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铃兰 于 2015-4-20 20:54 编辑
巧遇陕西最牛的导游朱建武
图文/伍永尚
那天,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说她姓石,在街坊门口,让我下楼。 出了大门正东张西望,原来一个车间的老师傅笑嘻嘻的迎上来跟我打招呼。我简单的问候后说:“您等一会,刚才有个姓石的师傅打电话说找我有急事,我先找到她,咱们再说。” “打电话的就是我。” 她说着,顺手在我背上拍了一下:“你都把我忘了。” 我赶紧叫一声“石师傅,你还好吗。”不是她告诉我姓,我还真忘了。 石师傅是天津人,为人热情厚道,说话轻声细语,文质彬彬。 我1979年离开车间,转眼过去36年,平时工作忙,常出差,家事多,一直没有去过车间,再没见到过她。今儿细看,嫣然一个小老太太,那可不,快八十岁了。 她告诉我,最近去了一趟蒲城,游览了桥陵。那里有个讲解员,一口地道的陕西话,口齿清晰,吐字流畅,语言精炼,知识渊博,她是越听越爱听,生怕漏掉一个字。她说,自1958年从天津到西安,快六十年,从来没有感觉到陕西话这么好听,历史这么深厚。陕西埋了73个皇上,每一个都有厚重而鲜活的历史。她买了一张碟片,深感不虚此行。他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立即给住在附近的老师傅们推荐,介绍她的感受,认为是一生中最有收获、最有意义的旅游。然而,有些人并没有她想象的那么热情应对,也没有分享它获得知识的满足和兴奋,有的甚至说“对那些土疙瘩不感兴趣”,她很扫兴,很生气,抱怨他们没档次。 她想起在从电视、广播里得到我这些年在研究方言民俗的消息,肯定是她的“知音”,就到厂退休办查到电话,这才找到我。 这时,我想起1971年, 27岁刚转业,穿着军装来车间上班,她作为老师傅很关心我们这些的退役军人,虽不在一个班,有时间就来说几句话。几次劝我讲普通话,他说:“本地话不好听,太土气,你在部队演过节目,为啥不讲普通话。”我说:“咱土生土长,说家乡话很自然,流畅,无拘无束,省得边说边想普通话的用词和读音,费劲,限制思维,影响情感。”她总是哈哈大笑说“说多了熟练了,就不费劲了。”他的好言相劝未能使我改变口音。 可是今天,她咋这么高调赞扬“陕西话”。她特意把在博物馆买的那张碟交给我:“你好好看看,听听这个人的讲解词,过几天咱们抽时间交流交流。” 我想,是个什么人物,用什么功力,使外地的老师傅对陕西话从“反感”到“好感”的。 元旦前,我们几个战友到蒲城聚会,有幸于碰上了县人大主任、政协副主席,聊到了蒲城的人文历史、名胜古迹,这里有爱国将领杨虎城,早年随孙中山先生组织同盟会的井勿幕,著名水利专家、秦腔剧作家李仪祉和他的爸爸、易俗社的创始人之一的李桐轩,李仪祉的哥哥、易俗社社长李约祉等,谈到桥陵,张主任马上打了个电话,安排让明天去桥陵博物馆参观。 一大早,我们乘车前往离蒲城西北约十五公里处的丰山(古称桥山,是否因与黄帝的桥山重名而改不可而知)。太阳刚出来,晴空万里,湛蓝的天上没有一丝云,吸的空气都觉得甜丝丝的,长期生活在雾蒙蒙的西安人是难得一见的。虽然已近隆冬,可蒲城的大地仍然绿油油,树叶也茂密,一望无际的田园风光叫人心旷神怡。当我们的车到桥陵大门时,馆长已在门口迎候。馆长介绍了一位“朱书记”,他,就是被我们石老师傅佩服的五体投地的“讲解员”朱建武,壮实的身材,一副墨镜,开口就自我介绍。据说,他来就是这个博物馆的书记,退休不离岗,继续在这里向世人讲述着千年前的故事。他把这座墓里的主人翁、玄宗李隆基的父亲唐睿宗李旦这个“蛋蛋娃”绍到全中国,扩散到全世界。他曾接待过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和习近平同志照过相;曾接受陕西、中央媒体的采访……用《快报》记者钟东发的话说:“就桥陵这么一个‘土堆’和几个石刻,在常人眼里看来真的是很枯燥乏味。但经朱建武的一张嘴,‘死的’也被他说成了‘活的’,顿时变得生动而饶有趣味。” 随着他的讲解,你似乎感觉到穿过时空,看见那古代宫廷的豪华艳丽,似乎听到战马的嘶叫,看到烽火台的狼烟,从冷冰冰的石雕上摸到朱雀那羽毛的绵软,忠于职守的石狮子臀部显露出丰满的肌肉。一切的一切,就如朱建武说的“ 景点美不美,全凭导游一张嘴。”朱建武的讲解从来不用普通话,他说:“盛唐时候陕西话就是中国的普通话。只有地道的关中话,才能讲出盛唐的气势和文化韵味。”诙谐幽默、博古通今,朱建武用地道陕西方言,融合他对桥陵文化的独特思维,使游客感受到这个“土堆”和排列两边巨大的“石人”与众不同之处,甚至一座缺少脸部五官的石雕,也能与今天的反腐斗争联系起来,证明它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从“以表王者纳谏”华表讲到“性崇拜”;从朱雀讲到和平共处,使人忍俊不禁。不仅能知晓历史,更是一种由语言直通心灵的享受。听过他的讲解的人,无不竖起大拇指以示赞许,被称为“陕西最牛的导游”。 每一天,面对成群结队的参观者,都是同样的话:“相聚是一种缘分。欢迎大家来到桥陵!我是陕西省百颗优秀星导游员,1990年4月15日接待过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在××电视台的××栏目跟大家谝过。在这儿工作了31年。网上搜索‘陕西最牛导游’就是我,一个能说会道的朱建武……” 要知道桥陵的原貌,还是让唐代的杜甫先生告诉你:他在《桥陵诗本十韵因呈县内诸葛官》里写道:“先帝昔晏驾,兹山朝百灵,崇冈拥象设,沃野开天庭”,“石门霜露白,玉殿莓苔青。宫女晓知署,祠官朝见星”。诗中对渭南桥陵的建设及官没宫女供养犹如皇帝生前情况,作了形象的描述。今天虽荡然无存,可经过朱建武先生的润色渲染,千年变迁一目了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