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城鄂尔多斯市夜图) 四月的风掠过毛乌素沙地边缘,裹挟着黄河水的湿润气息,轻轻叩响了鄂尔多斯的城门。这座被称为"暖城"的土地,此刻正以它特有的温度,迎接着一场文化的朝圣。 站在东胜区的街头,目之所及皆是流动的文明图谱。青铜器博物馆檐角的云纹与现代建筑的玻璃幕墙相映成趣,蒙古族长调的悠扬与电子音乐的律动在空气中交织。当我跟随王洪光导演和当地文化名人王军保、王凤勇一行步入文化产业园时,恰逢《北疆往事》的实景演出落幕不久。暮色中的幻城仍在散发着余韵,到处可见居民褪色的工装与羊皮衣上,仿佛还沾着上世纪的露水。 "这里的每一粒沙子都藏着故事。"王洪光导演和文化名人王军保、王凤勇轻抚着鄂尔多斯建筑物,指尖掠过三千年的时光。著名导演王洪光老师还赠给王凤勇的书法作品"长河落日",墨色在宣纸上晕染出九曲回肠的意象。黄河在这里拐出雄浑的几字弯,将河套平原的农耕文明与鄂尔多斯高原的游牧文明悄然缝合。 总编洛沙站在黄河观景台前,远眺夕阳给乌兰木伦河镀上金边。"我们计划在这里建立西部文学作家创作基地,让西部文学的根系深扎这片热土。"他的话让我想起黄河沿岸的古渡口,那些曾经千帆竞发的码头,如今正化作文化创意的孵化器。元宇宙元外元商城里,非遗皮画与数字藏品比邻而居,"暖城有礼"的文创食品包装上,河套小麦与黄河鲤鱼的纹样诉说着土地的馈赠。 在成吉思汗陵前的敖包旁,我遇见一位正在绘制唐卡的民间艺人。他的调色盘里,朱砂与群青碰撞出独特的暖色调,正如这座城市给人的印象——既有着草原的苍茫辽远,又饱含黄河的温润包容。当暮色中的长河泛起星子般的灯火,我忽然懂得,所谓"黄河文化",正是无数这样的文明碎片在时光长河里淬炼出的璀璨结晶。 离开鄂尔多斯的那个清晨,我和王洪光导演在王军保车上,倾听他讲《暖城鄂尔多斯文化地理志》。在他绘声绘色的演讲里,黄河与长城在丘陵间蜿蜒交汇,宛如两条搏动的文明动脉。这座暖城用它的温度,将历史的厚重与未来的想象熔铸成独特的文化基因,在河套平原上续写着永不褪色的文明史诗。也愿我们的电影《信天游》早日用AI制作成功。!
作 者 简 介: 洛沙,著名诗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诗歌作品在国内外享有广泛的读者。其中有四百多首 诗歌被制作成音画作品,在全国二十多家网站风行;有三十多首诗歌在美国、英国、新加坡等 国家盛传。著有《洛沙情理诗歌》集;陕西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西部文学网、西部文学论坛”的 创始人、西部文学作家协会主席,九五年被陕西省文化厅评为先进工作者,2014年被中央广播电 视台评为先进工作者;2022年1月被《西部文学》评为首批百名金牌写手;连续十五年被西部文学评委优秀管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