新故交接。”古时把十二月八日定为腊日。这一日一大早,玉媛按照婆婆的吩咐,准备了八种食材,有黄豆、木耳、黄花、红萝卜、白萝卜、大肉、芹菜、大葱等,玉媛把这些食材洗干净,用刀切成小拇指大的小丁子,在火上经过炒煮,给里面放上盐、五香粉、味精,一锅香喷喷的腊八饭就做好了。 腊八一过,年的味道渐渐的浓了起来。堡子里不时传来小孩掷扔的摔炮声和用火柴点的爆竹声中夹杂着淡淡的爆竹味。堡子的女人们聚到一起,口里聊着东家的老二过年带回来了一个漂亮媳妇,西家的姑娘出嫁的嫁妆要抬五个花架子,他们嘴虽然不停地在絮叨,可手里却总忙着给自己家的孩子赶做过年要穿的新衣服。走到堡子里,有些家在用扫帚抅着墙壁在扫灰尘,有些家在用刷子给墙上刷白土。堡子东头的大甸囊坐着一堆男人在丢方、下象棋、打扑克、谝闲传,旁边几个人在等待着养虎给他们理发。巷道上不时有从县城回来有说有笑的男人、女人、老人和孩子,他们手里拎着从集市上采购回来的猪肉、蔬菜、黄花、木耳、调料、花布、点心,各种各样过年的用品。 年前扫尘是家家必做的一件大事情。谚语说:“要想发扫十八,要想有扫十九,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可见风俗并没有规定扫尘的具体日期,大多安排在腊月二十前后。到了扫尘这一天,二虎全家人早早起床,吃过早饭就开始忙活起来。先要把家里的各样东西搬到院子里,把搬不动的东西用单子布遮盖起来,然后用扫帚从上到下把房顶、墙壁、屋檐、床下、灶台、门窗,房子里的所有犄角旮旯全部清扫一遍。清扫完后用抹布擦去家里的桌、椅、门窗、柜台、炕边上的灰尘。扫尘的最后一道工序是用白土刷墙,白土是一种青白色块状的材料,刷墙前把白土先在水盆里用水浸泡一段时间,白土和水的比例也要掌握的恰到好处,白土少了,刷的墙色淡不白,白土放多了,没有完全溶化的白土颗粒会黏沾到墙上,使得墙面凹凸不平。等白土在水里完全化开之后,玉媛用刷子沾着白土水,在墙上均匀地刷一遍,等墙面上的水分晾干以后,墙面呈现出像青瓷似的青白色的光亮。另外,白土也有杀菌作用,扫一扫刷一刷,旮旯拐角的蛛网虫卵全去光。 伴随着渐渐浓起来的年味,日子挨到了腊月二十三祭灶日。据说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的生计和平安;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一年中的善德或恶行,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手中。祭灶仪式多在晚上进行。祭灶时,家里贴上:上天言好事,回来五谷丰。祭灶人跪在灶爷像前,焚烧香表后,屋内香烟缭绕,充满神秘。男主人斟酒叩头,嘴里念念有词,但都说的这一家一年来的好话,并让灶王爷升天后多多给玉皇大帝美言,让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过了腊月二十三,各家为年就真正的忙活了起来。富裕一点的家庭过年要宰一头猪。杀猪的活一般人干不了,要从邻村请专门的杀猪匠。杀猪一般都在早上进行,主家在村头支一口大锅,用柴火把锅里的水烧的滚烫。杀猪匠从猪圈里用一个带着长木把的铁钩子钩住猪的鼻子,把猪从猪圈了拖拉出来。猪也知道自己临到了死期,于是发出撕心裂肺的嚎叫声。每当听到村子里传来的这凄惨的叫声,二虎娘总是叹息到“猪来到世上走一遭,就是这一刀子罪。”几个年轻小伙子一人提一条猪腿从猪圈口把拼命挣扎的猪拖到村口滚烫的大锅跟前。只见杀猪匠拿出亮晃晃的杀猪刀,从猪脖子一刀捅下去,一股鲜血喷溅而出,过一会儿猪的嚎叫声慢慢的平缓下来。把软瘫下来的猪抬放到大锅里面,来回翻动,杀猪匠用一个锋利的猪毛刮刀,把猪毛一刀刀地刮净。刮净猪毛后,杀猪匠把猪从大锅里拉出来放到一个平展的石碾子上,用刀子在猪的后脚上拉开一个一寸宽的口子,然后用力地向里面吹气,一会猪的身体就变得胀胖滚圆。杀猪匠让人把猪两条后腿用绳子吊到距离相间有一米多的两颗树上,用杀猪刀把猪的肚子从上到下划拉开来,从里面取出猪的心肝肺等各种下水,然后把猪头和猪蹄用刀子割下来,再从猪的脊椎处用刀子砍开成为两扇子大肉,连同猪头下水一并交给主家,一趟浩大的杀猪工程就算完成了。 