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红尘无涯 于 2015-4-28 15:25 编辑
在丽江古城 在丽江古城,我踏着柔软的时光,踩着四月痴呆的风。 一缕缕发痴的风,簇拥桃花衣袂,穿街过巷,以灵光的妩媚,一起扎堆发烧。我读不懂站在木头和石头上东张西望的东巴文,我触摸那些干净的刻印,也是绕指的温柔。 灰瓦、木檐、翘挑、硬脊,似古非古的楼宇,板壁、灯笼、蔸凳、门楣,似今非今的铺面,矮桂、细兰、柔竹、弱柳,似旧非旧的轻影。看不透的古,摸得着的今,看得清的旧,那刻骨的美丽就躲在后边……这是古城的心脉。 歇满阳光的水车,傍河的眼睛是湿漉漉的情意,盈渠的耳语是水粼粼的清亮。一块木雕,一只布龙铃,一张东巴画,一片纳西古乐CD,闪进小红灯笼犀利的眼神。处处是小桥,承载季节盈漾的温馨,拨动水草飘拂的清冽,叩响晨光的心扉……这是古城的精魂。 黑龙潭,每一条游鱼,墨玉为体,苍玉为神,唐梅、宋柏、明茶,千岁梅花,千尺龙潭,泉涣涣兮涟漪。丽月湖,每一棵柳树,木栅小道,亲水平台,蓝天、白云、飞鹰,满目苍翠,满目清冽,风拂拂兮缠绵。玉龙雪山,闪耀潭中,闪耀湖中,闪耀眼睛,闪耀心灵……这是古城的圣洁。 在东巴宫听古乐,绝尘妙音纷披纳西众神的光焰,茶马古道轮回着现实与梦境。在四方街晒太阳,渠里的闲鱼和踏舞的纳西老人,沉浸“啊哩哩”的散板。在东巴作坊,砍一块木头,砍一块不老的名声和那些流泪的木雕渣子。在木府门楼,看徐霞客评点的宫宝和忠义的门匾。“和为贵,存为先”,涵进千百年的煦风……这是古城的风骨。 暮色收起小时光,懒散在我瞌睡的怀里。舞台上,《丽水金沙》徐徐拉开飘逸的诗画。夜的酒吧,渐渐荡漾玫瑰的音乐。是围炉叙话?是放一盏河灯?谁忘了自己,艳遇就在隔壁,普洱茶不是隐喻。在没有门牌的客栈,或煮一杯疗伤的苦咖啡……这是古城的柔软。 一丝发呆的风卧在半醒半寐的晨曦,一半是花楼下的口弦,一半是猫咪脸上的甜。 一座安详的古城,一座非凡的古城,我看见,涂鸦的天堂向我柔柔地走来。
【作者简介:郑立,男,重庆武隆人,重庆作协会员,重庆散文学会,作品散见《星星诗刊》《散文诗》《诗林》《诗歌月刊》《芒种》《重庆文学》《四川文学》《散文世界》等,地址:重庆市武隆县卫生计生委;邮编:408500;qq:491648638;电话:13983580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