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人卫旭峰 发表于 2023-2-27 18:17:44

【乐怀居旭峰乡土记忆】管饭


       早年间,乡下老百姓大都有过“管饭”的经历。所谓“管饭”,对村人来说,是承担为吃饭的人提供饭食的责任,而那些吃饭的人却是吃的“派饭”, 派到谁家吃谁家,通常情况下派饭的顺序又是挨着门楼一家一家地往下排的。? 大多情况下,那些吃派饭的人包括两类,一是村上小学校的老师,二是上边派下来的名目凡多的“工作组”(驻村干部,那怕是一个人也叫工作组)。
       我所在的村子并不算大,记忆中七八十年代也就不足一千人口。村小学生少,加之又穷的叮当响,连个基本的完全小学也办不起,只能用建国后扫盲用的“民校”(农民夜校)和村外一里地的“三官庙”作为村校教室,还要叫个初级小学。学校是复式班,一三年级一个教室,二四年级一个教室,上边给村上配了两名家在外村的教书先生,全盘负责四个年级的教学工作,而且是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通统承担,好似当下医院的全科医生,少了哪门都不行。村上条件不好,给先生办不起灶,只好请老师吃派饭。至于上边派下来的各种名目的工作组,按照当时时兴的“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要求,自然也是吃的派饭了。
      农村人质朴,老师也好,“工作组”也罢,人家都是舍家别业的来,总得在自家管饭时给人家吃好点,一是出于对人家的尊重,再就是也不丢自家的面子。至于村上管事派饭的人,理所当然就是村里的当家人了——建国初叫农会主任,集体化后叫作大队长,后来又叫村委会主任。而一但头一家派定了,后边就挨着门楼一家家地往下轮。
       农人厚道,文化水平整体较低,对文化人——尤其对教书先生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敬重。给老师管饭,人家给咱娃教书认字,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自然得尽力拿出最好的自家平日舍不得的好吃食,早晨的包谷糁稀饭白面蒸馍,加上一碟浆水菜辣子水水,午饭再不济也要擀上一碗燃面,到了晚饭时节,红豆稀饭锅盔外加醋溜洋芋丝。一家之长总要作陪,道道辛苦,问问娃娃学习,若不听话“就当你的娃该打就打”,一个目的,望子成龙啊!当然,给先生管饭也有好处,每天能收入上一斤粮票、四五毛钱。“当家儿(一家之主)”有了粮票偶尔也能去往镇店下个馆子,品麻一哈。至于那几毛小钱,奈也不可小觑,交给内当家,买点针头线脑一圪塔洋火一瓶煤油。说真的,不是农民小气吝啬,谁让咱这么穷呢?
      农村人老实,但也不乏那么一点现实与狡黠。说实在话,农民对于各类频繁的工作组并不十分感冒,尤其那些日复一日的“运动”型的工作组,既给老百姓办不了多少实事,还得时不时地应酬管待他们。遇见那些看着群众这也不是那也不是指手画脚的人,老百姓也自有他的办法,吃食上较之老师自然要差不少,还要恰如其分地倒倒困难叫叫苦。而对当时几个下来“砍尾巴”的,群众是唯恐避之不及。
       不过,这管饭也不是任谁说管就能管的。既是荣誉还是权利, 记着在六十年代前半期,农村开展什么教育运动,来了一大帮工作组,也是沿用着老办法实行管饭。不过这次管饭有新的规矩,凡是当时的“四类分子”和受冲击的干部家庭不能给工作组管饭,原因很简单,要时刻注意斗争新动向,给饭菜下毒怎么办?我的父亲因负责给村上搞副业也蒙受了不白之冤,管饭的权利也给无辜的剥夺了。在当时奈个形势下,能给工作组管饭的家庭都是根正苗红的,不但是一种权利,更好似有一种政治荣誉。记着村里有一小伙定媳妇,人家女方一打听,说是喔家连给工作组管饭的权利都没有,就为这,一桩上好的婚事白白地给黄了!当时只有十岁的我,觉得是一种说不清道不白的愤慨!更想为父亲非人的遭遇歇嘶底的纳喊叫冤。
       到了九十年代,又进行二次教育运动,这一次没有了人格的划分,适逢给驻村干部管饭的日子我在家休假,早上起来我细心的打扫了屋舍和庭院,在不大的厦房里摆好炕桌,支起几个蕞木凳子,叮咛媳妇多炒两个菜,谁料话刚出口,媳妇半开玩笑的说,我看你今咋张(高兴)的很!得是奈个时儿没有管饭权,现如今把管饭权夺回来了,我哈哈一笑说,现在社会好了,把人不分三六九等了,在管饭这个事情上咱也和其他人一样了,听罢,媳妇甜甜一笑指着街门的方向,看,工作组来了,赶紧招呼人让坐,我给咱端饭去。

图片来源于网络

龙竹武 发表于 2023-2-27 22:49:54

作品给力,点赞欣赏

洛沙 发表于 2023-2-28 08:43:36

添加图章,优秀支持!

洛沙 发表于 2023-2-28 08:43:57

加分点赞,强力支持!

admin 发表于 2023-2-28 08:58:57

赏读细品,鼎力支持!

李永红 发表于 2023-2-28 09:00:35

赏读顶起,喝彩点赞!

西部文学 发表于 2023-2-28 09:04:24

作品给力,点赞支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乐怀居旭峰乡土记忆】管饭