蒸年馍是家家户户过年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年馍一般到腊月二十七八才蒸,蒸好的年馍要吃一个正月,因此要蒸好多锅。年馍一般分三种类型:豆花馍,菜包子和枣花馍。豆花馍也就是豆沙包子,把小豆煮得烂熟,然后舀到盆子用大勺子压得稀碎,用柿子汁搅拌均匀,作为包子的馅。根据食材的不同菜包子的种类就多了,有萝卜馅、豆腐馅、粉条馅、地软馅、猪肉馅,常常是几种食材混合到一起,比如萝卜豆腐馅,粉条豆腐馅,地软萝卜馅,大肉萝卜馅等,但无论采用那种食材,萝卜似乎都是少不了的。枣花馍是用来祭祀祖先和正月亲戚来了作为回礼用的。二虎娘除蒸一个大枣花用于祭祀祖先外,还要蒸许多小枣花馍。二虎娘手巧会做出各种不同形状的枣花馍,有三个园圈拼成的三角形枣花、有鱼型的、鸟型和石榴型的,这些不同形状的枣花在蒸之前,都会用篦子压下各种精美的图案。 带着一个多月对年的期待,终于迎来了除夕。蓝田人一般不叫除夕,感觉除夕两个字有些文绉绉的,把除夕称为大年三十,如果那一年腊月只有二十九天,腊月二十九这天也被称作大年三十。按农村的说法大年三十就算过年了,其实这一天各家比平时更为忙碌。早上起床后,先要把院子前后打扫干净,因为大年初一是不能动扫帚的。女人们走进厨房除了准备今天的饭菜之外,还要蒸碗子、做冻肉、剁饺子馅。碗子大多做成条子肉或者方块肉的形式。做条子肉一般要用五花肉作食材,先把把肉在锅里煮的六至七成熟,用糖熬成的酱上色,用清油烧至八成熟,用油炸到肉皮显红色,然后切成两三寸长的肉片,摆到碗里,放上油炸过的红薯条,豆腐条,红萝卜条,葱丝,用酱肉汤调成汁倒入碗中,放到笼里蒸两个小时,条子肉就做成了。大部分家庭三十晚上要吃饺子,这天的饺子包的一定要细心,不能在煮饺子时让饺子皮烂在锅里,家乡人忌讳说烂,把烂说成挣,是挣破、挣开的意思。如果饺子在锅里挣开了,则意味着来年日子会过烂包。在包饺子时,会给一个饺子里面包上一个硬币,谁吃上这个饺子,则意味着这个人来年会有好运。女人除了在厨房准备饭菜之外,还要把大年初一给孩子们穿的新衣服准备好,订上纽扣,熨烫平整地放到床前。女人到了中午还要给窗户和墙壁上贴窗花。手巧的女人会自己亲手剪窗花,窗花的图案中除了有吉祥、富贵、平安、发财等字样外,大多和来年的属相有关,如果来年是兔年,那么窗花就会剪一个竖起两个可爱耳朵的小兔子。男人到除夕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贴对联。到了临近除夕的前几天,村子里会书法的人就在一个开阔的地方支张桌子,摆上笔墨,为大家免费写对联。对联的内容一般都写的吉祥平安的祝福话语。有一年新年是牛年,二虎家贴的对联就是:红梅傲雪绿柳摇风雁织锦,碧野放牧红桃沐雨牛耕春,横批是幸福吉祥。 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全家聚在一起,吃着热腾腾的饺子,如果谁吃到了那块硬币,大家会羡慕他的好运,并送去祝福的话语。吃过晚饭,大人把孩子们叫到跟前,给他们发压岁钱,这是孩子最高兴的时刻。堡子的男人在大年三十晚上有熬年的习俗。熬年也叫守岁,就是三十晚上不睡觉,坐下来聊天、抽烟、喝茶、啃瓜子,一直坐到第二天天亮。守岁的习俗,既有对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苏轼专门写过守岁诗:“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小孩子开始也跟着老人一起守岁,可他们大多熬不了多久,就甜蜜地进入梦乡,在睡梦中期待大年初一新年的到来。
作者简介:卫红春,陕西蓝田人,毕业于西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退休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