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运明散文】江口有家“胡炖钵”
大热天,一大钵热气腾腾的过桥米线,面上一砣砣劲道的牛肉丁丁,土钵面上还鼓着泡泡,香气扑鼻,“过早人”馋涎欲滴,近不及待拿起筷子,抄拌几下,捣起一筷子放进嘴里,“啊”!那神情似超级享受!
一对情侣坐在那等着,男孩子性急,似乎有点等不及,美丽而细心的女孩在轻声安慰他:“别急别急,人家佐料要放全,五味调和要入味嘛!你看大家也在等呢!”
一个小孩抄起筷子搅了一小撮放进嘴里,辣得大汗淋漓,不住‘嘘嘘地’哈气,奶奶心疼地问他:“辣吧,再还来吃不?”小孩子哈了口气说:“还来,来!我就欢喜这味道。”
一对老夫妇,骑着一辆三轮,从问安乡村大老远赶来,叫了一‘炖钵’,老伴充满感情看着相濡以沫一辈子的婆婆,慢腾腾地挑着滚烫的米线。我问他,您怎么不吃啊,老头说,我天天来江口,随时可以吃到,今天是我经常在家讲‘炖钵’好吃,把她弄来打打‘牙祭’呢!
因地方狭窄,加上米线运作有多道工序,还要观察各个炉子不同的火候,一碗米线从入钵到端上桌,要等几分钟时间,还要因人而异。因而有点怠慢客人。很多“过早人”坐在那里等着老板呼叫。却毫无怨言。顾客都晓得,‘炖钵’不入味不好吃,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在我们枝江,有这么一句老话,叫吃在江口,特别是早点,而在江口国道边毫不起眼的一个旮旯边,就有着这么独一家“过桥米线”馆,时间长了,因这米线的载体是土钵,人们都不叫米线馆,而是习惯而亲切地称呼‘胡炖钵’。顾名思义,老板就姓胡,一个家庭作坊式早点馆。时间长了,这家早点馆成了当地一处品牌早点馆!平时暑期节假日,远近客,家人亲朋好友,约定俗成:明天,我请你到我们本地去吃一顿名牌小吃:“胡炖钵”。
老板胡有才,爱人童姐,是问安胡家湾人,二十多年前,他们夫妻二人在农村种几亩薄地,一年上头挣不了啥钱,二人商量就到枝江学了这门手艺,先在城关镇租门面,钱是赚到了,可那时国家对小型创业者没有优惠政策,费用较高,加上孩子又小,就回到江口租下这个毫不起眼的门面。做起了‘炖钵米线’生意!
没想到,这一‘炖’就是好多年。夫妻俩从青年‘炖’到了老年。‘一钵钵’的生意把儿子引大成人,成家立业,‘一钵钵’的生意买了小车盖起了楼房。
胡老板为人谦和实在。闲谈中,看他一人三伏天站在火炉前和一钵钵米线一起烘烤,电扇也不放一把,是不是电扇的风影响炉子的火候?胡哥说不是:“我曾经放了把电扇在旁边,开启虽然对火有影响,但不大。” “那为什么不放一把扇扇解凉呢?大热的天,怎么受得了”!我问他说:“我这儿小孩子们去去来来好多,本来大人小孩来这无忧无虑过个早,一不小心,孩子不注意,碰到电扇‘咋办’?比较而言还是不能因小失大。我受点苦算了”。这个老胡,心思细着呢!
前面说了,顾客往往有时要等,这是因为:老胡这人,做事总是一丝为苟,也许多年做生意习惯吧,每到一人或数人,他总是不厌其烦,一个个问:是咸是淡点?是麻辣的,是三鲜的,是晕的,是素的?什么价位的?。并根据不同人,介绍不同口味,时间长了,人们就爱吃他“这一口”。也形成了今天的不同口味生意群,和各种格调,以及供不应求的生意。
他对制作“炖钵”选材也是苛刻的,上等鲜嫩牛肉质,粗细均匀新鲜米线,才出土的蔬菜,精致调配的佐料。
人心同己心,人家来你这吃东西,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这也是他生意一直经久不衰的根本。
我前年看他生意这么好,就建议他把这“胡炖钵”品牌制作成‘快餐米线’推而广之。他笑笑说,老了,操不了那份心了。
胡哥夫妇勤劳肯干,堪称典范。这些年,太阳还没冒出地平线,他就起床了,八至十个小火炉,轮流转个不停,老伴在旁边服杂。夫妻配合默契。熬过严寒酷暑,春夏秋冬。这些年,坚守着这份磨砺和‘煎熬’。岁月不饶人,去年还住了几天院,好多人大老远跑来吃“炖钵”,却扫兴而去!
点赞!胡老板,童姐,可要注意身体,八十岁后,人们还要吃你们的美味呢!
欣赏老师散文,点赞,问好!!
谢谢你!你的叫好是我的动力! HZAWNU 发表于 2017-8-9 12:14
谢谢你!你的叫好是我的动力!
谢谢文友们! 拜读老师佳作,文章文笔细腻,介绍的栩栩如生,让人不禁垂涎美味,向老师问好。赞 长风 发表于 2017-8-9 20:40
拜读老师佳作,文章文笔细腻,介绍的栩栩如生,让人不禁垂涎美味,向老师问好。赞
谢谢大师,比起文友们作口品,我这不过是小菜一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